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甲仁波且:生死无惧 七月 |
 
索甲仁波且:生死无惧 七月
OM VAJRASATTVA HUM 金刚萨埵的心咒 具有净化和治疗的力量 7.1 禅定时的负面经验很容易误导人,因为我们习惯将其视为坏的象征,但其实它却是幸福伪装而成的。不要厌恶它,而要认清它的真面目——只是一种经验而已,如梦幻泡影。 了悟经验的真面目,能让你免于经验本身的伤害和危险。因此,负面的经验也可能是大福报和成就的来源。曾经有无数的大师,运用此负面的经验,转成觉悟的催化剂。 7.2 我们常想知道,要如何面对和处理负面的情绪和烦恼。 在禅定的无垠广阔中,你可以用一种完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当你的态度改变时,心的整个气氛就会改变,甚至思想和情绪也彻底改观了。当你越来越愉悦时,它们也会越来越愉悦;若你对它们没有什么意见,它们也不会造成你的障碍。 7.3 想像你与亲爱的人相处有困难,如父母亲、丈夫或妻子、情人或朋友等。 如果你不把他想成他的角色,而是另一个‘你’,另一个跟你有同样感觉,有同样快乐、害怕和痛苦的人;这样的助益和启示该有多大啊!想像他是个跟你完全一样的人,可以帮助你打开心扉接纳他,带给你更多的智慧去帮助他。 7.4 禅坐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必须保持松弛和警戒之间的微妙平衡。 从前有个比丘叫亿耳,跟随佛陀最亲近的弟子修习禅坐。他不知道禅坐时要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他极力想专注,却头痛无比;所以他放松自己,结果反而睡着了。最后他求助于佛陀。 佛陀知道亿耳出家前是个有名的音乐家,所以佛陀问他: ‘你在家时不是善于拉琴吗?’ 亿耳点头。 ‘你怎么把琴演奏出最美妙的音乐?是要把琴弦调得最紧?或是最松?’ ‘都不是。要不紧也不松,要刚刚好。’ ‘这就对了,你的心就要像这样,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7.5 在死亡的恐惧中,我隐居山中—— 再三观想死亡时刻的不确定, 我占领了不死的、永恒自性的城堡, 现在,所有死亡的恐惧已逝,永不再起。 ——密勒日巴尊者 7.6 佛法告诉我们必须了解的真理,但要成就个人悟道,还是要先靠自己修行。经由修行,我们将能度过各种艰难、痛苦和怀疑,而这些艰难和痛苦,即成为我们最伟大的老师。 经由它们,我们学到谦恭;认知到自己的局限;发觉到从习气和旧有框架中跳脱出来的内在力量和无畏;也领受到了修行开展出真正自由的广阔视界。 7.7 我们如此地沉溺于追逐外界的一举一动,却完全忽略了亲近自己的内在心灵。 我们恐惧于探索内在,因为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告诉我们,探索内在能够得到什么。我们甚至认为这样做可能会让人疯狂。这是自我最狡猾的诡计,让人无法发掘内在真实的本质。 于是我们忙碌度日,以免冒险去探索自我,甚至连禅修的观念都会把人们吓着了。当他们听到‘无我’或‘空’的字词时,马上联想到好像是要被掷出太空舱,永远在黑暗、寒冷的虚空中漂流。 没有什么东西比追求真理更重要了,但在这个追逐享乐、害怕沉默的世界,我们却以喧闹和疯狂的忙碌来自我保护。 探索自性,已成为我们最害怕的一件事。 7.8 深奥宁静, 解脱烦杂, 明亮清澄, 超越思议的心; 这是诸佛的心。 在其中, 无物需要被消除, 也无一物应添加, 只有纯净无瑕, 自在地凝视自己。 7.9 在这个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里,个人和国家不再能独自解决问题,而需要彼此互助合作。因此,我们要培养一种世界责任感。要捍卫及孕育这个世界家庭,扶持弱势的成员,并保育我们的居住环境,这是我们个人及大家共同的责任。 ——达赖喇嘛 7.10 困难和障碍如果可以被正确地了解和运用,可以出人意料地转变为力量的来源。 西藏国王格萨尔是伟大的战士,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最伟大的文学史诗。格萨尔是‘永不屈服’的意思,是永远不败的人。 自他出生以来,他的叔父洛东就用尽各种手段想杀死他,但一次次的阴谋却让他越来越坚强。 对于西藏人而言,格萨尔不仅是勇敢的战士,也是精神的战士。做为精神战士,必须具备特殊的勇气,天生拥有睿智、温柔和无畏。精神战士仍会恐惧,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勇气去面对痛苦,认清楚恐惧的根源,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汲取教训。 7.11 对死亡及无常的省思,能让我们在尚有一息时,好好利用此生;当我们死时,才不会悔恨、反责自己浪费生命。 就如西藏有名的诗人、圣者密勒日巴尊者所说:‘我的信仰就是活着——死去——没有任何反悔!’ 7.12 心思放逸,不省死之将至, 尽行无益之事, 若使空手而回,心将狂乱不宁! 你要找到修行法门, 此刻,为何不修习智慧之道? 圣人言:‘不记师训,即为己之欺妄者。’ ——《西藏度亡经》 7.13 ‘锻炼’心灵并不是要强制征服或洗脑。首先要直截具体地审视心灵的运作,这是你从心灵修炼所得的知识,也是修习禅定的体验。 然后,将此体验运用于训练心灵,小心翼翼地驯化它,让它越来越柔软,你就能做你心灵的主人,能够驾驭它,达到最完美、完善的境地。 7.14 融合智慧和慈悲是参与保育地球最有效的方法。 现今许多宗教大师也了解到,不只出家人要修行,在家人不论其信仰及生活方式如何也需要修行。心灵开展的本质是非常实际的、动态的,我们所共处的险境使得心灵开展更显必要,因为我们不再认为它只是令人愉悦的事,而是存活下去的必要手段。 如同一个著名的西藏教法所说:‘当世界充满邪恶时,所有的不幸都应转化成开悟之道。’ 7.15 佛教徒接受轮回的根基是意识的连续。如果你追踪心灵或意识的轨迹,你会发现心念迁流不息的源头是无垠的虚空,这就是无始。 所以,一定有持续不断的轮回,让心继续地存在那里。 ——达赖喇嘛 7.16 终其一生,你的内心中存活着二个人:一个是自我,它总是喋喋不休、要求苛刻、歇斯底里并精于计算;另一个是隐藏深处的精神生命,它智慧坚毅的声音,你几乎很少听见或注意到。 当你越接触教法,观想并将其融入生活,你的内在声音、内在智慧(就是佛教所说的‘觉察心’)将会觉醒及强化。这时候,你可以开始辨别出觉察心的引导,和自我的喧哗迷惑声的不同;你真性的光辉和自信,也开始重返回来。 事实上,你已经在自我之中发掘了智慧的向导。因为它智慧的指引,你的觉察力越来越强烈而清楚,你将可以开始分辨真理和自我诈骗的真相,而能以洞察力和信心聆听它。 7.17 心是万象之源。 如果未经审视, 它会横冲直撞,精于骗术。 若你正确看穿它, 它就不再有任何根源, 本质上不再有来、停留和去。 ——蒋扬钦哲仁波切 7.18 痛苦不可能被免除,你愈想要逃避痛苦,只会变本加厉,而且无法从经验中学习,这个事实我们不是一直却很清楚吗? 就像里尔克(Rilke)所写的,一颗被保护的心,‘从未失落,纯真安全,不解温柔;只有失而复得的心才能被满足:因为放弃一切而得到的自由,享受着自主的愉悦。’ 7.19 要想得到帮助,只要祈求就可以。 基督不是说:‘只要祈求,我就赐给你;只要寻找,就会找到;只要敲门,我就替你开门。每个人只要祈求,就能获得’吗? 然而,祈求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发觉多数人不懂得祈求。有时是因为自大傲慢,有时是因为不想请求帮助;有时是因为我们懒惰;有时是因为心忙于怀疑;散乱和困惑,而连最简单的祈求都无法办到。 治疗酗酒和毒瘾病人的关键在于,只要他承认自己的病症和请求帮助。从另一种观点来看,我们都是轮回的上瘾者,当我们承认上瘾和祈求帮助时,就是我们得到协助的时刻。 7.20 想像你一辈子没洗过澡,有一天你决定要冲个澡,当你开始冲刷时,你惊讶地发现,污垢开始从毛细孔渗出,流下身体。你认为自己搞错了:你以为会越洗越干净,没想到污垢却越来越多。你疯狂地逃出浴室,觉得自己根本不应该去洗澡,你甚至比没洗更脏。你不知道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耐心地把澡洗完。刚开始看起来可能更脏,不过只要再洗一会,就会清洁溜溜了。这是净化的必经的过程。 不管心中有什么怀疑,只要把它当成一个障碍,是一个待澄清和除去的障碍,基本上它并不是问题,只是净化和学习的过程罢了。让这个过程继续,并自己完成,同时绝不要失去信任和决心。这是过去所有伟大的修行者所遵循地方法,他们常说:‘没有比毅力更坚硬的盔甲。’ 7.21 死亡时,若你能满怀信心地将你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心相结合,且心情平静,我保证你会幸福美满。 因此,我们在世时,就要不停地练习与上师的智慧心结合;让上师的形象,越来越自然地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吃饭,睡觉和做梦之中。 慢慢地,经过多年专注地培养恭敬心,你将会了解一切现象都是上师智慧的显现。所有的生命情境,即使曾经是悲剧的、无意义的、恐怖的,也越来越清楚地显示,那是上师的加持和内在导师的直接教导。 7.22 让禅修变得有趣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找些能够振奋你的音乐,打开你的心扉;你可以汇集一些让你感动的诗句、箴言或教法,随时带在身边,提升你的心灵。我一直很喜欢西藏的唐卡画,它的美丽带给我力量。你可以找些能激起神圣感的复制画,挂在房间墙上。 你可以听大师开示的录音带,或神圣的唱诵。你可以在你的禅房,放一束花,点一柱香或蜡烛,供奉上师的照片或本尊、佛像。你可以把平凡的房间,变成舒适又庄严的空间,让你像老朋友会面一样,每天愉悦地面对真我。 7.23 从我内心深处, 盛开的莲花之中,升起, 哦,慈悲的上师,我唯一的皈依! 我为过去作为和烦恼而忧苦; 我祈求您, 在我遭遇不幸时保护我, 永远当我头上的宝饰, 大喜乐的曼荼罗(mandala), 激起我的专注和觉醒。 ——吉美林巴 7.24 上师教示我们,心有一层面是它的最根本基础,称为‘凡夫心的基础地’(the ground of the ordinary mind)。 它的功能像仓库,过去烦恼所造成的行为,全部像种子一般埋藏在里面。当因缘合和时,它就会发芽长成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和情境。 如果我们有某种思考习惯,不管正面或负面的,那么这些习惯就很容易被引发再犯。由于不断重复,这些习惯和爱好慢慢变得坚固无比,即使睡觉时,它们还是会持续增加和累积力量。这就是习气左右我们的生、死和轮回的方式。 7.25 当本觉的智慧光芒闪耀时,会产生一种不可思量及无可动摇的确定和信心,认为‘这就是它’;不用再去寻找什么,也不用再去企求什么了。这种对‘见’的确定,必须要透过一再瞥见自性来加深,也要以持续禅修来巩固它。 7.26 大圆满的禅定对治念头的生起有很强的效用,并对它们有独特的观点。一切念头的生起,都观照它们的本质与本觉无异,不要敌视它,要把它当成是其‘自我光芒’的显现,本觉能量的示现。这点非常重要。 7.27 谁是外在的老师? 外在的老师就是我们内在老师的化身、声音和代表。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最深爱的上师的模样、声音和智慧,无非是我们神秘内在的外在显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够说明我们能与上师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呢? 7.28 虽然看见不同的色相,其本质为空; 然而在空中可感知到色。 虽然听见不同的声音,其本质为空; 然而在空中可感知声音。 虽然不同的念头生起,其本质为空; 然而在空中可感知念头。 ——敦珠仁波切 7.29 西藏人一年中重要的节庆就是新年,如同把西方人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生日,全部合并一起庆祝。 贝珠仁波切是一位伟大的上师,一生充满许多传奇故事。他让佛法变得与生活更亲近。他不像平常人一样过新年,互道‘新年快乐’,却反而哭泣。人们问他为什么要哭,他说旧的一年又过去了,有那么多人们又往死亡迈进一步,却仍未做好准备。 7.30 如果在死亡那一瞬间,我们已经能够深刻地了悟我们的自性,刹时就可以净化我们的业障。如果我们持续认证,就可以进入本觉本初的广阔中,证得解脱,一下全部清除所有的业障。 莲花生大士如此解释: 这种只要认证自性,就可以证得如如不动的力量,就像火炬刹时消灭累劫的黑暗。因此,我们若能在中阴境相中认证自性,如同现在上师所教授的,毫无疑问地,我们将可觉悟。这就是为什么要即刻开始,藉由修行熟悉我们自性的原因了。 7.31 禅坐时,创造正确的内在环境是很重要的。一切的奋战和苦斗都来自狭小的心灵,所以营造正确的环境,能够帮助达到真正的禅定。 当幽默和开阔的境界产生时,禅定就轻易生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