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谈实修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密勒日巴的十万首道歌当中,其中有一首是在讲述安静的地方。他说,就是在这样安静的地方,过去所有的菩萨找到了他们所要找的东西;也就在这样的地方,不需要太费力,三摩地很自然便会生起。

把我所有在印度、不丹、西藏的佛学院加起来,也许有超过1500位学生在学习佛教哲学。不过我开始感到有点疑惑,我是不是在以所有这些佛教研究提供大家一种对佛法的渴望?这样做是否真的让大家真正接触佛法?

 

我佛学院里的学生僧众可以直接在心里默诵许多经论,我可以说学院里有超过一半以上非常好、非常优秀的学生和学者,我的三个佛学院里也已经培养出大约超过100位堪布,其中有许多堪布也到其他教派传承的佛学院去,甚至去教书。

但是如果问我这当中有几位真正的佛法修行者,那我就要好好想一想才能回答了。这里头也许有学者、有僧众,但是有没有真正实修佛法的修行者呢?我有点怀疑。

 

事实上,许多僧众、学者、堪布的自我很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学者,同时因为有了些许的佛学知识,他们反而失去了最纯真、最原初的(对于佛学的)虔诚心。对于所有精神上的修行,不论是持咒、打坐,或是绕塔、建舍利塔等等,他们都会说“噢,所有一切都是空性,所以不需要这些”之类的话,他们变得很会谈这些。

举个例子,很多学者就像这样:假设我们从来没有去过菩提迦耶,许多的学者会去研究菩提迦耶,他们会研读有关菩提迦耶的一切,所以他们知道菩提迦耶的形状、尺寸、距离、大小等等,他们很懂;但是他们从来没去过那里,不仅从来没去过,他们甚至不会想去。

但是有些佛法的修行者,他们或许不是学者,他们没有去研读菩提迦耶,对他们而言,他们会想:“噢!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我只有一个长假,我不可能花六天时间去研究菩提迦耶的资料,我只要直接买机票去那里就好了。”

修行者也许没有那么丰富的学识,但是他们修行,所以就直接去了。没错,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资讯,所以他们在路上会遇到一些曲折,不过没有关係,因为他们正在往道上行走。

这些实修者他们知道自己是不足的,他们会犯错,但他们会从这些错误当中学习,然后总有一天他们会到达目的地。而那些学者却还在继续研读书本。

当然,若对这一切完全一无所知,先有些资讯是很重要的。研读是好的,尝试学术研究或学习批判也是很好的,不过,从事学术研究或学习批判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要找到修行的道,然后实际的去修行。

西藏有四个教派传承,虽然这样的分法不是很精确,但我认为萨迦派与格鲁派是比较学院倾向的,而宁玛派与噶举派是比较倾向实修的。他们彼此之间常互相开玩笑,有时候那些玩笑开得蛮认真的。我有些萨迦派的朋友说:“如果只是修行却不研读,就像四肢残障却试着要攀岩一样。”

我回答他们:“但是你知道,典型的格鲁巴,他们试着去拥有一千只手臂却从来不去攀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必须强调,在现今这个末法时代里,决定要直接去菩提迦耶的人是很少有的。第一,佛学在现在是比较式微的,特别是用研究的方式来看待佛法、接近佛法──那种“佛法文化”,现在也许还存在许多那种从文化上产生的佛教徒,而真正学习佛法的佛教徒可能越来越少了。

更糟糕的是,真正修行佛法的人就像白天里的星星一样,他们就在那里,但我们就是看不到。

 

所以修行真的是非常重要,加上我们其中很多人其实已经没有时间了。我们这些人当中,有些正处在由山顶开始慢慢往山下走的状态,如果我可以活在地球上90年,那么一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很宝贵的,所以将自己的精力跟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在修行上非常值得敬佩,也是我们大家应该非常渴望以此为志的。我们应该要这样祈请。

 
 
 
前五篇文章

让心自在于生死

书法的故事——汉(一)

中国文化产业和美术市场

专访冢本松韵--把尺八还给中国

培育书香社会:要学会读闲书

 

后五篇文章

职场五大动力“贵人”

钱穆《晚学盲言》及书外思考

“飞天”称名考释

《暮江吟》——四层美两行泪一个梦

用镜头说白鹭的亲情与爱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