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五)

 

  丁三、摄义

  颂曰:

  是故若未善辨别,定说有执或无执,

  悉有过患及善分,如同月形盈亏住。

  此为真实圣教义,无垢理证而成立。

  所以,如果没经过善加辨别,就片面地断定说修行的初中后都应观察或都应安住,都有错误与正确的一面,犹如上弦之月有盈与亏,不够圆满。自宗的见解是依据显密经续的真实了义观点,并以无垢的理证而真实成立的。

  丙五、第五问题:胜义谛和世俗谛何者为主要

  分二:一、破他宗;二、立自宗。

  丁一、破他宗

  颂曰:

  二谛其中何关要?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流浪者问仙人:胜义谛和世俗谛中,何者是主要的?何者是次要的?或者二者是平等的?他宗对此回答有二种:一者认为胜义谛更为重要;另一者认为世俗谛重要。首先破析他宗胜义谛重要的观点:

  颂曰:

  有说胜义极重要,世俗幻象知所断,

  胜义不是迷乱故,胜义即是清净见。

  噶举派的一些论师,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和果仁巴大师及其弟子,前代中观论师仲顿巴认为,胜义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世俗谛是依烦恼与业障而产生的迷乱妄相,是应被遣除的所断法。二、而胜义谛是法界的本面,不是迷乱妄相,是应证悟的所证法。三、依胜义谛理论所抉择的胜义谛的见解是无作的、清净的。

  颂曰:

  世俗不迷若真实,胜义不得空性故,

  彼语如实虽说之。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如果世俗的显现法不是迷乱而是真实的,则其胜义的本性不能成立为空性。故世俗谛是迷乱的,而胜义谛是真实的,虽然经论对此如是宣说。

  颂曰:

  既除世俗法之外,少许不得胜义故,

  彼二方便方便生。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离开了迷乱的世俗法的本性外,根本不可能另外找出一个胜义的空性,因为二者是方便与方便生的关系,即“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通过世俗名言而能通达胜义空性。就象在火之外不可能找出火的热性,除了火的热性外不能找出火一样。世俗的缘起法在显现时本身就是空性,也正因为是空性才可以缘起显现,所谓“缘起故性空,性空故缘起”,二者不能分离独立存在的。

  颂曰:

  不依所察之有事,与彼无事皆无有,

  是故有事及无事,二者缘起许相同。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归纳了《中论》、《入菩萨行•智慧品》、《六十正理论》、《显句论》中的意义。“有事”指有作用的缘起显现法,如经堂中有显现的宝瓶;“无事”指没有作用的观待法假立法,如经堂中没有宝瓶。即若不依靠所观察的有事法,则与彼相关的无事法也不存在。从有事与无事相互观待存在而言,二者的缘起是相同的。比如经堂里早上放着个宝瓶,下午已被拿走后,可以说宝瓶不见了,这是观待于上午有宝瓶而言的。假如根本没有宝瓶,则不会有宝瓶被拿走等事,因此若世俗有事法没有,便根本不会有无事法。

  颂曰:

  若以空执断现相,空性现于缘起性,

  染污龙树之善宗。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如果认为胜义谛空性极重要,并执著于从闻思或修行后产生的空性智慧去断除世俗谛中的现相,则显然与龙树菩萨的空性现于缘起、空性与缘起一味一体的善说相违。

  颂曰:

  见空彼道修行后,惟有证悟空界故,

  圣者入定空性智,汝宗亦成灭法因。

  如果认为胜义谛是脱离显现之外单单的一个空性,则通过资粮道的抉择,加行道的相似修行,最后在见道时,所证得的仅是无有显现的空性法界,按照此宗的观点,圣者入根本慧定的空性智慧亦成了断灭诸法显现的因了。

  颂曰:

  是故诸法本来空,然而现空不偏袒,

  此说唯空为主者,彼执未知究竟义。

  基、道、果、轮涅等所摄的诸法本来就是无生的、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但在诸法本空的同时,如来藏本具的清净大光明或者因缘集聚后的显现依然不灭,现空是双运的一体,并不偏堕于现空任何一边。所以,认为胜义中唯有空性,执著空性较现法更为重要的观点未能了知究竟的现空大平等、大双运的意义。

  颂曰:

  有者遣除胜义后,仅仅以为世俗中,

  续部之见分高低。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有者”,在藏文颂词后有小字备注,指宁玛派的部分弟子,认为显与密,外续部与内续部见解的差别仅仅是从世俗角度区分,并不涉及到胜义方面。

  颂曰:

  胜义空性未摄持,世俗自见分高低,

  如此区分不应理。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胜义与世俗是无二的双运,如果没有以胜义空性的见解摄持,即抛开了胜义空性的见解,仅仅以世俗的见解而区分高低,显然不应理。

  颂曰:

  不具胜义之定见,世俗观修本尊者,

  仅是观想非正见,有些外道持咒者,

  亦诵咒时自观他。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如果不具足诸法胜义的究竟正见,而仅仅是在世俗中观修实有堪忍的本尊,这只是初学者的一种暂时观想方法,不可能破除实有的执著而获得解脱。因为有些外道给人诵咒治病时,也将自己观想成天人等清净的身体,但却没有自他平等无二的清净正见。

  颂曰:

  有谓世俗极重要,并说二谛须双运,

  又复称赞世俗方。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有谓”指嘎单派,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论善解密意疏》、《菩提道次第广论》及《中论释——理海》中指出:世俗缘起显现很重要,因为在实相中现空二谛须双运,故再三称赞世俗的缘起显现很重要,因为中观胜义的观点不能遮破显现,若破显现,则有堕于断见等太过,而且也破不了显现。

  颂曰:

  修持双运之见时,舍弃双运执单无,

  善妙所说之母后,未能跟上修行子。

  依此观点,在修行所谓的二谛双运见解时,完全舍弃了与空性双运的现法,实际上,只是偏堕于破除了有边的单空,已非现空双运。宣说善妙二谛双运见之母,却产生偏执单空修法之子,如是见修相互脱节,那么善妙见对于修行有什么意义呢?

  丁二、立自宗

  分四:一、宣说二谛无偏双运之法性乃一切经续窍诀无误之密意;二、以证悟双运法性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续部的高下;三、破除对此观点的妨难;四、摄义

  戊一、宣说二谛无偏双运之法性乃一切经续窍诀无误之密意

  颂曰:

  是故前译自宗者,基道果之诸法名,

  常与无常二谛等,远离一切诸偏袒,

  唯以双运立宗派。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前译宁玛巴自宗认为,诸法的胜义本性是无生的大空性,同时,这大空性又有如幻如梦的缘起显现或如来藏之大光明显现,即现空是无二的大双运。在安立蕴界处等基,三十七菩提分法、六度等道,无愿等果的名称时,都远离了分别心所假立的常与无常、胜义与世俗等边执,不偏堕于任一边,唯以现空大双运而安立。在本基上,究竟的法界本性是大光明与大空性的双运;在修道时,也是修福慧二种资粮的双运;在佛果上,是法身与色身的双运。对现空等一切偏袒执著悉皆远离,而以平等双运的圆融观点建立自宗。

  颂曰:

  脱离二谛各自上,不能安立基道果。

  宁玛巴自宗认为:脱离二谛双运的观点,单独在胜义空性上或单独在世俗显现上,都不能安立真实无垢的基道果。

  颂曰:

  于此基道果三者,亦无此舍此取分。

  因为法界是现空无二的平等体性,因此在基道果上,根本不存在二谛何者主要应取而何者次要应舍的贤劣差别。

  颂曰:

  若除世俗无胜义,若除胜义无世俗。

  世俗与胜义相互观待而存在,没有离开胜义而单独存在的世俗,也没有离开世俗而单独存在的胜义,因此对胜义与世俗不能舍此取彼,此二者犹如火与火的热性一样,除了火没有一个单独的火的热性;除了火的热性也没有一个单独的火。

  颂曰:

  一切显现周遍空,一切空性周遍现。

  二谛平等一如,因此周遍于基道果所摄的一切诸法,显现的必定全部为空性,一切空性也必定全部周遍于显现法上。

  颂曰:

  若有显现无不空,空亦不成不现故。

  有事无事此二者,亦作空基而空故。

  一切显现是假立,空性亦是意假立。

  若有显现,其体性必定当下即无有堪忍自性,故没有不是空性的;若是空性,不会没有显现或不显现,正因为是空性,故缘起而显现。有事与无事虽有差别,但都是空基(显现),而其体性本来即是大空性,一切显现犹如梦中子一样,仅是无明分别心的假立而无实义,同样与其观待的无事空性犹如梦中子死一样也是分别心的假立。

  颂曰:

  以理观察定解前,此二方便方便生,

  不成一有一无故,本来无合无离住。

  在以胜义理论对诸法本性进行观察抉择所产生的现空无二的甚深定解面前,名言谛的显现与胜义谛的空性二者是方便与方便生的关系。即显现是方便,空性是方便生,因为借助宝瓶等世俗的显现法,可以通达胜义中宝瓶的空性;或者空性是方便,显现是方便生,因为由胜义的空性中以缘起而产生世俗如梦如幻的显现法。

  因为现空二者是方便与方便生的关系,所以不会出现一者有而另一者无的可能,暂时承认二谛时两者平等存在,究竟时两者乃是双运的一体,二者本来即是无有相合也无有分离而住于一体。

  颂曰:

  故知现空之各分,然而实义永不分,

  由此称为无二名。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现和空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而言的,然而在实相上,现空本来无有分别而住于一体,故而称为无二双运。在后得时或抉择胜义时,中观把世俗的显现与胜义的空性分开而阐述;但在究竟的意义上这两者根本不可能分离,由此把现空一体的关系称为无二大双运。

  颂曰:

  能见实相之定解,不堕任何诸边故。

  因为真正抉择诸法究竟现空无别实相的甚深定解,并不堕于现空的任一边之故。

  颂曰:

  真实观察智慧前,显现空性此二者,

  有等无等一本体,可许同体面异分。

  在观察真正实相的甚深妙慧前,显现与空性二者是有则俱有,无则双遣的关系,因其是同一本体之故。所以可以承许二者的关系是同一本体,侧面不同。

  颂曰:

  彼亦初学者面前,犹显能破所破相,

  尔时现空未双运。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初学者认为:显现与空性是各不相同的法,世俗显现是所破,胜义空性是能破,此时虽把世俗显现了知为胜义空性,但尚未了知二者为大双运。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也阐述了这一观点:“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这三句指出了诸法为空性的中观的第一步次第,断除了有边和常见。

  颂曰:

  一旦现空自性者,现于显现得解信。

  一旦对空性现于显现生起定解,则现而空,空而现故,二者乃双运也。这是菩萨入定时的空性与光明双运或菩萨出定时单空与幻化之显现的双运,也正如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论》中所说的“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即因显现而遣除有边,因空性而遣除无边,而不象有实执的凡夫所认为的显现遣除无边,空性遣除有边。此指中观第二次第,断除了无边与断见。

  颂曰:

  诸法本来为空性,此等诸现空性故,

  见空显现现而空,对此生起定解也。

  轮涅所摄的诸法本来即是空性,以缘起而显现;显现是以缘起而显现,故是本来空性的自性。所以正空之时即显现,正现之时即空性。若见到此,则对离戏现空双运的大等性生起殊胜的定解。此指中观的第三、四次第,即对现空离戏与等性生起定解。

  颂曰:

  此乃经续窍诀中,一切甚深之根本,

  闻思断除增益义,即是正见无歧途。

  这种现空双运实相的见解是显宗之经部与密宗之外续、内续以及不共大圆满窍诀中的一切甚深要道的根本或精要。以闻思的正道断除对实相的增益所抉择的见解,即是无有过错与歧途的正见。

  戊二、以证悟双运法性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续部的高下

  颂曰:

  彼要愈深通达故,一切世俗此显现,

  亦渐断尽自相执,续部乘次现如是。

  通过闻思修越来越深地通达现空双运大等性的缘故,对世俗中的一切显现法的自相的执著亦逐渐地断除,续部乘次的高低也是如是而安立的。即愈通达现空双运,世俗的自相执著也愈小,续部的乘次也愈高。

  颂曰:

  器情现尊定解见,与意观修此二者,

  永无相同之时机。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以教证理证抉择及通过修行而感受、证悟外器世间与内有情世间在究竟本性上都是清净的刹土与本尊,以及五蕴为五方佛,五毒为五智等等的定解见,与仅仅是凭空观想而修行,二者永远没有相同的时候。

  颂曰:

  譬如中观于诸法,了达实空即为见,

  梵者为病诵咒时,观想无病非为见。

  譬如中观通过教证以及各种推理方法,得出所执为实有的诸法是无生的大空性,这是正确的见解;而梵志(婆罗门)在为病人诵咒治病时,毫无根据地观想为无病,由于没有教证理证的根据,故不能称其为正确的见解。

  颂曰:

  若证胜义实相义,深信世俗为尊性,

  否则住于迷乱相,而何成立圣尊性?

  如果证悟或由教证理证而了达现空无二的胜义实相义,才会深信世俗之一切显现法是了义圣尊的本性。否则因颠倒执著而住于迷乱的相状之中,既未经过闻思,也未有证悟的智慧,怎么成立世俗的显现为本尊的本性呢?

  颂曰:

  除此二取迷现外,无有其余轮回名,

  彼除所有道分类,并非唯由胜义分,

  胜义理趣即一故。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除此能所二取的迷乱显现之外,再也没有所谓的轮回。遣除此等迷乱显现的所有道地的分类,并非是在胜义谛中区分,因为胜义空性之究竟理趣是唯一法界,没有高低的分别。

  颂曰:

  世俗有法之现分,已见修行胜义性,

  依其意力而宣说,事行瑜伽及无上。

  依据抉择世俗有法的见解的高低,或修行的深浅不同所获得的关于胜义法性智慧力的大小,依次宣说了由低到高的事、行、瑜伽及无上瑜伽部的乘次。

  颂曰:

  是故二谛各自上,不分续部之高低,

  然而二谛双运义,于此如何得解信,

  如是修行亦随行。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仅仅依单独的世俗显现或胜义空性不能分出续部的高低乘次,因二谛各不偏袒故。然而由对二谛双运之实相的甚深见解高低的不同,从而可分出续部的高低乘次,并且修持和行为也随顺于见解而行。

  颂曰:

  是故无上金刚乘,一生赐与解脱道,

  无误如是修行者,譬如异类有情众,

  所见水相不同喻,如是若依清净见,

  现有等净坛城性,对此谁者不生信?

  因此无上金刚乘是即使在五浊之时也能于一生中安乐迅速地赐予无二双运金刚持果位的甚深妙道,对此如实无误地修行,犹如不同有情对同一水之所见分别见为脓血、甘露等的比喻一样,若依于圣者的清净见解,则现见为净等无二的坛城之本性,何人会对此不生起强烈的信心呢?

  戊三、破除对此观点的妨难

  分三:一、破析轮回不清净的观点;二、破析上下续部见解无高低的观点;三、以见解的不同安立九乘法的次第

  己一、破析轮回不清净的观点

  颂曰:

  如果如是未了达,正许轮回不净性,

  而为观修圣尊者,犹如呕瓶涂香水。

  悲哉等性金刚乘,彼思修行如灯画。

  如果对情器的显现、声音和心识本来为清净的天尊、咒语、智慧的见解没有了达,而承认轮回是烦恼、业力形成的蕴界处不清净法的同时,又去观修为清净圣尊的能依所依,此犹如将盛呕吐物之瓶涂上香水一般,将本非天尊与坛城之情器世间观想为天尊与坛城而去修持等性金刚乘,则犹如画灯不能遣除黑暗一样无法成就。

  颂曰:

  现相虽现不清净,彼为迷乱所立宗,

  实相真实所见义,此名不分金刚宗。

  器情诸法在凡夫及七地以下之圣者出定时,虽然显现为不清净,但此乃烦恼业力等所成立观点。诸法观清净见之实相则是大空性大光明无二的本性,这种真实所见义或胜义实相乃是基道果不分的金刚乘宗派。

  颂曰:

  若想器情能所依,本来不是清净性,

  而观清净之修法,现露抵触之本相,

  彼道即是道形像,如洗黑炭无转白。

  如果认为能依的有情世间及所依的器世间,本来不是大清净的本性,而仅仅是在修生圆次第时观想为清净,这就显出了修法与见解相矛盾抵触的本相,所以这种道不是真正的圣道,仅是道的形像,犹如无论怎么洗黑炭也不会变成白色一样,修这种道是不能成就的。

  颂曰:

  本非思是假修者,若能成就殊胜果,

  则诸外道太阳派,本无实空之定解,

  而舍显现修空者,亦能应成断诸惑。

  如果认为万法本来不是清净的本尊与刹土的本性,但在修行时却观想自己为本尊,外境是清净刹土,这便是对实相没有真正的定解,而只是勉强按仪轨去观想的相似的假修行者。如果他们也能成就与本尊无二的殊胜佛果,则外道中的太阳派也没有显现是空性的定解,只是舍弃显现观想修空的非理修行也应成能断除烦恼了。

  己二、破析上下续部见解无高低的观点

  颂曰:

  若谓事行无上续,正见无有高低者。

  这是他宗之观点,认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之四续部或六续部对实相的见解没有丝毫高低的差别。

  颂曰:

  已证现有等净见,自尊贤劣净不净。

  如是未见分各自,则自损害自而已。

  如果四续部或六续部的见解无有高低,则已证悟或抉择了无上续部大净等无二见解的修行者,在见解上没有自尊与圣尊的贤与劣、净与不净的差别,但在修行事、行、瑜伽续部时,为何自尊与圣尊之间存在贤与劣、净与不净等不同的分别?如是则自己对自己徒然作了损害了。

  颂曰:

  或者如同下续部,于此耽著诸舍取,

  无上运伏酒肉等,若行取舍等性者,

  则名不证狂妄行,岂非悉应呵斥处?

  如果无上续部的见解和下续部(事、行、瑜伽)一样,即自尊与圣尊有净与不净、贤与劣等的区别,那么在“修”上也应有耽著,在“行”上也应有取舍。但是无上续部在“修”上采用双运、降伏等证悟方便,在“行为”上饮酒,享用五肉(人肉、马肉、象肉、狗肉、黄牛肉)等,在无上续部本身而言,因为有无上的见解摄持之故,这些“修”、“行”都成为了证悟的殊胜方便,但如果没有大等净见解作为基础,对这些取舍等行持平等一致,不作取舍,难道不是没有证悟的疯子的狂妄行为吗?难道不是应遭呵斥之处吗?

  己三、以见解的不同安立九乘法的次第

  颂曰:

  如是如是实相义,能见定解名为见。

  以见如何抉择义,如是随修及行持。

  如是越来越深地通达现空无别或净等无别的实相义的定解或正见,如是随顺于所抉择见解的修持与行为也越来越增上,而且九乘佛法的次第也越来越明显。

  颂曰:

  若谓不定九乘数,以见高低分乘故。

  这是格鲁派弟子的观点,他们提出如果以见解的高低来区分乘次的话,那么你们宁玛巴自宗把整个佛法判为九乘则不应理,因为“能见定解名为见”,而定解数量不能决定只有九个,故乘数也不一定只有九个。

  颂曰:

  是由内宗最低至,究竟金刚顶之间,

  安立九部有理故,如乘虽有众高低。

  而立三乘等有理。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所以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戊四、摄义

  颂曰:

  故内智力愈增上,如是如是诸器情,

  分别见为不净净。鬘鬘鬘鬘鬘鬘鬘鬘

  是故能见二谛双运的大清净实相的内心智慧力越来越增上,如是将器情世间也逐渐由原来的不清净见为清净的、以及大清净的。

  颂曰:

  是故现空无二基,证悟二谛无别相,

  彼道如是修行者,能得二身双运智。

  如上所述,基的本性是现空本来无二无别,证悟现空无别的道乃二资双运之道。如理修行上述双运之道的修道者,最终能证得色法二身双运的佛果,并具有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二种智慧。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六)

星云法师: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39 进退之间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七)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八)

星云法师: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40 失败的原因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四)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三)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二)

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显明句义略释(一)

星云法师: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38 教育的爱与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