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智者和生活禅 |
 
智者和生活禅 对于佛教弟子来讲,做了三皈依,便是在修行了。也就是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行为进行修正,这就叫修行。在佛教佛学理论上来讲,也就是破我执,断烦恼,即时地忏悔、明白自身之错与对,是与非,完成了小乘人的修与行,保住自身的戒律和戒定,做成了一个有佛心和佛性之人。这种人能用佛之律条降伏我执我误,也就是说此人有了佛性之定力,便跳出了三界外,起码证得了初果,得到了本身自己的小圆满,有这种修行之所为的人,无论如何,至少会是一位带业往生者,证得小乘之果位之人。当然,现代人的修行,能如此者便是行菩萨道的智者,是善知识之人。 现代社会已是一个全面发展,生活和生产全面在变样,形式大变样时代的任务,在告之佛弟子,光自己能律戒自己还不行,还得让大众弟子十方善信,都能如此,能自己降伏自性,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成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行菩萨道的人。这就是我等学佛人的一个任务,也就能把共建和谐社会的担子挑在肩,脚踏实地的在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和善财的五十三参,这就是在修自身时,进一步提高到高一级的普贤行。我们十方众生,各领域里,各阶层里的,高级知识分子和目不识丁的修行者们,日月在朝起朝落,日历纸一天又一天地揭去,全社会的人们,特别是佛之善行者,日常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进行着,日常生活的规律在无意中在潜意中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在进行中,在交替变幻着。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大家一起来修行?如果你是一位有一定修行的智者,在你的日常活动氛围中或兄弟姐妹中,有三五之群的,有百人之众的,无论你周围多少人,因受你学佛之觉行,深有感染者或感悟者,这样你修行层次就发生根本变化,也就是说,这种修行可以界定为“六度万行”的觉势了。你的修行已经达到日常生活中的十方众生的“六度”行,也就是在了断生死轮回,也就是在行普贤的菩萨行,你也就可以称之为活着的或者是冥冥之中的菩萨。所谓菩提证者莫过于此而已。 有个小故事,日常生活中的俩姐妹,在晨起的日常家庭卫生琐事中,有了同一种事理两个结果两种效果的事来,不信你就听我讲讲。搞卫生了,一只玻璃杯放在杯边,奶奶揩桌子,不慎把杯子扫落水泥地上打碎了。妹妹闻听响声一看,立即就说:“你看我这人,怎么把杯子放在桌边呢?这是放杯子的地方吗?”姐姐也说:“我这人也是,这么一只明亮的杯子,我都看不见?真是太大意了!”姐妹俩都很欢喜地把杯子的碎片收拾掉,这件小事也就平静地过去了,在日常生活中姐妹情没受到任何影响。 返之是这样的:随着杯子的落地,姐姐就大声斥责起来:“这是谁呀?这是放杯子的地方吗?可恨!”这话音刚落,妹妹就冲着姐姐吼了起来:“你眼瞎啦?这若大的一个杯子你就看不见,怎么不说自己不小心呢?”于是,两人轰轰烈烈地吵了起来! 同一件小事,两种不同的结果,两种不同的效果。类似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就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着在发生着,在此际之中,就形成日常生活波罗密。能够维护这种日常生活正确的修持,那就是“忏悔”,这种“忏悔”是建立在对方各自的修持修行的基础中,修菩萨道,修“六度”万行,把这种修持法融汇到生活琐事中去,有这种德行之人,便是行禅之人,一个有着禅味的持生活禅的人。 说禅说忏悔,能行禅,能够做到忏悔的人是智者。因为这种人在起心动念之始,就能降伏自持分别心,就能破迷开悟,就是在行普贤行,就是在行菩萨道。这种智者,也就是在参访中行忏悔心,在各种不同行业中,行持自已的佛道,行大乘之道。 能忏悔的人,就是不把自己摆在他人之上,就是不依我执不谋我利的人,就是一个善用脑善用戒律的人,就是不强人所难所爱而先发言抢话头的人,深一步就是忏悔的学会“忍”学会“忍辱”的人,在他(她)们的周围,他就是受人尊重受人爱戴的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化的生活和古老的文化生活,已不能同日而语相比拟了。现在的学佛行菩萨道的人,只要是没有“俗气”的俗人,只要是修持很深的人,那都会在因为各种环境、各种方式的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善巧方便而用佛心佛性来对待的,也就会时刻记住“忏悔”在先,用欢喜心用忍耐心,这便是生活禅了。这种禅是动势的,是随着生活的世间法在动着呢,不断地用佛法(即佛心佛性)改造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所阐述的智者和禅味和生活禅了。 果坚草于2009-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