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有巢,兽藏穴,人宜居,此自然之道也。人行千里,思乡之情不减,命丧他乡,终究魂归故里。我们的家园,是眷属共同生活的地方。那里生养了我们,给我们以更多的包容,蕴育了我们的心智。生于斯长于斯,从那里走出去,更希望回归那个地方。家,便成了我们的根,离开了家的人,就是飘泊无依的精魂。
人心亦然,身体即是心的家园。佛家在寻找轮回生命原动力的时候,将个体生命分为身、口、意三业(因身、口、意的运行产生的生命动力,有善、恶、无记三类,能产生相应的力量推动事态的发展,即是业),即生命的原动力包括精神力量、语言能力和身体行为。微细的精神力量又有心、意、识的区别,负面的心法如贪婪、嗔恚、愚痴等,力度深广而绵延不绝,如滴水穿石。语言的力量如利器之轮,能成就无边功德于一时,败坏恒沙德性于刹那,又有绮语、妄语、两舌、恶口等不同。身体行为的业力如杀戮、偷盗、YIN欲等,力量粗大而强悍,能做佛事,能行魔法,皆一念使然。
要使心地纯净,显现本真,必须身心合一。我们的心,多是驰骋万象,不知所系。做工作,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得安分;静养身心,却也“身在林泉,心在魏阙”,贪图些小功名利禄,不得休歇;不专注现实生活,不知何为知足常乐,羡慕他方虚荣,心荡神驰,心浮气躁;稍有一点成绩,便心花怒放,骄傲自满;遇到生活波折,便心灰意懒,一蹶不振;一见困难现前,便三心二意,只知自私自利,忘记了平日仁义亲情;为了求得一些名闻利养,明明知是死路一条,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心驰神往于外物,劳形累心,致使心力交瘁,所谓百病由心生,轻则减算夺纪,重则瘿病早夭。常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早年拼命赚钱,晚年拿钱续命”的轮回,伴随着病痛与悔恨,度过余生。
生命是身心的完整统一体,心不在焉,则成为一躯行尸走肉,为生计疲于奔命,这种生活,只能算是“活着”,至于为何而活,活着的价值等,则无暇问津,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庸碌无为之人。
若过于贪求浮躁,心猿意马,难守本分,则致神魂不宁,造成地、水、火、风四大病,即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病变以及阴阳失调导致内分泌紊乱等。心为病之源,身病又加剧了心病的严重性,形成多种病态性心理,以巩固甚至恶化其病情,无意之中达到自我摧残的目的。
健康之道,是让心回家。释氏有安心之术,先专注一境,令心不二用,注重现实人生,回归当下。回归当下,即不再追忆过去的甜美与苦痛,不再为过去的得失而悔恨忘形;也不再耽于憧憬未来的美好或为未来下赌注,未来的生活,需要现在踏踏实实地去做,而不是在妄想中完成。
一期生命不过百年三万六千日,如白驹过隙,生死只在倏忽间,生死只在呼吸间。生活不过是生老病死,不过是贫富哀荣,不过是利衰毁誉,不过是称讥苦乐,看得开一些,想得浅一些,生活本来就很简单,何不尊重现实,何不轻松面对,简单的生活。最可贵的是,实现不一般的梦想,即因为我们的存在,给周遭的环境和他人带来无形的利益。
在简单的生活中成就平凡而伟岸的人生,在细微的日子里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
运用深沉均匀细长的呼吸,绵绵不绝,令心平气和,心安而神定。在气息渐至匀称时,反而感到杂念纷纷,令心欲狂,是心力专注而精力充沛所致,不离不弃,不急不躁,功到自然有成。如果呼吸训练不能达到专注一心,可以习练净土宗门的念佛三昧,即以一念代万念,心系一句弥陀圣号,导心归元,渐而打成一片,心境双忘,无有罣碍,神清而怡然自得。
心安则道隆,性具三千,本来如如,则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