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 法宣法师白话译 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第七 问曰:众生肉者,乃是人们之所食也,而念佛之家却绝不食用之,此是何道理呢? 对曰:昔日尸毗王为了救一只鸽子,自己全身上了秤台还肉,才使秤子两端平衡。国王与禽鸟之形体不同,可是自我保护性命则是同一的。怎么可以故意食用众生之肉,用来资养这个必定腐败之身躯,而却如木头般愚痴而不知恐惧呢?如果真的能够了悟众生即是未来诸佛者,又有谁肯加白刃于赤色鱼鳞之上,有谁敢放苍鹰以追杀狡兔呢?这就犹如夜里的飞蛾投向火坑,不是自取其暴毙吗?是故《楞伽宝经》〈佛语心品〉的偈颂云: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 以此可知世尊圣人的旨意是说,若是我们不施舍此钱财来买众生肉,则那些网捕众生、屠杀众生的人,自然就会停止杀生了。何况龙树菩萨尚且不轻视于鸽子鸟雀,古代高僧们不跨越于昆虫蚂蚁,有人问其缘故?其答曰:这些虫蚁众生,与我们同是在于生死轮回之中,彼众生或许将先成就无上正觉,怎么可以任意轻视呢?轻视尚且不可,岂可杀害夺取而食其血肉呢? 《宝性论》云:‘《如来藏经》当中,佛告舍利弗言:众生者,即是第一义谛,即是法身,即是菩提。’这就是我所说的,愚痴的狗只知道追逐打击他的石块,而不知道要去追逐丢掷石块的人,因此石块的攻击终究无法停止。众生只知道忆念过去、现在诸佛,而不知道要忆念未来佛,因此我慢心终究不能止息。若是能够如狮子一般、去追逐于丢掷石块之人,其伤人的石块自然止息。 听闻了恭敬与轻慢之道理,能平等恭敬而一以贯之,若是把应恭敬的移转成轻慢,把父母等同于一般平常之人,那么这个忤逆便非常过分了。如果把轻慢的态度转变成为恭敬,把一般的人视同为我之父母,如是孝顺之道则大矣。是故《梵网经》云:‘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孝道名为戒律。’实在就是这个道理啊!如果能够观照六道的众生皆是未来佛者,则一切众生是我父母之谈,犹是浅近的道理而已。 若是能和过去的一位沙弥一样,慈悲救度蚂蚁,那么短促的寿命则更为延长。如果能如同流水长者之救济群鱼,则自然天华如雨落下而堆积。去除无量劫来妄执众生、而轻视众生之见,忆念未来的善逝如来之身。就如同在粪土污秽之内,了知其中具有真金。在重重的乌云之间,相信其背后有亮丽的明月。则杀食众生肉之无明昏暗云雾,生死轮回之黑烟阴霾,智慧之长风,将扫除之于本具三昧之广大虚空矣!《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既然如是,又岂能不忆念于未来佛呢? 问曰:众生肉不可食,我已相信之矣,食用五辛又如何呢? 答曰:佛陀的圣教也曾说明之,《大佛顶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此五种辛腥之食,若是煮熟来吃,能引发YIN念;生食则会增加嗔恚之心。如是娑婆世界之中食用五辛的人,纵使能够宣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十方的诸天仙人嫌其臭恶秽气,全部都远离此人。而诸饿鬼邪魔等,乘着其人食用五辛之时,舔舐其口唇嘴吻。如是常常与鬼道邪魔一起共住,福德则日渐消除,长时无有功德利益。如是食用五辛的人,修习种种三昧之时,诸菩萨众、天人诸仙,以及十方的吉祥善神,因此不来守卫护持。大力鬼神诸大魔王,因而得到侵害挠乱之方便。佛告阿难:修习无上菩提者,应当永远断除五种辛食,是则名为第一个增进修行之渐次。’如上皆是佛陀金口所说也,不也是真诚不虚吗?饮酒的过失那就更加不必说了。 《百喻经》云:昔日有一位贫穷人,一日在道路中行走,在地上见到一布囊的金钱,心中大为欢喜踊跃。即在当场算其数目,尚未数完之时,遗失金钱的主人忽然到来,全部将其夺取回去。其贫人当时便后悔,为什么不在捡到钱后立刻快速离去,懊恼的心情,非常痛苦。遇到佛法的时候,也是像这种情形一样,现在虽然能够遇到三宝、可种福田,但是如果不精勤以种种方便来修行,而却喜好多闻。忽然之间无常命终之时,堕入于三恶道之中,就犹如彼愚痴的贫人,终究还是被其主人夺取金钱而去。偈颂曰: 今日经营此事,明日经营彼事。(此不只是指世间之法,就算是泛泛营修福慧,而无一相三昧之妙观、绵绵密密不间断之修行,皆是所谓的今日三,明日四,就犹如隔日发病的疟疾一样。)乐着于世间而不观察其无常痛苦,不知不觉间无常死神之贼人便来到了。忽忽忙忙地经营世间杂务,凡夫之人无不如此。就如同彼数钱的愚人,其令人懊恼之事也是如此。 以上七门,尽是忆念未来佛,以通达于三世之意。若是想要忆念弥勒佛者,必得上升于兜率天宫,亲见慈氏菩萨之尊容,则弥天释道安,即是其首先之倡导者也。 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卷上】 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