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盛噶仁波切:友谊永在 |
 
盛噶仁波切:友谊永在
为什么朋友多了,而「友谊」却少了呢?因为我们在内心中设了一堵墙,让每一次情感的交流都撞墙而回。人心隔成的墙,比世界上任何砖砌的墙都要难以摧毁。友谊永在,问题在于我们的那颗心在不在。 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多少个人?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人海茫茫,我们结识了那么多的朋友,又有哪一个可以说保持了很好的友谊? 我想,对这一个问题的答案,确实会让很多人深思一会儿的了。同时,我想也有很多人会说,真正能称得上是「友谊」而交往的朋友,实在是少而又少。 每个人和朋友的交往,都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有公共原则,比如,对方的人品、道德层次和行为规范等等,另外的,就是私人化的,比如性格、家庭背景、学识等等,就看投缘不投缘了。可是,我们交往了那么多人,不能说每一个人都是坏人,也不能说每一个人都和我们不投缘,为什么朋友多了,而「友谊」却少了呢? 就在内心。因为我们在内心中设了一堵墙,让每一次情感的交流都撞墙而回。人心隔成的墙,比世界上任何砖砌的墙都要难以摧毁。 比如说,我们在新认识一个朋友的时候,首先会察言观色,心里早就存在个念头:这个人找我有什么目的?是不是利用我?或者,就是我得用这个人做些什么。有了这两种念头后,我们怎么能指望所谓「友谊」? 有的人说,所谓「友谊」,只是停留在青春期之前或者学生时代。他们的道理是,这个时期交的朋友,是互相没有机心,没有防备的,纯粹是感情和经历的交融,是打都打不散的铁朋友。而在成年后,在社会上交的朋友呢,则多了一层利用关系,是互相办事情的,而不是互相交心的。 可是,我们也知道,同学、少年时的玩伴,长大后都是天各一方,有很多都是多年不见的了,还谈什么「友谊」?况且很多人,长大后变化很大,我们都不见得能在一起谈得来,这时还能存在「友谊」吗?更有这样一种现象:同学聚会的时候,凡是有了地位和职位的人,似乎都是别人「友谊」的对象了,而那些工作、生活不如意的人,即使以前感情再好,也只是「普通朋友」,仅仅是「叙旧」的对象罢了。 这时候,很多的人将「友谊」二字置于利益之上了,凡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人,则似乎可以保持「友谊」,没有的,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那么,这是我们对「友谊」的认识吗?我们一边口口声声说友谊难寻难得,另一面,却在破坏友谊在自己内心中的形象,根本就是用两种概念来讲一个事物,这样的「友谊」,到底是什么呢? 在世俗中生活,我们除了亲人,还需要朋友。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解脱的。这个时候,我们除了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依靠、排解和安慰、理解。 然而,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当我们有了难处的时候,我们想到了朋友,这时的朋友,就不普通了,而是上升到「友谊」了。而当我们「平步青云」的时候呢,我们孤傲、自满、刚愎,内心里起了「霸气」,这时候,好心的朋友规劝我们几句,我们就对人家起了疑心,不是认为对方嫉妒,就是寻思对方有什么企图。岂不知,这个时候,才真的是「大难临头」的时候! 人的苦难,不在一时的手头拮据和物质上的难处,而是自己身陷泥潭而不自知。这个时候,有朋友善意地提醒、帮助,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友谊」吗?而又有多少人,视而不见,反而心中生怨? 人生于世,若能两心相交,已经是万分难得。可是,我们是那么不重视这种难得,往往将友谊、亲情、爱情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感情轻易拋弃,而对地位、官职等虚幻的东西趋之若鹜。这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而是「生在苦中以为福」呢。 其实,「友谊」是不可求,但又哪里是不可遇的呢。我们都以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足以结交出友谊,这是我们遇到而不自知。凡是所有精神方面的东西,都是靠我们去「修」的,就比如信仰,不是摆在那里我们直接拿了就可以用了,如果是这样,我们拋弃得也必定更快。这要我们去「修」,用什么「修」呢,要靠我们的内心。 这颗心,不是互相利用的自私之心,不是互相提防的小人之心,也不是可同甘不能共苦的狭隘之心,而是一颗用善、诚、真、直筑建起来的心。这颗心,不要有怨恨、嫉妒、攀比,更不要隐匿自己的不好,试着用这样的心去交流,你会发现,对方也是这样想的。 在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友谊存在。我们会发现,凡是所有成就了一生的友谊的人,其人格都是高尚的,也都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 友谊永在,问题在于我们的那颗心在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