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莫高窟藏经洞的沉痛的故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莫高窟藏经洞的沉痛的故事
  ——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创立100周年
  100年前,一个无知的道士怀着盲目的虔诚,踏着玄奘的足迹,来到敦煌莫高窟,成了这里的当家掌柜。一次不经意的偶然发现,使藏经洞的神秘书库展现于世,巨大的珍藏文献震惊了世界,莫高窟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再度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从此,藏经洞的稀世遗书在劫难逃,令世界的"探险家"纷至踏来。在藏经洞,演绎出一幕幕令人辛酸的沉痛故事,大量文书流散到全世界,一门综合性的显学--敦煌学也随之形成。今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创立10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读者,以史为鉴,提醒读书者不要忘记这段辛酸的历史,也希望读者到敦煌旅游时,对莫高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清光绪五年(1879年),匈牙利地质学家乔期洛克济(Lajos Lczy)随探险队到莫高窟参观了精美的壁画和雕塑,他对自己始末料及的发现和收获惊讶不巳,这是近代到达这里的第-个外国人。莫高窟之所以震惊世界,则是因王道士在偶然间发现了藏经洞及五万多卷稀世遗书。
  王道士是湖北麻城人,清光绪初"因麻城连年荒旱,生活无着,逃荒至肃州(今酒泉)",初在巡防营当兵,后退伍出家拜盛道为师,当了道士,云游到敦煌,不久便作了莫高窟下寺的当家道士,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敦煌文化。他用募化来的布施钱,找了些当地很不高明的泥瓦匠,涮白了部分珍贵的佛教壁画,打碎了佛像,换成了道教内容,后因经费不足,才使其它洞窟免遭劫难。日月有常,天意难测。谁也想不到本世纪初,一个惊世骇俗的考古大发现竟发生在西部荒漠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王道士身上。
  光绪二十六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1900年6月22日),正是各国联军在天津租界与义和团激战的日子。王道士率人清除16号洞窟甬道的积沙和石块时,"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壁破,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惊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或曰王道士雇书生杨河清在窟内抄经。杨常用芨芨草点烟,用后随手插入身后的墙缝,一次竞意外地掉了进去,以旱烟管敲击,则发出呼呼的空声,打开泥墙出现一扇封闭的小门,内有一石室,藏经无数,"神秘书库"始现于世,这就是后来被编为17号窟的"藏经洞"。
  16号窟,俗称"吴和尚窟",亦称"三层楼",是莫高窟最大的背屏式洞窟,系晚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年)间,由吴姓河西都僧统洪某所建。窟呈方形,面积约240平方米,顶为覆斗顶,四壁不开佛龛,室中心设方形或马蹄形佛坛,坛后有大型通顶的背屏。窟前依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其上有365、366窟。
  17号窟即开凿在窟甬道北壁前部,距地面1米高处,为吴和尚的纪念影窟。王道士打开藏经阁,但见一3米见方的室内堆满了写本经卷、文书、织绣、绘画和佛像绢幡、印花织物、拓本等稀世古物,他被这些"神物"惊得目瞪口呆。当然,他不可能想到他已打开了一扇敦煌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世界性的大学科"敦煌学"将从此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此倾其一生。
  藏经洞珍藏有至少在公元359年至1002年间,跨越了十六国、北魏、隋、唐、五代、北宋等各代,661年间记载各种宗教、历史、文学、艺术、地志、民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资料5万多件。文字种类除大量的汉文外,还有为数可观的吐蕃文、回鹘文、突厥文、于阗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和少量的法卢文、梵文、粟特文、蒙古文等十几种文字。敦煌遗书种类大致分为佛教卷子、伪经、偈文、佛经目录、基督教文、志书、儒家经典、摩尼教经、状牒公文、古典文学作品(史诗、诗歌、曲子词、赞文、游记)、文体曲艺(音乐资料、乐舞意象、音乐文学、俗曲、剧本等)、世俗文学(卜卦)、算命、祭文、相书、解梦书、佛道符咒、性爱风俗等)及医药文献十四个大类,堪称大百科全书。
  当然,王道士不懂这些,他只需要钱。无知和贪婪使莫高窟在劫难逃,也使敦煌蒙羞百年。推开16号窟的大门,我们将跃进一个痛心的故事,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永远铭记于心。  
  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首先捡了几件自认为值钱的东西,送给敦煌知县汪宗瀚,请他鉴定,也希望能换点钱。汪毕竟对古物有些知识,就索取了一些文书和经卷,作为官场交结的"礼品"。1902年,苏州人叶昌炽当了甘肃学政,汪知县便送给叶昌炽宋乾德六年(966年)的水月观音像一幅和写经卷子、梵叶本各两件。叶昌炽是清未著名的金石学家,对此十分珍视,遂建议甘肃藩台,将这些遗书如数运解到省城兰州保存,但藩台认为这些"废纸"无甚价值,遂以五六千两白银的运费难筹为由,下令就地封存。1904年3月,王道士乘封存之机,私藏遗书若干,或馈赠官绅,以趋炎附势;或私卖于世,以中饱私襄。至少有安肃道道台廷栋、迪化(今乌鲁木齐)将军满人长庚、文人恒介眉、张筱珊、张友履等人也拿到了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流传至民间,莫高窟秘藏古代手稿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当时中国的目光都在渤海湾,不会有任何人向这渺无人烟的荒漠与阴冷黝黑的洞窟望上一眼。但是,这些宝物却使外国的"考察家"、"探险家"和文物间谍垂涎三尺,他们纷纷将魔爪伸向了莫高窟。从1905年到1924年,不到20年的时间内,先后有俄、英、法、日、美等国的"考察家"来到了敦煌,盗走了三、四万卷经书及许多珍贵的壁画、雕塑,给莫高窟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
  1905年,德国考古学家阿尔波特在哈密从土耳其商人口中听到藏经洞的消息,这对他充满诱惑,但又由于时间紧迫,于是他以抛硬币决定是否前往。"正面朝上,会满载而归;背面朝上,则空手而回",他写道。结果是背面朝上,于是他备马打道回到了喀什干,失去了他的"应属于我的难以置信的宝书"。可是,同时10月,沙俄帕米尔地质考察队的勃奥鲁切夫来到敦煌,仅以6包俄国日用品为代价,骗取敦煌遗书两大包。
  1907年3月,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人斯坦因爵士伪装成玄奘的信徒,随带中文秘书兼翻译蒋孝琬,从英属印度经新疆来到莫高窟,经过3个多月的周密谋划,在高达10英尺,整堆500立方英尺的手稿中,花了37夜的功夫,恣意桃选了他需要的东西。一翻讨价还价后,他仅用40块马蹄银(合200两)贿通王道士,骗走六朝至宋代的经卷、写本共7大箱约万余卷,以及5大箱装有仔细包扎好的绘画绣制品等艺术古物,约500余幅。6月13日,斯坦因的运输队启程,可是,10月份,斯坦因又委托蒋孝琬和另一个中国人潜回莫高窟,又诱取了230捆手稿。再约10个月后,这批文物被偷运至伦敦博物馆。
  1906年6月,法国人保罗·伯希和率领考察团,在新疆寻访探古时,在乌鲁木齐偶遇一个被流放的满清某宗室的兰公爵,看到一份他拿的敦煌手稿,方知千佛洞发现秘密手稿的消息。伯希和与助手瓦兰博士、摄影师查尔斯·努埃特三人于1908年7月到达敦煌。他漂亮的中国话迷住了王道士。8月3日,伯希和进入藏经洞后,"惊得呆若木鸡",遂决定检查一下整个书库。他用整整3个星期,以每天1000卷的阅读速度,紧张而有条不紊地翻看了所有写本和绘画的每一张纸片,将卷子分为两堆,一堆为精品,一堆为凡品。然后和王道士秘密会谈,最后仅以500两白银为代价,骗走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其中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它类3900卷,装满十辆车后偷运回法国,与查尔斯·努埃特在莫高窟拍摄的数百幅黑白照片,现皆收藏于巴黎国民图书馆。
  1909年,日木人大谷光瑞组织探险队,到敦煌掠取了大量经卷,仅大谷大学就收编7000多号。同年,清政府北京学部拨付库银6000两,下令敦煌县令陈藩交出剩余的遗书。王道士早已将许多私藏于两个大转经筒中。 转年,由新疆巡抚何彦升负责上交时又被雁过拔毛,层层剥夺,最后只有劫后残存的8697卷送到北京,收存在京师图书馆中(今北京图书馆)。
  1911年10月,大谷探险队第三次在丝路"考察"时,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又从王道士手中骗买写经469卷,精美唐代彩塑两尊。
  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敦,又从王道士手中骗买走足足四大箱,600多卷经卷。两次共骗盗图书、经卷、写本、刻本达11,604号,及绣刺品、绘画多件。1915年,当斯坦因取道喀什走出中国时,45头重载骆驼满载着141箱中国文物,排成长长的一队,远看就象沙漠上的一列火车。其中一头骆驼背上四个古怪的大木箱,装的就是敦煌文献。
  1914至1915年,俄人鄂登堡盗去写经在3,000件以上,另有丝织艺术精品150余方,壁画500余幅。 直到1919年,甘肃政府耳闻民间常有人向外国人兜售敦煌写本的消息后,下令敦煌当局查找流散的敦煌遗书时,再次把藏经洞打开,里面竟然还藏有94捆。
  1922年,在十月革命中战败的白俄军官阿连阔夫率残部550余人,逃至敦煌后,被当地官员拘押在莫高窟第196、186、445等窟中,他们把潦倒绝望、几近疯狂的心情全发泄在壁画和雕塑上,对洞窟艺术灾难性的破坏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痕印。
  美国人兰登·华尔纳1924年到敦煌是迟了一步。他一个洞一个洞按个查看,面对成千上万的优美画像,禁不住赞叹:"我除了目瞪口呆外,再无话可说"。他发誓要"保护"这些遗产,"解救"壁画,办法是用胶布和特殊的化学溶液剥走壁丽。当时,"华尔纳的心情是十分不安的,他深知自己所干的事情太有些无法无天了"。这次,华尔纳盗走了26幅壁画,其中就有极珍贵的323窟唐入画《张骞西域迎金佛》图,及几尊极为优美的唐代彩塑(包括高120公分的半跪式观音菩萨),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及波士顿博物馆。1925年,华尔纳和他的学生,带两马车胶布,欲到敦煌把285窟的壁画全部剥走。当行至酒泉时,听到敦煌民众奋力保护敦煌文物的消息,因后怕而逃走。
  1936年,英国人巴慎思盗窃壁画时,被当地民众抓获,才算结束了列强劫掠敦煌文物的罪恶历史。 敦煌遗书究竟有多少,历来缺乏精确数字。据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并成先生统计,敦煌遗书与纸卷画约有4.77万多件,藏文箧页9,648页,主要分藏于英、法、俄、日、美、丹、韩,中等8个国家,其中有五分之三在国外,中国现仅存2万件。在所有的盗宝者中,要数斯坦因盗窃的数量最多,而以伯希和盗窃的价值最高。伯希和曾为法国中国学权威沙畹的高足,当时虽只有27岁,却懂得汉、俄、藏、突厥等13种文字,曾多次来到敦煌,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著名的汉学家。他精心挑选并盗走的遗书是最精华的部分,有许多孤本,且有19%的遗书标有年月,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敦煌遗书这一文化宝藏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王道士的贪财无度,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王则由一个贫道土,在众盗光顾后,摇身一变而成为"乡绅阔佬",收徒子徒孙及伙计30余人。但他在1931年死后,也未能带走一分财宝,空留土塔一座。   
  藏经洞是莫高窟最大的谜。对于它封闭的原因,通常认为是和尚为躲避西夏的侵袭,而秘藏宝物于洞中。根据是文献最晚的一份是宋咸平五年(1002年),文献中缺西夏文本。但西夏占领敦煌是在1036年,和尚总不至于提前34年就预感到西夏的威胁而提前躲难吧,这一说法令人费解。第二种说法认为是作废不用的文书和失去实用价值的卷轴式经卷被封存。佛教不准毁灭经典,封起来可以理解,但作废的文书为何又封存起来作画伪装呢?第三种说法认
  为是为了改造和重修大窟,这17号窟作为用处不大的小藏宝室堵上,墙外只是常规作画,并非伪装,该说法猜测成份太多。第四种说法认为,敦煌东有西夏党项羌,西有与佛教为敌的伊斯兰教哈拉汗王朝,东西势头逼人,敦煌曹氏后裔曹宗寿又逼其叔父,原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瓜州防御吏曹延端自杀,莫高窟危机潜伏,和尚为势所趋,封洞后作鸟兽散。这也仅是猜测。藏经洞封闭的原因扑朔迷离,最终恐怕还得从文献中去寻找。
  敦煌遗书是一把打开历史秘室的钥匙,单是存放了近千年,单是5万多件古代文献,就是无法估量的财富。藏经洞是莫高窟历史的浓缩,游客却只能在观赏窟龛艺术中了解莫高窟的历史,了解藏经洞,令人幸慰的是,敦煌学学者对藏经洞文书的研究和对莫高窟的保护,已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人了新层次。今天,新修的藏经洞陈列馆巳对游人开放。当你到莫高窟参观时,不要忘记留出时间,到藏经洞陈列馆一游。
  何效祖
  (摘自《旅游文化》)

 
 
 
前五篇文章

“山寺诗”例说

《西游记》讲记(下)

敦煌随笔四则

番汉对音和上古汉语

龟兹之声,南北曲调

 

后五篇文章

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

鱼山梵呗 和谐之音

中国现代文学的“因缘”因素:以张爱玲为例

《维摩诘经》与中古山水诗观物方式的演进

《六度集经》与中国民间故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