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详解(四) |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编者按 立冬:表示冬季到来,按一般习惯,立冬便是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字解见春(立春)。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每年的阳历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这时,北风怒号,大地冰封,旷野里曾在夏天繁茂的树木,都脱去了绿衣,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立冬节因寒冷气流带来的寒潮,相隔5-7天就会入侵一次。当寒潮来临时,日平均气温可降低10℃,甚至20℃。当天气突然变冷时,总是刮起猛烈的西北风,风力常在6-8级之间,强寒潮可达10级以上。因此流传了“立了冬,土不生”的农谚。但是每当寒流过去,西北风停止了,由于地球表面还贮存一定的热量,人们会感到很舒适,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温温”之说。《农政全书》记载:“冬初和暖,谓之十月小春。”这段回暖期,对越冬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此时,土壤出现昼消夜冻,及时给冬小麦,菠莱等浇封冻水,对冬作物安全越冬大有好处。为什么要等立冬时浇封冻水呢?农谚解释的很好:“不冻不消,冬浇嫌早;一冻不消,冬浇晚了;夜冻昼消,冬浇正好。”因为冬小麦在日平均温度降到2-3℃时,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如果此时根系分布层的田间持水量不足70%,小麦容易受冻,浇封冻水能保温(干土比湿土散热快),使冬小麦、菠菜等安全过冬。立冬,还要注意保护小树幼苗。不耐冷的小树要剪枝、绑草、壅土防冻。北方的葡萄树,不论大小都要窖埋,否则会被冻死。果树越冬,除浇冻水外,下雪时根部可以积雪,据科学家验证:一雪之隔,温度要差15-20℃。在华北地区,核桃树和花椒树幼树极易冻死,常常是冬季冻死地上部分,第二年春根部再发新枝,年年如此,年年长不高成灌木状,因此流传了"核桃严防三冬寒"的农谚。由于花椒树的抗寒力还不如核桃树,当温度降到-18℃时,地上部分就冻死,因此又流传了“花椒严防五冬寒”的农谚。五年以上的树在越冬前,在树干上涂些石灰液,既可防冻,又可消灭越冬害虫卵。立冬节,黄淮流域已经地净场光,北方大地冰封,而南方正进入“三秋”大忙时候。广东:“禾到立冬死,麦到谷雨黄”,“立冬不割菜,一夜去一箩”。广西:“立冬不拔菜,终究受霜害”,“霜降早,小雪迟,立冬种麦正当时”。福建:“儿要亲生,田要冬耕”。 小雪:表示雪初降。降水形式由雨变成雪,但系初降,雪不大,故称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每年阳历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开始。小雪,天空的雨变成雪花,流水凝成坚冰,整个原野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素装。但这时候的雪,常是半冻半融状态,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也叫“雨夹雪”。出现这种天气不易晴。降雪分小、中、大三个等级。当然这不是指节气,而是指雪的大小和地下水渗透的多少。小雪指下雪时,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水平能见距离l000米以上,或24小时内的雪量为2.5毫米的雪。中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在500-l000米之间,或24小时内的雪量为2.5-5毫米的雪。大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或24小时内的雪量大于5毫米的雪。小雪时,黄河流域已经封冻,南方虽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显著下降,有时出现降雪和结冰现象,但有些地方庄稼仍在地里,福建:“小雪点青稻”,广东:“小雪满田红”。“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时下雪,正是冬小麦、越冬菠菜浇冻水之时,能润土壤,防旱抗寒,“雪盖三层被,头枕蒸馍睡”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小雪流漓一月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从小雪开始结的冰,在河里流漓一个月就到了冬至;再过45天就到立春,这是农民计算打春的简易办法。 大雪:表示气候更冷,雪由小变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每年阳历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255度时开始。我国除了青藏高原雪线以上地区终年积雪,经夏不化外,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北疆的阿尔泰山、天山等高山区,积雪期都达半年以上。吉林省东部海拔2670米处的白头山、天池高山,平均每年9月5日开始积雪,直到翌年6月17日积雪才消失,长达9个半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镇,积雪期也长达6个半月,那是我国平原上积雪期最长的地方。我国东部地区积雪日数由北向南减少,最北部的漠河镇全年平均积雪174.8天,哈尔滨102.4天,长春87.1天,沈阳66.9天,北京13.5天,武汉8.7天,长沙5.3天,湖南南部的郴县4.5天,到两广地区基本上无积雪现象了。天降大雪是寒潮冷空气南下的结果,在寒潮冷空气前缘,冷暖空气相交锋的地方,就会普降大雪,但福建厦门、广东梅县、广西梧州,云南广南、保山、元江一线以南就看不到雪了,如遇非常寒冷的年份才可看到一点雨夹雪。雪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珍贵的,有“瑞雪兆丰年”之说。施耐庵在《水浒》九十三回中写道:“千山玉砌,能令樵子怅迷踪,万户银装,多少幽人成佳句。”把雪比作玉、银。唐代诗人岑参把雪比为春色:“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是词有尽而意无穷。李白的诗中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佳句,虽说这是修辞上的夸张,但有人测量过最大的雪花直径可达5厘米左右。这样的雪花铺天盖地真比席也大了。而小的雪花直径只有0.1毫米,用显微镜才能看到。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这是古人对雪的赞颂。其实雪花的形态很多,常见的有板状、星状、针状……,大都呈现六角(古称六出)形态。雪多为什么兆丰年呢?因为雪能蓄水防旱。积雪覆盖,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雪化时,雪水流进千里沃野,滋润着万顷良田,对冬小麦、冬油莱、菠菜以及其他作物的出苗生长十分有利。雪,能抗寒保温,雪花松软,含有95%的空隙,里面充满了空气,麦苗盖上一层雪,就把冷空气隔离了。雪又是白色晶体,有反射作用,能把土壤中散发出来的热量顶回去,这样雪上雪下的温度可相差15~20℃。雪下温度较高,便于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促使肥料分解,便于小麦吸收利用,安全过冬。雪还能给土壤增添肥料,雪在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空气中的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一升雪中,含氮化合物7.5克,相当于雨水含量的5倍,因此说“积雪如上粪”。另外,积雪阻塞了地面空气的流通,可使一部分害虫窒息而死。积雪融化时,由于耗热很大,土壤温度骤降,可把土壤表层和作物根茎周围的害虫和虫卵冻死。雪有这样大的功能,因此人们把冬雪称为“瑞雪”(瑞表示吉祥如意)。群众中还流传了“冬无雪、麦不吉,雪多下,麦不错”。“腊月三白两树架,庄户人家说大话”。“雪盖三层被,头枕蒸馍睡”等农谚。大雪节,东北、西北、华北已经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南方却在犁地呢!所谓“小雪犁的是金,冬至犁的是银”,据说海南岛还能摘西瓜吃呢! 冬至:表示严冬已经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每年阳历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开始。这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早晨迟迟升起,在南半天划一个低低的小圆弧就落了,因而北半球白昼最短。不过,祖国地域辽阔,虽说这时白昼最短,但短也短得不一样: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汕头、广州等地,白昼约为11小时31分;北纬40度左右的秦皇岛、北京、嘉峪关、喀什等地,白昼约为10小时20分;最北的漠河镇,白昼不到7小时。农谚“冬走百里不明,夏走百里不黑”,说明了冬至和夏至日夜相差之大。“过了冬,长一针”,“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延长,平均每天增长白昼时间为90秒以上。冬至,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我们前头讲过,立冬表示冬季到来,为什么这里又说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呢?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到来”,一个是“开始”。大家知道,我们住的北半球,恰恰与南半球相反:我们冬至,他们是夏至;我们秋分,他们是春分;我们冬季,他们是夏季,我们是春夏秋冬,他们是秋冬春夏。因此从整个地球出发,我们北半球严冬开始是冬至,农谚“冬至不过不寒”也说明这个事理。冬至,从地球绕太阳推算,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可是人们觉得没有小寒大寒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冬至以前经过了夏秋季,地面积蓄的热量较多,直到冬至,地面过去积蓄的热量还可以继续补偿白天吸热的不足,所以近地面气温还不是降到最低。冬至,古人叫“冬节”,又叫“过冬”、“过小年”。这一天,古代皇帝率领文武朝臣出郊祭祖。祭后还举行朝庭互拜。到清朝,便把“冬至”定为祭祖上坟的日子。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人说“冷在九、热在伏”,数九虽冷,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冷也冷得不一样: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江南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响声);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象白鹤一样卷曲着身体睡眠);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三九四九冻死狗,在江苏则是“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可见气温相差很大。冬至,要做好家畜的越冬工作,要修整圈栏,堵塞孔洞,圈门上挂草帘,喂好、饮好牲畜,以便安全过冬。 小寒:和大寒、小暑、大暑、处暑一样,都是说明气候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意味着还没有到寒冷的极点,它与大寒是相对存在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月初寒尚小,故云。”每年阳历1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人常说“三九四九冻死狗”。西北风一紧,人们抖抖缩缩,口里常嘘嘘,活像吃了辣子。“三九四九,保护耕牛”。天寒地冻,牛体散热很快,养分消耗较多,因此,不论老牛还是小牛,都要注意保温。小牛犊要专人饲养,牛栏内还要烧火取暖,因为牛犊最容易冻死。牛舍内要铺垫草,门窗要挂草帘。饮水时,切忌喝冰水,冰水会降低牛体抗寒力,还会引起肠胃病。“伏天啖盐顶住热,九天啖盐顶住风”。数九天不啖盐,体液、消化液得不到补充,弱不挡风,招致疾病。牛马舔墙根、喝脏水就是缺盐的表现。所以要注意给牲畜喂盐,这样便于牲畜安全过冬。寒九,还要经常扫刷家畜的身体,促其血液循环。阳光充足时,还要把牛、马牵出遛一遛,以活动其关节,健壮其体格。寒九,是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要广开肥源,趁着地冻送到地里,并把它封盖起来,以免丧失肥效。为明年增产创造条件。寒九,还要管理好窖藏甘薯和马铃薯。薯块贮藏适宜温度是12度-13度,不应低于10度。如温度在9度以下,薯块就会遭受软腐病菌危害而引起烂窖和薯块硬心。因此,要随时注意气温的下降变化,及时增加薯窖覆盖物,以防受冻。据试验,甘薯和马铃薯耐寒性能不同,马铃薯比甘薯抗寒性强,二者不能同时放在一个窖里。 大寒:表示一年里冷得不能再冷了,已经冷到顶点。每年阳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开始。根据太阳的辐射角度推算,大寒要比冬至暖,可是大寒比冬至冷得多。道理就是冬至节太阳辐射到地面贮存的热量还未散尽,尚有余温。而到大寒,已经冰冻三尺了,人们自然感觉很冷。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据科学家1960年8月24日测量,最低温度降到-83度。我国温度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最北部的漠河镇,据1969年2月13日测量最低温度是-52.3度,冻土深度超过3米,结冰厚度为1.5米。这些地方之所以寒冷是因为冬季强寒潮南下,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经常呼啸而过所致。寒冬,冬小麦遇上-20到-27度的低温就有一半冻死,所以我国长城以北,新疆北部一般不种冬小麦。但我国南方的两广地区还能种冬小麦,这是由于寒冷能使冬小麦度过春化阶段,否则颗粒不收。寒冬,许多病虫害冻死,可使来年庄稼好,人畜平安。寒潮带来的雪,既可保护小麦安全过冬,开春积雪融化,又可减轻大田春旱。因而人们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小寒大寒给予很高的评价!“冬天比粪堆,来年比粮堆”,冬季是积肥造肥的大好时光,特别是腊月二十三扫尘节,家家户户搞卫生,结合拾粪、挖烟墙、打炕、拾骨头碾粉、掘取粪缸周围的脏土、沤秸秆,广开肥源,肥多粮多产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