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古刹散记——护国寺 寂然 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冬天,一位老先生戴着金丝眼镜,脖子上挎着一架在当时还为许多人未曾见过的照相机,来到天台桃源附近的护国寺,拍摄下了一幅珍贵而令人神往的《护国寺双塔》,画面虽然不是很清晰,但两座方形六层砖塔迎风而立,淡定从容。冬季的山坡和田野显得有些苍凉,一位身着长袍的僧人悠然自得地站在小径上,周围的树木也都伸展着光秃秃的躯干…… 如今的护国寺,早已是一片庄稼,绿油油的麦苗和金灿灿的油菜花,鲜艳而充满活力。当地的村民以骄傲的口气说:护国寺比国清寺要早。可翻翻史志,护国寺显然建寺时间要晚于国清寺。《天台山志》记载:“护国寺,在天台倒西北三十里,旧名般若。周显德四年(958)年建,僧德韶第九道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今额,后钱太师乞为香灯院,加广恩护国寺。旧有宋中书平章、钱惟演撰护国寺碑铭,今亡。” 至于护国寺的双塔,史志中都有记载,是佛教法眼宗德韶大师建寺时建造的,并在塔内安放了三颗舍利子。当地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见过双塔,他们称之为“鑫”(音),说它座落于寺前。“文革”时,村里人要建造大会堂,于是将塔拆掉,塔砖搬到村中用于建造这座政治色彩最浓的建筑。我们无需用当今的眼光,来抨击当时人们的狂热与愚昧。不知拆塔时,有没有人见到在塔中沉放了千年之余的舍利子,当时的村里人只记得塔基下散落着许多唐开元年间的铜钱。 寺址的北面是三座耸立的山峰,翠树葱郁,山峰上隐现有一条白练般的流水挂在崖上,寺址上是一块块很方整的用石砌成的梯地,依次向南而下,或许这就是原寺的殿基、院基、或是堂基。解放初期,护国寺也是香火渐稀,许多殿基早已开垦。僧人也在土改时脱衣还俗了。 眼前这片嫩黄和翠绿相间的充满生机的庄稼,将有着千年历史的护国寺的那份沧桑与古老掩去了。微风吹来,饱含着浓郁的草汁花香,水沟里的水流淌得清脆而欢快。如果告诉你,这里曾经是一座晨钟暮鼓的古寺,真是令人恍然如梦的感觉。打开史志,护国寺除它的缔造者德韶大师外,再也没有出过高僧一类的人物,在中国的佛教史上也没留下什么惊人的痕迹,查查古代留下的天台山的诗词,只有宋代曾为护国寺写过碑铭的钱惟演写了一首《护国寺》诗。虽然明代的徐霞客、阮鄂、王士性;清代的潘耒、杨葆光等史地学家、文学家也曾到过护国寺,但在他们的文章里并没有花什么笔墨对护国寺描述一番。清代一位天台的文人齐周华在他那篇文采飞扬的《台岳天台山游记》中,也只是对护国寺平乏苍白地写了几笔:“入护国寺,内有阮鄂游记,石勒诗文,清朗可读,又有唐碑纪实塔放光事,嵌殿壁。出寺,前有塔,有石碑,字被风日所蚀。” 护国寺最大的功绩,就是向世人揭开了一个传说的面纱——刘阮遇仙的发生地。宋元祜年间的一天上午,一位操着福建口音的书生模样的人,撩起衫摆迈入了护国寺的山门。他就是新上任的天台知县郑至道。郑知县在处理毕公事之余,揣着“刘阮遇仙的桃源到底在那里?”的疑问到乡间寻访。寺内一位名叫“介丰”的僧人将他迎入客堂,并叙述“桃源就在本寺东北二里,那里有一条钭行山谷,陷于榛莽间,人迹罕及。景祜年间,先师明照大师曾去采药,见金桥跨水,光彩眩目,有两位女子,戏于水上,如刘阮所见一般……”未等述毕。郑知县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忙命介丰带路去那山谷,果然有“双女峰”、“鸣玉涧”、“会仙石”、“金桥潭”,还有双女送别的“惆怅溪”。刘阮遇仙的传说,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山水间,得到最为具体最为生动的演绎。 转年阳春三月,桃花怒放,护国寺派寺僧一路小跑,赶到县衙禀报。郑知县领着一群文人好友徜徉桃源题诗行歌,使刘阮桃源遇仙这一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的发生地,从此名噪于天下。回到衙门,激动不已的知县大人,点上蜡烛,铺上纸墨,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流传到今的《刘阮洞记》。夜已四更,郑知县还是睡意全无,索性又写下一首《桃源》诗。 在寺址的地头埂尾,时不时地见到那厚厚的的青砖和残缺的瓦片。在庄稼的围拥中也有几堵残墙、几间小屋。小屋紧团着门,廊下堆着些柴草,后墙爬满了青藤,一看就知道这肯定不是护国寺留下的建筑,而是在废墟上用坍塌的砖石重新垒砌的临时屋。在麦地深处我看见一平方米大的方井,这就是寺院内的水井。热情的村民不停地给我介绍原先的寺境,寺前有一口塘,人称“龙珠塘”,或许就是寺院的放生池,现已改造为小水库;寺门外原有两株大樟树,躯干有豆腐的桶那么粗,而今也难见踪影;早些年,这里还有一座路廊,路廊前的古驿道通往白鹤殿…… 地沟里的水叮叮咚咚地流淌,沟上铺着的石板有些字迹,仔细辨认竟然是护国寺的珍物,上面的小字是“……护国寺本名,……至今勒载碑铭其……起修成立望乃护国万一其幸也……千载如新心垂不朽”等字样。这块极具文物价值的古碑,也只能给人们充当桥板之用了。 如今,桃源依旧,惆怅溪依旧,双女峰依旧,而为它们揭开面纱的护国寺却尘飞烟灭。面对这满目庄稼的寺址,脑子里只有“沧桑无语”一词。当年德韶大师在这儿建寺时,是否想过千年以后这里又是一片坦荡的沉默吗?那位名叫“介丰”的寺僧在忙着向世人揭开桃源遇仙这一传说时,是否想过他所在的护国寺竟然留给世人留下一段酸涩而无奈的传说呢?当今天的人们在畅游桃源时,是否想过要去护国寺的遗址去凭吊一番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