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六章) |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境来不劳眼 ‘若欲息妄,令念相寂然,是乐法行;若乐听闻,彻无明底,是乐信行。’喜欢息灭妄念,达到清净寂然的境界,这一类人的性向是‘乐法行’。相反地,有些人不喜欢打坐,而专门听闻研究佛经,乃至听人说佛法的道理,由此去‘彻无明底’,要把念头的来去研究透彻,这一念起,不知哪里来?不知哪里去?佛经叫它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黑咚咚地,睡了不晓得到哪里去?死了也不晓得到哪里去?永远不明白,所以叫无明,没有一点光明。在相上的无明是没有光明;理上的无明是因为没有开悟,未彻底明白。有些人想在理论上研究透彻无明的根底,这一类性向是乐于信行。 乐寂者,知妄从心出,息心则众妄皆静。若欲照知,须知心原,心原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是为随乐欲自行安心。 乐于寂然的人,知道妄念皆从心而出,只要把心休息下来,一切妄念皆归于寂静。套用现代名词,这是心理治疗,不一定要把打坐修行讲得那么严重!我们为何打坐?为了治疗心理疾病,使心理平安,凡是没有成佛以前,都是病人,都有精神病,心理不正常,因此我们也有必要盘起腿来医病,做心理治疗。 身也是心 ‘乐寂者,知妄从心出’,我们已经知道,思想妄念从自心所出。‘息心则众妄皆静’,只要把自己的妄心休息下来,自然不会胡思乱想。这个理论大家都懂,但是我的妈呀!这个妄心怎么样休息得了呢?问题就在这里。 以前学佛,把白衣观音供在前面,我的菩萨!怎么样使我证道啊!叫了半天,她是白衣,我是灰衣,终两不相干,他不帮助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此心还是乱得很!道理上知道‘息心则众妄皆静’,此话看起来容易懂,实则难懂,大家不要被文字骗过去。什么是这个心?心与妄念是两回事。我们觉得现在的思想是心,都是妄念,虚妄不实在。我们现在讲的心是身心两面,连这个身体都属于心所包含的范围。那么有时打坐,意识上叫自己不要思想。可是生理上的酸痛麻,或者消化不良、胸口堵塞,或者伤风感冒、脑子嗡嗡。生理这一部分变成心的烦恼,它就不给你休息;它不休息,你妄念就停不了。这个心是‘心物一元’那个心,所以大家要研究唯识了。 因此,在理论上明知道‘息心则众妄皆静’,实际上,心息不下来,大家要特别注意!像诸位在坐的男女老幼、青年朋友等等,心为什么息不下来?这个(指脑)息不下来,脑电波的跳动使它宁静不了,你拿它没办法!身也是心的一种,它息不下来,你哪里能够达到‘众妄皆静’? 一个不二的空 ‘若欲照知,须知心原’,你要反照自己。人是很奇妙的动物,一般人两只眼睛都是向外照,看人家看得很清楚,观察自己很难,人唯一看不到的就是自己。 因此我们做人、心理的行为道德也是这样,对人家的善恶是非看得很清楚,这个不对、那个不好,但自己永远看不清自己。 修持要特别注意!修养道德和行为,要回转来把自己看清楚,不要光看人家。‘若欲照知’,普通是照见外面,现在要回转照见自己。‘须知心原’,心的根源是什么?必须了解清楚。 ‘心原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如果找到心的根源,明心见性、晓得不二法门,那么一切法,不管善法、恶法皆同虚空,本来就是空的。空就是一个。 你在每个庙子上大都能看到‘不二法门’四个字。什么是不二?不二就是一,没有两个,就是一个。我们学佛常常被文字骗了,文字上赞叹人家成功、了不起,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年轻时碰到老前辈写给我们勉励的话,有一天仔细一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爬到顶了,更进一步爬到哪里去啊?再更进一步掉下来,对!要掉下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踏到很平实的地方,站的太高还是不保险,要平平实实,由高明到了中庸,到了陆地。 不二法门,佛学真了不起!就是一个,叫不二。如果我的名字叫‘南不二’一定很好听,叫‘南一个’那就没有意思(众笑),文字会骗人的。‘心原不二’,心只有一个,就是一心。现在找不到不二法门,就是这一心不能明了,善恶、是非、好坏、美丑,都是这一心的变化。‘心原不二’能够悟到这‘一个’,中国禅宗祖师连‘一个’也不讲,什么是道?‘这个’。‘这个’是什么?不二法门,你要是悟到了这个,一切法皆同虚空。 ‘是为随乐欲自行安心’,这个理透彻了,随便你喜欢静也好、动也好,就可以进入定的境界了! 讲完了!他把方法告诉我们了!理论就是方法,结果我们还是定不了,嘴里讲自己很定,没有什么问题,提得起放得下。到那个时候定不了,那就是空洞理论。 慈悲是什么东西? 现在再接著下一段: 其心虽广分别,心及诸法,而信念精进,毫善不生,即当凝停莫动,诸善功德因静而生。 学佛的青年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哟!当我们用起功来,理论上都知道,这样可以静。‘其心虽广分别’,佛学渊博,能多方面分别。 ‘心及诸法’,什么是心?心的本体是空,理论也懂。‘诸法’,唯识、般若、大智度论……什么经典都看过,考试一百分,但是信心不足。很多人佛学道理讲得头头是道,真的信心没有建立,不是迷信哟!是正信心没有建立。不能依法而行就是信心、念力没有建立。信是信,念是念,念念都在这个法门上的心没有建立。所以念佛,要念念都在这个法门上。譬如嘴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著今天九号,爱国奖券十五号开奖,这就是嘴里念佛,而念念在奖券,想发财,或者想吃牛排或川菜,这个是念头。因此念佛要心念,念念在佛的境界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随时注意在这个善念上,不是口头的。所以说有许多人学佛,信是信,念是念。 ‘信念精进’,随时不断地努力,并非只有打坐才叫修定,要随时修定。在做人处事时心境怎么定?在待人接物时心境怎么定?讲话走路心境怎么定?要随时研究。 他说有些人佛学道理懂得很多,信、念、精进等等,但是‘毫善不生’,像一根头发一样小的善行生不出来。譬如我们都晓得学佛第一个学慈悲,我们有很多同学也讨论这些,讨论的同学都是有修养的哟!没有修养讲不出来。有位老同学杨先生,修法很多年,经常跟我讲,他说:‘我就是慈悲心发不起来,我怎么检查自己对人家要慈悲,老实讲我没有,慈悲不起来,可是我也没有做坏事啊!也没有对人家不好,每个人求到找,我一定帮忙,但是要我帮助人家又生起慈悲,我做不到耶!没有这个东西耶!’我说:‘你讲这个是老实话!’大家尽管学佛,知道众善奉行,但是如毫毛一般的善的心理行为,没有建构成善的形态。 静母生善子 他说这个时候,你要真想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一步先要求得定静——‘凝停莫动’,先把心念训练到住在一个境界上不动,不是空,而是止!或者念阿弥陀佛,念念都在阿弥陀佛境界不动,做得到做不到?大家在这里打坐坐了半天,你能不能在一个咒语上、一句佛号上,或者听呼吸、观鼻子红、鼻子白,观脚趾头也可以,随便用一个方法,把一念凝定住!?这个‘凝’字用得非常好!也就是中国正统道家所讲的‘神凝气聚’;佛家的道理是定,儒家也叫定,《大学》一开始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知止而后定’的道理。 所以他说,善念不能生起要先修止,达到凝停莫动。有许多人讲:‘叫我学佛做不到,但我认为我心不坏’。我说:‘对啊!你这个很了不起啊!’‘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这个话,叫作化妆擦粉,自己照照镜子蛮漂亮!我可不敢说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你看人的心性里头有多少坏念头啊!任何一个人做不到的!不要给自己脸上擦粉,心性的念头是很难检查的,人的两只眼睛看人家很明白,看自己很难。一个人每天有多少思想!这个思想、感觉、感情的浮动,不要说变成行为,这个坏念头很多耶!依据现代科学的研究,人脑思想一动,好的念头、坏的念头所放射的光,颜色都不同,要发财、想钞票放出的光一样;想佛的时候又一样。 我们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不好的心念行为,假定有人能在这几个钟头,或者一天,把念头始终定在很纯善的一念上,他不要做功德,就已经有多少功德了!不为恶就是善,所以他告诉我们定的重要,‘凝停莫动。’ ‘诸善功德,因静而生’,注意这几个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于科学定律,没有办法变动。 沉滞待策进,马奔慰蹄劳 接著再进一步告诉我们: 若凝停时,弥见沉寂,都无进忍,当计校筹量,策之令起。 永明寿禅师又进一步告诉我们,当我们修定时,想把心境定住,随即进入沉寂状态。你们诸位也有这个经验,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手一放好,那一刹那就定住,不过跟著睡眠就来了,沉默寂然!有些老修行非常有本事,明明没有功夫,两条腿坐一天都坐得住,你认为他在入定吗?没有,他在沉寂睡觉。他怎么睡?打起坐来,两个肩膀一紧,头在肩膀上卡紧了,外行睡觉会点头,内行的则不会。我懂了这个道理以后,一次一个朋友到纱厂当管理,夜里管几百个工人,怕工人睡觉,他说:‘我的妈呀!我都想睡得厉害,怎么叫人家不要睡!’我问他:‘怎么办?’他说:‘我戴副黑眼镜,靠在墙上睡。’我说:‘你笨蛋,戴墨镜大家也晓得你睡觉。告诉你,找个墙角站著,两个肩膀靠紧,手插在裤袋尽管睡,那些工人以为你眼睛看见就不敢懒了!”,就是这个法子,不过坏事不要学,讲笑话给你们笑笑。 有些人一定下来‘弥见沉寂’,越来越昏沉。‘都无进忍’,打了几个钟头坐,白坐的,没有进步,把杂念切断的功夫做不到,换句话说,做不到神凝气聚’。实际上‘进忍’就是神凝气聚,也就是佛家的‘气住脉停’。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他告诉我们方法,以密宗来讲就是传法。此时要动脑运用思想,坐还是坐著,眼睛半开半闭,不要全闭;或者计数目字,或者拨念佛珠,计算一天念几千声阿弥陀佛,拼命拨珠子,手停了就晓得不对。不用心容易睡眠,这个时候非用心不可。用心就是用脑,脑不怕用,越用越灵光。年轻同学不大用心,一看书就头痛,因为你懒得用脑,头越来越痛。 ‘当计校筹量,策之分起’,这个时候你应该计较筹量,提起心念精神。策是马鞭子,也可解释为算盘子,要鞭策自己提起心念。 然而,这么一提心念又糟糕了!血液上冲,精神来了! 若念念不住,如汗马奔逸,即当以止对治驰荡。 当念头一提起来,眼睛一睁开,阿弥陀佛停不了,那糟了!这一下念念不住,心念停不下来,像一匹疲劳过度、跑出一身汗的马,马蹄止不住。等于行远路,一天走一百多里,最后两条腿已经不知道是自己的腿,只晓得本能地向前走,不会转弯,跟死人一样直著走,腿已经死了半截。又如思想过头,夜里失眠,思想如汗马奔逸。那么,这个时候赶快用止念的方法来对治驰荡。 这是指心理状况而言;以生理状况来讲,可以赶紧吃点药,再不然将双腿泡在高温水中,强使血液下降,也可以睡著,有很多方法。 你看佛法的研究多细腻!我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那么难弄!必须要静,静了却又想睡,不让睡又乱想……,你看自己的心多难对付!这个身体也难对付,穿多了流汗多,容易感冒;穿少了又怕伤风;吃饱了消化不良;不吃嘛又饿坏了。生理难对付,心理也难对付。睡久了昏沉,越睡久昏沉越厉害;反之,越不睡散乱越厉害,这个真难办! 睡时应能看,看境无两般 若静默然,无记与睡相应,即当修观,破诸昏塞。 有时候你心境静下来,一默然容易落入无记状态。佛经告诉我们心念有三种状态,善念、恶念、无纪念。无记就是昏沉,莫明其妙,做了也不知道,现在叫下意识。有些人下意识喜欢打人,你问他怎么打人?他根本不知道,因为手动惯了。这个无记没有意识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记有无记报,来生变一个笨蛋。修行注意哟!打坐,搞得不好,把自己脑子弄得楞头楞脑,把无记的无念当成是定、当成空,来生就变这样一个人:打他一下,他哦一声:‘干什么!’你们大概看过这一类人,无记报。 静坐,默然以后无记很严重!往往很多人修行把无记当成定;把暗昧当成空,这是不对的。无记与睡眠相应,虽然没有真睡,却是轻微地昏睡。这个时候要警觉自己立刻修现,‘破诸昏塞’。‘塞’宇用得好!一个人在定也好、睡也好,昏沉得厉害,脑神经闭塞,乃至鼻孔闭塞呼吸不通。鼻子常塞住的人,换句话说,脑筋也不大灵光,真智慧没有,假聪明是有。昏与塞放在一起,一点也不错,所以此时赶快修观行。 修止既久,不能开发,即应修现,观一切法无碍无异,怗怗明利,渐觉如空。 他说我们修定,在一个无念或清净境界修持久了,或者住一境界久了,‘不能开发’。老是定下去,不是佛法。佛法要修定,外道也要修定,定是‘共法’,不是‘不共法’。这些佛学名词要搞清楚。 ‘修止既久,不能开发’,只有定的功夫,没有智慧,不算悟道。你不要认为打坐坐得好就有道!那毫不相干。我经常说:‘打坐修得好就算有道,那北投成济堂前的一对石狮子,已经坐了三十几年,它们早成道了!’那不是道,那只是训练修止的一种功夫。修止既久不能开发,要赶紧转,要起心动念、要穷理、要研究、要修观。 那么,在止静所引起的观慧,‘观一切法,无碍无异’,这四个字很严重,不要轻易看过去!譬如在坐许多人都有打坐的经验,也稍有定力,你有障碍吗?有障碍,身体酸痛的地方,你能叫它不酸不痛吗?它才不理你呢!你还非听它的不可!有时听它的,酸痛得让你眼泪直流,有障碍。无挂无碍做不到,这是个关键,障碍就是业力,把生死根源纠缠封锁在里头,使你开发不了,所以无法解脱。好比建筑房子装设开关,壁纸一贴,外表看起来很漂亮,墙纸里面是电源电线与水泥混绞一起。你解脱不了,就没有办法无碍。 何谓‘无异’,异就是两样。我们是有点异,或许没有两样,开眼看得见,闭眼看不见,是两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做不到,色是色,空是空;暗是暗,明是明。我们是有异,修到了是无异。所以要观一切法,使观的成就到达‘无碍无异’。 ‘怗怗明利’,怗现在讲是古文,在当时却是白话。古文有‘妥贴’二字,翻成白话就是恰到好处。怗怗就是妥贴的形容,不管定也好,慧也好,乃至身体空洞舒服得恰到好处的意思。那当然没有障碍,也没有头痛、腰痛,一身妥贴得不得了!你看人生活著,每个人回想身体哪里有舒服的时候?不是腿酸、腰痛,就是头昏、眼睛看黑板看得难受,不妥贴。
----------------------------------------------------------------------------------------------------------------- 更多南怀瑾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