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浅谈 |
 
《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浅谈 作者:刘友恒 李秀婷 【关键词】正定临济寺;临济宗;元代;义玄;道行碑 【摘要】《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是与正定临济寺有关的现有碑文资料中时代最早者,也是唯一一通专门为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大宗师所立之碑。原碑早年已佚,日本佛教临济宗访华团于20世纪80年代赠送给正定有关部门的相关碑文资料对佛教临济宗及正定临济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世纪80年代,日本佛教临济宗访华团来正定拜谒临济寺澄灵塔时,曾将日本禅文化研究所编印的一份有关临济宗的文字资料赠予有关部门。其中《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是与正定临济寺有关的现有碑文资料中时代最早者,也是唯一一通专门为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大宗师所立之碑。碑文中有些内容为现存寺内的碑刻中所没有。今该碑石已不知踪迹,此碑文资料尤显重要,故在此作一介绍并稍加考释。 该碑文共计1618字,转行未作标识,遇“皇”、“圣”、“禧”字抬格。全文如下: 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 正议大夫、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王博文撰并书,通奉大夫、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商挺题额。 佛氏之祖,由毗婆尸七世至释迦牟尼。嗣释迦之法者,迦叶尊者为第一祖。由迦叶二十八传,而得达摩。达摩至中国为初祖。传至大鉴,号曹溪,始派别为五。大鉴传南岳让,让传马祖一,一传百丈海,海传黄檗运,运传临济。此临济一宗相传授之大概也。师讳义玄,姓刑氏,曹之南华人。性颖异,以孝闻乡里。幼喜佛氏之学,既落发受具,即留心于经论,穷幽探赜。既而曰:“此济世之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遂从事于禅宗,参黄檗运禅师,证据提警,意融心会,引伸触长,种种解悟。而又切磋于大愚、沩山间,以至道业纯一,出侪辈。黄檗遂以其师百丈之禅板几案授焉。唐宣宗大中八年,行脚至真定,住于城东南临济院。以其近于滹沱之津渡,遂以临济自名。后太尉墨君和舍宅为寺,迎师居之,亦号临济焉。师道价既高,当时闻人胜士咸来响慕,无间远迩,问法求道,肩摩踵接。普化、克符二上座,师之法叔行也,以雄杰相与辅翼,而甘处下风焉。其善知识如龙牙、洛浦、麻谷、凤林,皆炷香敷具,愿执弟子礼,但得一言半句发药者,即成令器。既而往河中,府主王常侍延以师礼。住持未几,杖锡归大名,居兴化寺之东堂。一日摄衣据座,与三圣然公问答,即以正法眼藏授之,而说偈曰:“源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向他。离名离相还自禀,吹毛用了急须磨。”说此偈竟,端然示寂,实懿宗咸通八年四月十日也。荼毗所得舍利,其徒分而为二,一塔于魏府,一塔于镇阳。诏谥曰慧照禅师,扁其塔曰澄灵,子孙相继主之。金国兵兴,寺为焦土,唯塔独存,岿然于瓦砾中。大定二十三年,世宗夜梦师乞徙塔于净域,遣使视之,果为粪坏芜秽所埋拥。使还以闻,世宗命官吏率高行师德董其役,距故址进二十步树砖浮图九级,藏舍利焉。 皇朝抚有方夏,为主僧所居,殿宇荒摧。海云大宗师,临济之十七世孙也。监寺定明、白府致礼,请海云主是席。丙午春复为十方禅寺,命其嗣子庵主通公、慵庵坚公、可庵朗公相继住持。殿宇佛像庄严完好,皆海云之力也。师传授之法,曰“三玄三要,宾主料拣,四喝八棒”之属,洪规深旨,为天下学者入道之门,皆师之所自得,非授之于黄檗也。嗣师之法者,若子若孙,为龙为象,不可殚纪。其大略则由兴化奖而下,四世而至汾阳昭。其上足曰慈明圆、琅琊觉。慈明圆传杨岐会,会传白云端,端传五祖演,演传佛果勤、佛鉴、天目齐。佛果传虎丘隆、大慧杲。虎丘隆传应庵华,华传密庵杰,杰传破庵先、松源岳。破庵传石田熏,熏传净慈愚极慧;松源传无德通,通传虚舟度,度传径山虎岩伏。天目齐传汝州和,和传竹林宝,宝传竹林安,安传竹林海,海传庆寿璋、白涧一、归云宣。宣传平山亮;白涧一传冲虚、懒牧归;庆寿璋传海云大宗师、竹林彝。彝传龙华惠;海云传可庵朗、龙宫玉、赜庵儇。可庵传太傅刘文贞公、庆寿满;龙宫玉传大名海;赜庵传庆寿安。琅琊觉传泐潭月,月传毗陵真,真传白水白,白传天宁党,党传慈照纯,纯传郑州宝,宝传竹林藏、庆寿亨、少林鉴。庆寿亨传东平汴、太原昭;少林鉴传法王通,通传安闲觉,觉传南京智、西安。南京智传寿峰湛,西安传雪堂仁公,由临济十八世矣。 至元丁亥秋八月,雪堂赉圣上御香,将诣杭浙诸名刹焚修祝禧,至广陵。来谒予言:“山僧今年春过镇阳,拜临济祖师塔,抚循遗迹,旌纪寂寥,因与僧统满公议,将以师之道行刻之贞石,以诏学者,幸公为我当笔也。”予固辞不许,即相与考证诸家传录,以次第之。谓雪堂曰:“自曹溪派而为五之后,今法眼、沩仰传者至少,云门、洞下差多于二家,唯临济一宗演溢盛大。既为嗣法高弟,发明师之宗旨,昭揭师之学行,俾传无穷,宜矣。”乃系之以铭。曰: 达摩至中国,传佛法与心。无言语文字,直超向上寻。神光最坚笃,雪立不厌深。豁然悟本体,提印开未今。六祖派为五,同钟而异音。四传得黄檗,黄檗传临济。临济何雄伟,龙象真可拟。镬头下乘机,虎须边悟旨。铲除诸相妄,洞彻万物理。每与学者云,驰求漫劳耳。得真正见解,佛祖不远矣。只于赤肉团,有无位真人。十方与三界,在汝屋与身。持求唯自信,殊胜自相亲。一棒与一喝,机锋砉然新。盲癫莫漫来,鹅王食乳真。雷惊狮子吼,魔魅俱消沦。耆宿善知识,蜂附而蚁聚。门人与高弟,龙骞而凤翥。付却正法眼,径归兜率去。曹溪唯此脉,如海百川赴。一灯发千灯,散为万宝炬。神光照十方,不在舍利数。高名传万古,不在澄灵固。骨朽舍利尘,自在不已住。书此刻贞珉,庶俾后学谕。 年 月 日 立石大功德主 前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十八世孙雪堂野衲普仁立石,杭州净慈寺住持袭祖传法十七世孙愚极至慧,杭州灵隐寺住持袭祖传法十八世孙玉山德珍,杭州径山寺住持袭祖传法十八世孙虎岩净伏。 此碑撰文及书丹者王博文,《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记:王博文(1223~1288年),元东鲁人,字子冕,一作子勉,号西溪。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官燕南按察使,历礼部尚书、大名路总管,官至南台中丞,谥文定[1]。另据有关史料载,王博文与元曲名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白朴交谊颇厚,曾有30年之旧,并于至元丁亥(1287年)为白朴词集《天簌集》撰《天簌集序》[2]。另外还为位于正定城外东北隅的中书右丞相史天泽祠撰写《史丞相祠》碑文[3],现祠、碑均无存。 题额者商挺(1209~1288年),《元史》有传[4]。字孟卿,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人。元太宗五年(1233年)蒙古军攻下汴京后,商挺北走,依冠氏(今山东冠县)赵天锡。宪宗时任郎中,佐杨惟中宣抚关中,升宣抚副使。后历任行中书省佥行省事、中书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死后谥文定。有诗千余篇,尤善隶书。 通览碑文,其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重点记述了义玄禅师(图一)参学弘法之行状。碑文称“师讳义玄,姓刑氏,曹之南华人”。时间较此碑早的宋宣和二年(1120年)《临济禅师语录》则记“师讳义玄,曹州南华人,俗姓邢氏”,其姓氏当以语录为准。义玄落发受具足戒,更衣游方,“遂从事于禅宗,参黄檗运禅师,……而又切磋于大愚、沩山间,以至道业纯一,出侪辈。黄檗遂以其师百丈之禅板几案授焉”。黄檗运禅师即希运禅师,福州人,幼年于本州黄檗山出家,后往山西,为百丈怀海之法嗣。后来在洪州高安县鹫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山名为黄檗山,宣扬直指单传的心要,有时以打、棒喝接引学人,往来的学众很多,时黄檗门风盛于江南。义玄参谒黄檗山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三次被棒打,自恨障缘,不领深旨,于是辞希运前往高安滩头参谒大愚禅师。大愚告知,汝师黄檗。后又回黄檗希运禅师处,得悟本源,受黄檗印可。唐大中八年(854年)北归,抵镇州临济院,举扬一家宗风,门叶繁荣,盛于一代,发展为一大宗派,前来问法求道者摩肩接踵,后世以寺名宗曰“临济宗”。临济院前任住持普化极力辅佐之。普化,《高僧传》有传,为盘山积之弟子,“秉性殊常,且多真率,作为简放,言语不拘”[5]。普化佯装混众,常在镇州城里摇铃唱吟。义玄来后,他便通过和义玄禅师较量机锋,为学人作示范,启发学人悟禅,成为义玄创立临济宗的得力助手。宋人王安石曾在《诉衷情》词里写道:“莫言普化只颠狂,真解作津梁。”唐咸通元年(860年),太尉墨君和于城内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临济寺今址),迎义玄禅师入寺住持。师后拂衣南迈,先至河中府,未几,即前往大名府兴化寺。唐咸通八年(867年)四月十日,与弟子三圣慧然问答,授以正法眼藏,偈毕,端然示寂。“荼毗所得舍利,其徒分而为二,一塔于魏府,一塔于镇阳。诏谥曰慧照禅师,扁其塔曰澄灵。”而《临济禅师语录》对此则记为“以师全身建塔于大名府西北隅”。现存临济寺内的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临济塔记》和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临济寺碑记》均简单记为义玄圆寂后,其徒收其衣钵建塔而藏之。 五代后,北方战乱频仍,临济宗活动中心南移。后来,在禅宗五家中的沩仰、云门、法眼三家法嗣相继断绝的情况下,临济、曹洞二家传承不衰,而临济宗门庭最盛,有“儿孙遍天下”之誉,成为禅宗的主流。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将宗望(翰离不)领兵攻真定,宋真定府路马步兵副总管陈淬率军抵御,宗望破宋军5千人,陈淬的妻儿8人被金兵杀死。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真定府路都钤辖刘翊率部昼夜搏战,真定知府李邈招募民众数千人助战,坚守四旬,城被攻破,刘翊自缢,李邈被捕。临济寺应是此时遭兵燹而被毁为焦土的,“唯塔独存,岿然于瓦砾中”。 金灭北宋后,为了加强对汉族人民的统治,极力倡导佛教。世宗时期是金代的全盛时期,虽对佛教采取了有节制的保护政策,但世宗本人喜欢巡游名山古刹,营建塔寺,优遇名僧,加之其生母贞懿太后出家为尼,更是为此大兴土木,并对各大寺赐田、施金、特许度僧,表示对佛教的支持。在此历史背景下,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世宗命官吏率高行师德于原唐澄灵塔故址前20步处重建九级砖塔,大定二十五年竣工,现存澄灵塔即为此时之遗物。塔身第一层正面嵌“唐临济慧照澄灵塔”石额,1966年地震时坠毁的塔刹残片上即铸有“大定二十五年平山县匠人铸相轮”字样[6]。根据义玄行状、寺院沿革和塔之现状分析,此碑文中关于建义玄舍利塔的记述是值得信服和引以为据的。 碑文后半部分自“皇朝抚有方夏”始,首先谈及海云大师主持并重兴临济寺之事。海云,法名印简,山西岚谷宁远人,俗姓宋,生于金泰和二年(1202年)。自幼出家,礼中观沼公为师,11岁受具足戒。后卓锡燕京庆寿寺,从学中和璋,续其禅法,继任住持。后又云游四方,传法授戒。海云历事元朝四位皇帝,并深受敬重。成吉思汗曾称海云为小长老,并让其与师傅统管僧尼事务。太宗三年(1231年),窝阔台汗特遣使赐以“称心自在行”。定宗二年(1247年),贵由汗颁诏“命师统僧,赐白金万两”。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皇帝即位,颁降诏恩,显遇优渥,命师复领天下僧众,……给以银章”。忽必烈早在藩邸时期就曾召海云到漠北讲法,太子真金降生时并请海云摩顶立名。1242年,海云曾将其弟子刘秉忠(后来成为元朝政治家)举荐给忽必烈,受到忽必烈的喜爱和信任。海云道行孤高,朝野所重,是被元朝尊为国师的9个汉僧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与蒙古贵族建立密切关系的第一位汉地佛教僧人。宪宗七年(1257年),海云“趣画天风海涛飞云之状于(山西大同)华严西壁,诘朝而逝,年五十六。还葬庆寿之西南隅,赐谥佛日圆明大宗师。诸大弟子分舍利葬秦、赵为塔……”[7],“其中一座,即建在临济寺内”[8]。 蒙元兴起,统领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的都元帅史天泽开府真定期间,积极维护民族传统和中原先进文化,贯彻“仁政爱民”思想,对真定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真定“成天下之剧郡,四方之都会”。1235年,“岁在乙未,镇阳史帅疏请(海云)住持府中之临济禅寺。师重念祖师道场之地,即应命。既至,乃为兴修成壮丽”[9]。尽管他住持临济寺仅一年余,但在他的努力下,临济寺得以重兴,“复为十方禅寺”,“殿宇佛像庄严完好”,时人称之为“临济中兴名匠”。元人纳新在《河朔访古记》中记述了他看到的临济寺山门:“其三门下唐吴道子所画布袋和尚像及摇铃普化真赞、东坡竹筠轩诗等石刻,极为精妙。”由此一斑亦可窥知当时临济寺繁盛之全貌,足见海云禅师驻锡临济寺时间虽短,但却为有元一代临济寺及临济宗的兴盛起了重要作用。对此,赵孟在奉敕撰写的《临济正宗碑》中有记:“师住临济院,能系祖传,以正道统,佛法盖此而中兴焉。”[10]“临济之道,犹日丽天”[11]正是此时对临济宗的高度赞誉。 其后碑文还记述了义玄大宗师传授之法及临济宗传承大略、立碑缘起和碑铭。“师传授之法,曰‘三玄三要,宾主料拣,四喝八棒’之属。”义玄弘法以棒喝接引学众,以“三玄(即三种原则)、三要(即三个要点)、四宾主(通过师问生或宾主答的方法来衡量对方悟境的深浅)、四料拣、四照用(针对悟境程度对不同的参学者进行说教的方式)等方法化导沉迷,要人们断绝一切向外驰求之心,坚信人人皆有佛性。义玄的弟子有灌溪志闲、宝寿沼、三圣慧然、兴化存奖等20余人,门叶繁荣,成一大宗派。而后世临济宗的法系都出于存奖之下。为明了起见,笔者将碑文所记临济宗至十九世的世系传承列表附后(附表)。 与一般所立碑石不同的是,此碑落款年月日处空白,无具体立碑时间,但据碑文“至元丁亥秋八月,雪堂赉圣上御香,将诣杭浙诸名刹焚修祝禧,……因与僧统满公议,将以师之道行刻之贞石,以诏学者”,该碑刻立时间应在元世祖至元丁亥,即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或稍后。立石功德主雪堂,曾任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总统,系元代僧官,世祖时于路以上设总统所,管领各地佛教之事,统辖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掌理僧尼词讼,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总统,下设书吏、公使人等。当时碑立于何处碑文中并无提及,然此碑因系雪堂于至元二十四年春过镇阳(今正定)拜临济祖塔时与僧统满公商议刊刻的,故应立于临济寺。但《常山贞石志》、《金石萃编》等金石著作中均未收录此碑文,可见该碑佚失较早。该碑文中的“满公”为庆寿满,而《临济正宗碑》中则记为筚庵满。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派别。唐朝以后,佛教“一花开五叶”,形成了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五家分立弘扬的局面,其中临济宗传播最广,影响最大,流传时间最长,历经宋、元、明各代久传不衰,至清初方略有减色。日本僧人荣西曾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和淳熙十四年(1187年)两次入宋参学,回国后首创临济宗,学徒云集,朝野尊尚,至今仍为日本佛教派别中的重要一支。由此可见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临济宗的祖庭——正定临济寺内现存碑石有明正德十六年《重修临济塔记》、清道光十年《重修临济寺碑记》、明代住持际昆自记功德刻石、清乾隆元年刻雍正十二年加封20位名僧谕旨刻石。日本友人赠送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佛教临济宗的创立、传承及历史地位增添了重要内容,其中的这件《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更是研究义玄宗师、临济寺兴衰和临济宗系的弥足珍贵的史料。 ———————— [1]张之、沈起炜、刘德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2]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3]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45《金石》、卷10《坛祠》。 [4]《元史》卷159,中华书局,1976年。 [5]《高僧传》三集卷21。 [6]1966年3月邢台地震时,澄灵塔铁制塔刹坠毁,部分残片现存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7][9]见《大蒙古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禅师碑》。 [8]河北佛教协会:《禅》,1989年3期。 [10]见元至大二年赵孟奉敕撰《临济正宗碑》。 [11]见元至顺元年《真定路十方万岁禅寺庄产碑》,载清道光《常山贞石志》卷20。 〔责任编辑:成彩虹〕 文物春秋 2007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