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法宣法师白话译 附录:四篇 (三)宗赜禅师莲华胜会录文 如果以念佛为有念,以往生为有生者,此乃是常见之过失也。若是以不念佛为无念,以不求往生为无生者,此乃是受邪见之所迷惑也。念佛的当体即是无念,往生之当下即是无生,如此才是中道第一义谛。是故以实相本际之真如理地来说,则不受任何一尘之染着,如是则上无诸佛可以忆念,下无净土可以往生。若是论及佛法之事相门中,则不可舍离任何一法,如是则总摄一切诸根尘识一切法也。因为所谓的念佛三昧者,乃是归本还源之要术,指示开通往生极乐净土之一道门路。所以虽然终日念佛,而不乖离于无念;虽然心中炽然发愿求往生,而不违背于无生。因此能够凡夫众生与弥陀圣人虽然各自住于其位,而能彼此感应道交;东方与西方虽然没有互相往来,而神识却迁往于清净国土,这实在是真实而不可质疑的啊! 是故《阿弥陀经》云:‘若有人闻说阿弥陀佛之后,能至诚一心执持名号,乃至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释迦世尊与阿弥陀佛,虽然分别以折伏、摄受二种法门,示现居住于秽土与净土两个世界。然而依照二位圣者之意,岂只是以娑婆国土,充满高低的丘陵坑坎,五趣混杂而居,土堆石砾诸多山丘,污秽浊恶充满于世界,以此而为可厌离之境。而极乐世界,黄金为地,行树高大而参天,楼阁高耸以七珍为饰,莲华以青黄赤白四色而开,以此而为可欣求的。实在是因为初发心入道之人,忍力尚未纯熟,必须依托清净之外缘,以为增上修行之力。 何以如此呢?因为娑婆国土,释迦世尊已经灭度,弥勒菩萨尚未降生;而极乐世界之中,阿弥陀佛如今现在说法。娑婆国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只能徒仰其嘉名;而在极乐世界之中,彼二大菩萨,可以亲近而为殊胜之良师益友。娑婆国土,诸魔竞相造作,恼乱清净修行之人;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的大光明之中,决定没有魔扰之事。婆娑国土,邪见邪声扰乱心智,女人色态妖惑而使人YIN逸;极乐世界,流水花鸟树林罗网,皆能宣说妙法令人修行。并且正报清净,没有女人之果报。那么修行者之外缘条件之完备,没有一个比得上西方极乐者。信心浅薄的人,常常随便就怀疑毁谤。 我曾经评论说:此方之人,无不厌恶俗世屋舍之喧闹烦躁,而仰慕寺院兰若之寂然幽静。是故如果有人舍家而出家者,则必定殷勤地赞叹。然而娑婆世界具足的种种众苦,又何止如世俗屋舍之喧闹烦躁而已?极乐世界之优游自在,又岂只是和寺院兰若之寂静一般而已?知道舍家出家很好,而却不愿往生西方修道,这是第一个疑惑也! 出家之后千山万里辛劳勤苦,向远地去寻求善知识,就是为了要发明心地、明心见性,决择生死之大事。而阿弥陀佛,其色相端严,智慧具足,一切净业圆满殊胜,四十八愿愿力洪深,只要阿弥陀佛一旦发出圆满之音演说佛法,则一切众生无不明了契悟。愿意到处参访善知识,而却不想要亲见阿弥陀佛去学习佛法,这是第二个愚痴迷惑啊! 此外参访时若是遇到大丛林有广大住众,则乐于依止居住。住众较少的道场,便不想要依附安居。然而极乐世界当中,一生补处的菩萨,其数甚为众多。诸多最上功德的善人,皆能聚会于一处。既然想要亲近大丛林,而却不仰慕极乐世界的清净大海众菩萨,这是第三个愚痴迷惑也! 此娑婆世界之人,最上的寿命不过是一百岁,而童年愚痴老时衰残,还有疾病相连,昏沉睡眠,一生之中已经占了一大半。菩萨还有隔昏隔阴之迷,声闻尚且在出胎时迷昧不知前世,如此则宝贵如同尺璧之一寸光阴,十分已经丧失其九分,然而却仍未能登于不退之地,实在是令人寒心。而西方极乐世界之人,其寿命无量无边,只要一旦托质莲胎,则更无死亡之苦,能够相续无间地修行,直至成就菩提为止。所以只要一往生便可获得不退转之位,佛果决定可以期待而得之。宁愿流转于娑婆世界短促之光景,而不愿意求生极乐世界寿命之长年,这就是第四个愚痴迷惑也! 若是真的能够位居于不退之位,证得无生之果,在五欲中而无欲执,居六尘里而不染尘,才能兴起无缘之大慈,运行同体之大悲,回入娑婆世界尘劳境界当中,和光于五浊之中广度众生。若是只有浅陋之见闻、单薄的智慧,或是只与微少之善法相应,便自认为永远超出四生之流,高登超入于十地之中,诋毁诃斥西方净土,耽恋执着娑婆世界,则必定一无所得、而掩目哭泣空手归去,将来在生死之中宛转流浪,与牛马畜生并肩而行,并且接续于地狱之中。真是不知自己是何人,而想要比拟于大权示现之菩萨,这就是第五个愚痴迷惑也! 是故佛经中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如果不愿意相信诸佛诚实之言,不愿往生西方净土,岂不是非常的愚痴迷执吗?若能够相信释迦牟尼佛之言,而往生于西方净土,则是三界系缚所不能拘束,劫末之灾所不能伤害,远离了人间之八苦,无有天上天人五衰之恼,尚且没有恶道之名,更何况是有真实的恶道在净土中呢? 极乐世界唯有开显一乘究竟之法,决定没有三乘之权说,归依于自性一体三宝,奉事于十方世界之如来。阿弥陀佛放光照摄其体,万般烦恼迷惑暗中消除,以佛法之禅味资养心神,六种神通圆满具足。三十七品助道之法,应念之间圆满成就。三十二种随类应身,遍满于尘刹的国土,周旋于五道众生之间,普遍教化诸般根器。不动于一心真如之体,而遍行于种种三昧,遍洒定水于三千世界,引导众生出离火宅。如是自利利他,皆悉能够圆满成就。此即是唯心之净土,自性之弥陀也,乃是解脱生死之要门,修行佛道之捷径。是以了义之大乘经典,无不指归于极乐净土。前代之贤人、后世之圣者,无论自身或令他人皆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凡是想要度化他人者,首先必须要自我度脱是也! 呜呼!人们如果没有深远的思虑,必有近身之忧患。一旦失去人身,便要万劫深深懊悔。于是率领大海之众,各个称念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乃至万声,回向有缘之众生,期愿皆得往生彼极乐国土。期望能够得生于极乐世界的莲池胜会,生于黄金之地、得到佛法之光明。只要大家互相勉励资助,必定能够圆满达成此愿。操持着顺水之舟船,更加上橹棹水桨之功,则十万亿国土之遥远,便可不涉辛劳而到达。 元估四年冬天,宗赜夜里梦见一名男子,戴着黑色的头巾,穿着白色之衣服,年约三十岁左右,风姿面貌清新美好,举止行动飘逸优雅,以手作揖告诉宗赜说:‘我想要加入长老的弥陀念佛会,希望能够书写一名会员。’宗赜乃取出莲华胜会的记录本子,手中秉持着笔问曰:‘先生何名?’白衣士人云:‘名普慧。’宗赜书写之后,白衣士人又云:‘我的家兄也要书写会名。’宗赜问曰:‘令兄何名?’白衣士人云:‘家兄名为普贤。’说完之后白衣人便消失不见。宗赜梦醒之后询问诸长老大德,大家都说:‘《华严经》的〈离世间品〉,有两位大菩萨之名。’宗赜我认为佛子推行佛事,帮助佛陀宣扬教化,必定有圣贤菩萨暗中赞助,然而菩萨能来参预此胜会者,可见念佛求生净土岂是一个小因缘而已!普贤菩萨常常变换名字、改易称号,不知道谁也许是菩萨呢?因此如今更以二位大菩萨作为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