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313 |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313
地二、真实作意摄(分二科) 玄一、标 彼复依止胜解作意,能正趣入真实作意。 在慈愍观这一科裡面分二科,第一科解释趣入。分二科,第一科是胜解作意摄,已经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真实作意摄。分二科,第一科是标。「彼复依止胜解作意,能正趣入真实作意。」这是标。就是这位禅师,他原来是修胜解作意的,现在呢,以胜解作意作依止处,能正趣入,就是能进步到真实作意的法门裡边。这是标,下面解释。分二科,第一科正辨趣入。分二科,第一科是明作意。又分二科,第一科是举于先际。分三科,第一科数无量。 玄二、释(分二科) 黄一、正辨趣入(分二科) 宇一、明作意(分二科) 宙一、举于先际(分三科) 洪一、数无量 谓趣入时起是胜解;我于乃至无量有情,发起胜解,利益安乐增上意乐。 「谓趣入时」,就是说这位修行人,他趣入真实作意的时候,「起是胜解」,他内心裡面,他在奢摩他裡面,作这样的观想,「胜解」是观想的意思。「我于乃至无量有情」,这下边就解释胜解的相貌,「我于」这个修行人他自己自称是我,「于乃至无量有情」,一开始做胜解的观想的时候,当然是少数的有情,亲品、怨品和中庸品,乃至到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有情,「发起胜解」,他在内心裡边做如是观。「利益安乐增上意乐」,他心裡面观想,现出来无量无边的有情,对这些有情呢要利益他们,有利益的增上意乐,有安乐的增上意乐,就是做这样的观想。 如是我从先际已来,所有亲品、怨品、及中庸品,落谢过去诸有情类,其数无量,甚过今者,胜解所作。 「如是我从先际以来」,这样观想呢「如是」就是前面的这个观想,「我从先际以来」:就是从无始劫以来,「所有亲品、怨品、及中庸品,落谢过去」:从久远以来,与我有亲厚感情的人或者是有仇恨的人,或者是无亲无怨的人,在今天来说呢,这些人都是落谢过去,都已经不在了。「诸有情类」,这些过去的有情类,或者是人间的人,或者是天上的人,或者是三恶道的人,所以叫做「类」。「其数无量」数目是太多了,「胜过今者胜解所作」超过今天我做观想的这个数目,比这个数目多得太多了,这是数无量。第二科是性平等。 洪二、性平等 如是过去诸有情类,为我亲已,复为我怨;为我怨已,复为我亲;为怨亲已,复为中庸;为中庸已,复为怨亲。 本来在观想裡边所现出来的有情是有亲、有怨、有非亲非怨,是不一样的,有这麽多的差别,有亲、怨、非亲怨的差别。但是实在是没有差别,是平等的。怎麽知道呢?「如是过去诸有情类」,他们和我的有亲厚关係,但是都是无常的,为亲厚以后呢,又变成我的怨家了,「复为我怨」。「为我怨已,复为我亲」,同我做了一个时期的怨家以后呢,又变成了一个亲厚的人,亲爱的人了。「为怨亲已」为怨为亲以后又变成一个中庸性的人,也没有亲,也没有怨了,这个情形。也可能在这一世之中有这样的变化,也可能经过多少世,前一生是怨家,这一生变成亲友、变成是个亲厚的人,或者经过多少世的变化,有这个变化。「复为中庸,为中庸已,复为怨亲」,又转回来了。 洪三、等与乐 由是义门一切有情平等平等,无有少分亲性、怨性、及中庸性;而非真实。由是因缘,遍于三品起平等心;平等应与利益安乐。 「由是义门一切有情平等平等」,这是第三科等与乐。「由是义门」由前面这样的观想,这就是个门,由这个门就达到另一个境界去了,达到了平等的境界,就是由差别的境界进入到平等的境界,由这样的观想为义之门。「一切有情平等平等」,所有的众生和我都是一样的,今天同我是怨家,实在他以前和我是亲爱的人,今天是亲爱的,原来和我做过怨恨的人的,都是有无亲无怨的,都是这样的,所以一切有情平等平等。「无有少分亲性、怨性、及中庸性;而非真实。」没有一点的这个亲性、怨性、及中庸性这三种人不是真实的,都是真实的,是有这回事情。「由是因缘,遍于三品起平等心」,由于前面在奢摩他裡这样的观想,这样的胜解,我就普遍的于三品的众生裡边起平等心,大家都一样,起平等心。「平等应与利益安乐」,我平等的:不是说和我亲厚的人,我给他利益安乐;不亲厚的人、有怨恨的人,不要给他。我不是,都一样,平等应与利益安乐。 宙二、例于后际 如从先际,如是后际,于生死中,当复流转,应知亦尔。 下面是例于后际,前边是举于先际,过去的时候。这是以先际为例,可以知道后际亦复如是。「如从先际」上面这一段的观想、胜解,从过去际是这样子,「如是后际」将来的时候,「于生死中当复流转」还在生死裡流转,「应知亦尔」也是和我都是一样的,关係都是一样,没有亲厚的差别。 宇二、释妨难(分二科) 宙一、难 又我于彼先际以来,诸有情类,未曾发起慈愍之心;彼皆过去,今起慈愍,复有何益。 这是第二科释妨难,前边是明作意,明胜解作意,这个胜解作意就是真实作意。这是第二科解释妨难,分二科,第一科是难。「又我于彼先际以来」,又我与彼三种有情,从无始以来「诸有情类,未曾发起慈愍之心」,我以前没有这样修行过,所以没有发起这样的慈愍心。「彼皆过去」,以前的事情都是过去了,「今起慈愍,复有何益」,说我今天生出来这样的慈愍心,普遍的布施他们,利益安乐,但是对他们有什麽好处吗?就这麽说,这是一个难问。下面解释分二科,第一科是于过去。 宙二、释(分二科) 洪一、于过去 但为除遣自心垢秽,令得清淨,故起念言:当令过去诸有情类,皆得安乐。 「但为除遣自心垢秽,令得清淨」,修慈愍观的目的是破出去我自己心裡面的污秽,就是向来都没有发心,发利益人的心;总是有的时候希望别人倒楣,就是没有好心肠,这都是垢秽。现在在禅定裡边做如是观,就是破除内心的污秽,使令内心清淨而已,不是真实对于那些人有什麽利益,所以你这个难问是不须要的。「故起念言」,所以,就发动了这样的胜解,「当令过去诸有情类,皆得安乐」,这就是破除自己内心的污秽而已。 洪二、例未来 诸未来世非曾有者,亦皆令彼当得安乐。 这是第二科例未来,过去的这些有情,我对他们发了好心,那麽诸未来世这些众生,「非曾有者」,他还没有出现。「亦皆令彼」,我也发出这种慈愍心,令彼当得安乐,也发这个心,使令我心裡面清淨。度化众生是好,令众生有利益好,先清淨自己,先令自己清淨。 黄二、较量福聚 如是趣入真实作意慈愍住中,诸福滋润,诸善滋润;望前所修胜解作意,慈愍住中所获福聚;彼于百分,不及此一;彼于千分,不及此一;彼于数分、算分、计分,邬波尼杀昙分,不及此一。 这以下是第二科,较量福聚,第一科是正辨趣入,正辨你起如是的胜解的观想。现在说较量你得到什麽好处了。「如是趣入真实作意」,这前面这一段文,就是说明这位禅师在奢摩他裡边由胜解作意进步到真实作意里边去。「慈愍住中,诸福滋润,诸善滋润」,入到这个真实作意裡边,但是这个真实作意是什麽作意?是慈愍的作意。这个禅师住在慈愍作意裡边,他做如是观,或者经过一个小时或者是二个小时,或者是多少时间。 「诸福滋润,诸善滋润」,就有这个福、善的滋润。这个福和善,或者是从因果来讲:「福」或者是从果说;「善」是从因说。这裡面的「滋润」就是薰习,由薰习,由如是薰习,将来会得到可爱的果报,得到福果。「诸善滋润」,现在有这个慈愍的良善的心情,来薰习这一念心,薰习自己这一念心,这是在因上说,有因有果。 「望前所修胜解作意」,望前边所修的胜解作意,那祇是慈愍作意,没有说到无始劫来的事情,这二种作意来对比,对望就是对比。「慈愍住中所获福聚」,由这个真实作意的慈愍住中所得到的功德。「彼于百分,不及此一」,彼那个胜解作意,前面的胜解作意,于此真实作意分成一百分,是真实作意分成一百分,前面那个胜解作意,还不如此百分之一,这个真实作意的功德殊胜,是这样的意思。「彼于千分不及此一」,就是把真实作意分成一千分,前面那个胜解作意还不如它的千分之一。 「彼于数分、算分、计分,邬波尼杀昙分,不及此一」。这个「数分」就是说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其一,这就是数分。「算分」,就是以强弱来计算:比如一个健康特别强的人,和一个软弱的人,二个人打架,他是斗不过这个健康的人的。所以「不及其一」,就是前面假想观的慈愍作意,那它不能和真实作意相比的。「计分」,「计」还是计算,但是以贫贱的人和富贵的人相比,那是不能比的,贫贱人不能和富贵人比,所以胜解作意,不能和真实作意相比。「邬波尼杀昙分」,就是约因果说,就是真实作意的因果和胜解作意的因果,那麽也不能相比,也是不及其一分的。 天二、例所馀 馀如前说。 还有一部分这裡就不说了,就是那个胜进的部分,胜进的部分这裡就不说了。 《披寻记》一○五五页: 馀如前说者:前不淨观说趣念住及胜修习,今于此中唯说趣入,其胜修习义无差别。故指如前,馀差别观,皆应准之。 「馀如前说者:前不淨观说趣念住及胜修习,今于此中唯说趣入,其胜修习义无差别」,这裡也有胜修习的意思,所以和前边四念住胜修习无差别,「故指如前,馀差别观,皆应准之」。 亥二、缘性缘起观(分二科) 天一、释趣入(分四科) 地一、由取相(分二科) 玄一、标 又于缘性缘起观中,初修业者由闻思慧,增上力故分别取相。 前边是慈愍观,慈愍观说完了,这是第二科,缘性缘起观。「又于缘性缘起观中,初修业者」,就是初开始用功的人,怎麽样学习这个法门呢?这裡分两科,第一科释趣入分四科,第一科由取相。分两科,第一科标。「初修业者由闻思慧,增上力故分别取相」,初开始学习这个法门的人,「由闻思慧」,由于你自己肯努力拿出来时间去学习这个缘性缘起观,你学习以后,又能够专精思惟,思惟这个缘性缘起观的道理,这样子,你内心裡面就成就了一个殊胜的力量。「分别取相」,你这个智慧的力量能分别这个缘性缘起的相貌,能把这个缘性缘起的相貌拿过来,显现在你的心裡边,你能做到这一点。那麽这个地方是标,下面第二科解释。 玄二、释 谓诸有情由有种种无智愚痴,现见无常,妄计为常。 「谓诸有情」,就是很多的众生,由有种种的没有智慧,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没有智慧;一百样事情,可能有一样事情有点智慧,但九十九样事情都没有智慧;我们说是这个人有智慧,那十样事情,有五样事情有智慧,那就算有智慧了,就算不错了。不容易!现在这说是种种都是没有智慧,就是愚痴不明白道理,「现见无常,妄计为常」,这个眼前的这个大的局面,很明显的就会有变化,你本身的荣华富贵会失掉的,但是总是认为我有希望,「妄计为常」。从历史上看,的确是这麽回事!都是不长久的。 现见不淨,妄计为淨。 这个自己所爱着的境界都是不美妙的,但是就认为是美的。 现见其苦,妄计为乐。 根本吃了很多的苦头了,但是还认为这裡面还是有乐。 现见无我,妄计为我。 从眼耳鼻舌身意的经验上看,很多事情都不能自主的嘛!但总感觉到我能主宰,还是有我的,在这个臭皮囊裡还是有个我的。这是说这个种种无智、愚痴的相貌。 彼诸有情,有如是等种种颠倒。 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有这麽多的、各式各样的颠倒迷惑。 颠倒为因,于现法受及后所生诸自体中,发起贪爱。 这个颠倒迷惑就是烦恼,以烦恼为因,于现法中,就是这一个生命,现在这个色受想行识的生命体裡边,有很多的觉受;在这裡就是生出贪爱心。「及后所生,诸自体中」,现在这个生命体终究有一天结束了,又生出个生命体来。那麽现在这个时候呢,假设这个人,他不认为是断灭的,将来还有生命的话,他也认为在那个生命体裡头,也是「发起贪爱」,「于现法受发起贪爱」,于未来的生命体也是发起贪爱。当然这是说到「于现法受后所生诸自体中」,这个「自体」就是自体爱。「现法受」,这文句上好像偏于境界受,于境界受起爱。境界受也一定有自体受;有自体受也就有境界受。所以这两方面,这两种受都是发起贪爱。 由贪爱故,造作种种生根本业。 由于自己有贪爱,贪爱的时候一定是不足,有所不足,所以要进一步的去争取,进一步那就要採取行动,所以造作了各式各样的业力。这个业力是将来的生命生起的因缘,所以叫做「种种生根本业」。以业为因而得果,所以业就是根本了。但是业的生起呢,以贪爱为根本,贪爱就是烦恼,所以是贪爱和业和果报,惑、业、苦。 此烦恼业为因缘故,感得当来纯大苦蕴。 前面因烦恼而有业,因烦恼业为因缘故,就是招感了将来的纯大苦蕴,得到的那个色受想行识是苦恼的境界,但是人还想要庆祝一番。 《披寻记》一○五五页: 由贪爱故造作种种生根本业者,爱有三种,谓欲爱、色爱、及无色爱,由此三爱近感当生,是故偏说造作种种生根本业。又复无明缘行及受缘爱,于尔所时,无明与爱非不俱有,然由无明发业为初,贪爱润生,最后究竟,是故当知造作种种生根本业于中非不说有无明,但约究竟,说由贪爱。 「由贪爱故造作种种生根本业者,爱有三种,谓欲爱、色爱、及无色爱,由此三爱近感当生,是故偏说造作种种生根本业」。「近感当生」,就是距离这个生命最近的,就是下一生,是故偏说造作种种生根本业。「又复无明缘行及受缘爱,于尔所时,无明与爱非不俱有」,说无明缘行的时候,没有爱吗?也是有爱。这个受缘爱的时候没有无明吗?也是有,都是非不俱有。「然由无明发业为初」,然而发业的是在无明这一方面它的力量,它的作用大,就是无明发业为初。「贪爱润生」,贪爱它能帮助你去受生死去,就是无明造的业,那个业还不一定得果报,若有这个贪爱的时候呢,来帮助那个业,业才能得果报。贪爱在润生这一方面说,无明就在发业这一方面说。「最后究竟」,这个贪爱能使令这个业最后圆满了,有招感果报的力量,这是由爱来的。所以虽然过去由无明造了业,你现在得阿罗汉道了,就没有爱了,没有爱呢,那个业就不能得果报,所以有这麽一个差别。「是故当知造作种种生根本业,于中非不说有无明,但约究竟,说由贪爱」。 地二、起胜解(分二科) 玄一、标 彼既善取如是相已,复于其内发起胜解。 这是第二起胜解。前边第一科是取相,由闻思慧增上力故,能够取得缘性缘起的相貌,就是由惑业苦这样流转生死,就是这个相貌。所以下面起胜解就是开始修行了,分两科,第一科是标。 「彼既善取如是相已」,说是那个修行人,他既然能够取得缘起的相貌,「复于其内发起胜解」,那他在奢摩他裡边,在他心裡面又发起胜解的观想。这是标,下边就解释。分两科,第一科是于自。分两科,第一科是正生。 玄二、释(分二科) 黄一、于自(分二科) 宇一、正生 谓我今此纯大苦蕴亦如是生。 前边说到取相的时候,是说诸有情,一切众生,但我本人也不能例外地「我今此纯大苦蕴亦如是生」。我这个纯是个大苦恼的这个生命体,也是无明缘行、行缘识、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也是这样现起的,没有例外的。这是说生,下面说已生。 宇二、已生 又我自体,无边无际,从先际来初不可知,亦如是生。 「又我自体,无边无际」,这是说,我这个生命也是很多的,并不只是这一个生命,很多的。怎麽很多呢?「从先际来初不可知」,从无始劫以来,从什麽时候开始的,不可知!推不到那个第一因的。「亦如是生」,从久远来就是这麽生的,不只是今天,所以这个生是很多的。 黄二、于他 彼诸有情去来现在一切自体,苦蕴所摄,亦皆如是已生当生。 这第二科是于他,前面是于自,现在是于他。「彼诸有情」其他的这个三界内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一切的生命体,苦蕴所摄的,也都是这样子,也是无量无边的。「已生当生」有的是已生,有的是将来的。 地三、简作意 如是缘性缘起正观,一切皆是真实作意,更无所馀胜解作意。 这是第三科简作意,简别这个作意,这个作意还要简别一下。前边是取相,第一科取相,第二科起胜解,现在简别一下。 「如是缘性缘起正观,一切皆是真实作意」,不是说我内心裡面不符合事实的这样子分别,不是!我这样子观想,这样子思惟,和事实是相符合的,真实是这样子。「更无所馀胜解作意」,离开了真实作意之外,另外并没有其他的胜解作意的。 《披寻记》一○五五页: 如是缘性缘起正观等者:由观缘起自相共相及真如相,是故说言一切皆是真实作意,无别安立事相可得,是故说言更无所馀胜解作意。 地四、辨循观(分三科) 玄一、于内 若于自身现在诸蕴缘性缘生作意思惟,是名于内身受心法住彼循观。 这是第四科是辨循观,就是辨察、辨别,说明四念住了,就是由这个真实作意,转入到修四念处观了。分三科,第一科是于内。是「若于自身现在诸蕴」,若是这位,这个修行人他在奢摩他裡边,他能够对自己现在的生命的色受想行识的诸蕴的缘性缘生。「缘生」是在果上说的,因缘所生的果;「缘起」是在因上说。「作意思惟」,思惟现在的色受想行识就是这样子,十二因缘这样子生起的。「是名于内身受心法住彼循观」,就是从缘起上来观察这个色受想行识,观察身受心法这个四念住,这样观察,这就是于内修四念住观。 玄二、于外 若于他身现在诸蕴缘性缘生,作意思惟;是名于外身受心法住彼循观。 「于外」就是其他的众生的身受心法,也是做这样的缘起观。 玄三、于内外 若于自他过去未来所有诸蕴缘性缘生,作意思惟,名于内外身受心法住彼循观。 这是第三科于内外,前边这个于自、于他,都是约现在说的。现在这个于内外这个地方呢,若于自他过去和未来,把那个现在不在内,过去的、未来的诸蕴,缘性缘生作意思惟,这就叫作内外的身受心法,住彼循观了。这样子有差别。 天二、例所馀 馀如前说。 这是趣入是这样,对这个胜进也像前面说的。 亥三、界差别观(分二科) 天一、释趣入(分二科) 地一、内外差别(分六科) 玄一、地界(分二科) 黄一、由外取相 又于界差别观初修业者,先取其外所有坚相。 前边缘性缘起解释完了,现在第三科界差别观。界差别观,分二科,第一科释趣入。分二科,第一科内外差别。分六科,第一科先解释这个界。分二科,第一科由外取相。「初修业者,先取其外所有坚相」,这个「外」,就是生命体之外,取这个坚相,怎麽取这个坚相呢? 所谓大地、山林、草木、砖石、瓦砾、末尼、珍珠、琉璃、螺贝、珊瑚、玉等。 这些上面都有坚固的性质,取这个坚相。 黄二、取内胜解 取彼相已,复于内坚而起胜解。 「取彼相已」,这是第二科取内胜解,就是内裡面作观。「取彼相已,复于内坚而起胜解。」前边取相是外边,身外这个世界的四大的坚相,地大的坚相。「复于内坚」,内就是这个生命体,生命体裡面也有坚固的性质。「起胜解」,发起观想,作如是观。 玄二、水界(分二科) 黄一、由外取相 次取其外诸大水相,所谓江河、众流、陂湖、池沼、井等。 现在第二科水界,前面是地界,现在观察这个水界,分二科,第一科由外取相。复取其外诸大的水相,所谓江河、众流、陂湖、池沼、井等,这裡面都有水,取这个水的相貌。 黄二、取内胜解 取彼相已,复于内湿而起胜解。 这是第二科起内胜解,取外边身外水大的相貌之后,「复于内湿」,又观察内裡边身体裡面的湿,这个水大「而起胜解」,而作观,作如是观。 这个〈高僧传〉上,有一位法进法师,这是在隋朝时代的事情,这个《愣严经》是在唐中宗的时代来的,我说这话我不知道你们怎麽样想?这个法进法师,他修水禅,修这个水观。他天天到山上去,他是用这个绳床,用绳编的这个坐位,在那裡静坐,天天去做观。 这个乡村裡面牧牛牧羊的孩子,就是也到山裡面去牧牛牧羊,就看见那个地方有一汪水,看不见有人在那裡。这个小孩子就丢一个石头到这个水裡面去。丢完了,这很平常的事嘛,就走了。走了以后,这位禅师一出了定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个身体不舒服,感觉不舒服。不舒服,他一想他就知道了。 他就到这个乡村裡,对这个牧童就说了,说是你昨天是不是这样子、这样子? 说:是的。说今天你再看见水的时候,把那个石头拿出去。说:好。那麽这位禅师当然到那裡坐下,又是入定了。入定了,那个牧牛羊的孩子,再到山裡面,也没有看到有人在那裡静坐,就看见那里有一汪水,一看哪,丢的那个石头还在那裡面,就把石头拿出去了。等到这个禅师一出定身体就舒服了,就没事了。这是这个〈高僧传〉上,说到这件事。后来,隋炀帝,这个时候已经做了皇帝了,他这个弟弟,封之为汉王,大概是这样子。有个小太太有病,找了很多的医生也治不好,后来听人说,在什麽什麽山上,有个道士,能治病。他就把这个道士请来了,替他小太太治病,还是治不好。治不好就是…那麽这小太太是他心爱的人,这个病治不好,心裡不舒服!就各地方打听,就有人说:某某山上有个禅师,就是法进禅师,可以请他来治病。好!那麽他就派人去请他。那麽这个禅师说:我没有时间去,就拒绝这件事。拒绝这件事嘛,这位王就派了一个身分高一点的人就去请他。去请他,这位说:我没时间,没时间去!还是拒绝这件事。那麽这个回来了向王报告,王说:我现在给你一把剑,这把剑你拿去,到他那他若不来,你把他脑袋拿来。 那麽他到那裡就去请他,还没到这禅师旁边去就害怕!不敢说话,就下山回去。对王说:我到那不敢说话就回来了,我看这件事得要王亲自去,王说:好!自己驾着车,这时候不敢说:你叫他来!不敢说这个话了。他也是到了,一下了车,心裡面就不舒服。到那裡勉强的就和他表示了:我的太太怎麽的有病了,如此又如此一说治不好,请大师慈悲!然后这个禅师说你:喔!你有病了,你感觉难过;你吃羊、吃牛的时候,羊和牛难过不难过?呵斥他。好了,好了,我给你去治这个病。王说:请大师上车。这禅师说:我不上车,我不坐车,你先回去好了,你先走好了。那麽这王就不敢不听就走了。等到家的时候,禅师已经到他家了。禅师到他家就直接到他小太太的房子里面去,也没和他说什麽话,只是用眼睛一看,只是一看,他那小太太就出一身汗,这病就好了!就是这样子。 好了以后,这王就送给他很多的布,很多的金银这些东西供养他。这个禅师说:这些东西我都不要,你送供养到城市的大庙,我完全都不要。看他一转头,他就走了,看他走,他那个脚,他脚是不沾地的,在虚空裡走!有这麽一个故事。他是修水观,这传上没有再说别的,我想他一定是修无我观、修性空观得圣道,一定是这样子。 「次取其外诸大水相。所谓江、河、众流、陂、湖、池、沼、井等。」「取彼相已;复于内湿,而起胜解」。这个牧童看见那裡是水,我感觉这个地方:他一定是到未到地定以上,未到地定以上。你在欲界定,作如是观的时候,水现不出来,别人看不见水的。他一定是未到地定以上,可能也是到了初禅以上,他作如是观,这个所缘境就现出来,身形就不现了,能达到这个境界。 「取彼相已,复于内湿而起胜解」就观察这个体内的也是这个水,其他的他不观,所以只观这个水,水就现前了,「而起胜解」。 玄三、火界(分二科) 黄一、由外取相 次取其外诸大火相,所谓热时,烈日炎炽,焚烧山泽,灾火蔓延,窟室等中所有诸火。 这第三科火界,分二科,第一科由外取相。「次取其外诸大火相,所谓热」的「时」候,这个「烈日」极热的太阳,「炎炽」大火烧得很盛。「焚烧山泽,灾火蔓延,窟室等中」,这个「窟室」就是烧陶器的那个房子。「所有诸火」,你取这个火的相。 黄二、起内胜解 取彼相已,复于内暖而起胜解。 观察身体裡面这个暖、这个温暖,取这个火相。这也一样,你若修成功了,别的人也能看见,就看见那是一团火,看不见人在那坐了,「而起胜解」。 玄四、风界(分二科) 黄一、由外取相 次取其外诸大风相,所谓东西南北等风,乃至风轮。 「次取其外诸大」的「风相」,就是大风、大风相。「所谓东西南北等风,乃至风轮」的风,这个风轮应该就是大气层了。 黄二、起内胜解 取彼相已,复于内风而起胜解。 作这样的观想。 玄五、空界(分二科) 黄一、由外取相 次取其外诸大空相,所谓诸方,无障无碍,诸聚色中孔隙、窟穴,有所容受。 「次取其外诸大空相」,看外边很大的、大虚空的这个相貌。「所谓诸方,无障无碍」,诸方就是东西南北,无障无碍的,这是大空相。「诸聚色中孔隙、窟穴,有所容受」这也是空,这也是空相。若是不学习佛法,不学习佛法的人,对出家人是干什麽的?不知道这回事。在那裡坐着干什麽,没有用,也不去生产,在这坐着干什麽?。当然不懂这回事。不懂会引起一些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今天的出家人当然也没有做这个事,谁做这事了?当然也没有做。 黄二、起内胜解 善取如是空界相已,于内空界,而起胜解。 这个体内的空相做胜解。 玄六、识界(分二科) 黄一、由外取相(分二科) 宇一、标 后由闻思增上力故,起细分别,取识界相。 这是第六科识界,分二科,第一科由外取相。分二科,第一科标。「后由闻思增上力故,起细分别,取识界相」。由闻思增上力故,你能够取这个识相,怎麽取呢?你要闻思,要学习佛法,然后才能明白这个识的相貌。这个识和地水火风来对比:地水火风是很粗显的东西;这个识是没有地水火风的,所以你要去分别它是要细分别。这个心要特别细,就是智慧了。取识的相貌。 宇二、释(分二科) 宙一、举眼识 所谓内眼处不坏,外色处现前。 这是第二科解释,分两科,第一科是举眼识。「谓内眼处不坏」,就是内里边这眼根,这眼的组织没有坏,没有病。「外色处现前」,这个眼识所见的色法,就是「外色处」,也现前了,就是在你的观的能力之内;若超过你的眼的能力之外的就看不见了。 若无能生作意正起,所生眼识,亦不得生,与是相违,眼识得生。 「若无能生作意」,这个眼识要现起,还须要有一个作意,来令眼识生起,要有一个作意才可以。若是没有这个作意的现起、生起、正起,所生的眼识也不能生,也还是生不起来的。「与是相违,眼识得生」,与这个作意不具足、相违,就是有了这个作意了,这个眼识才能生起。 《披寻记》一○五六页: 所谓内眼处,不坏等者:意地中说根不坏,境界现前,能生作意正起,尔时从彼识乃得生,如彼广释应知,(陵本三卷五页)。 那裡也说到这件事。 宙二、例馀识 如是乃至意法意识,当知亦尔。 现在第二科例馀识。「如是乃至意法意识」,意根和法尘相对和合了才有意识,当知也是这样子。当然这裡面也要有作意才可以。 黄二、起内胜解 取是相已,次起胜解,了知如是四大身中,有一切识诸种子界,种性自性。 「取是相已,次起胜解」这是第二科,起内胜解。取这个相貌之后,次起胜解,就作如是观。「了知如是四大身中,有一切识诸种子界,种性自性」,就知道我们这生命体裡面有地水火风四大,四大裡边还有识,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诸种子界,还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在身体裡面,是种性。种性就是种子,山河大地都是由地水火风的种子现起,都是种子的体性,叫「自性」。做如是观,这是起内胜解。 地二、麤细差别(分二科) 玄一、辨六界(分三科) 黄一、四大种界(分二科) 宇一、释(分二科) 宙一、明渐次 又于如是四大种中,先起支节麤大胜解。 这第二科粗细的差别。前面是内外的差别,现在说到粗细的差别。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六界,辨六界的粗细。分三科,第一科是先分别四大种界。分二科,第一科是解释。又分二科,第一科明渐次。 「又于如是四大种中,先起支节麤大胜解。」「于如是四大种」,就是地水火风是一切所造的地水火风的种,所以叫做种子。「先起支节麤大胜解」先要发起这个身体的肢节,它是头、两手、两足,还有嵴骨这一些。这个粗大的肢节,这个肢节是粗大的、很显着的,先作如是观。 后起分析种种细分微细胜解。 先作粗大的观想之后,又发「起分析种种细分」,这个粗大的肢节,再观察它作「微细」的分析,就变成小了、变成微细的东西了,就这样观。 如是渐次分析,乃至向游尘量,如是渐渐乃至极微,而起胜解。 「如是渐次分析」,就是这样子,由粗而细、由大而小,这样子分析。「乃至向游尘量,如是渐渐乃至极微,而起胜解」,这样子逐渐的把它分析了,变成微细了的时候,就像甚麽似呢?就像「向游尘量」,这个「向」就是窗户。窗户开了,有阳光照进来,就看到虚空裡边有这个微尘在那裡动,这叫做「游尘」。你观察你的身体,逐渐地把它分析到像那个窗户裡边那个游尘那样的量,像那麽微细,这麽粗大的身体不见了,就看见了微细的尘那样子。「如是渐渐乃至到极微」,极微要比那个游尘还要微细,要做如是观,作这样的胜解,作这样观。这个观也很是妙,这样就不看见的一个整体的人了。 宙二、明分全 一一支分,尚起无量最极微尘积集胜解,何况身中一切支分。 这是第二科明分全,是一部分和全体。「一一支分」,每一个分,你尚能够发起「无量」,那麽多无量数的、最极微小的那个微尘的积集,这个身体就是那麽多的微尘积集而成,作如是观。何况身中一切的支分,那就是全体的了,那麽是更多的微尘了。 宇二、结 如是名为界差别观中,分析诸色界差别边际微细胜解。 这是结束这一段文。 黄二、空界(分二科) 宇一、麤大胜解 次于空界,先当发起所有麤大空界胜解。 前面把地水火风解释完了,地水火风的麤和微细说完了,现在说空界。分二科,第一科是麤大胜解。「次于空界」这个虚空界,先当发起所有粗大的空界胜解,这个无障碍的空是很广大无边际的,做这样的观想。 所谓眼耳鼻喉筒等,种种窍穴,由是吞咽,于是吞咽,既吞咽已,由是下分不淨流出。 「所谓」就是在内身裡边,你眼睛裡边也有空隙,也有空;耳里头也是有;鼻子里头也是有;喉咙也是有,这个「筒」就是指喉咙说的,这个食道就像一个筒。就像竹子,竹子也有个筒,我们喉咙也有个筒,所以就是喉筒等。「种种窍穴」,我们身体裡面各式各样的窍穴都是空,都是虚空。「由是吞咽」,由于我们要滋养生命,就是身体有这样的喉,就可以吞咽食品。「于是吞咽」,就是在喉这裡,食道也是到胃裡面去。「既吞咽已,由是下分不淨流出」,这可见这个空也是通到很远的地方了。 宇二、微细胜解 次后渐渐发起种种微细胜解。乃至身中一切微细诸毛孔穴,皆悉了知。 前面是粗大胜解,这底下第二科是微细的胜解。「次后渐渐发起种种微细」的「胜解」。这微细胜解怎麽胜解呢?「乃至身中一切微细诸毛孔穴,皆悉了知」,这个是「乃至身中一切」的「微细毛孔」。初开始先观察这个粗大的空,然后逐的渐观察小的,乃至到最小的,就是身体裡面周身的毛孔,周身的毛孔也都有空,那里有空。你若修数息观修久了,多少有点功夫的时候,你有感觉;就是往外出息的时候感觉暖,入息时感觉凉,全身感觉凉,那就表示你已经感觉到全身的毛孔在呼吸了。所以从这裡知道全身的毛孔它也是在呼吸,并不是只是从嘴这裡呼吸,不是的。「皆悉了知」。 黄三、识界(分二科) 宇一、麤大胜解 后于识界,渐渐发起所依、所缘、及以作意。 这是把空界的粗和微细说完了,现在第三科说识界。识界分二科,第一科是粗大胜解。「后于识界」,地水火风空识,识在界差别观裡面是最后,识界裡面「渐渐的发起」,也是逐渐的去观察。「所依、所缘」这个识要有一个所依,有一个依止处,那麽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为六识的依止处。眼识以眼根为依止处,若是把眼根破坏了就没有眼识了。耳根、鼻根、舌根都是一样,这是它的依止处。「所缘」就是它所缘的色声香味触法,「所缘」。「及以作意」,他有所依的根,有所缘的境,还要有一个作意的心所,这个识才能现起。 三世时分品类差别,无量胜解。 「三世时分」,有过去、有未来、有现在。有前一刹那,有现在的一刹那,还有后一刹那。「品类差别」,有善念、有恶念,有不善、不恶这些差别。「无量胜解」,这样来计算心的微细,心的境界是很多很多的。 宇二、微细胜解 即于识界起胜解时,由诸所依所缘胜解,分析识界。 「即于识界起胜解时」,这是第三科微细的胜解。对于识界这方面你发动观想的时候。「由诸所依所缘胜解,分析识界」,分析识它是刹那刹那的变异,也就是微细的境界了。 玄二、例造色 亦于十种所造诸色,而起胜解。 这是第二科例造色,以造色为例。就是四大所造的这些,我们所看见的地水火风都是造色。「亦于十种所造诸色,而起胜解」。我们不但是于识作观想,也以十种所造诸色,十种就是: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加起来十种所造诸色,「而起胜解」,要发动这个观想。 如诸大种微细分析,此亦如是。 「如诸大种微细分析」,前面说到那个四大种微细的分析,「此亦如是」,这个四大造色也是这样子,也是这样子分析、分析。 《披寻记》一○五七页: 由诸所依所缘胜解分析识界者:如显扬说:由所依力,建立眼识,乃至意识。由所缘力,建立色识乃至法识,青识、黄识,乃至苦识乐识,如是等。(显扬十八卷一页)此说由诸胜解,分析识界,其义应知。 「由诸所依所缘胜解分析识界者:如显扬说」,《显扬圣教论》上说。「由所依力,建立眼识」,所依的眼根建立眼识。「乃至意识」,依意根为依止处而生起意识。「由所缘」的力量,前面是由所依力,由所缘的力量「建立色识」,就是眼缘色,那麽也就称之为色识,「乃至法识、青识、黄识,乃至苦识乐识」,就是所缘的是甚麽?就以甚麽为立名字,这样子。「此说由诸胜解,分析识界,其义应知」。或者这个地方这麽解释也可以,这十种造色起诸胜解,如诸大种微细的分析,此识界亦复如是,也这麽微细分析,这麽解释也可以。 天二、辨循观(分三科) 地一、于内 若于自身各别诸界,而起胜解,是名于内诸念住中住彼循观。 这是前边辨这个念住,这底下辨这个循观,分三科。前边是辨趣入,现在辨循观。分三科,第一科是于内。「若于自身」,这位修行人他在奢摩他裡边于自家的生命体,「各别」的「诸界而起胜解」,做这样的观想。「是名于内诸念住中住彼循观」。 地二、于外 若于其馀非有情数所有诸界,而起胜解,是名于外住彼循观。 这是「非有情数」,这个「外」指非有情数说叫做外。这也是叫做「循观」。 地三、于内外(分二科) 玄一、初义 若于其馀诸有情数所有诸界,而起胜解,名于内外住彼循观。 这个是第三科,于内外。分二科,第一科是初义。「若于其馀的诸有情」,不是这个无情数,这个有情数说他生命体裡边,也有地水火风空识诸界而起观想的时候,叫做「内外住彼循观」,是这样。因为你自家生命体之外所以叫「外」,而属于有情所以叫做「内」。 玄二、后义(分二科) 黄一、胜解作意(分二科) 宇一、标 复有异门。谓于己身而起胜解。 这底下是第二义,就是后义,前面是初义,这是后义。分二科,第一科是胜解作意。又分二科,第一科是标。前边是一种解释,还有一个不同立场的解释。「谓于己身而起胜解」,就是对于自己的生命体而发动观察,这是标。下面第二科解释,分五科,第一科是脓流胜解。 宇二、释(分五科) 宙一、脓流胜解 临捨命时,如前广说至青瘀位,或复脓烂,即于脓烂,发起种种流出胜解。 「临捨命时」,就是接近要弃捨这个生命的时候,就是要死了。「如前广说」,像前边意地裡面说,要捨、要死的时候,前面不淨观裡面也有提到。「至青瘀位」,死掉了以后把他送到那个葬埋死人的地方,那麽放在那裡,到了青瘀的阶段。「或复脓烂」;青瘀以后经过一个时期,这个身体就坏了、就流脓了。「即于脓烂发起种种流出的胜解」,就作如是观。「流出」,怎麽叫流出呢? 渐渐脓流,展转增广,乃至大海,大地边际,脓悉充满。 「渐渐脓流,展转增广」,渐渐地,初开始时是流血,而后流脓,流出这个脓,展转地就特别的、就是更多了。「乃至大海,大地边际,脓悉充满」,这个青瘀脓烂,流脓、流血的境界愈来愈大,像大海那麽多、像大地那麽多,到了大地的边际了,都是死尸,都是流脓、流血充满,在奢摩他裡作如是观。 宙二、火烧胜解 发起如是脓胜解已;次复发起火烧胜解。谓此身分无量无边品类差别,为大火聚无量无边品类烧烬。 这是第二科火烧胜解。发起这样的脓胜解以后,「次复发起火烧的胜解」,「谓此身分无量无边品类差别」谓这个身体的部分,有无量无边的品类差别;人有各式各样的人,还有老虎、还有狼、还有很多的众生的「品类差别」。「为大火聚无量无边品类烧烬」这些死尸在那裡,有大火、有无量无边的品类,这些尸体都被烧烬了。这个「烬」字是火烧剩下来的部份叫「烬」。这底下第三科是骨灰胜解。 宙三、骨灰胜解 火既灭已,复起馀骨馀灰胜解。复起无量无边胜解,碎此骨灰以为细末。 「火既灭已」火熄灭了以后,「复起馀骨」你还要做如是观,还有骨头,还有灰的胜解,要做如是观。「复起无量无边胜解」,什麽胜解呢?「碎此骨灰以为细末」都是由你自己内心的观想,变成细末了。 宙四、大风胜解 复起无量大风胜解,飘散此末,遍诸方维。 「复起无量大风胜解」,你心裡面再观想,有很多的风,有很大的风,「飘散此末」此细末,「遍诸方维」遍十方,普遍到十方世界去了。 宙五、空界胜解 既飘散已,不复观见所飘骨灰,及能飘风;唯观有馀淼茫空界。 唯有看这是一个广大的虚空而已,其他都不见了。 黄二、真实作意(分二科) 宇一、标 如是由其胜解作意,依于内外不淨加行,入界差别,于其身相住循身观,从是趣入真实作意。 这是第二科,是真实作意。分两科,第一科标。「如是由其胜解作意」像前面这一段一段的这些作意。「依于内外不淨」内身的不淨、外身的不淨,这样子「加行」,就这样努力地修观行、修观想「入界差别」,这个「入」字,我疑惑是「六」,「六界差别」。「于其身相住循身观」在身相,这个不淨相,乃至到死亡的住循身观。「从是趣入真实作意」,从这裡就入到这个真实的作意,入到毕竟空、入到虚空,入虚空了。 宇二、释(分二科) 宙一、略说 谓由如是胜解作意,于内外身住循身观。由胜解力,我此所作无量无边水界火界地界风界虚空界相。我从无始生死流转所经诸界,无量无边甚过于此。 这底下第二科解释,前面是标,这是解释,分两科,第一科略说。「谓由如是胜解作意于内外身住循身观」的时候,由胜解的力量「我此所作无量无边」的「水界」,「我此所作」就是由胜解所作,由观想的力量变现出来的无量无边的水、无量无边的火界、地界、风界、虚空界,这些相貌,都是内心的观想。「我从无始生死流转所经诸界无量无边」,观想自己从无始以来,一直地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三界裡面流转,所经过的诸界,地水火风空识诸界,诸界是无量无边了,「甚过于此」还是多过如此前面说的这个这种境界。 宙二、别显(分二科) 洪一、举前际(分六科) 荒一、水界(分二科) 日一、举事(分三科) 月一、泪摄 谓由父母兄弟姊妹眷属丧亡,及由亲友财宝禄位离散失坏、悲泣雨泪。 前面是略说,这底下别显。分两科,第一科是举前际,分六科,第一科是水界,先举事,举事中先说这个泪,泪摄。「谓由父母」,有兄弟、有姊妹,这些眷属可爱的人丧亡了,及由亲友财宝的、禄位的离散失坏了。「悲泣雨泪」这些事情,不可意的事情出现了,就是心裡面悲伤。泪流得就像下雨似的,雨就是下,流泪也是这样。 月二、乳摄 又饮母乳。 这是第二科是乳摄。「又饮母乳」。 月三、血摄 又由作贼,拥逼劫掠穿牆解结;由是因缘,遭无量度截手、刖足、斩头、劓鼻、种种解割身诸支节,由是因缘,血流无量。 「又由作贼」,这个「作贼」这地方,看那样是,还是有点不同。「拥逼劫掠」,「拥逼」这个字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就是他拥有广大的力量,把国王打垮了,他做国王,那麽叫做「拥逼」。或者是其他的事情。「劫掠」就是强盗,强盗人家的权势。「穿牆解结」或者这是个小偷把人家的牆擣个洞,然后把人家的宝解开了,盒子解开了,拿人家的财富。 「由是因缘,遭无量度截手、刖足」因为你做这种事情,人家会反抗的,那麽你就被捉住了,捉住就「无量度」的,很多次,无量劫来很多次了,被人家截断了手,「刖足」把足割断了,割掉去了; 斩断了头,「劓鼻」把鼻子割掉了,「种种的解割身诸支节」,「由是因缘血流无量」这是一种。下面第二科显量。 日二、显量 如是所有泪乳血摄、水界、水聚、四大海水皆悉盈满,于百分中不及其一。广说如前。 「如是所有」,「泪」摄的、「乳」摄的、「血摄」的「水界、水聚、四大海水皆悉盈满」了,「于百分中不及其一」,太多了,「广说如前」。 《披寻记》一○五八页: 广说如前者:谓于千分数分算分计分邬波尼杀昙分皆不及其一,是名广说应知。 荒二、火界 又于诸有诸趣死生,经无量火焚烧尸骸如是火聚,亦无比况。 亦如前面这个比况;千分数分,这个比况。 荒三、地界 又经无量弃捨骸骨,狼籍在地,亦无比况。 这是第三科,地界。「又经无量」的「弃捨」的「骸骨」,死掉了,就弃捨了。「狼籍」就是很溷乱的境界,「狼籍在地」。「亦无比况」太多了也不能比况了。 荒四、风界 又经无量风界生灭,分析尸骸,亦无比况。 也不能比况,也是太多了。 荒五、空界 又经无量诸尸骸中眼等窍穴。 也是很多很多了。 荒六、识界 又经无量诸识流转,后后尸骸新新发起,乃至今者最后尸骸,诸识流转。 也是无量无边的。 洪二、例后际 如是安立后际诸趣,期限无定,如是乃至无量识界。 这是例后际。「如是安立后际诸趣,期限」不决定;怎麽不决定呢?有人发菩提心,你能够精进修学圣道,可能三生得阿罗汉了;若是你懈怠了呢,那很多劫还没得阿罗汉,所以这个时间不决定。「如是乃至无量识界」。 亥四、阿那波那念(分二科) 天一、释趣入(分四科) 地一、明方便 又于阿那波那念正加行中初修业者,先于舍宅前后窗门,或打铁师、或锻金银师吹筒囊袋、或外风聚,入出往来善取相已;由缘于内入出息念,于入出息而起胜解。 这是第四科,阿那波那念,分二科。第一科释趣入,分四科。第一科明方便。 「又于阿那波那念正加行中」,这五停心观,这是最后一个。初修业的人,「先于舍宅,前后窗门,或打铁师、或锻金银师吹筒囊袋、或外风聚,入出往来善取相已」。「初修业者,先于舍宅」,这修数息观的人,怎麽样修法呢?先于自己住的房子前面、后面的窗门这裡,这地方有风出入,有风进来、有风出去;或打铁师、或者锻金银师,他们需要有火,要吹筒,「吹筒」就是发动这个火。「囊袋」(风箱)就是皮袋,也是发动这个火用的。 「或外风聚入出往来」或者外边有风入进来,或者裡面有风吹出去,风一往一来。你「善取相已」,你要取到这个相。「由缘于内入出息念,于入出息而起胜解」,你知道外边的风的出入,从这裡也就可以观想自己内裡边这个身体,有入息、有出息,入出息念,「于入出息而起胜解」,要观想这个入息、观想这个出息。这是明方便,底下第二科辨品类。分三科,第一科是微细。 地二、辨品类(分三科) 玄一、微细 彼复先于微细息风,经心胸处麤穴往来而起胜解。 彼先于微细的息风,「彼复」彼又要对这微细的息风,就是这个息也叫做风,经过这个心脏和胸部,粗大的空穴,它是一出一入,「而起胜解」像这样观察。第二个是众多。 玄二、众多 然后渐渐于众多风而起胜解。 这是众多的风而起胜解,就是有众多的风,去观想。这个身体,我们感觉有出入息,其实全身都有风。因为你不动,「风」者,动也。我们气在流动我们自己感觉到,就是血也在流动,你举手动足也都是动,也都是风;不然你不能动。所以是「然后渐渐于众多风而起胜解」。 所谓乃至一切毛孔风皆随入,而起胜解。 观察这个身体所有的毛孔都有风的出入,这样观察。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