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福州涌泉寺楹联鉴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福州涌泉寺楹联鉴赏

  陈堃

  被誉为八闽首刹的福州鼓山涌泉寺,不仅建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且寺院文化丰富,特别是琳琅满目的楹联更是处处闪烁羞文化的气息。据清梁章钜、梁恭辰编著佃联丛话全编,胜迹下》载:

  福州鼓山之涌泉寺,建自唐时,蔚然名刹,而楹联多彼氏家言,兹录其稍雅者,如山门弥勒座联云:“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来由。”法堂联云:“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此处所载涌泉寺楹联,均是古代寺庙对联中的名作。特别是弥勒座之联,作者为清乾隆年间任福建按察使的王廷净。自古以来,写弥勒的对联很多,在多数文人的笔下,弥勒佛是潇洒豁达的,大肚能容,笑口常开,如北京潭柘寺一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此联流传甚广,是写弥勒之联中的名作。涌泉寺弥勒座联却写出弥勒佛潦倒的生活姿态。以典故对照现实,寄寓作者人生慨叹的同时,不落俗套,亦为后文提供了鲜明的对比。尽管“日日携空布袋”、”年年坐冷山门”,”却剩得大肚宽肠”、“总见他欢天喜地”,可见弥勒并不受到外在荣辱的丝毫影响。紧接着就是作者的疑问:“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来由?”檀越,乃施主之意;头陀,在佛教中指行脚乞食的僧侣,这里指的是弥勒。这两个问题,问的是施主,是信徒,是弥勒,也是作者自问,寓意深刻。此联严守对联形式,精致工整。细分其节奏,便不难发现其用心,无论词类、结构,抑或节奏、平仄,均整齐和谐,不失为“工对”。

  法堂一联云:“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4:“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毫端、微尘,均指万物中最小者。宝王刹、大法轮,则指无边无际的世界。以小见大,于一滴水中看大海之意,不言自明。佛家追求大自在、大解脱、大涅架,但并非一味从终极真理处体悟,蜗牛角上藏有大干世界,至高的真理,需要从最微处追寻,流露出圆满无碍的静谧心态。“于”对”坐”,”现”对“转”,“毫端”对”微尘”,“宝王刹”对“大法轮”,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对仗极为工整。

  山门联云:

  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焚香扫地,掩门念经,本是寺院僧人日常必做之功课,因涌泉寺地处山坡口,清风徐来,带走尘埃,故不须扫;又因夏季常有台风来袭,山门遇风而倒,故不用关。表面上写的是外在因素影响僧人日常行为,实际上“净地”、“空门”,一语双关,既指门前空地及山门,亦指佛门之“净土”、“空门”。佛语有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该联与此语意同。此联还是“藏头联”,藏有“净”、“空”两宇,用以纪念曾任涌泉寺住持的净空方丈。语意虽简明,但寓意深刻,意境清新,妙合天成,读之不啻为一种美的享受。

  圣箭堂一联云:

  长披破衲傲溪山,笑看云卷云舒;

  祗念数珠消岁月,那知花落花开。

  圣箭堂历来为住持所居,故又称“方丈室”。此联撰于明末清初,作者乃住持永觉禅师。正如弥勒座联与斋堂联所云,僧人的生活是清苦的,“长披破衲”,为其外在的生存状态,“祗念数珠”,乃其内在的修行写真。无论是王廷琤,还是永觉禅师,他们描写的重心,都不在清贫的生活,而在清贫生活中的修为。得道高僧轻视世俗享乐,以笑傲溪山,但看云卷云舒,花落花开来保持与世俗生活的距离。此联表达出略无拘碍,湛然常寂的圆满心态。平仄入律,颇具雅趣,结尾处余音悠扬,不失为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完美结合。

  (作者为福建师大文学院研究生)

 
 
 
前五篇文章

福州古代对联鉴赏

中国佛教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上)

仓央嘉措生平疏议[二]

天台山佛教音乐将献艺杭城

天台山佛教音乐

 

后五篇文章

佛教造像碑和墓志铭

神化的唐僧与真实的玄奘:途中如何克服语言障碍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大足石刻与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