跏趺观开示(15) |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傅味琴 释迦太子六年苦行,获胜静虑 提要: ·禅定能使身子转变 ·外道不能了生死,入迷了就转不过来 ·雪山六年苦行,释迦太子获胜静虑 ·妄念止不住更谈不上止观双运 ·不要扰乱一个修行人的心 ·扰乱别人出于自私心,鼓励他人有功德 ·让徒弟安心学习,是爱徒弟的表现 ·父母爱子女的天性,不能表现在自私上 禅定能使身子转变 还有人在臀部生一个像肿瘤那样的东西,据他说修了一次两次禅定就没了。这类促进康复的例子很多,这是从身体的转变上来说的。 外道不能了生死,入迷了就转不过来 从修行上来说,禅定胜于一切外道的动摇。练气功的人都在动,自发功摇头晃脑,跌跌冲冲动得更厉害。一指禅原是佛教禅宗里一个公案,外道不懂禅,却把扳指头的动作称为“一指禅”,既不能入定,又不能断烦恼,也不能了生死。练出一点功能,人就迷了,就会往这条道路上跑,有说佛法好是好,太难了,还取笑说:“你说我是外道,连我这点东西你还没有拿到呢。”因为他们得到了一点皮毛上的好处,就很难回转。所以佛说有几种人难度:有学问的傲慢,有钱的讲究享受,外道执着邪见,一得好处更难转过来。所以佛弟子千万不能贪图一点舒服,使身体上得些好处,而去学外道,第一步走错,没得好处,还会醒过来,拿到一点好处,你就会一直错下去。说句很简单的话,究竟是释迦佛伟大呢,还是气功师伟大? 雪山六年苦行,释迦太子获胜静虑 一切的成就都要在不动不摇里,释迦太子雪山六年苦行,他在雪山洞里修的是禅定,他做太子在王宫里的时候,就喜欢经常禅定。 妄念止不住更谈不上止观双运 成佛前还要入金刚喻定,金刚就是坚固不动,只有坚固不动才能断除坚固的金刚习气。要证阿罗汉果,也不能动啊,你心一动就起烦恼妄想,凡夫的起心动念,无非是贪瞋痴,妄念止不住,更谈不上止观双运了。 不要扰乱一个修行人的心 定是什么,通俗地说,定就是决定的定,你心里决定了,你就安心了,如果你还没有想好,心里还在摇摇晃晃,你这个心就不定了,所以古时候修行人说:“宁可扰乱千江水,不要扰乱修行人的心。”你不扰乱他,他能安心修行,将来有成就啊。你扰乱他,就影响他成就,这个罪过很大。非但是害了一个佛弟子,还害一个真正在发菩提心修行的佛弟子。 扰乱别人出于自私心,鼓励他人有功德 扰乱别人无非出于一颗自私心。不是贪就是瞋,目的就是为自己能达到称心如意,这些你们都有体会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你们有从老远来的,师父支持你,父母支持你,如果有人不安心,你帮助他,那就有功德了,因为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周围的人都要尽自己的力量鼓励他,让他快快学成,要满他的愿。 让徒弟安心学习,是爱徒弟的表现 佛弟子皈依了释迦佛,都是释迦佛的弟子,谁也没有权利去捣乱一个释迦佛的弟子。有的师出于私心杂念,对于来这儿很想学习的徒弟经常扰乱,这种事情出现在佛门里是不应该的,师父都是爱徒弟的,你爱徒弟爱点啥?就是让他好好学习修行,将来报释迦佛的恩,将来弘法去度众生。为了他本人的成就,为了广大众生的利益,当师的应该鼓励他:“我虽然老了,但不要紧啊,你安心学习,如果你不安心学习就辜负了我的希望了”,应该那么说才好。 父母爱子女的天性,不能表现在自私上 举例说,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包含天性,农村的孩子小学毕业了,到城市里去唸中学,忽然请假回去看妈,妈就训他:“不好好唸书,还回来看我。”这是真正爱孩子。如果不替孩子着想的妈呢?也许会说:“你回来了就好,就别唸书了,妈养你大也不容易,你就在妈身边吧,将来找不到工作,也没关系,因为妈妈这时候也死了。”这是不是自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