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雷迪尊者: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三章 四正勤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雷迪尊者: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三章 四正勤

 

  “正勤”的定义是:能够非常地努力实践,称为“勤奋”(Padhana)。

  能够适当地、非常努力地实践诸“法”,称为正勤(Sammapadhana)。没有任何勉强成分的努力,称为“正勤”,也可以称为“热切的精进”。这种努力会引起身心巨大的痛苦。而这种努力具有四项特徵。这四项特徵:

  “宁可让我的皮肤、筋肉、骸骨乾枯,宁可让我身内血肉涸竭,我都不会放弃精进地努力,直到自己证得以人类的能耐、努力与勇决精进所能证得的境界为止。”(译按:见《增支部》二集•刑罚品)。

  这些特徵可以精简方式表达如下:

  —、宁可让皮肤乾尽。

  二、宁可让筋肉乾尽。

  三、宁可让骸骨乾尽。

  四、宁可让身内血肉涸竭。

  这种努力会唤起一种决断力量:“如果以人的努力可以证得终极真理,那么,在尚未澄得之前,我决不会放逸。”首楼那尊者(Sona,译按:见《律藏》大品•第五•皮革犍度;Sammohavinodanl Atthakatha P.159 《分别论注疏》)以及护眼尊者(Cakkhupala,译者按:见《法句经》,第一偈的故事的主角)就是发挥这种精进努力的典范。

  只有当一位修行人已经按佛陀一生所教诲的,穷其一生努力精进了,可是还是没有证得禅定、道、果,那么,才可以说未能证得的原因是这个时代的本质上,或者这个人是“二因人”的缘故(译按:只有两种无贪、无嗔的根本条件),或者过去世缺乏足够的波罗蜜。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与佛陀所指示的精进程度,相距甚远,他们甚至不想尝试修行,以便有效地安住在“念身”(译按:观身体三十二种成分),来治疗盲目飘荡的心灵;他们说,他们之所以无法证得“道”与“果”是时代使然。有些相同状态的人则说,现阶段的男众与女众,缺乏足够的波罗蜜,可以让他们证得“道”与“果”。还有些相同状态的人表示,现阶段的男众与女众是“二因人”。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说,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处於未了行者阶段的人,是由於缺乏“正勤”,才无法证得“道”与“果”。

  如果适切的“正勤”,再加上“专心致志”(Pahitatta),一千位修行人付诸实践,其中会有三百、四百或五百位修行人付诸实践,那就有三十、四十或五十位修行人可以证最高的成就。在此“专心致志”是指“终其一生努力不懈,纵使牺牲生命,还是努力不懈。”

  首楼那尊者的努力情形是,在雨安居的三个月当中长坐不卧、警醒不寐,只有采用禅坐与经行;护眼尊者努力的情形也是一样的。弗沙天尊者(Phussadeva,译按:见Silakkhandha-vagga Attakatha,P.159,《戒蕴品注疏》;Mula- pannasa Attakatha,Satipatthana Sutta Vannana,P.262),经过同样的勤奋,努力二十五年之久才证得“道”与“果”。在摩诃湿婆尊者(Mahasiva,译按:见《长部》《帝释天所问经》)的例子中,他则精进努力了三十年。

  在现阶段的时代中,特别需要这种“正勤”的努力典范。勇於精进的行者,往往缺乏充份的经教基础,而有经教基础的行者,往往身陷比丘俗务的障碍中,例如他们居住在村落中,需要论法、开示与著述。这些修行人是难以在一段长时间中毫无间断地“正勤”。

  有些人会说,当他们的波罗蜜成熟了,时机到了,他们就可以轻易从世间的痛苦中解脱。因此,当他们还没有办法确定这种努力是否会获得解脱,是不会付诸努力的。他们很显然没有比较三十年努力所产生的痛苦,与未来可能会面对的痛苦,谁重谁轻。这种未来的痛苦是,如果万一在证得解脱之前,坠入地狱十万年的话。他们很显然没有想到,三十年的努力精进所引起的痛苦,这比不上仅停留在地狱三个小时的痛苦。

  他们可能会说,如果经过三十年的努力还是没有证得解脱,情况还是一样呢?但是,如果这位行者机缘成熟了,就可以解脱,藉由精进努力,他可以证得解脱;如果还没有成熟,他可以在来生证悟解脱。纵使他们没有在今生佛法时期中证得解脱,由於心灵—再精进所产生的积聚业力(bhavana acinna Kamma)是一种有力量的业。藉由这种业力,他可以避开三恶道,而且可以在善趣再生之後,遇见未来佛。对於那些不愿付出努力的人而言,纵使他们机缘成熟了,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就可以证得解脱,却因为不愿努力精进而失去解脱的机缘,他们没有获得什么,并且失去一切。因此,愿一切众生获得“慧眼”,并且警悟到危机。

  “正勤”共有四种,分别是:

  一、已生恶令灭。

  二、未生恶令不生。

  三、未生善令生。

  四、已生善令增长。

  已生恶业与未生恶业

  在轮回中飘流的众生中,都具有两种恶业,称为:已生的恶业。未生的恶业。

  “已生的恶业”是指过去与现在的恶业,其中,包括了在以前轮回所作的恶行。

  在这些恶业中,有些人在三恶道中转世,荒废时日;有些人在三恶道期待转世机缘,投生三恶道是长劫受苦难的。

  每位深陷“身见”的众生,无论是人类,或是天人,或者梵天,都储存了过去无尽的罪债,因为如此的恶业具有潜能会再沦入最底层的无间阿鼻地狱。同样地,他们还含藏了其他的业,可以转世到其他的三恶道。这些过去的业等到机缘成熟,可以转世投生,并且生生世世伴随,一直到这些业报被清除为止。这就是所谓的“已生”(uppanna)。

  这些过去的“已生恶业”是根植在“身见”当中,只要“身见”存在,还没有产生业报,这些恶业就不会消失。可是,当直观到“无我”,行者就可以消除“身见”。从当刻起,一切“已生恶业”都失去了潜能,并且从储存过去恶业的库藏中消失。从此以後,行者就不会在未来的轮回甚至梦境中,再转世到三恶道。

  “未生恶业”是指未来的恶业。从今生的下一个刹那开始,不论是今生与来世的机缘里,一个人将要作的一切新恶行,都称为“未生”(anuppanna)。一个人在今生所作的新恶业会绵延无数个世代。

  所有这些“未生恶业”都根基於“身见”。

  一旦“身见”消失了,一切将要造的新“未生恶业”会在刹那间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此处,“消失”是指将犯的恶业当下失去在未来延续的生命与轮回中现起的机缘。在来生的轮回中,这些众生,即使在梦中也不会犯下诸如杀生等恶业。

  如果“身见”依旧存在,即使他是宇宙之王,操控了整个宇宙,他还是夹在前後的地狱之火当中,受到“已生恶业”与“未生恶业”的包围。因此,他纯粹是地狱热火里的生命而已;同样地,帝释天,忉利天的天王、色界、无色界梵天的梵王,都是地狱热火里的生命。他们是被地狱与三恶道钩住的生命,在轮回的大漩涡中,沈浮不定。

  在无止尽的轮回中,众生必须开发出想要遇见佛法的欲望,不过,这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在“已生恶业”与“未生恶业”的地狱火焰前後包夹之下,他们必须坚决地将这些火焰扑灭。因此,那些遇见佛法的众生,为了未来的福祉,唯一的任务便是扑灭“未生”、“已生”的地狱火焰。

  消除“已生恶业”、“未生恶业”的任务,就是澈底摆脱一个人的“身见”。如果“身见”根绝了,这两种恶业就会完全消除。

  证入“预流道果”的圣人,例如毗舍佉(Visakha)与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a),已经在人类、天人、梵天转世无数次了,可是,从根除“身见”的刹那开始,他们就从轮回大漩涡的漂流中解脱出来。他们是证得第一阶段涅槃的众生,称为“有余涅槃”(译按:五蕴依旧存在的涅槃)。虽然他们还会轮回,却不再是凡夫,他们是出世间的圣者。

  在此处结束了有关“已生恶业”与“未生恶业”的讨论,而预流果圣人是从这两种恶业中解脱的。

  已生善业与未生善业

  现在我将“善业”分为“已生善业”与“未生善业”。首先是关於戒、定、慧三学,其次是关於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

  当我们说,轮回非常可怕,因为“已生”与“未生”的恶行(duccaritas)是以身见为基础的。所谓的没有隐蔽处,没有天堂,无处可依,因为恶行与“身见”是相同一致的。

  当“身见”根除了,新旧的恶行,也就灭绝了;当新旧的恶行灭绝了,就可以从三恶道的轮回中解脱,只剩下生为人类、天人或梵天较高的境界。既然众生为了保证可以从三恶道与新旧恶行中解脱出来,因而想找寻佛法。现在,遇见佛法了,就要根除“身见”大恶。

  众生的“身见”,立基於三种层次:

  一、犯罪(Vltikkama)。

  二、缠烦恼(Pariyutthana)。

  三、随眠(Anusaya)。

  这三种层次是“身见”的领域,可以分别称为“粗糙的身见”、“中等的身见”,与“微细的身见”。

  现在我将指出十种恶行的身见种子,是如何成为“身见”?

  “犯罪的粗糙身见”是藉由公开的言行构成恶业,“缠烦恼的中等身见”是发生在思想中的罪恶,“随眠微细身见”的罪恶是经由无尽轮回而含藏在众生中的自我里。不过,这种罪恶还没有在行为、言语或思想中显现出来。

  我们可以用火柴盒的三种火焰加以说明。第一种火焰隐藏在整个火柴盒当中;第二种是火柴磨擦後点燃的火焰;第三种火焰是藉由与火柴的火焰接触,扩散到其他对象上,这种火焰是燃烧垃圾堆、衣物、房屋、寺院、村落的火焰。

  扩散到其他对象的火焰,就像是“粗糙的犯罪身见”。火柴燃烧的火焰,就像是“中等的缠烦恼身见”,每当碰触到思想的对象时候,才会在心灵中显现出来。火柴盒含藏的火焰,就像是“细微的随眠身见”,藉由无止尽的生命轮回。潜藏在有情的生命中。

  含藏在火柴盒中的火,只要火柴的顶端没有与火柴盒上硝石的表面摩擦,就不会迸发出火焰。纵使与火药等易燃物放在一起,也不会引起任何的伤害。同样地,“随眠身见”,只要不与恶的思想对象或其他恶之因接触的话,就会长埋在人身当中,不会显示出来。不过,当恶的思想或其他恶因,进入六根当中,“随眠身见”就会被扰乱,因而显现在意根当中,或者经过意志的作用,发生在“缠烦恼”的层次。在这个时候,如果能以善巧的教诲来克服这些徵兆,它们就会从“缠烦恼”的层次消失,退回“随眠”的层次,宛如潜在的本性一样,停留在那里。如果无法加以克服,它们会持续以意志的作用显现出来。如果它们(在“缠头恼”的层次)进一步被扰乱,就会以恶言或恶行的形式显现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位修行人可以在“犯罪”与“缠烦恼”的层次上自我控制;并且,如果他的行为、言语与思想,因此而洁净、不受污染,这个人可以称为善良、虔诚或者有道德的人。但是,这种人没有觉察到“随眠”的层次。如果“随眠”层次还没有根除,纵使在“犯罪”与“缠烦恼”的层次上加以完整的控制,这种控制只能是一种暂时性的。如果这个人强而有力地遵行良好的规范,这种控制可以延续一生。但是,来生无法确定依旧如此,因为“犯罪”、“缠烦恼”这两个层次可能再次浮现。

  贪、嗔、痴也各有三种层次。为了彻底摧毁“身见”的这三种层次,人们必须在戒、定、慧三学上勤奋精进。他们必须修习“七清净”。

  正如一般人所理解的,戒律是指“活命戒”(Ajlvatthamaka-slIa)。“布萨戒”(八关斋戒)与十戒则是常戒的精致化。能够观照这些戒律是一件好事,如果不能观照,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对身穿黄袈裟的行者,“活命戒”与“十戒”构成了所谓的戒律。“八关斋戒”则包括在十戒当中。对於比丘而言,“四遍净戒”(即比丘戒。译按:指波罗提木叉、活命遍净戒、根律仪戒、资具依止戒)构成了所谓的戒律。

  由於全心全意安住在身体(如吸入呼出)与骸骨上所生起的“遍作定”、“近行定”、“安止定”(也称为“八定”),构成了禅定。

  四种世间的“清净”(译按:即“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清净”、“行道智见清净”)从见清净开始与出世间的智见清净结合,构成了智慧。

  在身见的三种层次当中,戒律可以摧毁“犯罪”的层次,这就意谓著如果一位行者拥有戒清净,言行举止上的身见就不会生起。禅定可以摧毁“缠烦恼”层次上的身见,这就意谓著如果“修习作意”(译按:即制心一处)已经安住了,思想上的“身见”就不会现起。智慧可以根除“随眠”层次上的“身见”,这就意谓著如果直观证得,整个身体指是“名”、“色”的聚合,只是无常、苦、无我的聚合,依照人、有情、常、乐、我方式显现出来的潜在“身见”,就会消逝殆尽。只要这种“随眠身见”依旧存在,由戒律所摧毁的“犯罪”层次,以及由禅定所摧毁的“缠烦恼”层次,都只是暂时现象而已。

  区分“已生”与“未生”有两种方法:

  一、以今生为起点的区分。

  二、以过去轮回为起点的区分。

  现在我将陈述以今生为起点的区分方法。在今生从未修习戒律的人,不具有“已生戒律”;在今生或某段时间修习戒律,这种戒律是“已生”的。同样地,禅定与智慧的例子中,过去已经证得的,称为“已生”,过去从未证得的,称为“未生”。

  在以过去轮回为起点的区分方法中,共有两种戒律,也就是“世间戒律”与“出世间戒律”。“世间戒律”是“已生”的,因为任何一位众生在过去轮回的某段时间,不会没有修习过“世间戒律”。但是对於凡夫而言,“出世间戒律”是“未生”的戒律。

  禅定也有两种,称为“世间禅定”与“出世间禅定”。既然“世间禅定”在过去轮回中已经证得了,就称“已生”。对於凡夫而言,“出世间定”是“未生”的。

  智慧也有两种,称为“世间智慧”与“出世间智慧”。“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是“世间智慧”。这些“世间智慧”,对於那些在过去生中遇见佛法的人而言,是“已生”的,不过,对於从未遇见佛法的人而言,是“未生”的。

  “智见清净”是“出世间智慧”。对於凡夫而言,“出世间智慧”是“未生”的,因为在过去轮回中从未曾证得“出世间智慧”。

  现在我将陈述“精进”的四种要义。

  只有遇见佛法,一位行者才会生起澈底自我检查旧的“已生恶业”的机缘。只有遇见佛法,一位行者才会生起制止一系列存在所呈现的“新恶业”的机缘。轮回无限,如果一位行者没有遇见佛法,就没有机缘检查这两种恶业。因为自我检查这两种恶业的工作;与根除“随眠”层次的“身见”是一致的。而且,根除随眠层次的身见,是一种“无我的禅修”。只有当一位行者遇见佛法,才会生起这种“无我的禅修”(Anatta-bhavana)。

  授记为独觉佛的人,与佛法相遇的时刻,首先需要的是取得“无我的禅修”的种子。一旦佛法在世界上消失了,即使是“无我”的声音也都听不见。所谓“无我”的声音,是指色、名、蕴、处、界与缘起的声音;整部阿毗达磨论藏充满了“无我”的声音,整部论藏注琉也是一样的。

  “无我的禅修”,首先需要具足“戒清净”,然後安住在“念身”上,之後,净化并且控制自己狂妄不安的心灵,在禅定与直观上努力精进。只有透过这种努力,才能根除了“随眠”层次的“身见”,所有“已生身见”、“未生身见”与恶行才会消除殆尽。

  让未出现的善业出现,以及让已出现的善业增长的精进努力,是指安住“念身”之後,圆满具足“无我的禅修”的努力。

  已生戒律与未生戒律

  “未生戒律”,是指在过去无数轮回中从未在凡夫众生出现的戒律,包括了“正语”、“正业”、“正命”,这三种戒律纳入所谓的“预流道”当中,并且以涅槃作为他们的目标。这种戒律摧毁了在行为、言语上流露出来的恶行,以及错误的维生方式。从摧毁的刹那开始,在行为、言语、维生流露出来的恶行就不会再出现了;即使以後的生生世世当中都不会再出现了。

  当一位行者成功地修持“无我的禅修”,才会证得这种出世间的戒律。身处佛法时代,众生就必须努力去成就这种“未生戒律”。这就意谓著,从建立“戒律清净”的刹那开始(译按:与“念身”一起修持),一直到圆满具足“无我的禅修”,众生必须努力修习(毫无松懈)三十七道品。

  在过去无数轮回中经常出现的“已生戒律”,是指“世间戒律”或“欲界戒律”。当我们说,一位行者必须努力达到戒律的稳定状态,我们必须知道“世间戒律”有两种层次,也就是指“定法”(niysma)与“不定法”(aniyama)。圣人的境界,就是“定法”的层次,凡夫的境界,就是“不定法”的层次。

  在“预流道”的圣人中,“欲界世间戒律”达到了“定法”的层次。“预流道”的圣人,纵使在梦中也不会违犯“活命戒”,经过轮回,终於证得完全的涅槃。

  不过,在一般凡夫,“欲界世间戒律”还是处於“不定法”的层次。这些凡夫在过去无数的机缘中,已经是具有德行、伦理的修行人,他们曾在无数的三恶道中受难;而在其他的无数机缘中,他们曾经是有德行的仙人与比丘。然而,在过去生中,他们未曾从坠入三恶道的危机中解脱出来。甚至现在,身处三恶道的众生,还是难以计算的;濒临三恶边缘的人类、天人、梵天,也是难以计算的。因此,具足“欲界世间戒律”的众生,还是“不定法”,也就是说还是处於暂时拥有的时刻,正当佛法的时代,他们应该转化为“定法”。他们应该安住在“念身”,一旦成就了,就应该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圆满成就“无我的禅修”为止。

  有关善业的两种戒律,就说列此。

  已生禅定与未生禅定

  禅定也有两种层次,就是“定法”的禅定与“不定法”的禅定;同样地,智慧有两个层次,也就是“定法”的智慧与“不定法”的智慧。

  当一位修行人达到“阿那含”的境界,“安止定”才是“定法”的禅定,而这种“安止定”是八种定或九种定(译按:“八定”加上“灭尽定”)。而只有证得阿罗汉境界,如如不动的智慧才变成“定法”的智慧。

  现在我将陈述“预流道”圣人所契入的禅定与智慧。

  正如《有明大经》(译按:《中部》第四十三经)所说:“预流果道上的正精进、正念、正定,是以涅槃为目标,因而称为出世间的禅定。”

  这三种禅定(译按:指“遍作定”、“近行定”、“安止定”)是依“舍断”(samuccheda-pahana)的力量,坚决地根绝了贪婪、嗔恚的内在邪恶,而这种邪恶是以邪精进、邪念、邪定为根源的。从舍断的刹那开始,纵使再经过轮回,这种贪婪、嗔恚的内在邪恶不会再生起了。当显现“无我的禅修”时,这种禅定只能在佛教中才能成就的。因此,现在他们遇见佛法了,众生应该在与佛法缘尽之前,努力去证得“未生禅定”,切勿懈怠。这就是说,从“念身”开始,他们应该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成功地具足证得“无我的禅修”。

  过去无数轮回的“已生禅定”,包括了“欲界禅定”、“色界禅定”以及“无色界禅定”。当我们说,努力精进以形成“定法”的“已生禅定”,就必须知道“世间禅定”有两种层次,也就是“定法”与“不定法”。圣人所拥有的世间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建立在“定法”的层次。以後的来生,乃至最後证入涅槃,这些圣人即使在梦中,贪婪、嗔恚等邪恶行为都不会生起。

  凡夫所拥有的世间禅定,是在“不定法”的层次。在无数的过去轮回中,这些人曾经是入定的凡夫、入定的仙人、入定的比丘,在多生累劫中,拥有飞天入地等等的禅定与神通力。每个世界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劫”(Kappas),每一劫都是漫长的。在这些劫当中,这些凡夫曾在梵天中是梵王。每一个这种世界系统当中,也都会出现三恶道。相同类型的梵天充满了这些三恶道,没有别的众生。这些众生曾经是梵天王、饿鬼、地狱的众生、畜生以及阿修罗。从无尽漫长的轮回来看,每个世界系统的生命周期;就像一转眼之间而已。

  因此,趁我们还身处佛法的机缘当中,努力将“不定法”的世间正精进、正念以及正法(在过去无尽机缘中所获得的),改变为“定法”的世间正精进、正念、正定。一旦安住在“念身”之後,我们必须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圆满成就了“无我的禅修”。

  有关善业的两种禅定,就说到此。

  已生智慧与未生智慧

  正如《有明大经》所说:“预流果道上的正见与正思惟,是以涅槃为目标,因而称为智慧。”

  这种智慧摧毁了“随眠”层次的“身见”,并且以舍断的决定力量清除一切邪见、邪思惟的遗迹,坚决地断除恶行、邪命。邪业的旧库藏也会完全消除,进而从三恶道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从此刻起,邪见恶行的罪恶,在未来生中不再生起。

  只有在佛法中,当“无我的禅修”生起了,智慧才会生起。因此,已经遇见佛法的众生应该在佛法还存在的时候,努力证得这种“未生智慧”。这就是指,从“念身”开始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圆满具足“无我的禅修”。

  圣人的世间正见、正思惟是建立在“定法”的层次上。从他们安立的刹那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转世,一直到证入涅槃为止,这些圣人都拥有“业自性”的正见智、经教智、实践智以及四圣谛。

  不过,凡夫所拥有的世间智慧是建立在“不定法”的层次。凡夫在无尽的轮回中飘荡,他们有时候在“法”中修习,有时候从修习中获得声誉,有时转世成为大长老、大物理学家,其他时刻,他们也会生为蜗牛、蛔虫、水蛭、虱子、昆虫、蛆、扁虱等生物,只求生存而已。

  因此,当众生有缘遇见佛法,必须努力精进,以便将“不定法”的智慧(译按:短暂或刹那间拥有)转变为“定法”的智慧。这就是指,从“念身”开始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圆满具足“无我的禅修”。

  有关善业的两种智慧,就说到这里。

  长久以来,经过无尽的轮回,“身见”已经在我们的人格中塑造出来了,未被摧毁,而贪、嗔、痴等烦恼依旧激烈、杂多、有力。它们可说是住在我们心中的原住民。在这种情形下,作为这些烦恼敌人的戒律、禅定与智慧,反而像是偶而造访的客人。他们的造访就像外来敌人侵入阿罗娑迦鬼(Alavaka)食人国(译按:见《相应部》〈夜叉相应〉的〈阿罗娑迦鬼经注〉)这些食人鬼,个个孔武有力。以前,外来的侵入者往往沦为这些鬼的食物,住所也被摧毁。曾经有一次,五百位入定的仙人,从须弥山来到阿罗娑迦鬼住处,这些食人鬼逐一抓住仙人的脚,丢进恒河当中,五百位仙人就这样被消灭了。

  因此,凡夫、仙人与比丘们,有幸在今生遇见佛法,并且期望来生脱离罪恶,又希望在他们身上安稳建立诸如“戒律清净”的法,他们应该以适当的正勤修习四念住,来摧毁“随眠”层次的“身见”。

  如果他们希望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这种愚痴是指陷入缺少智慧的黑暗当中,以及拔除了对佛法僧神圣特质的忆念和弘扬佛法的尊贵情操,在来生中,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如果他们希望从巨大的“邪法”中解脱出来,而这些“邪法”曾在过去无尽的轮回中,引导他们去亲近、礼敬一切假的佛法。因为,对於凡夫而言,他们不认识真实的佛、真实的法、真实的僧。如果他们希望从今生今世开始,证得“信”、证得“慧”,并且,藉此可以生起礼敬之情来对待真实的佛、真实的法、真实的僧;如果他们希望这一切成为“定法”。就必须以适当的正勤修习四念住,来摧毁“随眠”层次的“身见”。因此,适当的修习正勤,是指诸如“宁可让皮肤、骸骨乾枯等”的坚决来完成的。

  有关“正勤”的陈述,在此结束。

-------------------------------------------------------------------------------------------------------------

更多雷迪尊者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9.道在哪里里

禅修手册:立禅与卧禅

禅修手册:行脚八大觉知

禅修手册:八大人念

禅修手册:五根及平衡五根

 

后五篇文章

雷迪尊者: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二章 四念住

星云法师: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第十二课 人间佛教的经

雷迪尊者: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一章 三十七道品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8.如何认识真理

雷迪尊者: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引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