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鸡足山楹联的特色
谷兰 楹联,又名对联、对子、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只要是汉文化所被之地,炎黄子孙聚居之处,无论国内国外,天涯海角,每逢佳节喜庆都要帖对联。秀水名山,名胜古迹、道观庙宇,亭台楼阁都要悬挂楹联。鸡足山风光醉人,林壑优美,山峰奇秀,崖悬壁峭,山洞古木,白云清流,集天下云观、雪观、海观、日观四大奇观于一身,加之为迦叶尊者宏扬佛法,教化众生的道场,历史悠久,传说丰富,每一个石头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棵古树就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因此,鸡足山虽地处蛮荒,交通不便却不妨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今有文可查的仅楹联就几百对,这些楹联为名山添彩、古刹增辉。 鸡足山的楹联和其它地方的名胜亭台楼阁楹联一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咏物叙事、状景抒情紧扣该地史实及周围环境,不能移作它用。如现在挂在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后面,清末辛酉经济特科状元,云南石屏袁嘉谷撰写的一幅长联: “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而后,天开鸡足形胜,比鹿苑鹫峰,曰传衣、曰正法、曰华首、曰放光、曰经楼、曰袈裟石。巍巍宝塔,下逮玉笋琪英,雄镇滇疆,佛地永垂千载教。 有中溪创草,邦芑润色之书,人继鸿篇仙才,皆鸾翔凤翥,或宸翰,或遗臣,或诗宗,或律祖,或袭职,或檀樾金,上上乘禅,化及薪樵笠牧,庄严云汉,名山愿作一生游。” 上联写的是鸡足山佛教历史、传说典故。下联写的是鸡足山历代文人名士、遗臣高僧、传说遗事。联语紧扣鸡足山佛教文化及历史文化着笔,除悬挂于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处,一般不能悬挂它处。 其次再看,在青年时即被袁嘉谷誉为有七步八叉之才的宾居人氏,李宝 先生撰写的一幅现悬挂于金顶寺的楹联: 六诏雄封,旭日升,彩云现,玉龙蜿蜒,西洱扬波,塔影扶摇银汉外; 十方胜地,佛光映,石钟鸣,伏虎吟啸,东山挺秀,梵音响彻翠微中。 这幅楹联所描写的所见所闻,均为只有站在高标白云之外的鸡足山天柱峰顶,才能看到、听到的奇观梵音,若将这幅状物寓情的楹联移挂别处,那将令人捧腹了。 然而,鸡足山的楹联除紧扣环境、传说典故状物写景、抒情达意外,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浓重的佛教色彩。或赞誉鸡足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或阐述佛理,或描绘禅境,因品题之外不同,各择其重。 悬挂在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迎着上山游客面的那幅楹联: 梵钟声彻三千界, 鸡足名标第一山。 讲的就是鸡足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从字面解释,这幅楹联的意思是:古刹钟声响彻寰宇,奇、险、雄、秀、幽的鸡足山,风光醉人为名山之首。可它深层的含意却不仅止于此。“梵钟声彻三千界”,这梵钟表面指的是古刹的钟声,而实际隐寓的是佛法。这句联语的含意应是:佛法无边,教化三千大世界。“鸡足名标第一山”中的“第一山”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元章,题赞鸡足山的,其墨迹现在还珍藏在云南省博物馆内。谁都知道虽然鸡足山雄、险、奇、秀、幽,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可是将之与有仙气的黄山,“无限风光大险峰”的庐山相比,在常人的眼里,鸡足山的自然风光是略逊黄山和庐山的。这一点作为千古大家的米元章不会不知道。在此,米元章题赞鸡足山为“天下第一山”赞的不只是鸡足山的自然风光,更主要的是赞鸡足山作为一座佛教名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我认为鸡足山作为迦叶尊者的道场,法音遍传三千大世界。有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历史沉淀,尊它为中国佛教名山中的一大名山是一点也不为过分的。这一点明朝诗、书画三绝高僧担当也是这样认为的。因此,他曾为鸡足山题写了这样的楹联: 万佛之光,迦叶为世尊第一上首; 五岳以外,鸡足乃天下有数名山。 从以上几幅楹联,我们看以到的是鸡足山的佛教历史、典故、传说以及鸡足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而以下几幅楹联反映的则是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 首先看看悬挂在祝圣寺天王殿大门上的楹联: 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 出世入世随宜过,本可一笑休之。 这幅楹联是民国时,云南著名的白族诗人、学者、书法家赵藩撰写的。公元1912年他携同李根源上鸡足山,游览山水,搜罗故籍,住悉檀寺辑成《鸡足山志补》四卷,同时,也撰写了不少诗联。此联就是他在这一段时间内写成的。上联写的是无论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还是尘世间的帝王将朝,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不必对他们崇拜得五体投地的跪拜,把他们看作是无所不能的神;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是不可期及的。下联写的是人间万事万物,离合悲欢,兴衰沉浮都应随缘,不可强求。出世也好,入世也罢只应随缘而定,无须为之费力操心。他在这幅楹联中所表白的他旷达的人生观,与佛门所宣扬的人性本无尊卑善恶皆俱佛性,只要诚心苦修均可成佛的众生平等及万事随缘的观念一致的。 另外是金顶寺素餐厅大门上的楹联: 素食因怜六畜苦, 礼佛只为百姓甜。 这幅楹联描写的是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世间万类皆有生命,皆有知觉,皆有贪生之欲。而人类却为贪一时之口福而食之。磨刀嚯嚯,不惜随意宰杀鸡、鸭、鱼、猪、马、牛、羊。当锋利的刀刃剌向它们的胸膛,横向它们的喉管的时候,它们那撕心裂肺的嚎叫,是它们对生的留恋、死的惧怕、人的哀求。在这里作者提倡素食,不仅只是为知佛门是戒杀生的,这幅楹联不正是体现了佛门的好生之德吗?同样大觉虚云寺客堂门上的: 延年益寿多素食, 淡薄名利菜羹香。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佛门的这一思想。 鸡足山的楹联中,另外还有一部份,表面看来是写景的,但寓意却很深刻,同样也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如祝圣寺山门的: 退后一步想, 能有几回来。 这幅楹联通俗易懂,充满玄机。一般说来,此联说的是鸡足山神奇美丽,风光无限,这样美的地方由于它地处边陲,来一次实在不易,所以既然来了就要尽情观赏,随意游玩,以免留下终生遗憾。这是从鸡足山的自然风光这个方面来讲的。其次,无人不晓鸡足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不仅只是因为它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因它是迦叶尊者的首场,是佛教圣地,是佛都。在那紧锁的华首门中,迦叶尊者虔诚地守着释伽牟尼佛交给他的金缕袈裟,在永恒的寂静中等待弥勒的下世,把袈裟转交于他,完成释伽牟尼佛赋予的使命。来鸡足山的人,多数是怀着虔诚的心,带着美好的期望一朝拜佛教圣山的。他们有的来自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有的年纪已高已进入生的黄昏,今生今世还有几次能来啊。既然来了,何不虔诚地跪在佛的前面,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心愿全盘托出,以求得佛的保佑。再者,根据佛教六道轮回之说,我们今世为人,是前世修行的结果,为人不易,应该珍惜今生,多做善事,以免来生堕入恶道。这也许才是这幅楹联的真正含意。它之所以妇孺皆知,黄口能诵,就是因为它道出了每一个览胜者和虔诚的朝拜的心声。 再者是祝圣寺禅房门联: 东墙月写板桥竹, 西苑风吟摩诘诗。 看似写景,实是写禅的境界。禅房坐西向东前面是一个四方大院,正东面是大雄宝殿雪白的山墙,院内几丛鲜花、一塘清水、数杆修竹,十分清幽。联语紧扣环境写了夜深人静,皎洁的圆月斜挂青空,雪白的柔光照着静静的禅院,修竹倩影映在大雄宝殿洁白的山墙上,看去就象清朝大书画家郑板桥的墨竹一般,轻风拂过,竹叶上晶莹的露珠滴落老圃,发出微弱的声音。这境一正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竹露滴清响”的绝妙境界吗?这境界多么空灵,多么宁静。这是佛教修行者在打坐参禅时“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进入的禅境。至此不难看出这幅楹联也包含着佛教色彩,只是这种佛教色彩很隐晦,需用心品味才能品出。 上面我所谈的只是我对鸡足山楹联的一些初浅的认识。鸡足山楹联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精深的,要参透其中三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用心参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