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华严寺及那罗延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华严寺及那罗延窟
  从于七雕像(注:位于青岛市郊著名的崂山仰口风景区内)再向上走几十米,但见道路两侧古木参天,竹林茂密,与路旁的诸多刻石红绿相映,给游客一种世外仙境的感觉。路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株高大的古银否,树高近20米,胸径近1米,树龄340年左右.还有一株青朴,树高24米,胸径1米,是崂山景区内最大的青朴,树龄已有150余年。这片树林下的巨石上刻有"烟岗高旷"、"莲池海会"、"天风海涛、"东概晓色"等题词。在路侧有两个石砌的水池,是佛教庙殿常见的"放生池"。放生池的后面是华严寺的塔院。里面有该寺第一任方丈慈沾和尚及第二任方丈善和和尚的圆寂塔。在慈沾塔的顶部,有一株松树,虽不高大·却己有近300年的树龄,人称为"塔抱松",是磅山一处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奇观。沿花岗百铺成的路继续向前走·转过两片竹林,拾级而上,一座气势宏伟、庄严肃静的佛教禅院便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崎山华严寺。华严寺,原名华严度,又名华严禅院。一次大火,后殿及祖堂被烧殆尽。手中和尚源洽赴江南募化数载,回来后重修。重修时工程浩大,规模比以前更为可观,重新开光时十分隆重,从此留下了"神工白云洞,人工华严寺"的评语。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后,到了隋末已发展为八大宗,华严宗是其中之一。华严宗是隋代终南山僧人杜顺开创的,他的主要著作《华严法界观门》成为华严宗的观法。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谈法界缘起,主要宗义为三种观,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偏会容观"。在佛教中,华严宗和天台宗都自称为"国教",不同于天竺国传来的各宗。五代时期,中国佛教大兴,华严宗本身又繁衍出不少分支的派别。明、清两代,佛教又得到恩宠,各宗派间分并离合,华严宗中又出现"临
  济派"。崂山华严寺就属于临济派,第一任方丈慈沾法师就是临济派的第四代传人。寺僧不挂旃,不坐禅,不收外地僧侣;寺僧唱"焚呗",四声铿锵,乐器伴奏,悠然悦耳。因为该寺的捐资人黄氏父子原属明朝官吏,对清兵入主中原相当反感,又因慈沾法师与黄家交往甚密,所以在清朝初期,华严寺仍保持着反清复明的政治倾向。 清朝顺治初年,胶东农民在于七的领导下发动了反对满清的农民起义,清政府于顺治六年(1649)冬季出兵5万余,大规模围剿胶东义军。起义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全军覆没,义军领袖于七却奇迹般地逃了出来,在一个大雪封地的深夜潜来崂山华严寺。慈沾大师用沸水把于七的面部烫毁,假称此僧患有天花病,躲过了清兵的搜捕。后来于七在华严寺落发为僧,改名为"寂澈",取法名为"善和"。慈沾大师圆寂后,于七接任华严寺住持,成为第二任方丈。寺院周围植有许多麻栎树,院中还植有玉兰、流苏、石榴、杏、牡丹、芍药、木瓜等木本花卉及竹、睡莲,使这座佛教殿院更显华贵高雅。 1931年,国民党青岛市长沈鸿烈为华严寺赠匣,将原来的"华严庵"更名为"华严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就设在这里。 "文革"中,华严寺受到相当严重的破坏。近年来,青岛市人民政府重视对宗教文物的修复,经过有关方面人士的努力,寺内的主要建筑全部恢复一新,古树名木也得到很好的保护。
  出了寺门,沿着寺前的涧沟西行约500米,这里草木繁茂,溪水潺潺,曲径幽雅而宁静。有一块巨石,石上有一孔,其深难测,用手拍击巨石,发出一种空洞的"膨澎"声,石上刻"云穴"二字,人们称它为"渔鼓石"。沿渔鼓石继续西行约1·5公里,就到了著名的"那罗延窟"。 佛教的《华严经》中载:"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 那罗延窟位于那罗延山的南坡,是一处天然的石洞。洞宽约7米,高、深各约15米。四面石壁光滑如削,底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突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洞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天光由此孔透入洞内,使洞中显得十分明亮。据僧侣们讲,这个洞原来没有孔。那罗延佛在成佛前带着徒
  弟在这洞里修炼,当他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一个圆孔升天而去,才留下这么个通天的圆洞。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此窟全部由花岗岩构成,与梵文的那罗延名实相符,僧侣们称此窟为"世界第二大窟"。据《憨山大师年谱疏》记载,明代高僧憨山在五台山修行时,从《华严经》上看到有关那罗延窟的记载,遂不远千里来到崂山。在那罗延窟里坐禅修行两年余。原意欲在窟旁建寺,后因地域限制,不易扩展,更兼建筑材料运输、施工等多方面困难,才易地太清宫处建海印寺,以致引起一场长达16年的僧道之争的官司,最后落得寺毁人放。因为此窟的结构独特,并载入宗教典籍,所以被誉为崂山十二景之一,名"那罗延窟"。

 
 
 
前五篇文章

浅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

穿越禅意的寒意——浅论王维禅诗背后的隐性存在

藏密在汉地勃兴之由

“天台三圣”与“和合二仙”考

武术禅问答

 

后五篇文章

略述弥陀净土及其修行

略说《法华经》授记之特色

简易放生仪规

慧思禅师之法华三昧

中观因果论蠡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