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达摩难陀法师: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第二十三品 象品 |
 
达摩难陀法师: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第二十三品 象品 佛陀忍受毁谤(注3) 如同战场中的大象忍受弓箭,我(佛陀)也如此忍受谤辱。事实上,世上多破戒的人。------320偈 只有驯服的象(马)可以参加集会,国王只乘驯服的动物(象),能够忍受诽谤,调御自己的人,是人中最尊贵的人。------321偈 调服的骡最优良,信度的种马(注1)最优秀,矯罗(注2)的象最优良,但自行调御的人,更为优良。------321偈 摩醯提利对佛陀怀恨在心。后来,她成为优填国王的三位后妃之一。当她听到佛陀来到高赏比城的消息时,就雇请一些恶徒,在佛陀进城化缘时加以诽谤。这些恶徒便到处尾随佛陀,并大肆诽谤。如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毁谤,使得阿难达尊者无法忍受,他劝佛陀离开,到另一个城市去,但佛陀拒绝他的建议:“到别的地方去也可能受人毁谤。一个清白的人每次受人毁谤就离开是不如法的作为,在什么地方发生问题,就要在当地解决该问题。就像只战斗中的大象,默默忍受来自四方的箭,我也默默忍受人们的毁谤。” 注1:印度河地区出产的骏马。 注2:象名。 请参考二 —— 一的故事。 人必须自我训练 任何车乘都无法使人到达涅槃境界,只有善自调御,才能使人抵达涅槃境界。------323偈 有一天,几位比库看见一位驯象师和他的大象在河边。驯象师正尝试着要驯服大象,但并未成功。一位曾经也是驯象师的比库,就向其他比库解释轻松驯服大象的方法。驯象师听见比库的话,就照着他的话做,很快就驯服大象。后来,这比库向佛陀报告这件事时,佛陀告诫他:“比库,你離究竟解脱还很遥远,你应该专注于心灵的修行。你不可能经由驯服象而证得究竟法喜,只有驯服自己的人才能领会究竟法喜(注)。” (注)佛陀不是因为该比库服务别人而劝诫他,而是提醒他不可忘记出家修行的究竟目的:彻底解脱所有烦恼和苦痛。 父亲与不肖的儿子们 求偶时期的财护(注),难以驯服,但被人系缚后,不吃任何食物,只惦记着森林。(译者注) 沙瓦提城中有位年老的婆罗门非常富有,他有四个儿子,每个儿子结婚时,他就分给那位儿子应得的一份财产。四个儿子全部结婚后,他又把剩下的财产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再分给四个儿子。后来,他的夫人去世了,他的儿子们就回来妥善照顾他。他们十分关心,敬爱他,但却慢慢劝服他,把剩下来那一半财产也全部分给他们。从此这老人分文不值。 老人首先与长子同住。过了几天,长媳妇就说话了:「长子分到的财产比较多吗?难道你不知道去其他儿子家的路吗!」听完话后,老人十分难过,就离开长子的家,前往次子的家。不久,二媳妇也讲类似的话,老人只好移往第三个儿子的家去。结果,情形也是一样。老人最后去找最小的儿子,但与在前面三个儿子家的遭遇一样。老人从此流落街头,拿着一钵一杖,前去找佛陀,寻求护慰和忠告。 到达精舍后,他向佛陀叙说他的儿子如何亏待他。佛陀就教他数首偈语,请他在婆罗门大型聚会的场合上朗诵,这些偈语的主要内容如下: 「我四个愚痴的儿子个个像恶魔,他们虽称呼我『父亲!父亲!』但这只是嘴上亲热而已,内心里全不是这样想。他们全是骗子,工于心计。全都听老婆的话,把我赶出他们的家,现在我只有乞讨为生了!这四个儿子比我手上的枴扙更无用!」 城里所有婆罗门聚会的日子到了,老人知道他的四个儿子也会出席,就前往参加大会,并且大声朗诵佛陀教他的偈语。当时的习俗认为亏待父母,不奉养父母的儿女都应该接受处罚。因此大家听完老人的偈语后,就愤怒地找出这四个不肖子孙来,威胁着要处罚他们。 这时候,四个儿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就跪在父亲的脚下,请求父亲的原谅。他们发誓从此以后会照顾、爱护和礼敬他,他们也警告妻子要妥善照顾父亲。从此以后这四个儿子供给父亲足够的食物和衣服。老人因此恢复健康,他就前往精舍,请佛陀每天接受他儿子供给他的四盘食物中的两盘,做为他的供养。 有一天,老人的长子邀请佛陀前去他家应供。供养后,佛陀说,人若妥善照顾父母,可以得到功德。佛陀也讲大象财护照顾父母的故事。大象财护被捕后,天天思念森林里的父母。 注:「财护」为象名。译者注:佛陀说此法句告诫世人应该孝顺父母。 (可参考故事「疏于照顾母亲的子女 」) 饮食节制 愚痴的人,懒惰,好吃又贪睡,像猪一样懒睡翻滚,因此生死轮回不断。------325偈 有一天,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吃完丰硕的早餐后,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并听佛陀说法。但他却精神不振,不停地打瞌睡,无法保持清醒。他告诉佛陀:“尊者,我自从吃完丰硕的早餐后,身体一直不舒服。” “过量的饮食会造成身体不舒服!”佛陀说。 佛陀接着建议国王饮食应适量,国王也接受佛陀的劝告,日渐减少食量。果然,他变得活力充沛,机敏又快乐。 沙马内拉和前世母亲的精灵 从前,我的心四处攀缘,但现在我已经调御内心,如同驯象师制服求偶时期的象。 (偈 326) 有一天,众多比库要求左奴沙马内拉背诵一些经文,背诵完后,左奴虔诚的说:「愿以背诵神圣经文的功德与父母共享!」这时候,他前世母亲的精灵正好听到他的背诵和话,她非常高兴,立即高声说:「亲爱的儿子,我多么高兴能分享你的功德,你做的太好了,真是好孩子!」由于左奴的缘故,天神和其他精灵更敬重她,聚会时,都优渥礼遇她。 但左奴长大后,却对修行生活不满意,而想还俗。便回家向今生的母亲表明心意。他母亲费尽唇舌,劝他不可半途还俗。但他心意已定,他母亲只好答应吃完饭后,给他世俗的衣服。他母亲就忙着去准备餐饭,这时候,左奴前世母亲的精灵在心中想着:「我一定要想办法,阻止他离开僧团。」这精灵就附在左奴身上,使他在地上打滚,并且喃喃自语。他今生的母亲吓了一跳,邻居们也都过来要求精灵安静下来。不料精灵却说:「这沙马内拉要离开僧团,还俗,果真如此,他就无法解脱了。」说完后,精灵就离开左奴的身体,左奴也清醒过来了。 他发现母亲满脸泪痕,邻居也聚集在他身边,就问他们究竟发生什么事。他母亲告诉他刚才发生的事情,并且说:还俗是非常愚蠢的事。左奴明白自己的错误,就回到精舍,受具足戒,成为僧团的正式一员。 佛陀也为了帮助左奴证得究竟涅槃,而告诫他:「比库!无法制服心,使心不四处飘浮的人,无法证得究竟法喜。所以控制你的心念,一如驯象师驯服大象一般。」左奴正念现前地奉行佛陀的教诲,终于证得阿拉汉果,更娴熟三藏。后来,更是宣说佛法的优秀比库。 随着鼓声起舞的老象 人应该欢喜正念现前,并且妥善护卫自心;如同象自力脱离沼泥,修行的人也应自力脱离烦恼的陷阱。 (偈327) 大象波梨耶年轻的时候非常强壮,但老了以后,却衰弱不堪。有一天,它走到池塘时,陷在泥淖中,无法脱困。国王知道这件事后,就派一位驯象师去帮助它。驯象师抵达波梨耶陷身的地方时,就要人吹奏战鼓。波梨耶听见战鼓声时,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战场了,精神为之大振,而一鼓作气,脱离困境。 佛陀以波梨耶的故事告诫众多比库:「比库,一如波梨耶自行脱困,你们也要自行从精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照顾佛陀的大象(注) 如果有行为端庄,智慧具足,适合共住的益友,应该欣然与他共住,克服所有的困难。------328偈 但如果没有行为端庄,智慧具足,适合共住的益友,就应该像国王放弃王国,或独自生活在森林中的象,独自居处。------329偈 宁可一人独居,也不要与无明的人为友,独自居处,不造作恶行,自由自在,如同森林中的象。------330偈 高赏比的比库有一次因一件小事而引发不幸的争吵,他们甚至不听佛陀的劝解。佛陀就一个人独自到一处林子里去结夏安居,在这期间大象波利哩亚卡妥善护守着佛陀。相反地,当地的信徒明白佛陀离开的原委后,不再供养这些比库,他们终于知道犯错了,就拜托阿难达尊者前去邀请佛陀回来。 结夏安居结束后,阿难达和五百名比库到佛陀安居的林子里。五百比库在林子外等待,阿难达尊者独自进去见佛陀。佛陀要阿难达叫五百比库全都进来,他们进来向佛陀顶礼问讯后,说:“世尊!您一个人独自在林子里结夏安居,真是辛苦了。” “比库们!快不要这么说,波利哩亚卡大象在这段时间里妥善护守着我,它实在是个好朋友,真正的朋友。人如果有它这种朋友,应永远维持这份友谊,但如果无法找到真正的朋友,最好还是独处。”佛陀如是说。 (注)相关经文请参考一 —— 五的故事。 魔波旬企图怂恿佛陀 在患难的时候,得遇善友是一件好事;知足是一件好事; 生命即将结束时,能具足功德是一件好事;能够解除所有苦是一件好事。 (偈331) 今生能礼敬、照顾母亲是件好事;今生能礼敬、照顾父亲是件好事; 今生能礼敬、照顾沙门是件好事;今生能礼敬、照顾圣者(注)是件好事; (偈332) 老年时,仍然能够持戒是件好事;具有正信是件好事;智慧具足是件好事;不造作恶业是件好事。(偈333) 有一次,佛陀在喜马拉雅山附近居留时,发现很多百姓受到暴虐君主不公平的统治,他心想,是否有法子可以使这些君主能公平、如法地善待百姓。魔波旬明白佛陀的心思后,就怂恿佛陀当国王。 佛陀对魔波旬说:「邪恶的魔波旬!你的教法和我的大不相同,你无法左右我,人应该警觉那些口口声声要帮助我们,而实际上却处处为自己利益打算的 "朋友"。」 注:「圣者」:指佛陀、阿拉汉...等
----------------------------------------------------------------------------------------------------------- 更多达摩难陀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