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国学与禅--中国心性之学(二) |
 
国学与禅--中国心性之学(二) 主讲人:冯学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半径是逐步扩大的,你不能修身你如何齐家,你不能齐家如何治国,当然在春秋时代一个国就是一个家,那个时候万国林立,在西周时,诸侯都是好几百,到了东周都有一百多号诸侯,到了战国的时候都还有12诸侯,大大小小的诸侯,那些小诸侯多不胜数,小诸侯就是一个家,周天子就是象牙塔的顶尖,就是一个大家长,我们看戏里,天子就是天下父,皇后就为天下母,天下母仪,这个就是家,不能齐家就不能治国,不能治国就不能平天下,当然现在我们把政治的方面放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放在工作之中,修身齐家,在单位里面,在企业里面,我们要把我们这个圈,这个半径逐步放大的时候,要有运筹各个方面的能力,这个本钱是什么?就是修身,修身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仁、义、礼、智、信,很简单,我在外常给朋友讲义一个准则,看人首先看一个人有没有信,一个有信誉的人,不仁不义我愿意跟他打交道,无信的人,有仁有义我不跟他打交道。今天上午我还与人开玩笑,如果一个人不仁不义但有信,我愿意与他打交道,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他不仁不义,我不会吃亏。如果一个人看上去很仁义但是无信,没有信誉,不守信誉,那么他仁义这两个字就放不稳啊!表面上又是仁义,那么只有你吃亏,因为你相信他嘛!他仁义嘛!你一与他打交道,你就吃亏,因为他不守信,你就完蛋了。所以唐代的赵州老和尚说:“正人行邪法,邪法亦归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归邪”。这个就是我们的根本,根本要落在一个信字上,当然仁义礼智仍然不可或缺,谁愿意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无耻的人打交道。我们想一想,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圈的人大仁大义,又有智慧,又彬彬有礼,待自己又客气,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喜气融融,多舒服,多自在。如果跟那些不仁不义、无礼,放肆,甚至是无耻、无信之类的人,这样任何人谁见了都不会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我们怎么能够在社会上过日子呢?有了这样的观念,那么我们反过来扪心自问,我自己是不是不仁不义,无耻、无信之辈,就要做自我检查了,我们生活这一百年,难免自己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有有负于人的时候,那么就该做自我检查。 当自己行仁义的时候是不是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啊?我今天又做功德了,又帮助他人了,用佛教的话说,这叫有相布施,不太好,没有什么功德的。真正见义勇为的时候,要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把自己放下,把别人也放下。所以孟夫子“见孺子落井”的故事很有趣,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去了,张三去救这个小孩子时就想,这个小孩子的爹可能是市委书记,救了小孩,他爹肯定会升我的官,李四去救想,他爹可能是百万富翁,救了以后会给我钱,王二麻子见去救时就想,这个小孩他爹可能是宣传部长,救了他以后,报纸、电台就会大加宣传我是英雄,我是劳模了;可能有一个人看到小孩子落水了,一念不生,噗通一下跳下去,就把小孩救起来,救完小孩子就走了,自己不留名,也不留姓,他救小孩时不起一念。这类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是现现实实存在的,两千年前孟夫子就把我们人的这种心态入木三分的刻划出来了。 所以我们平常也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应该怎么起心动念,我们的心性应该安住什么上?一定要安住在仁义礼智信上,安住于此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叫知耻,知道耻辱,用西方的话来说要有荣誉心和荣誉感。周敦颐的《通书》第十七章谈耻,知耻,“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最不幸的事情就是自己无耻。“知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如果一个人有羞耻心,那么他就可以向上,就可以通过教育改正缺点,就可以把一个小人的心态变成君子心态。经常闻过,知道自己的错误、弱点,那么就可以成为一个贤良的人,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知耻是很重要的。 现在生活之中很多人不知耻,这是很可怕的事儿,干了不仁不义的事儿还得意扬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很可怕的,所以要树立社会正气,首先就要从我们自己做起。我记得若干年前北大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口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也不说那些很大的道德口号,政治口号,就是使自己能够良知良能,用仁义礼智信来充实自己。孟夫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至正、至大、至刚之气为浩然之气,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啊!养这样的气。庄子说“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有”,要有这样的山林气,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利益所动,自己独往独来,给自己心性留下一片净土,自己颐养在其中,但这个颐养在其中,并不妨碍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用《易经》的话来说,日用之谓道,我们就生活在大道之中。庄子说,道行之而成嘛!我们哪一个人能够离开道呢?《易经》说:“一阴一阳之为道”,我们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一阴一阳吗?我们都有一阴一阳,并不是外面极乐世界有一尊佛,有一个道,昆仑山上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有一个道,那个道离我们太远了,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要找一个跟自己有关系的道。如果从自然性来说我们都有一阴一阳,从社会性来说我们都有仁义礼智信,从精神性来说我们都有道,都有佛性,本自俱足,一切圆满,丝毫无欠,所以要有这样的信心,敢于在自己心性上下功夫,用够功夫。 另外怎样练性,我在书院里立了四个总纲,修行次第,第一是明志;第二是练性;第三是开眼;第四致用。首先要立志,以前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么一个口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要立这样的志啊!孔夫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立的是圣贤之道,要学修圣贤之道啊!要在这个方面成就自己,要有这样的志,他是以公心立志,不是以私心立志,并不是我要博士、博士后,我要当处长,要当县长,要当省长,我要当亿万富翁,不。可以当县长,可以当省长,可以当亿万富翁,就是看你的出发点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个人,还是为社会,为大众,我有一些学佛的的朋友,心很善,现在做生意了,心里就捌扭,我天天就是想钱,天天想着发财,学佛的人不应该打这些妄想罢,他们问我该怎么办?我说很简单,如果你是个人发财的话,那肯定是妄想了,如果你是想为国家多交一些税,多解决一些失业人口,为国家多做贡献而发财,这个念头一转,你赚钱就心安理得,理直气壮的去发财。为什么呢?你不是为个人发财,你是为中华民族发财,我很希望咱们中国有一亿个亿万富翁,在座的各个都成为亿万富翁,那多美啊!发财是大家的事儿,藏富于民嘛!大河有水必须小河有水,小河有水,大河才有水,。如果中国老百姓都富裕了,用孔夫子的话说就是藏富于民,在《大学》、《论语》里非常强调这个事,整个老百姓都富裕了,整个社会都富裕了,咱们中国这么大一个盘,这么多的人口,这个绝对总量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足以震撼世界的。 所以我们说心性之学要把它放在生活上,从自然性上我们有一阴一阳的道,我们本自俱足,所以千万别在外在性的道上去攀援,去玩那些无用的事儿,就在仁义礼智信上充实自己。另外一个在修养上,在修行上还要注意一下起居,《黄帝内经》说“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不妄劳作”,这十二字真言就是可以长生、长寿。这是《黄帝内经》的总纲啊!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不妄劳作,这就是把我们生物钟调控的很好,中国古代是强调守子午二时的,现在的人,特别是大都市的人,晚上不到二、三点钟不上睡觉,年青人可能抗得住,到了中年以后,那就可能很麻烦,因为人作为一个动物,有其自然性,在经过几千年,上亿年的进化过程中,生物钟遗传基因里面就规定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这么一个程序。我们的生物程序,我们的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你现在把它颠倒了,晚上不瞎胡闹,白天睡大觉,那不行,所以一定要守子时,这在孟夫子里就叫养夜气,养旦气,夜气就是静。我们说看一个人有没有作为,首先就看相,看这个人有没有静气,有没有定神啊!如果一个浮燥的人眼神张惶不安,说话也是冒冒失失的,神不守舍,气急败坏,你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的话,你就麻烦了,因为这样的人太不吉利了,吉利的人一定是神闲气定,举止安祥,一片祥和之气,你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有安全感,你很舒服。反过来,你与那些神不守舍的人,气急败坏的人打交道,哇,那真是麻烦,谨防他的诲气把你也给感染了,也给你带来麻烦,那就太不值了。 所以养夜气,就是养静气,还要养旦气,旦气就是朝气,能够朝气勃勃。《诗经》里的话,“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朝气的基础是什么,是夜气养足了,你才有朝气,如果你一晚上没有睡觉,那早上你哪有朝气呀!那个眼皮都睁不开,说话都没精神,眼睛看人都走神,那你怎么行,那一定没有朝气,所以朝气一定是在夜气的基础上,你把夜气养足了,你把朝气保持住。女士们就不用去买化妆品了,自然就美丽,气色好,这个是肯定的。如果你连续两天不睡觉,你化妆都没法化,所以我们谈心性的修养一定要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在外边跟别人打交道,你有静气,有定力,有朝气,我们想一想,可以说在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之中就会无往不胜。你有朝气,有静气,有定力,那么首先你的思维是清醒的,你对外部的观察是如实的,因为你不是迷迷糊糊的,因为你是清晰的,有一个清晰的主观就能得到清晰的客观,通过你思维的运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判断,你才有正确的决策。如果酒喝多了,觉也没有睡醒,干大事儿的时候你能有正确的判断吗?能有正确的决策吗?那不可能。 所以我们在生活上、工作上要有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决策,那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性修养,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女士们都希望自己的先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希望自己的先生天天是夜不归,天天醉得起不来,天天打麻将,天天酒色财气,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振作自己的精神,振奋自己的精神,在学和养上要下足功夫,这里是三极书店,这个三极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是天地人三极吗?还是珠穆朗玛峰三极吗?因为我今天初来乍到,今天第一次来,还不明白三极是什么意思。我们也有一个三极,在《易经》里说“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动曰静,立人之道,曰仁曰义”。我们在心性上要把它转过来。今天讲的是中国的心性之学,禅与中国的心性之学,但是好像没有怎么说到禅字,就是这些就是禅,禅不是在蒲团上,如果把禅翻译成汉语的话,一个是静虑,第二个是思维修,第三个是定。静虑:我们的思想里的杂质很多,妄想很多,就像电脑里的病毒很多,需不需要把这些污水过滤一番啊!把我们思想的杂质,像电脑里杀毒一样把它排除掉,第二,思维修,我们的思想并不都是非常优秀的,并不都是最佳的程序,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习惯,自己的眼界没有打开,那不行,所以要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优化我们的思维结构,简化我们的思维结构,这个叫做思维修。 定,学佛的人都想入定,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讲定学的人对这个定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定,用我们最通俗,最亲切,大家都有感觉的话来说就是注意力这三个字,你的注意力能够保持一秒钟,你就是一秒钟得定,你能够保持一个小时,你就一小时得定,你能够保持一天一夜就一天一夜能够得定,这个注意力并不只是我有一个注意力,这个注意力还有一个专注的对象,玄奘大师翻译叫心一境性,主观和客观在一个层面上,不移不易,不去变动,这个就叫得定。 我们的价值观念确定了我们叫得定,狗屎不能吃,任何的传销大师来忽悠你,说狗屎吃了可以成仙,狗屎吃了有很大的神通,任何人都不会相信的,因为我们有定力,我们确信狗屎不能吃,另外,当然银行不能抢的,警察不能去打的,这些我们都是有定力的,有定见的,就是把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这些习惯确定下来,推而广之,这个就需要有定力,所以我们刚才说,立志就是需要立圣贤之志,练性就是需要把我们思想中不干净的东西,不优秀的东西去掉,然后开眼。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维修,得大智慧,你比别人更有智慧了,你就开眼了,然后在生活之中,在工作之中你就运用无碍,你就得自在,得逍遥。所以你说这个能与禅无关吗?禅只不过是印度的一种语言翻译过来的,最高的佛教也说:“佛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间法还是佛法,并不是说贴上标签的才叫佛法,没有贴的就不是佛法。很多学佛的人就是在佛教的圈里面转,还没有走出来,都在“佛所说法”的圈子里玩,还不知道还有一个“即非佛法”,等你知道这一切不是佛法的时候,你就了不起了,这就叫明心见性了,才知道一切一切都是佛法。在禅宗爱说一句话,“未悟之时,山是山,水是水”,“即悟之时,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悟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嘛!实际上也就是《金刚经》的金刚三句,很多学佛的人也都知道,但是他就不知道在生活中怎么用,都在有相的地方去玩,就不知道在无相的地方去玩, 当然这个我也只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在我的新著——禅说庄子之《齐物论》里面,在《信心铭》里有,还有针对在机关里,人与人的关系我讲了一篇禅说庄子之《人间事》,我今天自己也在看,我也感觉怎么这么精彩,包括《齐物论》也非常精彩,因为《信心铭》这部书,我已经讲了几年了,在网上很早就挂出来了,很多人都喜欢看,包括参禅的老参们都喜欢我讲的这个《信心铭》,今天我就自吹自擂一番。时间也很珍贵,我就到此为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好!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