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盛噶仁波切:痴心如镜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盛噶仁波切:痴心如镜花

 

  痴迷带给人们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除了汗水便是泪水。可人们却总是舍不得,只在红尘俗世中痴情于自己的妄想。痴迷于俗世,结果总是一场空。痴心如镜花,转头不复得!

  人皆有痴心,也正因此,贪嗔痴被谓为「三毒」。

  世间的痴人最多,尤其是那为爱痴狂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孟姜女为夫哭倒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最具代表性的还得算是那流传至今的「石头记」,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震撼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连蒲松龄笔下的狐仙鬼怪,也不乏那痴情痴心种,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还有一年才能相会一次的牛郎和织女,更成了人间真心痴情的代表。

  世人皆痴,看了痴心人做的痴心事,却难得有情人终成眷属,便免不了一掬热泪,感慨不已。轮到自己,茫茫人海中,为寻到那真正的心灵契合的人,又有多少人在不断寻找,不断失望,又不断寻找……

  岂不知,痴心犹如镜花,抓不到摸不着,一触即破,不复可得!

  佛说,人因痴心,不明真理,不尚正义,不知因果,仅凭情绪冲动,胡作非为,导人于迷信,陷人于邪见,人间苦恼,随之而增。若能学佛,以智慧心对治内心愚痴,不信邪教,止息邪行,进而洗刷内在无明烦恼的积垢,使内心清净,不颠倒是非,不嫉贤妒能,不傲慢无礼,轻视他人,抬高自己;反而能够时刻关怀别人,关怀社会,以智慧剑,断我法二执,放下个人的利害得失,进而舍己为人,如是积福积德,自然使自己的运程,脱离苦因苦果,长养善根,运行于永生不灭,纯乐无苦,纯净无染的真理境界……

  爱,究竟是什么?爱她秀美的容貌?爱他满腹的才华?爱天真的笑容?还是他毫无心机的坦诚?可是,一切终究会变,变了的他(她)你还爱不爱了?如果你曾经那么痴迷的爱人都会在某一天被你所背弃,那么还有什么是你真正所爱的?说白了,你痴情的,你爱的只不过是你自己,以及让你感觉愉悦的东西而已。

  有首偈子说:

  世人意马离慧房 只用心猿守情长

  更有万般饥渴饮 何时得以归西乡

  常言恩爱意渐浓 旋踵即落惆怅中

  都把爱比天地久 我视骤雨纸蝴蝶

  今人若能明此理 何劳别处立功课

  我佛言身如露电 一失万劫难复还

  我意劝诸同人知 情爱只是古董货

  粉碎虚空为了当 从此极乐可相贺

  虽然并不知道这偈子出自哪儿,连它的作者也不知所终,但我想,这偈子中寓于情爱之中的痴迷到底是什么,看完之后便知道了,大概就是那「骤雨纸蝴蝶」以及 「粉碎虚空」吧!世人执着于虚无飘渺的爱情,却不知那痴迷的尽头全是泪水和伤痛。追求了一生,却怎么也看不透情爱的虚妄,不知那痴情就如镜中花,一转头便不复可得!

  爱情如此,世心如是。痴迷带给人们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除了汗水便是泪水。可人们却总是舍不得,只在红尘俗世中痴情于自己的妄想,不明白无论你得到名也好利也好,最终仍会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离开这红尘。痴迷于俗世,结果总是一场空。痴心如镜花,转头不复得!

  《红楼梦》里的《好了歌》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可见,痴于情、痴于事,终于会在种种的痛苦或短暂的欢娱之后走向虚无,想起来不免可叹,人活一世,历尽千辛万苦,以为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实却是一场空。不如化解痴心,悟得痴心镜花的因果,明了此生轮回的因缘,为得悟菩提积蕴正见。

  虽人皆会痴,若以此悟道,也不枉痴情一次,此生轮回!

  镜花水月本是空

  人生在世,要经过多少苦难,我们才能相信平安就是福?要经过多少折磨,我们才能体会宁静就是禄?要经过多少生灭,我们才能证悟涅就是寿?千江有水千江月,镜花水月本是空。

  镜中花与水中月,本来就是不可得、不可摸的,因为它们只是影子,是镜中与水中倒映的影像,也是镜中与水中并不实际存在的东西。

  佛家以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四大(地、水、火、风)及八识(即佛门唯识学中所讲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个识)来概括人类生命中的活动、功能、现象和本质等的全部内容。我们的一切身心状况、形态、生命活动、生活历程、生存环境与时空,乃至包括行善作恶、听闻佛法、修证佛法等等,均离不开五蕴、六根、六尘、四大和八识之「属性规则」。佛家还把衰、毁、讥、苦、称、誉、利、乐统称为八风。对于人们来说,最难克服的不是衰、毁、讥、苦,而是称、誉、利、乐。然而从这些再向里看,则会看到佛门常讲的「四大皆空」,「空」 实际是泛指一切事物的本质为「空性」,是说没有一种事物能孤立产生、存在和恒常不变,一切都是真如实相的「起用」和「显露」,因此佛门把事物在实际上非恒常、非孤立、非实有的本然性质叫做「空性」。而若要做到四大皆空,便要做到「无我」。在佛法中,「我」是万法之中的「法」,万法都是大空性,「我」是真如依缘起的「产物」,其形态方式自有升灭,绝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独立之本体的「我」可以执取和贪着。「无我」并非是否定「我」的生命现象、功能和活动,而是由菩提心和慈悲心引发的「无我」的观照,是从心生出的反观自照。

  若能因此明白了「无我」与「空」,那么,自然也就明白了镜花水月其实也是一种「空」了。所谓千江水自有千江月,月只一个,却化身无数投影江水之中,谁又能说是月亮本身掉在了千江水中?中国古有猴子捞月的传说,以为是月亮掉到了水里,捞来捞去却是一场空,这才知道那真正的月还在天上,水中的月不过是影罢了。何又为影?虽然表现出了物体的形象,实际却是假的物体,是空的。

  红尘俗世,欲海浮沉,而世间万物变化无常,沧海桑田,缘起缘灭,一切皆是空。而一切贪嗔痴心,不过如镜花水月,看着如雾里看花,却是一抓即破,终不复得。佛说,明得真性在,方识身外身。看破那镜花水月,看出的应只有空。执着贪嗔痴,佛道不可为——不执着于贪心,不执着于嗔心,不执着于痴心,不执着于语言,不执着于空像,实相无相无不相,真幻两不立,不执空不执有,性相一如。

  人生在世,要经过多少苦难,我们才能相信平安就是福?要经过多少折磨,我们才能体会宁静就是禄?要经过多少生灭,我们才能证悟涅就是寿?

  千江有水千江月,镜花水月本是空。了了世间万物,才知万物皆空。

 
 
 
前五篇文章

盛噶仁波切:长大了,便有长大的好

盛噶仁波切:人生苦难老方知

盛噶仁波切: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盛噶仁波切:爱情的力量

盛噶仁波切:友谊永在

 

后五篇文章

盛噶仁波切:嗔心如水月

盛噶仁波切:有了信仰,就要好好坚持

盛噶仁波切:让你的信仰发挥作用

盛噶仁波切:佛法要在入世中修持

盛噶仁波切:人成即佛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