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止观法门”应如何修习 |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静坐时候,身体四肢,安放妥当,呼吸调匀,只是这个心,最难调伏。人们的心,一向是追逐外物,如今要把它收回来,放在腔子里,真不是容易的事体,这时应该耐心练习“止观”法门。学者对前面的调和功夫,作得有点成效以后,应进一步学习止观。就是调和功夫没有得到成效,一直学习止观也是可以的。 止是停止,把我们的妄心停止下来。妄心好比猿猴,一刻不停,怎样下手呢?我们要猿猴停止活动,只有把它系缚在木桩上面,它就不能乱跳了。修止的第一步,叫“系缘止”。 妄心的活动,必定有个对象,不是想一件事体,就是想一样东西,这依附的事物,叫作缘。妄心忽想甲,忽想乙,忽想丙、丁等等,叫作攀缘。我们把这个心念系在一处,比如把锁系住猿猴,所以叫作系缘止。 这个止法有好几种,今就通常运用的举出两种: (一)系心鼻端:把一切妄想抛开,专心注视鼻端,息出息入,入不见它从哪里来,出不见它从哪里去,久而久之,妄心就慢慢地安定下来。 (二)系心脐下:人们全身的重心在小腹,把心系在这个地方,最为稳妥,这时应该想鼻中出入的息象一条垂直的线,从鼻孔喉管逼直通至小腹,久后不但妄心渐停,并且可以帮助调息功夫。 学习系缘止,稍微有点纯熟,就可进修“制心止”。什么是制心止呢?前说的系缘止是就心的对象方面下手,今制心止直从心的本体上下手。就是看清我们心中念头起处,随时制止它,断除它的攀缘。这比系缘止为细密,是由粗入细,由浅入深的功夫。 再进一步,要修“体真止”,更比较制心止为高。前面两法,还是修止的预备工作,这法乃是真正的修止。什么叫作体真止呢?体是体会,真是真实,仔细体会心中所想的事物,倏忽即已过去,都是虚妄,了无实在,心中不去取着,洞然虚空,所有妄想颠倒,不必有意去制它,自然止息。没有虚妄,就是真实,心止于此,故叫它“体真止”。至于修体真止的方法,应该在静坐时候,闭目返观我的身体,自幼而壮、而老、而死,细胞的新陈代谢,刻刻变迁,刹那不停,完全虚假,并没有实在的我可以把握得住。又返观我的心念,念念迁流,过去的念已谢,现在的念不停,未来的念没到,究竟可以把住哪一个念为我们的心呢?可见妄心一生一灭,都是虚妄不实,久久纯熟,妄心自然会停止,妄心停止,那就是真实境界。 学静坐的人,起初是心思散乱,把持不住,这叫作散乱,散乱是心向上浮,治散乱的办法,就要用止。止而又止,心思渐渐收束,不知不觉,坐下不久,又要打瞌睡,这叫作昏沉,治昏沉的办法,就要用观。观不是向外观,是闭目返观自心,也有三种: 一叫空观,观宇宙中间一切一切的事物,大至世界山河,小至我的身心,都刻刻在那里变化,没有丝毫实在,都是空的。提起这心,观这空相,叫作“空观”。 空观练习稍久,入坐后再看这心,念头起处,每一念头必有一种对象,对象不是一事,就是一物。世间的事物,都是内因外缘凑合而成,今姑举一例,譬如五谷种子能够生芽,是内因,水土能够养育种子,是外缘,若把种子藏在仓里,不去播种,就永不能够生芽,因为只有内因,缺乏外缘,因缘不凑合之故。又如有田土,有水利,你若不去下种,也永不能够生芽。因为只有外缘,缺乏内因,因缘也不凑合之故。凡世间的事物,都是因缘凑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我们心中念头的起落,也是这等假象,丝毫不可执著,如此观察,叫作“假观”。 从相对方面看来,空观是属于无的一边,假观是属于有的一边,功夫到此地步,还不算完全,应该再为精进,观空时不去执着空,观假不去执着假,离开空假两边,心中无依无着,洞然光明,这叫作“中观”。 上述止观法门,表面好像有些区别,实则不过在修持时候,心的运用方向,或有时偏于止,或有时偏于观罢了。克实说来:就是念念归一为“止”,了了分明为“观”,止时决不能离开了观,观时也决不能离开了止。学者切勿拘泥文学,应该随时活用为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