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禅生活的四条要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净慧老和尚

  大致来讲,生活有四条要求:第一、纯正的信仰的生活是禅生活;第二、理性的因果的生活是禅生活;第三、现实的道德的生活是禅生活;第四、自觉的良心的生活是禅生活。以“信仰、因果、道德、良心”八个字为指导的生活,就是禅生活。我这几年在各种场合、从不同的角度讲这八个字对于做人的重要性。做到了这八个字,就是禅者的生活。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讲人无信不立;社会上一般讲做人要有信用;现在是信息社会,一切都讲信息,信息应是可靠的消息;佛教更是把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大智度论》讲,信是人的双手:“信如手”。我们今天从五湖四海来到柏林寺这个清净的道场,清净的僧团,我们如果有信仰、有信心、有信赖,我们就可以从这里“拿”一些东西回去;如果没有信心,生不起信仰,觉得这个道场不可信赖,你就会空手而归,虽然有两只手,却好像没有手一样。所以信为手,既到宝山不可空手而归,一定要“拿”点东西回去,才没有白来一趟,就是说你要拿点佛法、拿点修行的体验及做人的道理回去,吸收这方面的精神食粮。有的人把这比喻为“充电”。要充电就得把插头插到插座里去。

  《大智度论》又讲:“信如杖”。“信”像一枝拐杖一样,我们每个人好比是小孩或者病人,我们想在菩提路上慢慢起步,就要依靠拐杖。这枝拐杖能帮你稳稳当当地在这条菩提大道上行走。又说:“信如船”,“信”这条船能把我们从烦恼的此岸渡到解脱的彼岸。生死的大海,要靠信这条船帮我们渡过。又说“信如门”。信是一扇门,凭着我们的信仰、信念、信心,能够进入佛法的大门。再就是“信如根”。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首先是要有信心,信心坚固了就会生根;信仰有了根,它就有力量。因此信仰非常重要。禅生活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具有纯正的信仰。

  生活的第二条要求就是要讲因果。我们在生活当中要知因识果,要按照因果的规律来生活,要按照因果规律来做一切事情。世间一切事情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所以,作为一个禅者,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以禅为生活的人,一定要过因果的生活。

  法讲了很多道理,都是围绕着“因果”二字来讲的。世间有许多事、有许多人,之所以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因为不明因果。我们知因识果,按照因果规律办事,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世间就会逐步净化,人生也会逐步净化,生活就会过得非常安祥自在。所以佛教告诉我们,修行的人、学法的人,第一要事就是不要错因果,错因果的事情不要做。也就是说,具有信仰的人过的是因果的生活。

  第三条要求是要过道德的生活。道德的生活就是戒律的生活,戒律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方面。

  对戒这个字不要害怕。戒律是很灵活的,不像我们想象中的清规戒律那么恐怖。戒律有很多层次,初发心学佛的人受的是一种戒律;学习时间长的人受的是一种戒律;出家人受的又是另一种戒律;就是在出家人中间,戒律又分好几个层次。这都是为了我们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是一下子给你来个“紧箍咒”。佛教是把道德、戒律的生活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要求自觉地逐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要求提高了,别人看起来觉得很严格,但是从当事人来讲,他觉得自己就应该这样,一点都不觉得勉强,一点也不感到这是一种约束;相反地,他会觉得就是要这样生活才快乐,觉得持戒、守戒是件快乐的事情,过道德的生活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把戒律看成是“紧箍咒”,要自觉地来过这种道德的生活。

  今天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在于道德生活不严肃,就在于道德沦丧,或者就是道德的内容比较空虚,不实在,目标太远、太高,一般人望而生畏,觉得这是永远达不到的事情。比如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个目标就太大了,毫不利己实在很难做到。佛教讲得很实在,叫“自利利他”、“自他二利”,而且这种双方的受益包括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个方面,很圆满,人人都可以逐步做到。

  道德的生活,也要从日常生活中的身口意三业入手,要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可操作,是空洞的,道德生活就永远无法落实。所以我劝初学佛法的人,甚至是久学佛法的人,都要实实在在地在道德上下功夫。比如说在家佛弟子,要好好学习《善生经》、《优婆塞戒经》和《十善业道经》,这几部经讲的道德生活方面的内容操作性极强、极具体,是在家教徒的必读经典,学习这些经典可以提高佛弟子日常道德生活的修养。所以我们编印《在家教徒必读经典》是具有深意的,希望各位好好学习。

  四是要过良心的生活。佛教本来没有用良心这个词,但是佛教讲佛性、讲菩提心、讲大悲心,儒家提倡讲良心。社会上一般人也说要讲良心。社会吸收了儒家的思想,接受了良心这个词。如果我们把良心这个词赋予佛教的内涵,那它就是大悲心与菩提心的统一。这样讲,就容易使佛法与社会沟通,社会上的人容易通过这些浅显易懂的说法进入佛法,使佛法味道非常浓的内容通过稀释、淡化来与社会大众分享。良心这个词,虽然在佛经里没有,但是近代也有些高僧大德在提倡,比如印光法师,他的儒学底子非常深厚,儒家思想修养非常到位,在他的文章里就经常用到“良心”这个词。

  禅生活主要包括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当然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它,我今天讲得不一定很全面。我们今天针对的是学佛的青年朋友,从今天社会道德的需要出发提出这八个字。现在政府提倡以德治国,我想,把这八个字做到了,以德治国就可以落到实处。

  (2001年7月24日第九届生活禅夏令营讲座《生活禅,禅生活》节录)

 
 
 
前五篇文章

最有效的忏悔方法

富贵的四种修行法

贫苦的六大原因

坐禅的注意事项

境界是假是真

 

后五篇文章

花开花谢,不执著

虚云禅师:念佛是谁

“无心道人”是什么

学佛的关键在哪里

给先人烧纸钱有用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