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妨矜持点 |
 
老师传道,也应保持一点身段。此非拒人千里,正是重道的表示 中学大量招收复读生,无疑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流弊甚多,无庸赘言。关键在于,舆论似乎认为此事主要应由中学负责,而很少追究这和大学招生政策的关联。但是,中学教学本是跟着高招指挥棒走的,大学如何招生,难保不对中学教学产生直接影响。 每逢高考前,很多大学都会推出一些措施,吸引高分生源。这本来也无可厚非,惟高分考生毕竟是少数,有时“吸引”也就不免变成“招徕”,甚至演为大学之间的竞争。据说近年清华和北大为了抢到各省的“高考状元”,已经开出非常丰厚的条件,除了给考生本人的奖学金外,家长、老师乃至校长,各依亲疏,都可以获得程度不同的“犒赏”。 谁都知道,高考状元并不一定是人才,关键仍要看大学怎样培养。但今人习惯认为“顾客即是上帝”,如果北大、清华这类本已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顶尖高校都不能免俗,负责供应生源的中学又怎能不对此趋之若鹜?这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这对于中学教学本已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无疑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同时,它也进一步殃及了高等教育事业。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人注意到大学新生整体素质下降的现象,恐怕不仅是中学教育水平的问题,大学的招生取向也难辞其咎。 不过,在我看来,此事更恶劣的影响还不仅于此。大学争抢高考状元,也提示着“师道尊严”在现代社会中的整体沦丧。中国人过去做事崇尚矜持,不欣赏“自衒自媒”,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来学而无往教”,总要学生主动表达了学习的意愿,老师才肯教。“程门立雪”成为佳话,正代表了这类观念的流行。这样做当然不是故意自抬身价。《礼记·学记》云:“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老师作为个人,实无甚特异,且可能根本“不贤于弟子”;但其以守道、传道自持,人以道尊,尊师实是重道。今人不知此意,乃以势利待之。据说某顶尖大学一直流传“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之说,意谓学生多出身“状元”,而老师不是也。呜呼,“状元”如此,吾不知其可。 如今是商品经济时代,各级学校大肆招揽学生,亦是按照市场原则行事。但问题在于,经商与教育本是两个领域。商人出售商品,顾客越多越好,正该广告天下。而老师以传道为业。大道幽微,必要付出极大的毅力与艰辛才可获知一二,求道之心不诚,断难有为。且道之可传与否,亦不以人多取胜。当年熊十力在北大,即“极苦教书乏趣”,盖其学“非登讲台作演说式可以讲得”。他的理想是“授之私室,倘得半个有心之士可与言谈,即此理在天地间亦有所寄;而不相干之学子亦不愿其与于斯课”。故学者为学,固当发下宏愿,确守“诚敬”二字不移;老师传道,也该保持一点身段,至少应有说“不”的权力。此非拒人千里,正是重道的表示。 最近几年,大学校园多怪事,有学生理直气壮向老师索要分数的,有老师因为拒绝招收某个学生而遭受攻击的,师道中绝,莫此为甚。但我以为这也不该过于怪罪学生。盖大学从招生开始,已是以“市道”示人。学生耳濡目染,不闻师道,有此举动,又何足异?但大学(尤其是被目为领袖的大学)本肩负为社会培养脊梁的使命,即使不能兼济天下,至少也应站定脚跟,独善其身。似此主动向恶劣风气低头,甚且推波助澜,辱及一身事小,使人因此小觑了师道之尊,其流弊隐微深密,于不知觉中移人心志,最当警惕。 (作者为四川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