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39-1)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39-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一页「丙四、闻名得益」。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是追求很多很多的财富,也不是追求很高很高的地位,或者成就种种的权势来受到别人的赞叹,这种身外之物都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希望生命能够离苦得乐,我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生命当中,能够永远离开痛苦、而成就种种的安乐,所以我们才修学佛法的。 这个离苦得乐的宗旨,在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要把握得住:第一个是「云何应住」,第二个是「云何降伏其心」。首先在大乘佛法当中,你要找到一个安住处,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内心的安住简单的讲就是以净土的功德为住,或者说以四十八愿为住,我们要相信四十八愿的功德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我们相信四十八愿的功德在我们未来的生命当中一定可以成就,你的心就住在这个目标当中,以这个当做你生命的目标。 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能够确认你整个修学的方向,我们以四十八愿为住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时间的浪费、修学的摸索,我们能够集中心力一门深入,这样子能够在短暂的生命当中,成就广大的功德,因为你生命当中有一个方向; 第二个、你有目标以后,你能够产生一种修学的动力。我们过去心中没有四十八愿,所以我们拜佛、念佛的时候没有力量,没有那种心灵的意乐放进去,所以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当我们心中有了四十八愿的目标、有远景的时候,我们在拜佛、念佛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产生一个强大的意乐,这个就是产生目标的好处。 当有了目标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去降伏其心?就是这整个过程当中,蕅益大师讲「以戒定慧为助行,以忆佛念佛为正行」。这整个调伏的过程当中,重点就是让自己保持生命的进步,就好像我们今天到台北去,你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要到哪里去」? 第二个、你整个前进的过程当中,你那个方向盘要不断的调整自己,让你自己的生命往这个目标不断的不断的迈进,让我们跟娑婆世界的因缘慢慢的淡薄,跟极乐世界的功德慢慢的接近,这个就是一种调伏的功夫。 丙四、闻名得益十二 前面的功德是讲到我们往生以后极乐世界的种种功德;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还没有往生之前,我们在娑婆世界这种现世的功德利益,这当中有十二个愿,我们先看第一个愿: l 丁一、诸根无缺愿(四十一) 经文 我们请合掌,看经文: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l 好,这是现世安乐的第一个愿,我们看经文的消释。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在「他方国土」的「诸菩萨众」,这种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闻我名字」,这个是讲他修学的方法。这个地方的「闻」,蕅益大师讲「这个闻包括受持」,要能够受持不失。 什么叫做受持不失呢?包括你对阿弥陀佛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跟意业的观想,这个地方就是说你今天在修习其它戒定慧当中,你能够以弥陀的功德当本尊,不断的礼拜、赞叹、观想。这样子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好处呢?「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今天我们以弥陀的功德当本尊的时候,在未来的生命当中,我们就不会招感六「根」「不具足」的果报。这个六根不具足,在修大乘佛法是八难之一,障道。从自利的角度,我们今天能够吸收外在佛法的修学,是靠六根门头;你六根不具,特别是耳根跟眼根,你耳朵听不到声音、眼睛看不到东西,你就不能够向圣贤来学习,那你的生命当中就不能够有增上的因缘,你这个生命就空过了,所以六根不具是障道。 第二个、从利他的角度,古人说「六根有缺,受世轻慢」,会受到世人的轻慢,所以你度众不广,你就不能够广泛的度化众生。所以当我们能够修习弥陀的本尊,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我们不断的去忆念弥陀的功德、去礼拜弥陀的功德,在生命当中,我们的心跟佛在一起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你再也不会出现六根不具足的果报,这个是本尊功德的加持。那这个保证对未来行菩萨道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