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也要环保 |
 
环境保护,低碳生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须臾不离的元素。天蓝水碧,空气清新是人类追求生活的一种趋势,因为环境的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我们是否关心过自己的心灵环保呢?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又有谁会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忧心忡忡呢?相反,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孤独、忧郁、烦躁的情绪无时不在侵袭着我们。这是因为在人们拼命追逐物质利益的时候,却放逐了自己的心灵,总是纠结于利益的得失,醉意于职位的晋升,心困于事务的琐碎,身陷于无谓的应酬,心灵被这些所污染时,自然就忘记了真正的愉悦总是来自于心灵,内心的澄明才是生活的幸福所在。积极健康的生活和淡定高雅的心境,需要我们清除心灵的杂草,驱散心灵的尘嚣,还一个山清水秀的精神家园。 用书籍的甘露环保心灵。古人云:“修身自读书始。”知识是人生的动力,人有了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有了知识,可以明晓做人处世的道理;有了知识,可以为社会和部队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读书对于心灵的环保有无穷的魅力,当你读地理名胜时,可以遨游山水;当你读历史典故时,仿佛与古人神交;当你读文学经典时,犹如欣赏春花秋月,情境义理,妙趣无穷。近人徐珂在《康居笔记江函·范园客话》中认为读书有益身心,他说:“人心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读书则心有所寄,不患寂寞矣。”这段话再明白不过的告诉我们,读书一旦进入自觉境界,心灵就会安息在人类灵魂的精神家园。 用淡定的心境环保心灵。淡定是一种智慧,淡定是一种能力,淡定更是一种艺术。当一个人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荣誉时,多想想组织的培养教育,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切不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否则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保持一份淡定的心境,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要保持一份自信。爱迪生面对自己的工厂失火,所有财产付之一炬时,许多人担心他受不了如此打击,没想到第二天他告诉员工:“感谢大火没有把我烧毁,却把以前的错误全部烧光,从今天开始,我们重新出发。”在挫折面前保持淡定的心境是走出困境的坦途。当面对烦恼时,同样也要有一份淡定的心境。人的情绪恰如四季交替,因时不同,所谓春时淡雅、夏时苍翠、秋时明净、冬时如眠。人的一生也犹如季节变化,有浓淡、有动静、有荣枯、有高低、有得失、有起伏,不可能一帆风顺。海伦﹒凯勒说:“面对阳光,你就会看不到阴影。”只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凡事只要都往好处想,苦恼自然就会转化为快乐,心灵的环保靠自我的充实,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灵的窗户,接纳世界,播撒欢乐,那么平时望见的窗前月,自然会有不同的景致。 用摆脱名缰利锁环保心灵。现在不少人觉得活的很累,不堪重负,是因为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不少人怦然心动。在名利面前看淡的少了,所以痛苦多了。据《唐书》介绍,唐朝有个督运官在一次督运粮船时,遭遇突变风云而翻船,损失巨大。上级考核时说“成绩中下”,督运官听后二话没说,笑颜以对。考核者欣赏他的气度和修养,重新评价道“损失粮食非人力所能及,成绩中中”。督运官仍无半句辩解和开脱之语。考核者为他的坦荡胸怀所感动,最后评价他:“宠辱不惊,遇事从容,成绩中上”。古代这位督运官之所以能做到“宠辱不惊”,就是因为他对功名利禄,失之不忧,得之不喜,自始至终保持了淡泊自适的境界。封建官吏尚且如此,作为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有达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绝不因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而失魂落魄,心灰意冷。实现心灵的环保,应该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宁静平和的心态,以脚踏实地的定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