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让心自在于生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去年我游落基山,在山脚小镇一家专卖化石的小店中,亲眼看到一亿九千万年以前,也即是侏罗纪时代生命死亡的恐惧。

不必说那些断了头的小鱼,且说我见到的一只海虾,弓着背,左爪用力地弯向胸前,右爪却抓着一根茜草(所以连这根茜草也变成化石)。可以想像,这只海虾正在深海漫游,如常地过它的日子,突然间深海的泥浆向上飞涌,将它带向二万五千英尺的高空,然后凝结。不知道这海虾究竟亲历了这过程多久,也许当海泥上涌那一刻它已死亡,又或者当它飞舞于空际时依然有知觉,这些都无关重要,重要的是它本能地抓着海草那一刹那,这正是恐惧死亡的一刹那。

所以“生与死的禅法”,首先便教人要修习死亡。先认识死亡,体验对死亡的恐惧,然后再学习如何应付这恐惧。

我把这块海虾化石买回来,在石上题了四个字:“沧海留痕”。这片化石,应该即是认识死亡的最好教材。

我把这片化石竖立在眼前,在它前面放一香炉,燃点一支上好的沉香,然后默默地冥想。这时候,人和化石里头的海虾便突然沟通,海虾再也不是化石,也不是海虾,不过它恢复了生命;人也不是人,跟海虾一样,都是循着时间而生死的一个段落的生命。人没有进入一亿九千万年前的海虾世界,海虾也不必进入一亿九千万年后的人类世界,然而两个世界却刹那同时,而且于中没有以海水为生命媒介,抑或以空气为生存助缘的分别。

你甚至可以在冥想的世界里打破三维空间。

做死亡的观想,最好是同时打破一维时间,三维空间的概念。

人类的最大束缚,便是受困于时间与空间。时空是我们生灭的标志,在时空中存在便是生,不存在便是灭,于是循着时空的轨迹,我们便有欢悦、恐惧与悲伤。

我们其实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将生灭看成是一个现象,一个特定的现象。比如说,特定一个人的生死,可以在这个时空中出现,也可以同时在另外一个时空出现。在这个时空叫做灭,也可以同时在另外一个时空叫做生。譬如说,一个人的灭,便同时是一个“中有身”的生。这在佛家,便称之为“无生”。

实际上即使在同一时空,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在同时生灭。

花开的一刹那,是“花开”这现象的生,可是与此同时,也实在是“花还未开”这现象的灭。两个现象一定同时,不灭掉“花还未开”这个现象,就不可能有“花开”这现象生起。然而“花还未开”这现象一灭,岂不同时也就“花开”?

我们还可以观察光明与黑暗。生起光明的同时,必然即是黑暗的消灭。决没有可能先生起光明,再等待一会,黑暗才慢慢消退。

观察我们自己也一样。我们在衰老,在一次新陈代谢中消失掉十万个细胞,这就是两个现象在同时发生:灭掉一个多十万细胞的个体,同时生起一个少十万细胞的个体。

佛家将这种情形,叫做“生灭同时”。它也即是“无生”的通俗定义。

最好是由对“无生”的理解来认识我们所说的死亡。先由一个特定的时空来理解,譬如说,我们这个世界的时空,然后再将理念推广到任何元次的时空。

再详细一点,我们还可以在观察我们这个世界的死亡现象时,变动时间,例如我们见到金字塔中的木乃伊,我们就可以将前后三千年的世界融合在一起;见到侏罗纪时期的化石,我们就可以将一亿九千万年的世界同时融合。这样做并不是自欺欺人,只是循着时间的轨迹,将两个三维空间一个推前,一个推后。假如我们不坚持二者之中有一段时间差距,那么,无论人类的历史说它相隔多久,我们也可以说,两个空间是同时生灭——例如,当海虾变成化石那一刹那消灭,同时也即是我们面对海虾化石而作沉思这一刹那的生起。只不过,我们由于习惯了时间的局限,因此才不肯将“一亿九千万年”等同“一刹那”。

时常这样观想,我们就会慢慢体会到,打破时空局限的心,非常自在,它逡巡于生死变异之间,而不执著于任何的生死变异。

当这样做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同时体证了佛家所说的“无常”——这也是学习“生与死的禅法”的准备功夫。

常即是永恒。

虽然知道人有生死,物有异灭,在我们周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永恒,可是我们却依然不断追求永恒。

古代的帝皇,一直追求万年不倒的基业,他们也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古代的埃及才会有炼金术兴起,目的其实不在点金,而是为法老王炼取不死药;这门技术由西域传到中国,中国道家马上发展出“外丹”一派,炼令人长生甚至不死的金丹。这时候的道家虽然还说自己是老庄的子孙,可是炼丹以求长生,其实已经违反了老子的“无为”,也违反了庄子的“齐物”。

古代最能知道无常的商人,大概只有一个陶朱公范蠡。他帮助越王复国之后,立即辞官,改行做生意,他目光锐利,预料蚕丝失收,便先囤积丝绢;预料瘟疫流行,便囤积药材,不几年就成为一国的首富。可是,他三次积财却三次散财,将身家拿出来救济社会。他说,他不留财富给儿子,只替儿子留下老百姓的感激。不过,历史上却只有范蠡这么一个商人。因为我们普遍认为财富可以永久,家族的富裕可以永恒,所以我们便尽生前有限之身来积聚财富,为后代子孙画出美好的蓝图。

凡是追求永恒的人,一定畏惧死亡。当死亡来临之际,他们一定非常之不平静,有愿望未完成,还有许多追悔与怨恨,加上对子孙的期望变成提心,诸如此类的念头,都足以令人永久陷入相续流转的世网。

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由于体会到无常,却因而陷入虚无,却也是一件坏事。

花未开,他们已经想到花落;婴儿一出世,他们已经说婴孩是一步步走向死亡。所以他们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放纵自己,尽情享受有限的一生,这即是古代印度的顺世外道;另一个极端是,完全不尊重生命的尊严,所以无论权力大小,都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滥杀。他们即使是一间木屋的主人,杀的决不会是一只蚂蚁,而是把蚁巢找出来焚烧。这便是从尼采哲学发展出来的纳粹主义。

假如我们能够超越时空来体会现象界的生、住、异、灭,我们就会在永恒与虚无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叫做“不常不断”。

现象消灭,可是它的作用力却会继留下来,是故不可以说是断灭与虚无。然而每一个现象却都有变化,它的作用力也无时不在变化,当然这亦不能视为恒常。

因此常与断二者,在一个时空中可以以构成非常复杂的变化。尼罗河边有一只蝴蝶拍一拍翅膀,可是,拍翅膀的现象虽然消失,但它的作用力却堪能在非洲森林引起一场风暴,物理学上因此便称之为“chaos”现象。也即是一场没规律可依循的混乱。

我们实际上就是在这般的一个混乱世界里面生死。这个世界,甚至不可以将光波定为常断,也不可以将粒子定为常断。因为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表义为能量的波,可以转变成表义为质量的粒子。粒子当然亦可以转变为波。通常我们将质量视为有形,能量视为无形,可是,有形与无形之间却存在着互变,因此,我们的感官知觉,其实也是非常非断地去感觉一个时空。这个感觉,原来也即是非常非断。

局限于一个时空已然如是,倘若超越时空,对整个宇宙作通盘的理解,即是说,试图进入如今物理学家提出的“不可见空间”(unseen dimension),我们可能感觉到现象界更加混乱,比我们这个时空混乱亿万倍。然而,无论如何混乱,亦一定有规律可以遵从,这规律,亦一定即是“非常非断”。

由非常非断去体会生命的无常,心灵才会得到解放。

观察生灭、观察无常,是修习“生与死的禅法”的两项必要准备。它的作用,是打开你心灵的枷锁,让它自在。

谈锡永专栏:http://www.longquanzs.org/columndetail.php?id=94

图书信息:

《生与死的禅法》

作者:谈锡永

定价:¥26.00元

出版发行: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46242

页数: 203

定价: 26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

目录:

我们的心要落妆

让心自在于生死

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三自解脱”和“如来藏”

认识“自显现”

——佛家修行的关键

生前死后的“六中有”

鸽子归巢 现证“本住”

——说“处生中有”之一

把禅法带人生活

——说“处生中有”之二

念念分明修“胜观”

——说“处生中有”之三

幻人离幻境

——说“梦幻中有”之一

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

——说“梦幻中有”之二

“四大光明”的理趣

——说“梦幻中有”之三

“三虚空”与“四大解脱”

——说“禅定中有”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

——说“临终中有”之一

死相·临终·死光明

——说“临终中有”之二

“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说“临终中有”之三

怖畏与离怖畏

——说“法性中有”之一

生起四种“现分”

——说“法性中有”之二

意生身与习气身

——说“受生中有”之一

六种遮胎门

——说“受生中有”之二

三个禅的境界

——完结篇

 
 
 
前五篇文章

书法的故事——汉(一)

中国文化产业和美术市场

专访冢本松韵--把尺八还给中国

培育书香社会:要学会读闲书

谈锡永谈中国文化的融合力与包容性

 

后五篇文章

谈实修

职场五大动力“贵人”

钱穆《晚学盲言》及书外思考

“飞天”称名考释

《暮江吟》——四层美两行泪一个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