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通向极乐之路 道场胜迹 净土宗道场胜迹鸟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通向极乐之路

道场胜迹

净土宗道场胜迹鸟瞰

净土宗的古迹、寺院和道场,是同修们朝礼、请法和共同修持的好地方,故作一介绍。这些胜迹虽不一定在读者所在地,但对大家了解情况,增加知识面和日后朝礼都有好处:

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大林峰下。传为东晋庐山慧远大师之徒孙昙诜(361-440)所创建。寺名大林,系因昙诜于讲经台东南广植花木,繁茂如林,故有此称。该寺历代迭经兴衰,于清初又遭火焚毁。1922年于故址兴建讲堂,迎请安庆迎江寺竺庵法师复兴大林寺,以聚集于庐山避暑之知识分子为布教对象。太虚大师曾于该寺举办演讲会,并将该寺作为其所倡导的世界佛学运动之据点,致力于复兴慧远白莲社之精神。该寺曾为净土宗的中心。

云栖山在杭州西湖五云山之西,原有真济、云栖、天池三寺,民国间尚存云栖寺,以明代莲池大师居此而闻名。据袾宏之《云栖山房杂录》载,初以五云山巅有五色瑞云盘旋其上,故名云栖山。后以瑞云飞集山坞中,经久不散,时人异之,因号云栖坞。宋乾德五年(967),有僧大扇志逢(909-985)结庵以居。坞中多虎,师至,虎辄驯伏,故世称伏虎禅师。吴越王钱氏为其建寺,始称云栖寺。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栖真院,后复称云栖寺。明隆庆五年(1571),袾宏爱其幽邃,于此设禅室,为丛林奠立禅净归一之教义。其后,云栖山成为云栖念佛派之根本道场。有大殿、祖师殿等。大殿供奉阿弥陀佛、十大弟子、六方六佛及二十四诸天之像。石径两旁,编篱界竹,竹大一尺围,寺前大竹一竿,清圣祖赐名“皇竹”,并因而建亭。“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云栖寺自五代开山,至明代莲池大师以佛门龙象而栖止,并立为专修净土道场。寺周径曲林深,溪山幽胜,桂深冬燔,松疏夏凉,神足游息,灵心往还,实乃东南胜境,亦为学佛之津梁,唯寺志一向缺如。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浙江临海项士元有鑒于此,遂广觅素材、寻访胜迹,编成《云栖志》10卷。是书首叙沿革,以志废兴之迹;次则山水,以志山川形势;再次为梵剎,以志伽蓝概况;以下曰胜地,以章名胜古迹;曰塔墓,以供游侣凭吊;曰古物,以昭法物而资清赏;曰规约,以明戒律而示法守;曰禅德,以彰梵修而存法系;曰名贤,以纪芳躅而申向往;曰物产,以观庶类而征民生;曰艺文,以备征考而宏阐扬;卷终为寺产、志余。编纂者更于例言中表明:“本书范围内所应有之事实,未经他书纪载者,凡属实物均加查勘始笔于书。其属轶事、遗闻亦务博访,周谘众说,佥同者始择要记之,盖冀杜免虚诞,且以表阐幽微也。”足见是书所用资料之可靠。志之卷首印莲池大师像、云栖山图、云栖寺平面图及寺容和文物之照片多幅。是书,仅见于浙江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及临海市博物馆等处,藏本之稀弥足珍贵。

玉佛寺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之西的观音山麓。1969年永慈法师购得现址,翌年兴工盖茅蓬。为专修净土,效法《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执持名号,而以香光庄严立名精舍为“香光精舍”。自开山后,教内人士见此地区群山环抱,钟灵毓秀,云蒸霞蔚,景色天然,自成幽美。而其林相祥和,水质甘洌,尤为大众所称羡。乃相继来山兴建佛剎,不数年间大小寺院林立,蔚成修行办道及旅游之胜地。1993年,永慈老和尚将其创建的香光精舍,赠予印德法师兴建常年念佛道场。师自接任以来,为使学佛者有一所解行并重的清净道场,期能于幽静环境中精进薰修;并利用各级学校寒暑假期间,举办佛学研习会,故于1984年开山重建。印德法师艰辛劳苦,默默耕耘,在重建工程中,一面建设,一面亲往香港托西方寺永惺长老由缅甸迎请2米高玉佛像,并定制木雕三世尊像及近5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与护法神像多尊。至1987年初夏,重建工程大部完成。一座庄严宏伟、建筑新颖的佛剎,耸立于观音山地区梵宇郡寺之中,并于次年初夏更名为玉佛寺。玉佛寺在开展传授在家菩萨戒,举办寒暑假教师佛学讲座,青少年佛学冬令营,寺院结夏安居及精进佛七等活动做得很好,为台中观音山地区的一座庄严净土道场。

凤山佛教莲社位于台湾高雄凤山,创立于1952年。初由地方善信李迁、姚登榜、陈天富等居士集资购屋,成立凤山佛学研究社,翌年春,恭请煮云大师担任住持,改称凤山佛教莲社。师接任后,创办佛学讲习会,每周二次聚会念佛、讲经,数十年连续不辍。还创办凤莲幼儿园,善于教育儿童;成立佛教青年弘法团,经常往各县市弘法,信众日增,法缘殊胜。1965年改建为三层楼房,讲堂可容数百人听讲。二楼佛殿供西方三圣像,宝相庄严,春、冬佛七参加者达千数百人。大师除亲自主讲佛经之外,还请道源、道安、星云、圣严、净空等大师及海内外大德居士莅社讲经弘法。1967年莲社新建筑落成,举办传授五戒,同时成立佛教妇女会、佛教青年会,展开社会活动:托钵、救灾、冬令救济等年年举办。曾数次举行南部佛教圣歌比赛,轰动一时。大师于70年代起,举办精进佛七,提倡念佛修行,由台东、凤山、嘉义、台中、台北,奔化全省,各地参加者极为踊跃,一时风起云涌,都称煮云上人为佛七大师。由于信徒人数逐年增加,莲社重建后之房舍又不敷用,更于1974年增建四层大楼一栋,与前建大楼连成一气。新大楼一楼为地藏殿,二楼为图书阅览室、三楼大雄宝殿、四楼寮房及藏经楼。大楼于1978年竣工,大师因为各地佛七主法,故建筑之事多赖监院慧见法师之辛劳。

庐山净土宗祖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九江市,北倚长江,东接鄱阳湖。又称匡山、匡庐等。相传黄帝曾游此山,又传殷商或周代,有名匡俗者于山中结庐修仙,后羽化而去,仅存空庐,故有庐山之名。山中有峰数十,名者为五老、香炉、汉阳、白云、双剑等;谷有康王、栖贤、虎溪;洞有白鹿、白云、莲花;台有般若、翻经、文殊。处处奇巖悬崖,潭涧瀑布,自古以胜景闻名天下。

东汉灵帝时(168-189),安世高常游此山,其后僧众来山渐多。东晋太元(376-396)初年,道安之门人慧永来山,于香谷建西林寺。十一年,慧远应慧永之请来山,后建东林寺。十五年建般若台精舍,安奉阿弥陀佛像,与道俗百二十三人共结白莲社,提倡念佛法门,为净土教修行之根本道场。自此,来山僧俗日众,遂成我国净土教之胜地。慧远大师又广为招请西域沙门前来从事佛典翻译或遣使赴西域求经,佛陀跋陀罗及佛陀耶舍都曾至此山,四方前来参集之众多达三千,因此庐山不仅成为当时南地佛典翻译之大道场,更蔚为佛教一大中心。其后桓玄禁佛汰僧,独此山幸免于难。当时,除修道之士外,如陶渊明、雷次宗等一代名士亦厌离世乱遁居此山,大书法家王羲之亦于山中建归宗寺,迎请佛陀耶舍住之。

慧远示寂后,道昞主盟白莲社。昙诜于大峰山之南创建大林寺,法济于玉峦峰之东北创设慈云院。慧安住于凌云寺。昙翼、慧庆居止于汉阳峰庐山寺。隆安年间(397-401)道生来此栖隐,曾于刘宋元嘉七年(430)宣讲《涅槃经》,其后示寂于此山。十五年,僧瑜、昙温、慧光等同入山之南岭创建招隐寺。南齐永明十年(492),僧景创建香炉峰寺。至梁代,法归于掷笔峰创建峰顶寺。太清年间(547-549),法归宣讲《金光明经》后,于东林寺之南建立戒坛,成为江南三戒坛之一。隋开皇年间(581-600),天台宗智顗大师两度来山开讲,闻法者多达5000人。其门人大志于甘露峰之南建静观道场,又于福林寺修头陀行。同一时期,道信驻锡大林寺,智锴栖止西林寺20余年,致力宣讲《法华》、《涅槃》及《十诵律》等。

至唐代,净土宗高僧善导曾来山寻访慧远遗迹;智舜于山中讲《观无量寿佛经》。玄宗时,曾敕建慧永之塔于山中。永泰元年(765),法照入山结“西方道场”。大历年间(766-779),神凑东林寺弘传律学,法藏于五老峰建构道场,李白亦常游山赋诗。元和二年(807),白居易于遗爱寺附近结草堂。宝历年间(825-826),刺史李渤建白鹿洞书院。马祖道一之弟子智常来住,常随众达数百人,大弘禅风。未久即遇会昌法难,至大中六年(852),宣宗敕令复兴东林寺。五代之际,行因于栖贤寺弘法。南唐时,李中主于东南麓创建开先寺,李后主又于西麓营建圆通寺。

宋庆历年间(1041-1048),居讷住于圆通寺,与欧阳修等人共结“青松社”,兴隆禅法,门下号称三千。元丰二年(1079),神宗敕改东林寺为东林太平兴国禅院,黄龙慧南之弟子常总奉敕入寺。绍兴十七年(1147),法道于太平寺重刻《大宋僧史略》。元至大年间(1308-1311),普度住于东林寺,编撰《庐山莲宗宝鑒》,弘扬净土教义。明万历七年(1579),仁敬、智联合力营构千佛寺。四十二年,德清于五乳峰创建法云寺,并于寺中著述。清代以降,佛寺渐次衰颓。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本山寺院得到修复或重建,今有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小天池、铁佛寺等10余所。

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南、庐山西北麓。为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六年(381),慧远于此建寺讲学,并创白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国内外名僧雅赶不上多来此结社念佛,后世推尊慧远为净土宗初祖。唐代最盛,有殿、厢、塔、室310余间。唐武宗会昌法难后,宣宗尝敕修之。宋元半年间(1078-1085),神宗敕令改称“东林太平兴国禅院”。元至大年间前后,普度于此撰《莲宗宝鑒》,宣扬净土教义。扬州高僧鑒真东渡日本前,曾来此寺,后与寺僧智恩同渡日本讲经,慧远东林净土宗之教义亦随之传入日本;日本东林教即以慧远大师为始祖。

寺前有虎溪,相传慧远大师志心修行,送客不过虎溪桥。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常来此谈儒说道,一次送陶、陆出门,边走边谈,不觉已过桥,神虎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典故的由来。寺中有罗汉松,相传为慧远大师手植。古松旁为护法殿,正殿为神运宝殿,殿西侧为十八高贤、三笑二堂。近十余年来新建寺之山门、天王殿、莲池、大雄宝殿、及两厢堂宇、念佛堂等,皆由前方丈果一大和尚领众募建。寺中尚有聪明泉、石龙泉、出木池等古迹,并有晋之石雕、唐之经幢,唐、明、清三代之文物碑刻。历代文人游此者甚众,李白、白居易、柳公权、陆游、王阳明等均曾于此题诗立碑。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1992年6月成立于庐山东林寺,以该寺方丈果一大和尚为会长,灵巖山寺方丈明学法师、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法师为副会长,怀善法师、常林法师及申宝林居士为正、副秘书长。学会以研究净土宗的弘传史、初祖远公的事迹、净土宗和他宗的关系及当代弘扬与修习净土法门的意义为宗旨,联合本寺法师及护法居士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学会成立会议结束后,即召开第一届学术讨论年会。学会还创办《净土》期刊,以弘扬净土法门。江西庐山东林寺旁有一小峰,峰顶上有盘石,可坐百人。因慧远大师常于石上开讲《涅槃经》故名讲经台。又于台畔筑庵而居,作《涅槃经疏》而得名。台下有石室及风洞开门石,南向而上,为云顶石。明代王守仁《远公讲经台诗》赞曰:“远公说法有高台,一朵青莲云外开。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带经来。”

东林念佛堂位于香港荃湾芙蓉山。本堂开山于1952年,为定西法师所建。堂处茂密的丛林中,清幽深邃,为专修净土的道场。甫入山门即可见创于1970年的东林安老院。拾白石阶而上,可见1998年落成的大雄宝殿,殿宇巍峨,卷檐欲飞。楼下为大悲殿,供千手观音菩萨像:楼上供娑婆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地藏菩萨,右为观音菩萨,左右壁奉十八罗汉像。大悲殿后,过香花四溢之小庭园,极乐宝殿前石阶旁立莲花柱,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像,佛像前莲花水晶灯旋转不停,象征*轮常转。宝殿右旁楼下为延寿堂,楼上为观音阁。右旁楼下即为净土正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纪念堂,内奉大师舍利塔。楼上为藏经楼,藏有清刻大字《龙藏》共7168卷,另有《频伽藏》等佛经多部。延寿堂后为*轮殿,亦为藏法宝之所。

现东林念佛堂的僧众,专修净土,为十方比丘之选贤道场。寺院除诸佛菩萨圣诞举行法会以外,即专修念佛法门。该寺山门额曰:“东林念佛堂”。联为:“极乐莲邦原从门入;阿弥陀佛祗在眼前。”简洁的联语,道出了念佛堂的建寺宗旨。

北天目灵峰寺灵峰寺距浙江安吉县城递铺镇西南约8公里的灵峰山大雄峰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为净土宗九祖北天目灵峰蕅益大师长期驻锡之道场。据《灵峰寺志》记载,灵峰寺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时义磷禅师云游至山,见灵峰俊秀,山水幽清,衲衣半肩,流连数日,随之于大雄峰下披荆斩棘,筑茅蓬安居,十方来依者日众。吴越王闻师名,赐名“灵峰院”,继又施金修寺。宋治平二年(1065),更名为“百福院”,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又改名“灵峰讲寺”。自义磷禅师始创灵峰院后,名僧辈出:宋有仲贤、元有如月、东拙(日本国人)、明有石峨、雪航、清有苍辉、谛隐等相继中兴。但以明末清初之蕅益大师最着,大师著有《灵峰宗论》10卷、《阅藏知津》44卷、《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等巨着42部,计203卷。在教理上主张禅、教、律三学归摄一念,以念佛总摄释迦一代时教,最后形成了三学归入净土的灵峰派,被尊为净土宗第九祖师。清代谛隐振兴灵峰功垂千古,据志载,清光绪元年(1875)灵峰寺有天王殿5间、大佛殿、药师殿、祖师殿、伽蓝殿、大戒堂、报本堂、云水堂等各3间、东西客堂各4间、东西方丈室8间、斋堂4间、大悲楼5间,尚有寮房、库房等40余间,有塔14座、田3顷及山林等,僧人多达四五百人。灵峰寺背枕灵峰山,左右五峰迭起,峰峦嵯峨,古树参天,万竹生辉,云雨吞吐,奇趣天成。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佛教胜迹,于海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灵峰寺虽在历史上屡遭劫难,但自90年代以来再度振兴,先后修建有三圣殿、天王殿、方丈殿、观音殿、大佛殿、千佛塔、蕅益大师舍利塔、僧房、山门、七宝莲池、观音池等,并于世纪末举行“纪念蕅益大师诞生400周年、祝贺灵峰寺大雄宝殿落成”法会与研讨会。

北投农禅寺座落于台湾北投大业路6巷印号。是一个集佛教研究、弘法、修持为一体的道场,由圣严法师住持。在修持上主张禅净同举并扬,故寺有禅坐会与念佛会之设。一年中举办禅七与佛七各两次。福慧念佛会定每星期六晚7-9时举行念佛修持,在念佛中有法师作指导修行的开示,各会员经常交流修行的经验与感应事迹。念佛会下还设助念团,为会员和亲属举行临终助念。认为助念是为病危者求生净土之助缘,同时也是促使助念者自己修行的好缘。助念虽能利益他人,但受益最大的还是念佛者本人。不论为谁助念,无不是成就我们于莲邦培养圣胎的殊胜法会。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通向极乐之路 中国净宗 中国净土宗大事年表

生活中的佛教 利乐有情是往生净土的重要资粮——谈人间佛

通向极乐之路 净土宗概述——代自序

通向极乐之路 高德行证 净土宗师 学人楷模

生活中的佛教 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

 

后五篇文章

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

印光大师:舍利子的省思

大安法师:往生品位应以发心大小还是以念佛功夫深浅判别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是什么意思?

印光大师:助念的人要依照章法(文白对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