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作品: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
 
池田大作先生摄影作品写实、新颖、视角独特,颇具鲜明之艺术特点:以正面取材手法,取景广阔而宏大,构图形式协调统一,色彩饱和,意境宁静、悠远、和谐;摄影捕捉元素多以月亮、山体、河流、植物花卉与建筑为主,少有刻意运用照相机的技术特性,注重对客观事物原本形态直接展现。作品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深刻的思考与启迪,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映射出其自然、和平、和谐思想观。 摄影艺术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现代造型艺术。它通常运用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以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和形态感,共同表达摄影作品审美倾向与主题思想。摄影者使用照相机,运用照相技术和技巧,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摄影作品所体现出的感性美与精神内涵,是摄影家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生命特点及艺术个性的外化表现。一生追求“对话”的池田大作先生,自1988 年起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览他本人以“与自然对话”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这些被评价为“撞击过27 个国家44 个都市450 万人的心灵”作品,是他用心与自然对话,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体悟和对朴素人性获得的感动作为摄影主题的结晶。池田先生认为,在与自然对话中我们应视自然为“保持一定规律的‘生命的存在’”,“人类的目的不是狂妄地支配自己以外的自然,而是有一种必须和自然保持协调而生存的信念”。因此,池田先生的摄影作品视角独特而注重写实,颇具祥和生命之爱的鲜明特点。 特点一, 池田先生的摄影作品用心捕捉自然和朴实生活场景,展现人与自然的美。池田大作先生摄影作品采取正面取材的手法,以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倾心投入,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类朴实生活场景的捕捉,展现人类活动与大自然的美;拍摄出具有心灵撞击和共鸣、震撼力的作品,映射出其自然、和平、和谐思想观。其摄影作品《傲立枝头》、《红叶如云》、《田园诗情》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动机与目的,往往决定结果,摄影家取舍被摄体的形态,目的在于表达对外界事物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如果说英国著名摄影家麦卡林,是以他的勇气、坦诚、中立立场和审美眼光,从反面取材,感同身受地拍摄出士兵和平民在战争中的痛苦、恐惧;以他那些近似西班牙画家哥雅(FrancisoGoya)式的影像真实反映出人类如何相互残杀地狱般影像、痛苦受难时的尊严和人性,呼唤人类的良知,呼唤世界和平。那么,池田大作先生摄影作品则是采取正面取材的手法,捕捉那一幅幅恬静的美景,在与天地相互依存中,感受生命散发出永久、亘古的光辉,使人的心灵与作品一道沉静在自然的生命之中,得到来自自然精神的净化和抚慰,勾勒出一个纯净、清醇、真实、存在的世界。 特点二, 池田先生通过摄影艺术呼唤和平与和谐,映射和平观。摄影有“艺术摄影”、“良知摄影”、“关怀摄影”,深切表现出人文精神。“祈祷人类和平”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一致心声,更是池田大作先生强烈的意愿。池田大作先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底蕴丰厚的东方学者、思想家、哲人、教育家和宗教活动家,因与世界沟通而备受世界的关注,因与自然对话而获得自然的恩赐,是一位充满积极的生命情怀、富于深邃的精神探求意识与真诚和平愿望的哲人摄影家。他认为摄影是“和平的影像诗”,是一种刹那间把人与人的心连起来的“奇妙的世界语言”。其摄影作品《水仙临池红樱探首》、《古都余韵》、《银波载舟》等无不展现出大自然和谐宁静一派祥和的景象。池田先生在《畅谈摄影》诗中提到“透过摄影,若能扩展出超越国境、超越时间的和平与友谊大道,对我而言,这是无上的喜悦。” 特点三,池田先生摄影作品以人与自然的融合、共存映射自然和谐观。池田大作先生认为,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支撑力、维持力的作用。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各种事物间的关系不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和谐的,有序的,相互依存的。即“人和自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是“一体不二”的关系。池田认同生命是尊严的,没有任何东西比它更高贵,而宇宙全体及其存在万物,包括自然界的无生物和无机物都有尊严性,如大地、空气、水、岩石、泉、河流、海洋,这一切都有尊严性,并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比喻为像蜘蛛网一样张挂着的“生命网络”或“生命之线”。例如作品《水都街景》,捕捉的是1996年美国佛罗里达部分城市建筑与自然水体交错交融的景象,画面在一片蓝天、碧水、翠绿树林中蜿蜒点缀着橘红的屋顶,带状的房屋和水体宛如藤蔓相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象地呈现出自然界万物“生命网络”和“生命之线”。他说:“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生存是唯一无二的母体和基盘。它不仅对维持肉体是必要的,而且是人类的精神的基盘,也是繁荣文化、文明的源泉。因而可以说,对自然的破坏和损害包含着直接导致人类的衰退和灭亡的危险性。反过来说,维持和增进丰富的自然的规律是人类永远繁荣的最大的关键,这么说决不过分。” 195。人类只有和自然即环境融合,才能共存和获益。他为此而主张,要使每个人做到,不仅决不为了自身的欲望和利益而伤害大自然,而且还要使全人类永远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亡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其摄影作品《红屋交柯》、《白雪殿堂》、《水都街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画面,表现出池田大作先生对于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自觉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池田大作先生主张个性发展的前提是:不能破坏社会的和谐,人、自然、社会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才能免除危机,取得持续的发展。他说:“人类具有的价值观念”应该“具有普遍性”,人不是以某个个体、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存在,“而是一种与人类社会、整个地球大自然,甚至是与整个宇宙具有连锁关系的生命存在”。他认为人类应当以和平的心态,而不是征服者的形象呈现在自然面前。 特点四,池田先生以摄影作为第三只眼真实客观地记录自己的心灵感晤。池田先生说:“我希望用第三只眼真实客观地记录自己的心灵感晤”。因此习惯把摄影机放在胸前,随时以纯真之心,捕捉大自然转瞬即逝之美,信手拍下。池田先生指出:“人,即便社会地位和声誉再高,也不会感到满足;即便财产再多,内心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充实。唯有彻底打开这无 边无际的境界———自我胸中的‘宫殿’,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感到无限的幸福。”在池田先生的摄影作品中表现为画面色彩饱和,时常流露出一股青春与生命的活力,在坚定沉着之中又空灵透澈,作品于冲淡平和中透出一种禅境。在欣赏池田大作先生的摄影作品时,往往会被那动人的诗情所吸引,从而进入到一个美好的充满和谐的世界,实现审美的快慰与满足。比如作品《传统建筑与白色线条》拍摄于1990年,画面呈现了当时韩国汉城的一处民居建筑群,此建筑类似中国四合院结构,一片片普兰色的屋顶,汇集成形状象翻开的书本图案,洁白的屋脊以线条的形式,将沉着的蓝色有节奏的分割成长方形和梯形,饱和的色彩使整个画面凝重,简洁的白色线条给人以疏爽感,从中透出传统建筑的空灵与诗情,淡平和中透出禅境。作品《伊丽莎白大道》中绿色的树林与草地在悄无声息地展现蓬勃生机,道路的透视感把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引领人们遐想与深思,给人无限深远之感。 特点五,池田先生的摄影作品凝聚着心照万物,与自然对话的感动。池田大作先生的摄影取景于大自然,广阔而宏大;画面意境宁静、悠远、和谐;摄影捕捉元素多以月亮、山体、河流、植物花卉、建筑为主;多数摄影作品选取多个组合的被摄体,他们与整个画面构图形式协调统一。作品《云中富士山》从高空向下摄取了富士山与云雾的奇特景象,茫茫云海将富士山层层包围,深蓝色富士山顶上皑皑白雪与茫茫云海遥相呼应,犹如万顷波涛扑面而来,场面宏大而壮观,气势磅礴,格外引人入胜。《富士山》、《夕照》系列摄影作品中,《一片红云尽是春》、《少女们的聚会》等摄影作品很好地展现了以上特点。池田大作以心照万物,用心与自然对话,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体悟和对朴素人性获得的感动作为摄影的主题。 特点六, 池田先生以最自然的摄影艺术表现世界平静、朴实与和谐之美。池田大作先生摄影作品少有刻意运用照相机的技术特性,如慢门、追随、变焦等拍摄方法来强调画面形象的某些形态或削弱某些形态,而是对客观事物原本形态的直接展现,给人以原滋原味之感。摄影作品画面尽量避免亮的主体形态衬托在暗的背景中,或者暗的主体形态衬托在亮的背景中导致个体突出醒目,忽略线条透视和影调透视体现的立体感,注重运用恰当的光线、影调来表现被摄体的质感,从而给人以平静、朴实和谐之美,仿若一首首娓娓道来的散文诗,又如山间溪水静静流淌。如摄影作品《暂借莲蕊小驻》、《黄冠高士》、《大自然的调色板》等均直接展现自然的真实面貌。美的人生、美的行为、美的祈祷都是艺术……把心与心结合起来,那就是杰出的和平的艺术。 综上所述,池田大作先生摄影作品分别从取材、视角、色彩、构图与题材几方面诠释着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总体认识与态度。其摄影作品立意深刻,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冥冥中表达出真正的自然美,是自然之为自然的美,即自然本身的美。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自然景物都是那么朴实、纯净、和谐、亲切,通过摄影,他为人们“开辟一个和平及心境丰裕的世界”(南方日报记者与池田大作对话)。其作品即是其真实的情怀流露、思想表达、境界反映、风范呈现。激情关爱现实、关爱世界、关爱人类命运的赤诚良知和崇高正义感,昭示着池田大作先生艺术创造精神的高昂提升,它无疑将会给当代各层次各类型的摄影爱好者以积极而有益的启示和感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