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万善同归集(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万善同归集卷一

  夫众善所归。皆宗实相。如空包纳。似地发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众德。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寂不阂用。俗不违真。有无齐观。一际平等。是以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阂。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圆同体之悲。终始该罗。以成无尽之行。若论理事。幽旨难明。细而推之。非一非异。是以性实之理。相虚之事。力用交彻。舒卷同时。体全遍而不差。迹能所而似别。事因理立。不隐理而成事。理因事彰。不坏事而显理。相资则各立。相摄则俱空。隐显则互兴无阂则齐现。相非相夺。则非有非空。相即相成。则非常非断。若离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当知离理无事。全水是波。离事无理。全波是水。理即非事。动湿不同事。即非理。能所各异。非理非事。真俗俱亡。而理而事。二谛恒立。双照即假宛尔幻存。双遮即空泯然梦寂。非空非假。中道常明。不动因缘。宁亏理体。故菩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涉有而不乖空。依实际而起化门。履真而不阂俗。常然智炬。不昧心光。云布慈门。波腾行海。遂得同尘无阂。自在随缘。一切施为。无非佛事。故般若经云。一心具足万行。华严经云。解脱长者告善财言。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乃至所见十方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习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古德释云。心该万法。谓非但一念观佛由于自心。菩萨万行。佛果体用。亦不离心。亦去妄执之失。谓有计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万行。岂不虚劳。今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阂心。

  问:曰。祖师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涅槃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劝修。故违祖教。

  答:祖意据宗。教文破著。若禅宗顿教。泯相离缘。空有俱亡。体用双寂。若华严圆旨。具德同时。理行齐敷。悲智交济。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义不亏。普贤以行严理。根本之门靡废。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没生死。运悲心而不滞涅槃。以三界之有。为菩提之用。处烦恼之海。通涅槃之津。夫万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若有目而无足。岂到清凉之池。得实而忘权。奚升自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辅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华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故华严经云。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殊胜道。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惟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维摩经云。菩萨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古德问云。万行统惟无念。今见善见恶。愿离愿成。疲役身心。岂当为道。答此离念。而求无念。尚未得真无念。况念无念。而无阂乎。又无念但是行之一。岂知一念顿圆。如上所引。佛旨焕然。何得空腹高心。以少为足。拟欲蛙嫌海量萤掩日光乎。

  问:泯绝无寄。境智俱空。是祖佛指归。圣贤要路。若论有作。心境宛然。凭何教文。广陈万善。

  答:诸佛如来一代时教。自古及今。分宗甚众。撮其大约。不出三宗。一相宗。二空宗。三性宗。若相宗多说是。空宗多说非。性宗惟论直指。即同曹溪见性成佛也。如今不论见性。罔识正宗。多执是非。纷然诤竞。皆不了祖佛密意。但徇言诠。如教中或说是者。即依性说相。或言非者。是破相显性。惟性宗一门。显了直指。不说是非。如今多重非心非佛非理非事泯绝之言。以为玄妙。不知但是遮诠治病之文。执此方便。认为标的。却不信表诠直指之教。顿遗实地。昧却真心。如楚国愚人认鸡作凤。犹春池小儿执石为珠。但任浅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迷空方便。岂识真归。

  问:诸佛如来三乘教典。惟有一味解脱法门。云何广说世间生灭缘起。拟心即失。不顺真如。动念即乖。违于法体。

  答:若论一相一味。此乃三乘权教。约理而言。即以一切因缘。而为过患。今所集者。惟显圆宗。一一缘起。皆是法界实德。不成不破。非断非常。乃至神变施为。皆法如是故。非假神力暂得如斯。才有一法缘生。无非性起功德。华严经云。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

  问:经云。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又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若得理本。万行俱圆。何须事迹。而兴造作乎。

  答:此是破贪著执取之文。非干因缘事相之法。净名经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金刚三昧经云。有二入。一理入。二行入。以理导行。以行圆理。又菩提者。以行入无行。以行者。缘一切善法。无行者。不得一切善法。岂可滞理亏行执行违理。祖师马鸣大乘起信论云。信成就发心有三。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论问上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法之行。论答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秽之垢。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无得净。如是众生真如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恼垢染。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略说方便有四种。一者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随顺法性无住故。二者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令不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谓勤修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四者大愿平等方便。所谓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故。牛头融大师问。诸法毕竟空。有菩萨行六度万行否。答此是三乘二见心。若观心本空。即是实慧。即是见真法身。法身不住此空。谓有运用觉知。即是方便慧。方便慧亦不可得。即是实慧。恒不相离。前念后念。皆由二慧发。故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先德问云。即心是佛。何假修行。答秖为是故。所以修行。如铁无金。虽经锻炼。不成金用。贤首国师云。今佛之三身十波罗蜜。乃至菩萨利他等行。并依自法。融转而行。即众生心中。有真如体大。今日修行。引出法身。由心中有真如相大。今日修行引出报身。由心中有真如用大。今日修行。引出化身。由心中有真如法性自无悭贪。今日修行。顺法性无悭。引出檀波罗蜜等。当知三祇修道。不曾心外得一法行一行。何以故。但是自心。引出自净行性。而起修之。故知摩尼沉泥不能雨宝。古镜积垢。焉能鉴人。虽心性圆明本来具足。若不众善显发万行磨治。方便引出成其妙用。则永翳客尘。长沦识海。成妄生死。障净菩提。是以祖教分明理事相即。不可偏据而溺见河。

  问:善虽胜恶。念即乖真。约道而言。俱非解脱。何须广劝滞正修行。既涉因缘。实妨于道。

  答:世出世间。以上善为本。初即因善而趣入。后即假善以助成。实为越生死海之舟航。趣涅槃城之道路。作人天之基陛。为祖佛之垣墙。在尘出尘不可暂废。十善何过。弘在于人。若贪著则果生有漏之天。不执则位入无为之道。运小心堕二乘之位。发大意升菩萨之阶。乃至究竟圆修。终成佛果。以知非关上善能为滞阂之因。全在行人自成得失之咎。故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之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之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了解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乃至菩萨如是积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长善根。思惟善根。系念善根。分别善根。爱乐善根。修集善根。安住善根。菩萨摩诃萨如是积集诸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萨行。于念念中。见无量佛。如其所应。承事供养。又云。虽无所作。而恒住善根。又云。虽知诸法无有所依。而说依善法而得出离。大智度论云。佛言。我过去亦曾作恶人小虫。因积善故乃得成佛。又如十八不共中。有欲无减者。佛知善法恩故。常欲集诸善法。故欲无减。修集诸善法。心无厌足。故欲无减。如一长老比丘目暗。自缝僧伽梨。衽脱。语诸人言。谁乐欲为福德者。为我衽针。尔时佛现其前语言。我是乐欲福德。无厌足人。持汝针来。是比丘斐亹。见佛光明。又识佛音声。白佛言。佛无量功德海皆尽其边底。云何无厌足。佛告比丘。功德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虽复尽其边底。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诸天世人惊悟。佛于功德尚无厌足。何况余人。佛为比丘说法。是时肉眼即明。慧眼成就。又云。佛言。若不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能得无上道。何以故。因缘不具足。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者所谓一切善法。从初发意行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于是行法中。无忆想分别故。

  问:夫如来法身。湛然清净。一切众生秖为客尘所蔽。不得现前。如今但息攀缘。定水澄净。何须众善。向外纷驰。反背真修。但成劳虑。

  答:无心寂现。此是了因。福德庄严。须从缘起。二因双备佛体方成诸大乘经无不具载。净名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乃至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如来身。又云。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此乃自背圆诠。不遵佛语。拟捉涅槃之缚。欲沈解脱之坑。栽莲华于高原。植甘种于空界。欲求菩提华果。何出得成。所以云。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耳。乃至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问:入法以无得为门。履道以无为先导。若兴众善。起有得心。一违正宗。二亏实行。

  答:以无得故无所不得。以无为故无所不为。无为岂出为中。无得非居得外。得与无得。既非全别。为与无为。亦非分同。非别非同。谁言一二。而同而别。不阂千差。若迷同别两门。即落断常二执。所以华严离世间品云。知一切法无相是相。相是无相。无分别是分别。分别是无分别。非有是有。有是非有。无作是作。作是无作。非说是说。说是非说。不可思议。知心与菩提等。知菩提与心等。心及菩提与众生等。亦不生心颠倒想颠倒见颠倒。不可思议。于念念中入灭尽定。尽一切漏而不证实际。亦不尽有漏善根。虽一切法无漏。而知漏尽。亦知漏灭。虽知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而不于佛法中分别世间法。不于世间法中分别佛法。一切诸法。悉入法界。无所入故。知一切法皆无二无变易不可思议。

  问:一切众生不得解脱者皆为认其假名。逐妄轮回。楞严经中。唯令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云何一向徇斯假名。论其散善。转增虚妄。岂益初心。

  答:名字性空皆唯实相。但从缘起。不落有无。法句经云。佛告宝明菩萨。汝且观是诸佛名字。若是有。说食与人。应得充饥。若名字无者。定光如来不授我记。及于汝名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当知字句其已久如。以我如故备显诸法。名字性空不在有无。华严经云。譬如诸法不分别自性。不分别音声。而自性不舍。名字不灭。菩萨亦复如是。不舍于行。随世所作。而于此二无执著。是以不动实际。建立行门。不坏假名圆通自性。

  问:何以不任运腾腾无心合道。岂须万行动作关心。

  答:古德显佛果有三。一亡言绝行。独明法身无作果。二从行渐修。位满三祇果。三从初理智自在圆融果。此是上上根人。圆修圆证。虽一念顿具。不妨万行施为。虽万行施为。不离一念。若亡情冥合。各是一门。迟速任机。法无前后。

  问:触目菩提。举足皆道。何须别立事相道场。役念劳形。岂谐妙旨。

  答:道场有二。一理道场。二事道场。理道场者。周遍刹尘。事道场者。净地严饰。然因事显理。藉理成事。事虚揽理。无不理之事。理实应缘。无阂事之理。故即事明理。须假庄严。从俗入真。唯凭建立。为归敬之本。作策发之门。睹相严心。自他兼利。止观云。圆教初心。理观虽谛。法忍未成。须于净地严建道场。昼夜六时。修行五悔忏六根罪。入观行即乘戒兼急。理事无瑕。诸佛威加。真明顿发。直至初住。一生可阶。上都仪云。夫归命三宝者。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明无相离念也。佛悬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如无术通人居空造舍也。依宝像等三观。必得不疑。佛言。我灭度后。能观像者。与我无异。大智论云。菩萨唯以三事无厌。一供养佛无厌。二闻法无厌。三供给僧无厌。天台智者问云。世间有空行人。执其痴空。不与修多罗合。闻此观心。而作难言。若观心是法身等应触处平等。何故。经像生敬。纸木生慢。敬慢异故。则非平等。非平等故。法身义不成。答我以凡夫位中观如是相耳。为欲开显此实相。恭敬经像。令慧不缚。使无量人崇善去恶。令方便不缚。岂与汝同耶。乃至广兴法会。建立坛仪手决加持。严其胜事。遂得道场现证诸佛威加。皆是大圣垂慈。示其要轨。或睹香华之相戒德重清。或见普贤之身。罪源毕净。因兹法事圆备。佛道遐隆。现斯感通。归凭有据。是以须遵往圣。事印典章。不可凭虚出于胸臆毁德坏善。翻堕邪轮。拨有凝空。枉投邪绢。

  问:金刚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何立相标形。

  答:息缘泯事。此是破相宗。直论显理。即是大乘始教。未得有无齐行体用交彻。若约圆门无阂。性相融通。举一微尘该罗法界。华严经云。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法华经云。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至真实灭。大涅槃经云。非色者。即是声闻缘觉解脱。色者。即是诸佛如来解脱。岂同凡夫横执顽阂之境以为实色。二乘偏证灰断之质而作真形。是以六根所对。皆见如来。万像齐观。圆明法界。岂待消形灭影方成玄趣乎。

  问:即心是佛。何须外求。若认他尘。自法即隐。

  答:诸佛法门。亦不一向。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十玄门之该摄。六相义之融通。随缘似分。约性常合。从心现境。境即是心。摄所归能。他即是自。古德云。若执心境为二。遮言不二。以心外无别尘故。若执为一。遮言不一。以非无缘故。净名经云。诸佛威神之所建立。智者大师云。夫一向无生观人。但信心益。不信外佛威加益。经云。非内非外。而内而外。而内故诸佛解脱于心行中求。而外故诸佛护念。云何不信外益耶。夫因缘之道。进修之门。皆众缘所成。无一独立。若自力充备。即不假缘。若自力未堪。须凭他势。譬如世间之人在官难中。若自无力得脱。须假有力之人救拔。又如牵拽重物。自力不任。须假众它之力。方能移动。但可内量实德。终不以自妨人。又若执言内力。即是自性。若言外力。即成他性。若云机感相投。即是共性。若云非因非缘。即无因性。皆滞阂执。未入圆成。若了真心。即无所住。

  问: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一念不生。天真顿朗。何得唱他佛号。广诵余经。高下轮回前后生灭。既妨禅定但徇音声。水动珠昏宁当冥合。

  答:夫声为众义之府。言皆解脱之门。一切趣声。声为法界。经云。一一诸法中。皆含一切法。故知一言音中包罗无外。十界具足三谛理圆。何得非此重彼。离相求真。不穷动净之源。遂致语默之失。故经云。一念初起。无有初相。是真护念。未必息念消声方冥实相。是以庄严门内。万行无亏。真如海中。一毫不舍。且如课念尊号。教有明文。唱一声而罪灭尘沙。具十念而形栖净土。拯危拔难。殄障消冤。非但一期暂拔苦津。托此因缘终投觉海。故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经云。受持佛名者。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宝积经云。高声念佛。魔军退散。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佛国。智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得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以用施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称一佛声其福过彼。大品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增一阿含经云。四事供养。一阎浮提一切众生功德无量。若有众生。善心相续。称佛名号。如一□牛乳顷。所得功德过上不可思议。无能量者。华严经云。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飞锡和尚高声念佛三昧宝王论云。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既契之后。心佛双亡。双亡定也。双照慧也。定慧既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心佛既然。则万境万缘。无非三昧也。谁复患之。于起心动念高声称佛哉。故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生于净土。群疑论云。问名字性空。不能诠说诸法。教人专称佛号。何异说食充饥乎。答若言名字无用。不能诠诸法体。亦应唤火水来。故知筌蹄不空。鱼兔斯得。故使梵王启请转正法轮。大圣应机弘宣妙旨。人天凡圣咸禀正言。五道四生并遵遗训。听闻读诵利益弘深。称念佛名往生净土。亦不得唯言名字虚假不有诠说者乎。论云。问何因一念佛之力。能断一切诸障。答如一香栴檀改四十由旬伊兰林悉香。又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其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皆悉断灭。大集经云。或一日夜。或七日夜。不作余业。志心念佛。小念见小。大念见大。又般若经云。文殊问佛云。何速得阿耨菩提。佛答。有一行三昧。欲入一行三昧者。应须于空闲处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昼夜常说。智慧辨才终不断绝。是知佛力难思。玄通罕测。如石吸铁。似水投河。慈善根力。见如是事。志心归者。灵感昭然。

  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有好境。取即成魔。何得著相兴心而希冥感耶。

  答:修行力至。圣境方明。善缘所生。法尔如是。故将证十地。相皆现前。是以志切冥加。道高魔盛。或禅思入。微而变异相。或礼诵恳志。暂睹嘉祥。但了惟心。见无所见。若取之则心外有境。便成魔事。若舍之则拨善功能。无门修进。摩诃论云。若真若伪。惟自妄心现量境界。无有其实。无所著故。又若真若伪。皆一真如。皆一法身。无有别异。不断除故。智论云。不舍者。诸法中皆有助道力故。不受者。诸法实相毕竟空。无所得故。

  万善同归集卷一终

 
 
 
前五篇文章

安乐集白话(十五)

安乐集白话(十四)

安乐集白话(十三)

安乐集白话(十二)

安乐集白话(十一)

 

后五篇文章

万善同归集(二)

万善同归集(三)

万善同归集(四)

万善同归集(五)

万善同归集(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