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救助者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救助者

 

  在比丘众中,舍利弗是位很出色的助人者,我们在《天现经》(DevadahaSutta)(9)中发现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有些来访的比丘,在将回到他们的住处之前向佛陀告假,佛陀就指示他们也向舍利弗告假,佛陀说: 比丘们!舍利弗是智者,是同侪比丘们的善知识。

  这段语词的注释说: 舍利弗在两方面帮助人:一是物质上的资助(amisanugga-ha),二是法的资助(dhammAnuggaha)。

  ◎物质上的资助

  据说舍利弗尊者并不像其它比丘一样,一大早就出去托钵,反而是当其它比丘都出去之后,他走遍寺院各处,只要看到没有打扫的地方,他就清扫;没清除的垃圾,他就清除;床、椅等家俱或是陶器没有摆好的,他就把它们摆整齐。他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其它非佛教的修行者参访寺院时,可能会看到不整齐的东西而有轻蔑比丘的言辞。

  然后他通常会去病患的寮房安慰病人,询问他们的需要。为了取得病人的必需品,他带着年轻的沙弥,以传统的托钵方式,或去某些合适的地方寻找药品。一旦拿到了,他便会交给沙弥们说:「好兄弟!世尊常赞叹照顾病患的行为,去吧!要小心点!」打发他们回寺之后,他会继续托钵或到信众家中用餐。这是当他住在寺院时的习惯。

  不过当随着世尊步行游化时,他并没有和最前面的比丘们走在一起,一副脚穿凉鞋、手拿雨伞、心里想「我就是大弟子」的样子。反倒是让沙弥拿着他的衣钵,要他们跟其它人走在前面,他自己则先服侍那些老人、小孩或身体不舒服的人,帮他们在身上任何的伤口涂上油,然后在当日较晚或是隔天,他才跟着他们一起离开。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因为这样而特别晚到住宿的地方,其它的人都已经在休息了,那晚他没有得到合适的住处,而自己坐在用袈裟搭成的帐蓬下。世尊看到这情形后,隔天就召集比丘们,告诉他们大象、猴子和鹧鸪的故事,它们在决定长幼顺序后,以尊重长者的态度生活在一起(10)。于是佛陀订下戒律:住处必须按照长幼次序来分配(11)。

  舍利弗尊者就是以这种方式给予他人物质上的帮助。

  ◎物质与佛法的资助

  有时他也会同时给予物质与法的帮助,譬如当他去诊疗所探视患有痲疯病的沙弥提具陀(Samitigutta)时。《长老偈》的注释告诉我们,当时他向沙弥提具陀说: 朋友!只要有五[取]蕴,所有的感受就是苦的,只有当五[取]蕴不存在时,才不再有痛苦。

  然后教他以受念住作为禅修的业处后,舍利弗尊者才离开。沙弥提具陀依照尊者的教导,发展了内观,并成为证得六神通(chalabhinna)的阿罗汉(12)。

  还有一次,当给孤独长者卧病在床时,舍利弗尊者由阿难陪同去探视他,舍利弗对垂危的长者说不要执着的教义,给孤独长者深受感动(13)。

  另一次,尊者对给孤独长者在病床上的开示,是记载在《预流相应》(Sotapatti-Samyutta,Vagga3,Sutta6)[7]。在这次的开示中,尊者提醒长者,那些会导致投生于恶趣的因素已不存在于他身上,而且他已具备了四预流支(sotapattiyanga)[8]和八正道支,只要思念这些功德,他的痛苦就会消退。结果,给孤独长者的痛苦果真消失了。

  又有一次,阐陀(Channa)尊者十分痛苦地卧病在床,舍利弗尊者和摩诃纯陀尊者(MahaCunda)一同去拜访他。见到这位病比丘痛苦的样子,舍利弗立刻要为他寻找药物及合适的食物,但阐陀告诉他们,他已决定要了结此生,当他们离开后,阐陀就这么做了。后来佛陀解释说:阐陀尊者的行为并没有过失,也无须责怪他,因为在死时,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这段故事记载于《教阐陀经》中(ChannovadaSutta,Majjh.144)[9]。

  ◎佛法上的资助

  据说舍利弗在劝谏人时,总是表现出无限的耐心,他会告诫、指导学生千百次,直到他们证得入流果,然后他才放手转而教导别人。接受他的指导并老实遵循的人,有许多都证得阿罗汉果,在《谛分别经》中(Sacca-vibhangaSutta,Majjh.141)[10],佛陀说: 舍利弗有如生产的母亲,而目犍连则如照顾婴儿的保姆;舍利弗教导他的学生证得入流果,而目犍连则训练他们达到最高的目标。

  这段经文的注释上说: 当舍利弗接受学生并加以教导时,无论他们是不是在他门下出家,他都同样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生病时照顾他们,给予他们禅修的业处。而最后当知道他们已证得入流果,超越了下界的危险时,他很有自信地知道:「现在他们能够以自己大丈夫的力量,达到圣道更高的境界了。」才让他们离去。然后,就不再挂念他们的未来,转而指导一群新的学生。

  而摩诃目犍连尊者虽是以同样方式指导学生,但要到他们证得阿罗汉后,才不再关心他们,这是因为他觉得,就如同世尊所说的: 即使是少许的粪便,也是恶臭难闻,就算只是少于弹指顷的短暂存在,我也不能赞叹它。

  虽然《中部》的注释说,舍利弗常常只引导他正式的学生到入流的境界,但在某些特别的情况,他也会帮一些僧众证得更高的阶位。例如《自说经》(Udana)的注释就说: 当时处于较高学处(sekha)的比丘常找舍利弗尊者,请他指导能帮助他们得到三种更高圣道的业处。

  那时已是入流者的侏儒跋提尊者(LakuntikaBhaddiya),就是在得到舍利弗的指导之后,而证得阿罗汉果(14);还有前面说过的阿那律尊者也是如此。

  舍利弗尊者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给予人佛法上的帮助,他是人们伟大的领导者,也是杰出的心灵辅导者。就心灵辅导而言,他不只敏锐且善解人意,同时还很温暖、人性地关怀别人,这对那些受他引导的人来说,必定是很大的鼓励。在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他如何适时地、慷慨地赞叹他人,此外他也勤于会见有德的比丘,特别是那些受到世尊赞美的,例如满愿子尊者(PunnNaMantaniputta)。当舍利弗得知他来访时,就赶去拜见他,在没有表示身分的情况下,聆听满愿子伟大的教示——《传车经》(Majjh.,No.24)[11],且在结束之后,给予极高的评价。

  舍利弗为他监护下的比丘提供生理与心灵上的各种需求,他以慈悲的劝谏来约束他们,以他们努力所应得的赞叹来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走上正道。他所做的行为中都显露出充满温暖的关心,而将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发出来。舍利弗兼具完美教师与友人的特质,他随时在各方面帮助别人,无论是大事或小事。他本身充满着清净梵行的美德,他可以迅速地看出他人的优点,并善于开发别人身中潜在的美德,而当这美德开花结果时,他又是第一个赞叹的人。他的完美绝不是冷漠无情的,而是精神提升与人类最善、最令人钟爱特质的充分混合。

  【注】

  (9)见《蕴相应》(KhandaSamyuttaNo.2),《汉译南传》vol.15,p.7。

  (10)见《鹧鸪本生经》(TittiraJatakaNo.37)。

  (11)见《律.小品》「坐卧具犍度」(Vinaya,Culavagga,Senasanakhandhaka)。

  (12)见《长老偈》(Theragatha)v.81及其注释。

  (13)见《中部》(Majjh.143),《汉译南传》vol.12,p.272。

  (14)《自说经》(UdanaVII,1),《汉译南传》vol.26,p.148。

  【译注】

  [7]《汉译南传》vol.18,p.250。

  [8]四预流支是指: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为入流的四个基本特质。

  [9]《教阐陀经》,见《汉译南传》vol.12,p.279。

  [10]《谛分别经》,见《汉译南传》vol.12,p.259。

  [11]《传车经》,见《汉译南传》vol.9,p.206。

--------------------------------------------------------------------------------------------------------------

更多向智尊者佛学资料

--------------------------------------------------------------------------------------------------------------

 
 
 
前五篇文章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成就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转-法-轮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尊者的亲人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没有怨恨的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三章 彼岸 偿还最后的债

 

后五篇文章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友谊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一章 出生至证得阿罗汉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前言

菩提长老: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九章:业处之概要

菩提长老: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八章:缘之概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