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敬畏万物乃生态智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最近笔者从报上读到两条消息:一则是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环境优美乡镇”的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近年来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发展速生杨、银杏、板栗和稀有果树为主的防护林网,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发展林木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实现了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喜鹊、斑鸠等鸟类前来栖息繁衍,今日郯城镇农村的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和林木丛中,一个个鸟窝挂在枝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另一则新闻是山东省夏津县北部黄河故道上的农民为造林封沙,祖祖辈辈种植果木,使这一区域形成了有树林两万亩、辐射面积几万亩、林木覆盖率达61.8%的片林,森林中的果树多达188个品种,赢得了“小杂果资源库”、“北方落叶树博物馆”和“沙区生态森林公园”的美誉。
  

上述两例为鸟类生存和大树古树存活创造积极条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新闻,令人读后深感欣慰。两地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更重要的是一种“敬畏万物”的生态智慧,它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有效促进了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推进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这种“敬畏万物”的生态智慧,是一种“厚德载物”的容物之举。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内涵就是人和自然界必须和谐共处,人有责任推动社会进步。人要“容物”即是要爱护动物、植物,若容不下物产树木,盲目开采砍伐,则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若滥捕猎杀动物,人类则会失去朋友,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并给子孙留下后患。
  

所以,“敬畏万物”的生态智慧,是一种建立在容人、容事基础上的更高境界,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在容物中追崇人与自然的统一。《周易》提出“厚德载物”,即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万物。庄子主张“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是倡导人应具备于人有益,于事业有益,于自然有益,于己有益的宽阔胸怀。按照我国传统的文化观点,人类和万物一样,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产物,作为一个宇宙生命的整体,则是同根同源。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要做大自然的朋友,与环境友好相处,将仁爱之心泽及草木禽兽,达到天地万物,人我一体、共存共荣的境地,才能达到天人和谐之境界。
  

由此可见,无论是郯城镇的“有鸟巢的树不伐”,还是夏津县的“不让大树出树林”,既是一种“敬畏万物”的生态智慧,也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有效之举。这样的生态智慧结合了当地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为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创造了条件,使之受益于民、受益于社会,有效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水平,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有效之举所带来的结果是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事在人为,为人在事。对于“敬畏万物”这样的生态智慧,可以说多数人都具备,每一个地方都能做到,关键是为与不为、做与不做了。“有鸟巢的树不伐”、“不让大树出树林”等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就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惟有如此,我们才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的转变。

 
 
 
前五篇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不要被自己憋死

科学家预测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十大危害

超出想象的海豚

论《九歌》的直接源头

 

后五篇文章

台湾民间社会的“点、线、块”

“上德若谷”与潇洒人生

“驼峰航线”惟一的中国女护士

我轻轻的走 留下身后一抹绿色

怎样保护孩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