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万法无实性·第九章 信受甚深佛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万法无实性·第九章 信受甚深佛法

 

  无上圆满胜利者财度向月光童子说道:“童子!既是如此,若一菩萨摩诃萨希望迅速、真正及全然觉醒而得到无上圆满的真正开悟,并希望将一切众生皆引度至彼岸,他应听闻此彻底显现万法体性平等、为诸佛所赞颂、是一切如来之母的《三摩地王经》。他应将之谨记于心,受持、理解、熟读、背诵、为他人读诵、每日吟诵、平实无著地修持,如此反覆不断,并广为他人宣说之。为何如此?因为此《三摩地王经》彻底显现一切法体性平等,是一切如来、阿罗汉及正徧知之所由生,一切如来、声闻及辟支佛皆起源于此。”

  《三摩地王经》第九章的名称是。此章的主题也是空性。此章对空性——一切现象皆无具体实性——有相当详细的解释。空性超越了世俗所称的空无或虚无状态。一切事物、一切现象及经验,如梦、如幻化、如回声、如彩虹般地……显现、发生。换句话说,虽然一切事物都缺乏自性,就相对而言,一切现象皆藉由相互依附之缘起而显现。当我们梦见大象及野马时,大象及野马是否真正存在?不,它们并非真正存在。然而,在梦中,我们对大象及野马的觉受,如同它们真正存在般真实;同样的,回声缺乏任何独存的声音,然而,它听起来如同回应的声音。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位洒醉的人所感受到的“旋转”。他觉得整个世界在他周围旋转,可是,在当时,世界真的在旋转吗?不,世界并没有旋转,但是,他仍然有如此的感觉。虽然一切事物都是空性的,都不具有真实的存在性,经验、觉受仍然依据缘起而产生。

  此章描述“信受甚深佛法”,受持、坚行佛法者必须了解:虽然就究竟而言,一切事物都不具有自性;就相对而言,一切事物确实都具有某种存在性。我们不应该认为善行不会带来善果,或烦恼染污及恶行不会导致恶果。就相对而言,恶行确实会制造恶果;就相对而言,善行确实会产生善果。就相对而言,放弃烦恼染污及净除障碍是必要的;就相对而言,累积功德及善业是必要的。一切事物皆是空性及缺乏自性,并不意味著我们不须要辨别及考量善恶。就究竟而言,一切事物都不具有任何体性;但是,就相对而言,“善”与“恶”仍然存在——这两种层次之间并没有冲突或矛盾。

  问答

  学员:仁波切,您能不能进一步说明“显相因依存之缘起而产生”的意思?

  仁波切:“依存之缘起”或“缘起”的意思是:一件事物的发生取决于另一件事物,它本身并不具有任何自己的具体存在性。如同我们前面已经解释过的,某件物体是“长的”的显相取决于“短的”的概念,某件物体是“短的”的显相取决于“长的”的概念。其他情形也是一样:“善”取决于“恶”,而“恶”取决于“善”。一切现象都像这样,事物的体性是空性的,不具有任何此类属性或特质。然而,由于依存性的缘故,在我们的经验中,事物“似乎”具有如此的特性,是不是?这就是“显相起于依存性”的意义。

  学员:我们应当如何去了解佛陀实际上具有过去生?所谓“过去生”的例子难道不只是他为了帮助我们了解他的法教而给予的象徵性例证吗?

  仁波切:佛陀确实拥有过去生。(笑声)所以,你对这有什么看法?(笑声)

  学员:几天以前,仁波切讨论了佛性的理论。仁波切以埋藏在房屋下面的黄金做为隐喻:虽然黄金一直在那儿,却不为那位乞丐所知;即使它被覆盖起来,它还是不变的。如果我们按照字义去解释,而说佛性或如来藏是不变的,这不是假定它是某种究竟存在的东西吗?说它不改变,但是也不维持一样,不是更好吗?它免于改变,也免于不改变;否则,它显得像是一种存在的真实本体。

  仁波切:佛性的体性或本质确实是不变的。但是,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这种体性或本质原本就是空性的,不是由任何物质性的实体组成的;因为它不具有任何实质的存在性,所以说佛性的本质是不变的。任何具有具体、物质性存在的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这是不可能的。

  佛陀在《般若波罗蜜多》经典中所叙述的十六空,就是诸法皆无具体实性的详细说明。佛性没有具体的实质,这是否表示佛性如同虚空?不,并非如此。如同我先前提到过的,虚空和佛性或心的本性并不相同。虚空是“死沈的空”或“物理性的空”。身体具有心时是“活人”,一如身体没有心时就是所谓的“死尸”。同样的,心的本性并不是“死沈的空”,如同虚空般完全没有任何认知特质。佛性不具有任何实性,但是,并非如同尸体般地死沈;它能知道或觉受发生的任何事物。你可以自行发现这一点,这并不是很复杂的事。试着去观照你的心——觉知的作用者。你发现了任何具体的东西吗?没有。这表示你的身体在那一刹那立刻变成尸体吗?不,并没有如此。为什么?因为认知特质——知道或觉受的能力——仍然存在,这有时候称为“明性”或“智慧”。这就是虚空与佛性的差别。佛性既是空性的,也是认知的;由于空性的这种认知性,佛性是不变的。

  仁波切:现在,我要问刚才问我佛陀的过去生是真实的或象徵性的那个人一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这是因为你认为佛陀安住在本初的证悟状态之中,或是因为你不相信佛会有过去生?”

  学员:我不太了解转世这件事。

  仁波切:不仅佛陀有过去生,所有的众生在这一生之前也都有过生世,而且,他们也将会有下一个生世。我们不仅有过一、两世而已,我们已经在轮回中历经了无数世,甚至找不到开始受生于轮回的起点,所以说,这是无始的。佛陀说:除非我们得到解脱及证悟,否则,我们将会继续不断地再生。身为佛教徒,我们接受这个观点。

  现在,我们具有身、语及意(心)。暂且不谈语的部分,因为声音的连续性不高,让我们来讨论身与心的层面。当科学家在解释事物,例如一块小圆石的源起时,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块小圆石是从哪里来的?它是由山岳分离而出的一块岩石,滚落到山下之后,经过长期磨擦而变成现在所称的“小圆石”。但是,它的实际本体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能讨论岩石的起源及形成的过程,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多。审察人体时也是一样,身体并不是在瞬间应运而生的。人体起源于许多因素,例如,父母的基因等。在追溯事物的源起时,涉及的范围或内容极为广泛。

  在讨论心、当下的意识时,我们要问:觉知及感受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它来自前一刹那的意识,每一个刹那创造了下一刹那意识存在的环境,身体的任何物质组成元素都没有创造此意识能力的力量。所以,我们很容易了解:意识并非在我们于母亲子宫内的胚胎期突然出现的,它只可能由某种意识成因——前一刹那的意识——而产生。很显然的,意识必定是在子宫受孕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在此之前必定有生世。

  就以今天我们能觉知并肯有意识的事实来说吧!这是事表示也许明天心将不复存在,你将没有心?不,事情并不是这样。不论身与心之间的联系是否中断了,意识的连续性仍然存在。基于这种逻辑,我们可以确定未来世的存在,没有任何现象可以阻断这种意识的连续性。这是佛陀所教示的,并为佛教所有不同学派所接受。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住行心要·第十章 入王城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住行心要·第十一章 受持经典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住行心要·第十二章 彻底修习三摩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住行心要·第十三章 定义显说三摩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住行心要·第十四章 显现微笑

 

后五篇文章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万法无实性·第八章 无所有起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三摩地之本质·第七章 法忍行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三摩地之本质·第六章 三摩地之彻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三摩地之本质·第五章 声德如来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确实了悟·第四章 三摩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