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业果不灭与有漏皆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学佛的人,没有不相信业果的。业,是身、语,意的活动熏习保存在第八识中的功能,能引发第二次乃至多生累劫的现行作用,构成了有情无始生死流转和业果决定。佛所说的义理,在世俗谛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业果决定。即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业力为缘而现起,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决定不虚。业有善业与恶业。顺理利人的行为,是善业,违理损人的行为,是恶业。善业有生乐的力用,恶业有招致苦果的力用。如果善业未为邪见损害,恶业未修善法对治,其善恶业招感果报的功能势力,纵经百千万亿大劫,也不会消失,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决定感受果报。所以佛陀在许多经中都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造业受果,转染成净,净化人生,以至证大菩提,谁而能之,唯人身是依是行,一切掌握在现世的人身上,此理决定,宜深思而行之。

在坚信业果决定的基础上,必须经常思维无常,思维诸苦,作为自己修行的推动力。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在三界中流转,思想意识,经常是杂染懈怠的。对于环境上的相顺不相顺的境界现前,总是打不过它,为它所牵染缠缚。所以为了加强自己修行的信念和行动,就要以思维无常和思维诸苦来促进身语意三业断恶修善,断烦恼证菩提。这里所说的无常,主要是粗无常,即从三方面来思维。’一、思维人生短暂,决定有死。如《无常经》说:“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人生无常,人皆有死,是我们常识所知的事,不过为诸缘所牵扰,忘记不知了。这些意义,在诸经中说的很多,不必引了。二,思维死无定期。如《出曜经》卷一说:“晨所睹见,夜则不现,昨所瞻者,今夕则无,我今少壮,无所怙恃,少者亦死,男女无数。”在我们头脑里,一般都没有死无定期的观念。其实人命在呼吸间,死的因缘条件随时随处都可能碰上。人们总以为自己是百年寿永;把许多应该抓紧时间作的利国利民的好事,益人不损己的善事,都懈怠放过。都是由于没有死无定期这一无常观念所致。三、思维死时无可怙恃。如《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说:“无亲可恃怙,无处可隐藏,天福尚有尽,人命岂久长。”人命尽时,是没有什么势力可以排遣挽救的,地位名利钱财,都挽救不了垂危的生命。当一期生命结束时,有形质碍的东西什么也带不走,只有业力伴随而去。

其次是思维诸苦。苦有逼迫,不自在之义。在思维诸苦中,以思维生老等八苦,最能引发我们的道心。第一生苦,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开始,我们就同众多的苦迫之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各种逼迫忧苦随逐而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对于可爱之境生贪,对于不可爱之境生嗔,对于中庸之境生痴。由此因缘,身心昏荡,不能寂静安稳而住。第二老苦,盛色衰退,肤黑发白,皱纹充满,衰老色现。气血不足,眼花耳聋,身体瘦弱,易患疾病。许多青壮年时期喜食的东西,都不能受用,只觉自己来日无多,命将终极。第三病苦,地、水,火、风四大不调,乖违变坏,疼痛僵硬,不可爱乐的药物,针灸刀割等等,为了治病,虽非所欲,亦得忍苦领受。第四死苦,跟见父母妻子儿女亲朋好友及心爱的财宝,由于死期到来,难舍要舍,难离要离,痛切肺腑,苦难名状。第五怨憎会苦,与自己有怨仇的人,或可怨憎的人,不愿与之见面会遇,由于各种原因,非与见面不可,心生忧苦。第六爱别离苦,亲爱的家人戚友,不愿其分别离去,由于某种因缘,非分别不行,聚首无期,欢娱何日,眷恋缠绵,心生忧苦。第七求不得苦,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有所追求,无论是名是利,,是财是色,是善是福,乃至嬉戏娱乐,各有各人的爱好和追求,但往往事与愿违,求而不得,引起极大的烦恼和痛苦。第八五取蕴苦,身为大患,有了五蕴之身,为了吃好穿暖,修饰庄严,苦苦坏苦,都随逐丽来,此五蕴的体性刹那迁流不住,非安稳法,行苦性故,成为苦器。由五蕴组合的身体是苫苦、坏苦,行苦依止随逐之处,是众苦的根本,故名纯大苦聚。

思维无常和思维诸苦的观念,是推动学佛人发心修行的根本,如希求获得暇满人身的善愿心,获证声闻独觉、解脱三界诸苦的出离心,誓愿求证无上佛果的菩提心,都由思维无常、思维诸苦而引发。无常故苦的观念,惟人身能思能修,舍人身而外,谁能有此勇气、有此智慧思维修习这根本大法呢?佛法的根本对象是人,离开难得的人身,何来佛法!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人身,又闻佛法,难得已得,难闻已闻,岂可舍此而他求哉!

 
 
 
前五篇文章

论葛洪的修道思想和方法

在韩国感受“限塑”

盛开的水仙

九种动物自卫绝招

有机生活 有你份!

 

后五篇文章

中国人从哪里来:“北京人”与中国人没关系

干渴背后的恐惧

责任,很美

孙思邈医德添寿

由美国文理科渗透教育想到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