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口头禅并不能帮助我们觉悟和解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是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或者口号挂在口头,装作有思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口头禅的背后隐含着一些心理活动和心理作用。我在和一些佛友交流的时候,发现一些佛友就很喜欢讲口头禅。这些佛友可以信手拈来的讲出一些“禅话”,如果对佛法不了解的人听了,会觉得禅味十足,意境高深。然而当我们深入的交流下去,就会发现这些佛友只不过是停留在口头禅上,而对一些基本的佛法原理都懵懂无知。

一些佛友很喜欢动辄搬出六祖慧能大师的例子,以此说明自己也有可能“顿悟”,或者具备顿悟的根器。以前灵居士写过一篇文章,说起今天的人们在读到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时,只注意到他的那首著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却很少有人注意过六祖慧能大师在开悟前做的那些事情。六祖慧能大师在吟出这首偈子前,一直在碓房舂米踏碓,一直干了八个月且干得甚欢。灵居士认为,这八个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前行功课。我个人十分赞同灵居士这样的看法。以六祖慧能大师那样的天分尚且干了八个月的杂役,且接受五祖衣钵后隐姓埋名15年,因缘具足后才出山说法,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愚顽众生,福薄慧浅,拿什么去和六祖相比?又有什么根器可以认为自己能够“顿悟”呢?

六祖慧能大师说过,他的戒定慧法门“接最上乘人”。我们可以想想,能言下见性、一悟即至佛地的最上乘人,在当今五浊恶世能有多少?现实情况是,随人根之渐陋,上乘根器者是越来越少,所以禅宗发展到现在,日渐势衰。也许有人会说:禅宗也并非不能接下根人,六祖不是说过“下下人有上上智”吗?问题在于现在禅门并未能开出令多数下根人容易趋入、立马见验的入禅门径。

禅宗本来是不立文字、贵在心传实证的,但是现在的“禅人”们纷纷在前人不立文字的基础上,于文字上讨活计,流于口头禅、文字禅。更有所谓“禅者”,背离经教,借口“教外别传”,从不看经论,不修“持戒、发心、忏障、集福”等加行,不分根器利钝,一入佛门,便只抱定一句话头以为究竟,在没有明眼宗师指导印证的情况下,不是久参不悟,便是迷执光影,误认法尘影事为真我,虽然修行多年,烦恼根本分毫未动,且我慢增上,或发邪解,或以解为证,堕于狂禅、野狐禅。偏执自认本来是佛,戒定福德,无需更修,烦恼即菩提,无需离断;或如枯木死水,认世间定境为涅槃。上述种种,都是一些佛友在言谈举止中所表露无遗的。

说句心里话,我看到上面这些现象,是很为这些佛友着急的。因为口头禅、文字禅是不能帮助我们觉悟和解脱生死的。近代四川居士林中,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大居士贾题韬,他在讲到语言、文字、思维对于悟道的障碍时指出:“众生无始以来之实执,名言习气极难舍弃。如教下为破众生之我执,立一法门曰‘人无我’,众生即执此‘人无我’为实。教下立‘法无我’,众生即执此‘法无我’为实。教下为破此执,立‘亦有亦空’,众生亦为执实。教下又立,‘非有非空’、“不有不空”、“真空妙有”等等,众生亦竞而执之。在语言形式上,貌似层层深入,玄之又玄;不知其仍在语言思维、概念活动的圈子里原地踏步,于实际身心性命何曾稍措手脚,若不于心灵深处彻底掀翻,则语言文字之障,就永无显露底蕴出头之日。知此,则知祖师们何以变说教为棒喝机锋之良苦用心了。”

贾老的这段阐述真的是十分精辟,我希望热衷于口头禅、文字禅的佛友用心去体悟贾老的这段话,能从“层层的圈子”中走出来。常有佛友问我:如何协调修行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坐在那里打坐、念经、吃斋才是修行,生活工作是生活工作,与修行是两回事。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生活即道场,我们要在生活中、烦恼中磨炼自心、度化众生。一个人是否开悟,要从其人格、行为去检验,开悟者必具智慧、慈悲,责任心强,无私无畏等品质。以这些来衡量,我们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啊!共勉!合十!

 
 
 
前五篇文章

雪峰义存禅师公案两则

雪峰义存参悟禅门的玄机

从禅的角度解读企业家“过冬”三大心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简介

耕云先生:六祖坛经与成佛之道

 

后五篇文章

日常法师谈值遇《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因缘

采花供佛的居士

师以山而道隆,山以师而名显——义存禅师住持雪峰记

禅宗智慧“接着讲”

“三虚空”与“四大解脱”——说“禅定中有”(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