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琴僧——雪窦重显 |
 
太古清音发指端, 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 不听希声不用弹。 品析:在浙江奉化溪口,有一名扬千载的禅宗丛林,这就是雪窦寺。雪窦寺高僧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北宋中兴云门宗的那位雪窦重显(980-1052)。雪窦重显禅师留下的语录诗偈不少,其中又以“颂古百则”最为有名。半个世纪后,临济宗的圆悟克勤禅师又在这“颂古百则”的基础上细加“评唱”,就成了千古光耀的《碧岩录》。当然,这里不太可能对“颂古百则”进行选析,选几首雪窦禅师的小诗,玩味咂摸,以饱诗人之兴。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唐宋士大夫对琴的题咏很多,人们也比较熟悉。但出家人对琴的品评,则一般人知之不详了。这个琴僧为雪窦重显禅师弹了一首古曲,“指端”一动,那“太古清音”便袅袅而来。既是“太古清音”,就决非流行歌曲。周敦颐曾说:“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太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遥,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燥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这是儒家的“乐”,平淡柔和如此,佛家的“乐”,当然更为“清寒”了。无怪这首“太古清音”一经指端,便“夜堂寒”了。同时,“月当松顶”,夜色已深,自然界的寒气和乐声的清淡旷雅恰形成照应,唯余一片茫茫,演奏者和倾听者都融化于这意境中了。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这一曲“太古清音”,如“悲风流水”,在山涧中“呜咽”。弹奏臻入化境之时,琴声和水声已经融为一体。老子说“大音希声”,那是听不见的幽微之声,也不是任何乐器可以弹奏出来的。但这位琴僧的“太古清音”弹得出神入化,已到了“不听希声不用弹”的地步了。雪窦重显这首送琴僧的诗,的确是出手不凡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