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龙山宝塔与禅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龙山宝塔与禅寺
  作者:凌涛
  龙山宝塔巍巍耸立,座落在禅寺殿宇之后,沿山竹翠林茂,山下河荡纵横,水光山色,交相映辉。当走进宝塔禅寺大院,便见石壁雕刻九龙壁画,四柱缚有“二龙绕柱共戏球”,十七只天龙四海翻腾,象征着龙是人类的传人。古塔更有着鲜为人知的传说。
  乌龙山宝塔,原名大圣塔。古时龙山似拳,又处漕河之滨,因地壳变动渐延而长高,传说中要与茅山比高低,向南横跨漕河,人们看着山在长高而焦虑。有天,一位白发鬓霜的长者由此而过,看到百姓为此担忧而发愁,老翁便指点众人在山腰间造座宝塔镇住它,当地百姓遵循而作,分头募集银两,召集能工巧匠设计献策,周围人群千车万担,运砧送料,群策群力,共同造塔镇山,经一番辛苦磨炼,终于造成耸入半空的宝塔,又有伟人献计,在宝塔尖顶竖个“风波铜通天柱”,称谓“镇山之宝”,此后,山被稳住不长了,老百姓称这山为“稳山”,金坛方言“稳”与横是谐音,后被叫着“横山”。此塔何时而建,传说不一,据园通庵主持悟圣法师于1998年浇铸“铁鼎”记载:“横山寺”(园通庵)前身已有2500多年。同时横山诗歌入册多篇,如《横山返照》,“前山佳气搏葱茏,一片霞光落照浓;横岭尚需天记忆,环流更需水朝宗”。金坛县志记载:宝塔建于南宋年间,无具体年月,有望知者,请予作补。
  龙山宝塔,砧木结构,高40公尺,形成尖椎,七级八面,矗立寺后,雄伟壮观。康熙40年曾作修建,据说日寇侵坛后,盗走“镇山之宝”,塔内木架相继被盗而破坏,1989年金坛县政府拨款倡修,得助于邑人香港应成法师捐资修缮,峻工后,旧貌变新颜,伟塔展英姿,内有扶梯而上,外架回廊,上下御接,内外沟通,登高远眺,饱览锦绣江南旖旎风彩,风光色景尽入人们眼底。西瞻茅山,群峰叠嶂,山峦起伏,白云满山,状似龙游;树木丛林,山容秀丽,葱绿叠翠,故有“第八洞天”之美誉。南眺洮湖碧水,烟波浩渺,形若浮云翩舞;湖边芦苇绿黛,随波逐流,前呼后涌,湖中围网竹簖,形似水中城墙,如诗如画,渔船夜火通明,犹如一座现代水上的不夜城。
  宝塔之西有个瑶池,自古就是“菱荷红翠葭如出,鱼便藻密,鹭惯沙园”。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召开蟠桃会,这里池深水阔,地高土肥,人勤手巧,利兼渔稼,旧县志记有“南瑶一岁九熟”,是本邑的著名富庶地区,唐代著名诗人戴叔伦就出生于此地———南瑶村。
  龙山美景曾吸引了众多骚人墨客,南宋成淳7年(公元1271年),县内茅山书院也迁至乌龙山新兴寺之右,一时成为全县的最高学府。清乾隆年间,周围六县会考场地曾设于此。出生在金坛县城(相府巷)清代翰林大学士于敏中曾盛赞金坛“人人爱不释卷的文风之地”,连放牛郎也能吟诗几首。据说,有一年,京城派往龙山的一位大人在茅山书院主考结束后,游览龙山的久负胜名古迹,观赏了秀丽的山光风景后,乘船回京,在船上仰望宝塔,信口吐出一则上联“宝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他向岸边送行的人们征求下联,只见岸边的人无一对答,只是伸出拳头,张开手掌,五指摇摇,这位主考大人不由怀疑金坛这“文风之地”有虚,他到京城拜访了大学士于敏中,于向他解释说:“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这就是你要对的下联”。从此金坛“文风之地”的美名远播域外。
  宝塔禅寺原名汉寿亭候祠,“候”为关羽封号,后人尊称关帝,故又名关帝庙。据寺碑重建关帝殿碑记云:清康熙十九年夏,霪雨成灾,殿圯,二十年重建,咸丰十年又毁,光绪年间再建,后以塔为名———宝塔禅寺。日寇侵坛后,渐趋衰微。自复兴宗教后,增设殿堂,重塑佛像,善缘广种,梵音日盛,又得于应成法师资助,恢复修建。寺内一进两侧楼阁供奉着500尊罗汉,亦叫罗汉殿;二进中殿正殿塑有韦陀、弥勒佛,两旁塑有四大金刚,威风凛凛;后进为大雄宝殿,正座有释加牟尼全身佛像,两旁塑24诸夭,背后塑有海岛观音、十八罗汉。少年出家宝塔禅寺,现为香港妙音精舍主持应成法师赠送缅甸玉佛一尊,续藏经本165册,供香客游人拜敬、观赏。1991年经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后,四方来客,适逢初一、月半及观世音圣节,还有大法会,远及杭州、上海,近至周边县境,各路善男信女云集寺院,有盘腿而座,诵读经文;有敬香求佛,钟声震荡池边山谷,带着“心诚则灵”之意,双手合什,叩头跪拜,祈祷“消灾延寿”,“国泰民安”。生意人更是另一种意境:“交好运,发大财”天井鼎炉,火光燎天,香气四溢。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诚信不仅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而且触发人的生理变化。人的信念,对疾病防治与维护健康,祛邪作恶,产生着强烈的意愿和自信及虔诚的意志,成为调动人的身心健康的积极因素。人生在世,生老病死,诸行无常,在这无常的浪涛中,人心如一叶扁舟,同没于风浪之中,说不尽的惊涛险恶,是感到烦恼苦闷的一大因缘。如何才能处变不惊,心平如水,只有依靠“定”力,心定才能不会发慌。佛家讲;“精勤修习”,即心如止水,对世间生法无相,映知了了,心态就平衡静之。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报效祖国为宗旨,修身养性为目的,背诵经典,自律心身。龙山寺院墙上书有“莫作恶事,行善积德”,这番道理通俗明了,是事物简单的一个侧面,人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关系的总和,然而,受到关系的自律制约,对造就一个人际和谐的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也是人心走向的必然结果。

 
 
 
前五篇文章

略谈高峰原妙禅师的禅学思想

论东晋慧远大师对中国文化的回应——以回应本土伦理责难为

论天台判教的三条标准

芒鞋踏遍亚美洲的五台山华严行者——寿冶法师

密宗行者应该懂得的几个大问题

 

后五篇文章

教理通商情 商情达禅要——谈玉佛寺的经济自养事业

千年古刹——明溪聚龙禅寺今昔

起信论唯识释质疑

栖心净土誓志西归的—莲池大师

菩提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