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七、以“苦谛”为核心的原始佛教(3) |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七、以“苦谛”为核心的原始佛教 (3)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许多人一心一意修行的目的,是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或“到哪里去”。这并不只是一个理论上或文字上的争论,而是一个佛法修行中最基本的态度问题。不单是态度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更明确地说这属于“八正道”中“正思”的修行范围。当一个人修行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苦恼解除,我们可说他的目的是合乎佛法的,他的“思”是正确的,而他的修行(如有正确的见解和方法)可被称为“解脱道”。当有人修解脱道到了一个程度,有了心得,觉得自己有能力用自己对解脱道的了解帮助他人,而欲使他人也能如自己一般地解除苦恼,我们也可说他的目的是合乎佛法的,也是“正思”;而他的修行则是解脱道的扩大——“菩萨道”。但如有人修行的目的是使自己用一些方法,经历一些时间,然后“成为什么”或“到什么地方去”,就不能说是“正思”,也不能说他有“正见”。在佛尚未成佛之前,世人并不知道有“佛”这个名词,也不存在着自己是否已“成佛”的问题或观念。若忽然有人成了“佛”,就千般思量、百般思索,想使自己也成为那个样子。如此一来,佛的出世对此人来说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对不对?苦有人把自己原有的人生问题全然不顾,而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一新的问题上,你能说这人是明智的吗?问题苦是依缘起法则来看,旧的问题有旧的问题的因缘,而新的问题又有另外一些因缘。旧的问题苦不由那些因缘上着手,是永远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是无法离开“形成问题的因缘”而谈解脱,以佛法来看,是未到圣教的痴人。在以“苦谛”为中心的“四圣谛”被普遍忽略的今天,我以为一般修行的人(当然包括我在内)或多或少都是有一点“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