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紫金琍玛无量寿佛 |
 
紫金琍玛无量寿佛 作者:李建宏 【关键词】承德外八庙;紫金玛;无量寿佛 【摘要】本文介绍了承德外八庙收藏的一尊清乾隆年间由宫廷造办处制作的紫金玛无量寿佛,并简要介绍了“紫金玛”合金工艺的引进及配比方法的演进。 承德外八庙内原供奉有大量的佛教造像,以铜质佛像所占比重较大。下面介绍其中的一尊紫金玛无量寿佛(图一)。 佛像通高83厘米。为菩萨装,紫金玛质地,面部至颈部泥金,背光和莲座鎏金。头戴五叶花冠,葫芦形发髻,前额宽平,两眉修长,眼睑低垂,双颊略鼓,鼻子呈三棱形,缯带卷曲上升至耳部,大耳下垂,有耳饰。双手结禅定印,上托宝瓶,瓶内插一朵盛开的吉祥花。双腿趺坐于仰覆莲台座上。莲瓣长圆,瓣尖微挑。葫芦形背光,表面高浮雕精美的卷草纹。背光与莲座的鎏金,均匀光亮,耀眼的金色与佛身沉稳的紫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着整躯造像更加神圣庄严。莲座底板平整,上面錾刻规整的十字交杵,交杵的中心为阴阳鱼图案。底座下沿錾刻:“大清乾隆乙巳年敬造”9字铭文(图二) 这尊佛像铜质莹润,通体打磨光滑,黝黑色的铜质闪着紫色的莹光。宝冠、胸前璎珞及脚部的花形图案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天衣绸裙线条自然流畅,体现了清代宫廷匠师的高超技艺。从风格上看,具有乾隆时期清宫造像的典型特征。 所谓“紫金玛”,是自尼泊尔引进的一种合金工艺,“玛”为藏文Li-ma的音译,指几种金属组成的合金,《藏汉大词典》中解释为多种响铜铸成的器物。在藏民族文化中认为古响铜铸造的佛像比纯金造佛像更为贵重,西藏的布达拉宫就有玛拉康(意为响铜佛殿),专门收藏各种古响铜制品。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紫金玛在宫中初步试制成功,其用料和比例为:每红铜一斤加用金三钱,银六钱,自然铜三两,钢二钱,锡二钱,铅二钱,水银二钱,五色玻璃面五钱[1]。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原配方的基础上,用金刚钻石对化紫金玛,同时调整部分金属的用量和比例,最终确定配方为:红铜条一斤,金刚钻石五钱,金一两,五色玻璃面各一两共五两,自然铜二两,银六钱,锡二钱,铅二钱,钢二钱,水银二钱[2]。可见紫金玛佛像合金成分复杂,化用比例精确,价值亦很昂贵。根据清宫档案统计,当时制作的紫金玛佛像数量并不很多,存至目前的则更为稀少,因而外八庙收藏的这尊紫金玛佛像弥足珍贵。 无量寿佛俗称长寿佛,亦称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汉译。从字义上讲,无量寿佛强调生命无限,象征幸福长寿,是藏传佛教中供奉最多的一尊佛像,因此乾隆不惜财力制造紫金玛无量寿佛。据文献记载,从乾隆四十六年至六十年(1781~1795年)之间,清宫铸造紫金玛无量寿佛共约百余尊。无量寿佛一般很少单尊出现,大多九尊一组同堂供奉,因为“九”为阳数之最,泛指多数、多次,九尊无量寿佛即是“万寿佛”的简化形式。外八庙中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兴建之时分别为乾隆的60、70寿辰之年,故其殿堂内供奉着众多的无量寿佛。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清宫造办处奉旨造紫金玛无量寿佛9尊,至九月造完后,又奉旨将这些佛像上原刻的“大清乾隆年敬造”款磨去,改刻“大清乾隆乙巳年敬造”款[3]。乾隆乙巳年即四十六年,恰是乾隆75岁寿辰,这批无量寿佛应是为乾隆寿诞而特制的。笔者推测,外八庙收藏的这尊紫金玛无量寿佛很有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尊。 ————————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造办处活计档》胶片141,案卷号3630。 [2]同[1],胶片151,案卷号3665。 [3]同[1],胶片141,案卷号3627。 〔责任编辑:成彩虹〕 文物春秋 2008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