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二) |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二)
戊二、成立无二双运自宗 颂曰: 是故前译自宗为,观察水月水月性, 少许不得正无有,水月显现现量时, 虽是无遮能显现。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所以无误前译宁玛派自宗认为:若以正理观察水月之显现,其体性于内、外中少许也不可得,正在空无一物之时,水月的显现现量可见,此时,水月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无遮空性,但能不灭缘起而显现。欲详细了知中观自续派与中观应成派的异同,请阅《新月释》。 颂曰: 凡夫意前空和有,虽成相违此现量, 一切智者希语赞,于此无别说希奇。 空性与显现犹如火与火的热性般无别,但凡夫意前见为相违。大智者佛世尊及其意子菩萨们,现量见此空性与缘起显现不仅不违,而且犹如火与火的热性一样无别双运。故同声赞云:唉吗吙,希奇希奇,极希奇也。 颂曰: 由从空方衡量时,无有少许不空故, 虽能可说断定无。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若从本体空分衡量时,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其本体无有少许成实不空,故可决定说此等诸法皆为空性。 颂曰: 无彼无相正未舍,自现不灭而显现, 诸法本性为空性,其空性的体相从未舍离,而有缘起不灭的显现,故法界智慧无二自成。 颂曰: 现彼现相正未舍,住于无基大空性。 显现的现相正未舍而显现时,住于本自无基离根之大空性。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颂曰: 于彼此空以此空,此空此现之分析, 始终不可获得故,是由内心定解时, 寻义智者无义故,情绪不生懊恼上, 既得乐意真希奇!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在如火与火的热性一样无别双运实相中,对这些此空、以此空、及此空此现等说法而作的观察分析,永时也不可获得。寻求究竟实相义的智者,内心中对不偏现空的离戏生起定解时,无有空不能现、现不能空等现空相违之邪分别,故于究竟实相义,不仅不生懊恼之心,反而深信现空双运的定解,心中欣喜非常,极为希奇。此即前译持明传承善妙自宗清净的证相。 丙二、第二问题:声缘怎证二无我 分三:一、破斥他宗;二、建立自宗;三、龙树菩萨与弥勒菩萨密意不相违 丁一、破斥他宗 颂曰: 有谓声缘阿罗汉,无有证悟法无我。 有些前代论师认为声缘阿罗汉仅证悟了人无我,而没有证悟法无我空性。此不应理。 颂曰: 执著诸蕴为我许,乃至未除以彼力, 非能断除烦恼障。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一切众生妄执五蕴聚合体为假立俱生我,此乃极为坚固的俱生我执所缘境,乃至未能遮破此虚妄假立俱生我之前,俱生我执就无法消除,由俱生我执存在,则无明根本未断,如是而起惑造业流转生死,不能永尽烦恼得阿罗汉果。 颂曰: 彼我亦依于诸蕴,假立俱生我执境, 与彼瓶等空基分,空相无有稍区别。 若分各法各士夫,则成自性空性故。 众生认为实有的我,其实是妄执五蕴聚合体为实有,而假立了一个俱生我执的对境,此与支分集合所假立的瓶等诸法,除了在空基诸蕴上有差别外,法我与补特迦罗我,在空相上无有少许差别,因以真实正理对法我与人我二者进行观察,皆是无有自性之空性。 颂曰: 如是圣教与理证,现量成立而超越, 声缘法我未证悟,此说唯成立宗已。 犹如树与沉香树一样,法我与人我一是总体一是部分;法无我与人无我也是一为总体一为部分。故所谓“声缘阿罗汉未证悟五蕴假立之空性。”与“如是佛母般若,是能生四圣者之母,故当修学般若”之佛语,及圣者龙树父子论中云:“若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造业,由业复受生。”及“见无我境故,断除三有种,此后得解脱”等现量成立之诸教证相违背。也现量与月称论师三理证直接相违,三理即:倘若不遍知诸法无自性,不过如世间离欲者;倘若不徧知诸法无自性,彼等亦应不能永断三界一切随眠,如诸外道;又缘起等自性成颠倒故,亦应不达补特迦罗无我,以于施设我因之诸蕴,有可得故。故此观点有失偏颇,仅为立宗而已,以教理不能成立。 颂曰: 有者对此极过分,承认三乘见道一, 并许证悟无高低,显密经续等诸论, 一切释为不了义。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又有些后代论师对此作了过分的诠释,承认三乘见道断证相同,声缘圣者与菩萨证悟二无我无有高低,并把与此观点相违的一切显密经续及诸论判为不了义,故此极不应理。(此观点主要是宗喀巴大师所主张的。详见《新月释》) 颂曰: 于彼前过劣道者,已得大乘见等时, 少无所断等过失,理证妨碍无法答。 修习狭劣小乘之道而获得阿罗汉果,又回小向大入于殊胜大乘,经三大阿僧祗劫积累二资粮,获得见道等七地之智慧至八地之前,应成无有少许所断,(因于七地以下所要断除之障早已断除之故)即获得不动地的功德智慧,为理证所妨害。其自宗所许烦恼障的习气为所知障,所知障只有得八地才开始断除。 颂曰: 此外虽说悟所证,然而所断尚需助。 除此之外的过失是,虽说阿罗汉已圆满证悟了二无我,但以证悟智慧去断除所知障时,尚需无边福德资粮作助缘,即一至七地之间虽无障可断,仍广积福德资粮作为断障的助缘,此也不应理。 颂曰: 未证证悟自许违,若证不舍所断违, 如日既升然黑暗,遣除依他感希有。 如果说阿罗汉未证悟二无我,则与其自宗相违,设若已证悟二无我,则又与未断除所断障碍相违。因为若以对治的智慧不能断除所断障碍,则三有之中再无其他对治法能断除所断障碍,犹如光芒万丈的皓日升起之时不能消除黑暗,尚须借助其他因缘,如是承认简直是希奇,成为智者所嗤笑之处。 颂曰: 有谓声缘自相续,五蕴虽已证空性, 余法无我未证悟。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有些后代论师说:声缘阿罗汉虽证悟了自相续五蕴的空性,但未证悟其余法的无我空性。此也不应理。 颂曰: 设若证悟五蕴空,则除无为法之外, 未证他法有何者?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因为一切有为法摄于五蕴中,证悟了五蕴的空性,则除了虚空等无为法之外,还有什么法未证悟空性呢? 丁二、建立自宗 分三:一、引述月称论师的善说;二、引述无垢光尊者的善说;三、遣除对此怀疑及究竟时声缘罗汉终将证悟圆满法无我空性 戊一、引述月称论师的善说 颂曰: 是故若问何自宗?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那么何者是前译自宗的无垢观点呢? 颂曰: 具德月称自释云,声缘为除烦恼障, 如来宣说人无我,佛子为除所知障, 圆满宣说法无我。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具德月称论师于《入中论自释》中以教理建立了必须证悟空性才能获得小乘寂灭,在宣说空性之分类时云:“无我为度生,由人法分二”,如是宣说声缘菩萨所证空性的分类,为了断除烦恼障故,如来为诸声缘宣说了人无我空性;为了断除所知障,故如来为诸佛子菩萨宣说了圆满的法无我空性。 颂曰: 若问声闻及缘觉,已说证悟空性义, 如是所说如何耶?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如是若问:教理中所说声缘二者已证悟了空性,其含义是什么呢? 颂曰: 彼等声缘为断除,诸惑而修人无我, 所有圆满法无我,无有修持而如说。 因为声缘仅寻求阿罗汉果,故仅需断除烦恼障,修持并证悟人我的空性。至于圆满法无我空性,《入中论》第六品广分为十六空,略分为四空,仅为大乘不共的修法,故佛未对声缘们宣说。 戊二、引述无垢光尊者的善说 颂曰: 龙钦绕降尊者云,往昔一切阿阇黎, 纵使辩论此有无,自宗前时之声缘, 虽有几种得罗汉。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全知龙钦绕降尊者云,往昔一切智者们对声缘是否证悟法无我互相诤论,自宗认为:往昔的声缘,根之利钝差别虽有几种,但欲获得阿罗汉果者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颂曰: 若未证空蕴我执,乃至不能解脱故。 虽许彼者有证悟,圆满无我未证悟。 对俱生我执境依蕴假立之我,若未证悟空性,则不能获得解脱,所以仅证悟人无我空性,即获得了阿罗汉果,至于无分刹那、无分微尘等法则没有圆满证悟空性。 颂曰: 经说声缘微无我,如虫食芥粒内空, 是故劣用否定词,已说未证法无我。 经中说:声缘所证之无我空性,犹如小虫所食芥粒内小洞的虚空一样微小,所以佛用否定词说声缘没有证悟法无我空性。 颂曰: 此乃殊胜之善说,与此相同别无有 《如意宝藏论注释》中的说法乃为前所未有,至于与此相同之善说是绝无仅有的。 颂曰: 如同海水饮一口,不得说为无饮海, 如是法之所分我,无我证故许见空。 就象虽然只喝了一口海水,但不能认为没有喝过海水,同样,虽只证悟了法无我的一部分(即人无我)的空性,也应承认声缘罗汉证悟了部分法无我空性。 颂曰: 犹如海水饮一口,所有未进腹中似, 一切所知诸自性,无有证悟空性故, 圆满无我许未见。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就象仅是喝了一口海水,没有把整个大海喝到腹中去一样,声缘罗汉没有证悟一切所知自性的空性,故应承许没有证悟圆满法无我空性。 戊三、遣除对此怀疑及究竟时声缘罗汉终将证悟圆满法无我空性 分三:一、总说;二、别释圣教妙义而断疑;三、真如法性唯一故究竟成立一乘,余宗偏失而自宗应理 己一、总说 颂曰: 若问一法见空性,不见一切为何耶? 若问:已经证悟了一个法(人我)的空性,为什么没有证悟一切法的空性呢?如《中论四百颂》云:“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颂曰: 于彼以教理窍诀,如是观察虽可见, 暂时声缘诸种姓,唯有贪执人无我, 是故难证其它边。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以大乘的真实圣教、真实正理与甚深窍诀来观察,虽然见一法的空性亦能现见其他法的空性,然而下劣声闻种姓,畏惧轮回,唯求自己的寂乐解脱,仅贪执于证悟人无我,不寻求证悟其他一切法的空性,故难以证悟其他法的空性。 颂曰: 如同诸瓶许假立,亦许微尘实有也。 譬如声闻宗承认瓶为假立有,却不承认组成瓶的无分微尘为假立有,而许为真实有。 颂曰: 若瓶能证假立意,观察微尘亦应证, 暂时未证如是也。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声闻罗汉能证悟瓶为假立有,若以证悟一法即证悟一切法之理去善加观察无分微尘,也应证悟其为假立有,但由于类似上述的原因而暂时未证悟,同样,见到一法的空性,也不一定是必须见到诸法的空性。 颂曰: 粗体以及无分尘,虽似相违而彼等, 暂无圣教窍诀故,建立无违之宗派。 虽然粗体为假立有,无分微尘为成实,二者直接相违,然因暂时无有宣说圆满法无我空性的了义圣教与甚深窍诀,还可以在其范围内建立无有相违的宗派。 颂曰: 如是一切唯识宗,若无所取则能取, 为何不证自续派,胜义无有实质理, 彼理观察名言中,不成自相何未证? 是故汝宗之一切,唯成中观应成派。 所以说:并非见到一法的空性,即必定见到一切法的空性。否则,大乘唯识宗已证悟了所取之境为空性,为什么能取的心未证空性呢?中观自续派也证悟了诸法于胜义中为无实有的空性,为什么还没有证悟名言中无有自相的空性呢?因此,若如汝宗所许,则一切宗派皆应成为中观应成派。 颂曰: 谁有声闻缘觉者,诽谤讥毁大乘宗。 这样,诸声缘怎么会诽谤讥毁大乘广中略等般若经非为佛语、同时也诽谤龙树菩萨呢? 颂曰: 是故一者之自性,虽与合等一切法, 然而不足内外缘,尔时缓慢证悟也。 所以说一法的自性,虽与一切法的自性相等,如是一切法本性是空性。但是在未具足内外诸多因缘之前,声缘暂时不能证悟诸法离一切戏论的法界大等性。 颂曰: 本来利根以自力,虽有证悟而钝根, 立即不定自证悟。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本来,利根者可以依自力证悟离戏的空性,然钝根者不依于他缘仅依自力不一定立即证悟离戏的空性。 颂曰: 一旦必定需证悟,经说十千劫之后, 罗汉出定入大乘。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那么声缘何时必定证悟呢?《白莲花经》中云:“入于小乘暂时无余寂灭之声缘阿罗汉,于十千劫之后,以善逝劝导从寂灭中出定而入于大乘。” 颂曰: 如理趣入大乘者,亦需无数劫修习, 声闻寻求寂乐者,如是数千彼劫中, 何无未证诸无我?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再者,如理真实趣入大乘的利根菩萨,要证悟诸法离戏的现空大等性,亦需于无数劫中以方便善巧大精进而修持。至于寻求自已解脱的声缘,在短暂的三生等及入于灭定十千劫之时间内,怎么能证悟离戏现空大等性呢? 颂曰: 得地菩萨见法界,亦岂越上圆明耶? 不仅如此,大乘登地以后的圣者,难道不是从地登地越来越上进,现见离障的法界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圆满吗? 颂曰: 若具发心行回向,无边理门积资助, 必定一切应证悟,如同密宗速证悟, 具缘善巧方便故。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如果具备大乘菩萨的发心,行持六度四摄,回向众生,具有中观的定解等无边的理论方法,加上以六度中的方便门来积聚资粮作为助缘,一切因缘具足时,必定圆满证悟现空无别离戏大等性,犹如金刚乘圆满具足方便善巧的因缘,依密宗的甚深捷径,能迅速无难证悟甚深的实相。 己二、别释圣教妙义而除疑 颂曰: 虽除执著常有我,俱生我执贪五蕴, 是故何时有蕴执,彼有我执之教义。 虽然了知无有外道邪派遍计的常我,并遣除了此执著,但未断除轮回的根本——俱生我执,如教证云:“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 颂曰: 何时设施处蕴有,尔时彼执意乐有, 假立我之因具故,彼果我执说不退。 无论何时,只要俱生我执的设施处、即五蕴相续以及对其整体执著之心都存在,俱生我执产生的因就具备果也就必然不会消退。 颂曰: 何故常我虽远离,假我尚依设施处, 未止俱生执境故,生起我执无障碍。 是故消除烦恼障,必需蕴等证空性, 此说不合圣教义,此义如是月称解。 虽了知并断除了常我,但未遮破产生俱生我执的设施处:五蕴,依此而生起我执,不能证悟人无我。如《宝鬘论》云:“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造业,从业复受生。”所谓:“是故解脱烦恼障,必须蕴等证空性”之说法非为圣教之真实义。具德月称如是开显此圣教之义,如《入中论》第六品云:“证无我时断常我,不许此是我执依,若云了知无常我,永断我执最希有。”又云:“汝宗瑜伽见无我,不达色等真实义,缘色转故生贪等,以未达彼本性故。见此室壁有蛇居,云此无象除其怖,倘此亦能除蛇畏,噫嘻诚为他所笑。”故应断除轮回之根本俱生我执,如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颂曰: 倘若了达假立我,则除我执能足够, 虽未了知无绳索,而见无蛇除蛇执。 声闻只要通达依五蕴假立之我为空性,则足能断除轮回之根本、一切烦恼过患生处——俱生我执,而不必证悟其余的空性,犹如将绳错看成蛇,只要知道其为绳即可消除蛇的怖畏,而不必进一步了知绳的空性一样。如是了知五蕴聚合“我”为空性,即可断除烦恼,获得阿罗汉果,而不必进一步证悟五蕴各自的体相为空性。 己三、真如法性唯一故究竟成立一乘,余宗偏失而自宗应理 颂曰: 最终必定需证悟,诸法本体即一性, 现见真实一相故,龙树父子理证说, 究竟成立唯一乘。。。。。。。。。。。。。。。。。 声缘最终也必定要如理证悟诸法无我离戏大等性,因轮涅所摄诸法是无别一体,出世无漏的智慧现见诸法真实本性唯是一相,所以龙树父子以理证成立究竟一乘。如具德月称云:“离知真实义,余无除众垢,诸法真实义,无变异差别,此证真实慧,亦非有别异,故佛为众说,无等无别乘。” 颂曰: 假使以按汝自宗,彼者声缘已证故, 此理怎成为一乘,仅仅立宗而已也。 假如按汝宗所许,声缘阿罗汉已证悟了无别法界之体,依此如何能成立究竟为一乘?仅是立了一个宗派说说而已,且无有能立的根据成立所立宗派观点,极不应理。 颂曰: 此说无二智慧者,唯有究竟所见性, 即是唯一法性故,所有圣者至其处。 自宗认为,真如法界为现空双运或界智双运之智慧,究竟现见如是唯一无别真如法界者,也是唯一的,即一切圣者究竟上也直接或间接现见此法界,故依此成立一乘极为应理,也唯一应理。 丁三、龙树菩萨与弥勒菩萨密意不相违 颂曰: 是故此理若善证,龙树宗及慈氏论, 互为犹如蔗糖蜜,一同口味相适合。 若能善证如上所说之理,龙树菩萨父子善宗的《中论》等,和慈氏菩萨妙论中所说无有少许相违,犹如蔗糖与蜜为一味,极为相合,不需取一舍一。 颂曰: 此外如同非合食,腹内不安痞症时, 扬起教理锐刺针,数百刺入意深怯。 除此之外的观点,是以分别念认为了义经续与抉择般若空性究竟密意的《中论》相违而取此舍彼。这样如同食用不适的物品,以致结症难消,当我们以甚深经续论疏的教证与真实正理的众多锐针刺向痞症之处时,则生起极大畏怯心。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