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行过:图书分类工作程序 |
 
佛教图书馆馆讯 第五期 85年 3月
楔子 曾经以为分类不过是“物以类聚”之理论应用,就如在家中面对自己搜集的藏书与饰物进行分类,应该不困难吧!但没想到分类居然还有程序及原则性,尤其图书馆必须要对千册以上的书进行分类,程序和原则便如图书分类的圭臬。还记得初次到图书馆工作时,面对馆员耐心的讲解“分类”,真有如“鸭子听雷”般;虽然如此,但为了能将所学的知识吸收消化,应用在工作上,经过多次与馆员讨论、沟通,以及阅读相关资料之后,总算有点概念。以下就自己学习图书分类程序所搜集资料记录下来分享读者。 图书分类步骤 “分类”的目的是让一书在书架上有其安放位置,以便利读者检索馆藏资料及方便馆员管理馆藏依据。假若没有经过一定分类程序处理图书资料,就容易造成一本书前后两次给的类号不同,影响读者找书或致使图书馆购买太多的复本书。 图书分类的方法,可能因应各馆而有差异,但分类的程序则大同小异,通常分五大步骤。分别是点收→查核复本→辨类→归类→核对,其各程序分别详述如下: 一、点收 对书商送来的书进行清点,核对送来的书与采购单所列的书目是否符合,是否有错误、缺少或破损等。共有三步骤,依序为核对采购单→签收→送编目组待编。 二、查核复本 一书确定无误后送至编目组,进行分编作业。为避免一书二分,因此在分编之前,应先进行书目核对。依据馆内已有的卡片目录或书目档,对书名、著者、版本、出版、稽核等项资料进行查核。
例如: 【卡片目录】 【电脑档】 分类号 100 登录号 B00002 条码号 00345 著著号 1660 索书号 110 /1660 / C.2 登录号 B00001 注:复本书的定义是同版本、同种书或同册次的书。 以下三种情形皆是: (1) 书名、著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及页数与卡片记录完全相同 (2) 同出版者重印而未修订者。 (3) 除装订方式与册数外,完全相同者。
注:版次号(年代号),用以区分同种书的不同版本。凡同种书之修订版、增订
注:需重新编目或分类的书有以下三种情形: (1) 新书:完全查核不到记录或卡片或未有符合之书目资料者。 一书经查核确属新书后,即进行内容分析(又称主题分析、辨类)。图书分类以其内容性质为主,辨类的资料来源分述如下:
归类的目的在确定一书类号,并依所采用的分类法,选择最适当的类目,给予类号,决定分类排架的位置。 (一)决定类目的方法:
(1) 先于类表中找出该主题所属的大类目,如:200 佛教史地类。 (2) 再于类表的简表中,于该大类下找出适切的小类,如:220 中国佛教史。 (3) 最后依据类表的详表中,细分子目,视情况再依各复分表复分,所得之类号
(1) 分类原则:一般先依内容性质为主要分类依据,再以形式、地区等来辅助分 (2) 各类目的关系:分类表的编制、类目的编排是依先整体后部分、先一般后特
(三)图书归类步骤:
(1) 特殊的图书资料可在类表之类号做上注记,其目的是供日后查询,使相同性 (2) 各种助记表之应用,遵照表内的规定及注明为限。
为避免重号、分类前后不一致,在决定了主要类号后,应核对分类目录、排架目录,或电子书目资料档,除主要分类号外,尚要依序给予著者号、种次号、版次号、册次号、复本号及其他附加号,组成完整的书码(又称索书号)。 结语 在学习分类之程序后,发现分类其实真的不难,可用成语“熟能生巧”来形容,况且人人都有分类的本能,只要对分类有概念,加上多练习,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目员。 【参考书目】 1.黄渊泉著,《中国图书分类编目学》,台北市:台湾学生,民7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