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道法自然与中国茶道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自然之茶道或茶道之自然,不自然不成其为茶道,茶道无所不在地显示了自然。茶道也就是按照茶的“自然”要求,以“任其自然”的状态,发掘出它的天然精华以“合于自然”。所谓“天然自然”者,对茶人来说,就必须真正地以自然而然的态度与精神去合于“天然之道”,以素朴的人性与茶的本性契合。这些都是茶人从道家思想中得到启发并发展成为茶人的原则,它最终仍要归为道、儒、佛思想的共同宗旨“天人合一”。而道家也以清静无为、自然而然的态度追求神仙世界,从而各地道观大都自产自用着自己的“道茶”, 实现着自在自为的自然思想,这种茶道思想对茶文化开创有着不可磨火的贡献。

  唐德宗时,在江南与茶圣陆羽、诗僧皎然一起组织苕溪诗会、共襄茶事的李治(季兰)就是一位精于诗、琴,颇有名气的女道士。有人认为正是这一儒(陆羽)一僧(皎然)一道(李季兰)的组合,共同开创了陆羽江南茶饮群体的唐代文士茶格局。这些对后世中国茶道形成回归自然、参天地造化的品格,都有很大的影响。

  明宁王朱权认为饮茶可以“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这正是道家对茶的认识。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和精神三个层面。在物质方面,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生产出好茶;在行为上,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都要以自然为美,以朴素为美,动则如行云流水,静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举手投足之中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毫无弄巧造作;在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表现为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静、怡然、寂寞、无为,仿佛与宇宙相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道家崇尚清静无为,以度虚无淡泊的生涯,于自然恬淡中求得生命的延续与超越,因此颇重养生之术。他们在茗饮文化中发现了适合于道家修炼的养身养性之道,认为茶乃契合自然之物,采天地之灵气,长期饮茶则可使人轻身换骨,能除污浊之气,因此把饮茶作为日常清修的辅助手段。同时在他们看来,修炼在于修心,修心的关键在于“达静”,而饮茶则能导致“入静”。历代道家对于茶的这两方面的作用一直十分重视,对后人影响颇大。

  “自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最早出自老子。老子的《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指“自己而然”,非有意造作而然的,“道”本身即“自然”之道而无所不在。在道家看来,茶道只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茶的天然性质决定了人们从发现它到利用它、享受它,都必然要以上述观念灌注它的起始发生的全过程。

  道家的思想发展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有了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此时,自然之“道”的概念逐渐普及,并且逐渐演变为功利主义的宗教。人们在日夜思考着如何得道成仙。在那一个充满狂热求仙风尚的时代,含“道”、含“生命素”成分较多的茶,自然成为成仙的灵物。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关于茶的传说,从中可以看出道家的影响。

 
 
 
前五篇文章

用现代的观点看佛教

如何看待日本儒学和传统?

中国最长的石拱古桥:拒马长虹永济桥

幸福善行

幸福布施

 

后五篇文章

有机肉食能拯救气候吗?

【素食地图册】净心莲素食餐厅

把“孝”变成一种时尚

潘石屹天水慈善行:说服副市长开设美德课

孙俪:慈善不是刻意的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