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诗阶述唐 边塞类 雪庐李炳南着 本文: 凉州词 王之涣 --———-- ——--——- -—--—-—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文法格局】首句西望极边,黄河逆溯,远接天际。次句回顾戍所,孤城荒凉,近临山 间。三句闻曲惊时,责笛多怨,正自解之语,是实有之声。四句怜春记地,哀人徒思,乃自 恨之心,是假想之事。 (讲要)黄河在地,白云在天,野阔远望,地与天合,故曰河上云间,此写塞外广漠也 。远近无物,只有层叠峻山,缭绕汉家城阙,横绝内外。言一片者,形城之绵亘也,言孤者 ,谓无乡村之附也。戍边之人,岁时已深,关内百花灿烂,而关外却杨柳不青,托羌笛之曲 ,以抒心中之怨。推而求之,杨柳怨所生非地,边地则怨玉关之阻,玉关复怨春风不来,知 夫春风之不来矣,又何能徒怨杨柳之不青耶? (取境)征人久戍,思归不得,虽无战斗之苦,亦有别离之怨。 (参考)凉州 地名,即今甘肃陇冀武威等处。然曰「凉州词」亦是曲名,西凉所献, 唐史云「今凉州见於世者,凡七宫曲。」 闺怨类 伊州歌 金昌绪(亦作盖嘉运) ——--- —--—- ———--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文法格局】首句惊时恨鸟,打起描恨,黄莺点时。次句闻声搅心,莫教因搅,枝啼切 闻。此一联外境引诱,意在此恨实在彼。三句搅心之事,是眼前实境。四句恨鸟之因,是幻 想痴情。此一联主旨所寄,说在梦意实在人。 (讲要)连塞征戍,室家别离,逢春愁思,魂飞远道,竟为不解事之黄莺惊搅,梦亦难 成。起句曰打起,继释之曰,莫教在我树啼,後始道出所苦。虽则驱而去之,安得复续其梦 ,不过消我幽恨,及不使乱我心曲而已,只用辽西二字,便见其情,全诗皆是女子口声,尤 见笔妙。 (取境)不言欲人来归,却曰梦欲赴边,是人归之无望也。虽则魂飞远道,又为春莺啼 转,是梦赴亦不可得也。 (参考)伊州新疆哈密一带之地。亦如凉州,等是曲名,为商调大曲,词多言边塞之情 。 春闺思 凉仲素 ——--— --——- ---—— ———--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文法格局】首句近景,为眼所见。次句远景,出门所求。三句所求竟忘,意别有在。 四句言虽忆梦,心实为移。上联当境,暗寓伤春。下联追境,暗寓断肠。 (讲要)渔阳乃良人征戍之所,恩之不已,有梦赴之,缠昨夜之事耳。朝来出城采桑, 忽见杨柳皆新,始知春归已久,自然触起惆怅。萦回昨梦之情,神有所往,陌桑当前,竟忘 所来何事。诗有脱胎换骨,此一忘字是矣,而全诗气韵,亦有汉魏之风。 (取境)梦原非真,触境而反神往,是梦亦可贵也,征人之思,有如此者。 〈参考)唐之渔阳,今蓟州平谷等地。 闺怨 王昌龄 --———-- -—--——- ———--——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文法格局】首句年华少小,尚多天真,次句独居凝妆,逢春偶眺。三句忽触近景,惊 彼时序已更。四句始思远人,悔为名利所误。二句凝妆,从一句不愁来,四句悔教,从三句 忽见来,又第三句与第二句伏映。第四句与第一句伏映。 (讲要)人生别离,自属愁苦,而况夫妇,其何能免。竟曰不知愁,另有文章,得此三 字,省去许多笔墨,读到结句,自知其然。惟其少妇,当有稚心,意在富贵,故放夫婿出邀 边功,不知离愁,方如是耳。日犹凝妆,春还上楼,正形容其稚气,忽见杨柳之色,始觉物 候恼人,而思及远道。芳春不归,乃悔曩日非计,倘若知愁,则无今日之悔矣。 (取境)少妇无知,重名轻别,感春而怀,翻然生悔,女子轻别诗不多见,是以别裁出 之。 春怨 刘方平 —-———-- -—--——- ——---——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文法格局】首句长昼空过,更怯晚景又临,是点缀外境,引起所思。次句玉辇不到, 极苦心绪无诉,是衬托内情,照应所见。三句金闺独愁,春欲舍去。四句花事已了,门仍常 关。 (讲要)此深宫之人,不得临幸之作,黄昏每为所盼,亦为所怯,日复一日,时复一时 。纱窗日落,又渐黄昏矣,金屋思君,虽有泪而空无人见。更愁芳菲满庭,却是一片寂寞, 眼看梨花零落满地,春亦将归,宫门依旧深锁,而恐君王竟不来矣,苦绪绵绵,幽怨可想。 诗中日落丶黄昏丶无人丶泪痕丶寂寞丶春晚丶花满地,不开门等,统体无不是怨也。 (取境)宫女如云,无由而得临幸,尤不及征人戍边,尚有归来之望也。 怀古类 晚泊湘江怀古 贯 休 -——-— --——- —--—— -——-- 烟浪漾秋色,高吟似有邻,一林湘渚月,千古独醒人。 【文法格局】首句所泊之处,烟浪秋色晚景萧条。次句旅客徘徊,放歌高吟似有知赏。 三句林渚映月,皆得其清,四句楚魂有灵,恰似其象,又第三句映首句,皆为实写,第四句 映二句,皆为虚写。 (讲要)暮烟江浪,荡漾微茫,孤舟旷野,秋色迢迢。过客当境,感慨系之,徘徊高吟 ,阒无人赏,忽发奇思,似省有知我者,即一林清辉之渚月,及千古独醒之楚魂。不独知我 ,我亦知夫渚月楚魂,无渚月之清,何能照楚魂之醒,有楚魂之醒,始能映渚月之清,互得 其邻,道各不孤。 (取境)分明怀古,却言孤客枯寂,忽发高吟,想像似有知者,始引出所凭吊者,辞婉 意微。 (参考)湘江为湖南巨川,此或近汨罗处,以诗中吊屈,推想如是耳。 楚辞,屈子憔悴枯槁,行吟泽畔,浩叹独醒众醉,独清众浊。 经檀道济古垒 刘禹锡 ──││─ ││──│ ─││── │──││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文法格局】首句引当时之语,伤英雄之蒙冤,次句叹人亡事息,形军备已废弛。三四 两句,格取流水,遗爱垂诸後世,公论自在人心。前联述古,後联感今。 (讲要)起联之意,述古鉴今。秋草营空,英雄安在,面对陈迹,独忆昔言。竟似长城 昨坏,营垒今荒,太息南朝不竞,致兴後人之哀。下联之意,对今思古。景仰檀公功业德信 ,自垂秣陵,白鸠之歌,士女犹唱,分明心昭其冤,民怀其惠也。鉴南朝之非,听民间之思 ,而千古冤狱,显在言外。 (取境)先以所见,感慨人去国非,继以所闻,显出人心公道。 (参考)垒址未详,南史义康疑畏檀公威望,矫诏收之,公投帻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变前有似白鸠,集於公船之异,国人采而为歌,以追思之。 补白: 八十自嘲 已得八旬壮 伏波诚未欺 文章残烛夜 车马夕阳时 万事襟常泰 千言笔不疲 寿康忙是乐 恨少古人知
第5期 公元1971年7,8月发行 5,6期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