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从心灵环保开始 |
 
三年多以前,我读了跟宗教无关的《与神对话》一书后,深深感觉这是一本可以打开我们价值观盲区的智慧书籍,应该与更多人共同分享,因此我邀约了一些平时注重个人成长的朋友,开始了“读心书会”。我们不强调知识渊博、学问大小,而是用心感悟作者的内在声音和可以带给我们现代人理解许多事情本质的大智慧。接下来,一本本书仿佛自动排队上门的精灵,《宽恕就是爱》、《少有人走的路》、《身体使用手册》、《旷野的声音》、《水知道答案》、《生命的重建》……别人不说,我虽然从事人文教育工作,说写不断,但也觉得每天仿佛新生,始终处在“悟”的进行式中。我们发现“终生学习”毫无技巧可言,就是虚心学习,收获快乐。 于是,当我2006年接触到“乐活”二字后,很快心领神会,悟出了LOHAS的西方观点较偏重在环保,他们可以采取相对严苛的标准自律,而我们在推动进程上,如果没有人文素质教育铺垫在前,凭空谈环保的话,以国人浪费公物成习的现实而言,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我总结出从具体而微的身体环保切入,搭配人文生活学习的心灵环保,则生态环保方水到渠成,最终构成了完整的“三环扣乐活行动”。 例如,每当演讲时打开一次性筷子的PPT让大家逐步了解时,立刻就会看到听众对竹筷断面的“猴子脸”的惊呼,不必强调真正可怕的是硫磺熏蒸或双氧水漂白,甚至霉菌覆盖,大家就已经下定决心为自己和家人各准备一套环保筷了。 听演讲是心灵环保活动,演示环保筷则不但达到身体环保效益,也对生态环保做出贡献,恰恰是一次全方位的乐活行动。而我们如上述所读的书中,也先后扣紧了三个环节,所以不是用大脑读知识、飙学问,而是用心交流分享,进而感悟人与自身、与他人、与地球间的共生关系。 我们长久以来积累了许多扭曲的价值观,比如见到孩子只问他功课写了没,考试考几分,却从不记得关心他们今天快乐吗?然后大家拼命读死书、考高校,到最后,如何求职、恋爱怎么谈、婚姻如何经营、怎样为人父母、身心健康如何维护等等所有人生大事全都没学到。到了生理时钟期,非当事人的三姑六婆直催怎么还不结婚生子,无视于个人私事以及高离婚率和人口爆炸。其实每个成年人独立思考自己的需求即可,何必在我们人际纠葛和滞后价值观的怪圈中打转? 就这样,一代无知地压迫下一代,人人深受其害。所以我们的亲情、爱情纠结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文明社会,加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阙如,成年人又缺乏精神充实的健康渠道,儒释道都是古人礼教,现在压根儿在生活上看不到“仁义礼智信”的体现,导致国民素质很难有效提升。例如”人人讲诚信”的辩论赛里,套路说法一个又一个,口沫横飞,但活动结束就能拖欠专家费达半个月之久,不是一种讽刺吗? 因此,只有靠个人觉悟了。身体环保肯定是个人的事,心灵环保也是自我成长之旅,生态环保必须与环境共生,个人绝对责无旁贷。试想,我们每个人自己起而行,藉由精彩的好书不断提升我们的心性,彼此分享又带给我们生命智慧,结果越做越开心,成了名副其实的乐活行动。 同时,我们的乐活成就也正熏染着周边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他们也进入学习的人文生活,调整自己过去盲从、僵化的价值观,甚至展开新生涯的都有。尤其今天,大家面临不知伊于胡底的金融风暴,我们自然而然形成的“乐活家族”,此时却笃定的可以准备“优雅的过苦日子”,哈哈!能心领神会吗? 我常说穷不等于没文化,没文化也不等同于没素养。东欧始终给人清贫的感觉,经济发展不如我们,但从大家络绎于途的人文旅游效益看,他们人与环境的素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太多了。 我认为,心灵阅读与交流分享,确实是我们每个人觉悟的方便门,也唯有如此,人的气质和素养才会翻新,乐活行动也就自然蕴涵其中了。 将好书内化成生命智慧 需要提醒的是,现在流行国学热和这个讲坛那个讲坛,恐怕大家得有点识别能力。国学要读通,势必与时俱进,否则抱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责骂子女或捞过界管他人,那就不识今天人口灾难的实相,人家说这话可是两千多年前没有能源浩劫的时候啊!又如,“父母在,不远游”现实吗?现在家人天各一方比比皆是,难道回头要孩子承认“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终身抱憾到精神崩溃吗?一代养一代不过是生命规律,亲情自然节度即可,不需要成为滥情的愚孝歹戏,这样看圣贤书,才能读到智慧点上啊! 反倒是古人的仁义礼智信我们丢得差不多了,今天众所周知“诚信”可说荡然无存了,很多还得看了人家《大长今》方拾回点记忆。而另一边呢,大众媒体却热衷于搞历史人物的权谋、心术及一些狗屁倒灶逸事,这对我们人民素质教育有何助益?有多少是可以拿到生活里作为修身养性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如此误用,远不如我们自己精选些好书,学习内化成为生活品质和生命智慧,扎扎实实地助己惠人呢I 三年多来,我越加肯定无论学历、资历、阅历多么不得了,只有以谦卑的心灵阅读, 日复一日增长内在力量,才能懂得什么叫身心安顿,才有能力服务更多人,届时无论身体环保、心灵环保、生态环保,都是水到渠成。在此,我与每一个朝向乐活行动不断迈进的人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