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从冯友兰看哲学观念的更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众所周知,冯友兰先生是一位现代新儒家,尤其是新理学体系的创立者。这种说法,当然是站得住脚的,不过,并不全面。准确地说,他不仅仅是一位现代新儒家或新理学家,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是一位长于求索、勇于创新的哲学家。他并不把自己限制在某种狭小的学术圈子里。事实上,他在晚年不再坚持理在事先的原则,早已超出新理学的范围。同任何一位真诚的哲学家一样,冯先生一生中都在思考“何谓哲学”的问题,并且不断修改自己给出的答案。我认为,冯先生思想的变化,经过了从单数哲学观到复数哲学观的历程。

  在早年,冯先生认同单数哲学观。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他关于哲学的说法是:“无论科学、哲学,皆系写出或说出之道理,皆必以严刻的理智态度表出之“故哲学乃理智之产物;哲学家欲成立道理,必以论证证明其所成立”。“欲立一哲学的道理,谓不辩为是,则非大辩不可;既辩则未有不依逻辑之方法”。在《新理学》中,他又重申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讲哲学不能诉诸直觉,必须诉诸理性,必须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必须对实际世界何以可能,从本体论的高度做出哲学解释。他的这些说法表明,他基本上认同在西方比较流行的单数哲学观。不过,他不接受西方哲学家那种认为哲学只在西方才有的偏见,认为在中国同样有哲学。他花大气力编写《中国哲学史》,有一个理论动机,就是以事实证明在中国确有哲学。他编写《中国哲学史》,也是以单数哲学观为指导的。冯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不过,我们也不必“尊者讳”,可以直言他留下的遗憾。由于受到单数哲学观的限制,他编写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过分强调共性,难以充分展现中国哲学的个性,尚没有充分呈现出中国哲学的本来面目。

  金岳霖先生对单数哲学观表示质疑,强调哲学不过是“讲出道理的成见”,不是单数,而是复数哲学观。对于金先生的复数哲学观,冯先生当时并未做出回应。由此可见,那时他还不想放弃单数哲学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讲哲学的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苏联的哲学教科书,掌握着主流话语。讲哲学必须遵循哲学教科书的统一口径来讲,不容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在这种语境中,冯先生表示放弃他苦思冥想出来的新理学体系,然而却没有放弃单数哲学观。不过,这个单一哲学,到底应该讲什么,应该怎么讲,冯先生已经没有发言权了。单一哲学讲的内容,不可能再是他心目中的“道理”,已经换成了令他莫名其妙的“原理”。

  信奉单数哲学观的冯先生,想不到自己竟成了这种观念的受害者。他经过多年痛苦折磨之后,到晚年终于大彻大悟,再次以哲学家的身份出场。他毅然摒弃单数哲学观,表示认同复数哲学观。

  首先,他把哲学定位为精神现象学,而不再定位为西方哲学历来讲论的自然现象学。他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人类的精神生活主要部分是认识,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对认识的认识。对于认识的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认识之,这就是认识的反思。”按照冯先生的这种新哲学观,哲学的主题是人,而不是物。这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看法是一致的。

  其次,他拓宽了哲学的论域。基于精神现象学的考量,他认为哲学的论域,并不像单数哲学观描述的那样,仅仅是一个自然界。在复数哲学观视野中,哲学论域不是一个,而是三个。“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自然,社会,个人的人事。人类精神的反思包括三方面以及其间互相关系的问题。这些都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对象,也就是哲学的对象。”他的这种看法,显然承接着中国哲学“究天人之际”的传统。

  再次,根据以上两点,他认为哲学的作用不能只是一个方面,而应当是两个方面:“一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一是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关于第一点作用,恩格斯已经谈到,冯先生表示完全同意。至于第二点作用,则是中国哲学家才会有的独到见解。冯先生认同中国哲学的传统,他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说,哲学可以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就是说,哲学可以给人一种精神境界,人可以在其中‘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

  最后,他对金岳霖提出的复数哲学观做出回应,明确表示认同。据冯先生讲,金先生在英国剑桥大学讲学时曾说过:哲学是概念的游戏。在金先生那里,“成见”说和“游戏”说是一致的,意思都是说,很难对哲学结论做出能使所有人都接受的理论论证。冯友兰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表示认同金岳霖的“游戏”说,他写道:“现在我认识到,这个提法说出了哲学的一种真实性质。试看金岳霖的《论道》,不就是把许多概念摆来摆去吗?岂但《论道》如此,我的哲学体系,当时自称为‘新统’者,也是如此。”

  何谓哲学?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在哲学家当中从来没有达成共识。对于这个问题,今后仍需进一步地探索,借用冯先生的话说,叫做“哲学纷无定论”。我们不必完全认同冯先生的某些具体的说法,但不能不对他那种真正的哲学家品格,表示由衷的敬佩。我们回顾一下冯先生哲学观念的演化历程,对于我们排除谬见的干扰、更新哲学观念,对于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前五篇文章

市场上的甲鱼——《悲惨世界》(连载二十八)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用佛法来净化人生

池田大作作品: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智慧是什么,它从何处来

 

后五篇文章

印度耆那教的素食传统

董树人:北京方言像胡同一样消失很快

道教修道的精义在于“贵生”

父亲的裸捐与我的未来

善良是生命的黄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