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天台教学发展之研究 作者:吴秋慧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台湾天台教学发展之研究 【文章作者】吴秋慧 【指导教师】江灿腾 【文章页数】165页 【中文关键词】天台教学|道场|教团|斌宗法师|牟宗三|吴汝钧|尤惠贞|陈英善|法源讲寺|华梵|湛然寺|慧岳|晓云|佛性与般若|天台圆教|中道佛性|维摩经|性恶 【中文摘要】本论文的主题研究,主要在: 一、在宗派色彩淡泊的当代台湾道场,是否仍有人努力地在维系天台教学的宗风,如台南湛然寺? 二、是否能发现,有人正奋力向前地在开展天台教观之学,而且前景颇佳,如台北石碇华梵大学晓云法师之佛教事业者? 三、学术界中学者们对天台学的研究,是否也正在日渐兴发中? 因此,本论文就:(一)、相关道场或教团等历史沿革和弘法活动等状况,提出一些探讨后的观察意见;以及(二)、针对当代台湾学几位术界具代表性的相关天台教学思想研究者之研究概况,提出在本质上仍属于概略性的初步观察心得两大项目,以及本论文的局限和未来展望。分别说明如下: 道场部分 近代以来,天台教学的在台弘扬史,和斌宗法师及其所创新竹法源讲寺紧密相关连。尽管从严格的标准来看,其所弘扬的天台教学范围仍极有限,其创发新思想的诠能力亦非高强,所以其整体成绩尚无法比美古代诸天台大德的辉煌成就。 近三百年的中国佛教史或台湾佛教史的发展,都不是处于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反而是正处于停滞或衰退的不振期阶段,因此不但天台宗这种原本属于精英教学的奥理不易觅得良师与良所,连其它佛教的各宗各派,也同样如此。所以无法以此苛求近代台地天台教学的肇始输入者斌宗法师,能够表现出如何壮伟或辉煌的教学思想成就,而是适度地根据他在当时所处的相关时代环境,来观察他如何以天台教学研经方式去演教弘法?或看他如何去突破一般讲述因果故事之格局,以启发台地正信之风气? 由此我们看到:他所设立台湾第一所研经之处「南天台佛学研究所」,堪称台湾天台教学之首传,而他也第却留下台湾本土僧人中道范庄严的永远形象。其后代弟子,虽然剃度仅数字,但于教界却有出色的表现,目前光德寺、法源寺,在台湾南、北两地都是具有特色与影响力的道场,但两者则非以天台教学为道场传承。 其中尤以斌宗法师的大弟子慧岳老法师为最杰出。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虽然慧岳老法师也能在台湾佛学院林立中,兴办了少见的天台专宗──天台学研究所来弘扬教学,然而却有后继乏人之隐忧。可见天台教学的未来,还是有赖新一代的接棒者,能早日传承此薪火。 其它如台湾南北两处重要天台道场,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目前,最得力的天台教观开展之相关道场,应属位于北台石碇慈莲苑晓云法师所主持的华梵佛教教育事业体。透过本论文之第三章的研究和深入观察,可以证实:这里的确有实践的僧伽修学者之存在,亦有渐多的相关学术专家于此研究及指导天台教学之学习;所以其僧俗二部并进的教育路线,仍能天台教观为其共同的运转轴心。故其前景,是我们较能期待的! 至于南部的台南湛然寺,虽因其开山慧峰法师为天台宗传人,故其后代为不负先祖,而颇愿在天台学之弘扬上努力开发。但就本论文第四章的探讨,我们不得不说,长期以来,此一道场的整体经营,属于保守而欠缺活力的传统型态,故难以大有开展。截至目前为止,整个道场运作,亦只能环绕在印经典、办杂志、传讯息,以及对信众开办相关课程的佛学班等项活动,尽其棉薄之力而已。所以,台南湛然寺的今后走向,仍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否则前景并不令人太乐观! 学术研究部分 如绪论所言,本论文因于研究时间及个人天台学养不足之所限,在天台学的研究者中,仅略述当代较富学术代表者中之几位,如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如在香港任教但在台发表的吴汝钧教授、或如继承师学的尤惠贞博士、以及持批判态度观点特出的陈英善博士等这几个学者而已。兹分述如下: (一)、已故不久的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在当代学术界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在主要著作之一的《佛性与般若》一书中,曾以中国哲学研究的立场讲述佛学,并以其以中国大乘佛教之发展并及印度佛学,来肯定天台圆教为真实之圆教,是佛所说教理之最后的消化。所以,他的观点,是我们首先应注意的重要学术成果。 (二)、吴汝钧认为:「中道佛性」是天台智顗的核心概念,最能表示智顗的真理观或实相观。他认为代表智顗最晚期、最成熟的思想,而阐扬智顗「中道佛性」核心观念最详尽的,当属《维摩经》疏。所以天台典籍中,他最重视《维摩经》疏。这是他对天台教学与经典的最新研究观点,亦值得我们注意。 (三)、尤惠贞教授受教于牟宗三先生门下,主要学术研究在天台宗成其为圆教的诸方探讨;实质上,其所长期论诠的观点,在在深受其师牟宗三先生学术与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牟先生的天台学之诠,虽有深入的研究与相应,但仍只是牟宗三先生学说的忠实承继者与拥护者而已。 (四)、较不同于传统天台学者观点的陈英善博士,对天台的反省,表现在其天台思想的模式和与传统派的论辩上。例如,她认为性恶说创始于知礼,而不同意「性恶」为天台性具圆教的必然结论。这是当代中相当特出的观点。 本论文的局限和未来展望 一、本文对于相关道场和人物活动的探讨,受限于数据和时间,涵盖面不够全面,有待于日后加以补足。 二、本文对于代表性的学者之探讨,过于简略和肤泛,学术的谨严度和精确度不足。这是学养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克服,期待来日改善。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使用材料及研究方法4 第三节 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7 第四节 论文结构8 第二章 新竹古奇峰法源寺斌宗法师及其法脉之发展13 第一节 斌宗法师的生平与思想风格13 第二节 斌宗法师在天台教学上的展现28 第三节 法脉发展──五心弟子在天台教学的继承状况39 一、 法脉分布及发展现况40 二、 法脉发展与天台教学继承之探讨54 第四节 斌宗法师的天台教学继承者: ──慧岳法师的天台思想与弘化事业63 第三章 台北石碇慈莲苑晓云法师及其佛教事业79 第一节 晓云法师略传79 第二节 道场沿革82 第三节 弘传史略─其佛教事业与展望84 第四节 晓云法师的教育思想与天台学之弘扬89 第四章 台南湛然寺慧峰法师及其佛教事业105 第一节 慧峰法师略传 106 第二节 道场沿革 107 第三节 慧峰法师的天台思想与佛教事业 111 第四节 湛然寺的现在与未来之展望 117 第五章 其它天台弘传者──当代天台学之学术研究概况121 第一节 牟宗三的天台教学思想研究121 第二节 吴汝钧的天台教学思想研究 125 第三节 尤惠贞的天台教学思想研究 127 第四节 陈英善的天台教学思想研究 130 第五节 其它近代学者的天台教学思想研究 133 第六章 结 论 137 第一节 道场部分137 第二节 学术研究部分139 第三节 本文的局限和未来展望140 【附录】 一、慧岳法师谈斌宗和尚 141 二、郑焜仁先生访谈录 143 三、斌宗法师年谱简历 147 四、台湾天台教学发展大事纪 151 参考书目155 图目录 图1 法源讲寺牌匾 图2 斌宗法师遗着《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解》、《佛说阿弥陀经要》 图3 斌宗法师法相之一(摄于民国三十年) 图4 斌宗法师法相之二 图5 斌宗法师民国三十年于桃园大溪斋明寺讲般若心经与大众合影 图6 斌宗法师达摩画作 图7 斌宗法师墨宝之一 图8 斌宗法师墨宝之二 图9 法源寺入口大石头 图10 法源寺第二代住持 觉心法师 图11 法源寺杨英风佛像雕塑之一 图12 法源寺杨英风景观雕塑之一 图13 慧岳法师法相 图14 台北石碇法济寺 图15 晓云法师法相之一 图16 晓云法师法相之二 图17 华梵大学校园阿育王柱 图18 阳明山永明寺般若禅堂 图19 台南湛然寺慧峰法师法相之一 图20 出关后的慧峰法师法相之一 图21 慧峰法师闭关前仪式 图22 出关后的慧峰法师法相之二 【参考文献】 一、古籍文献: 隋.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藏第33册。 ───,《妙法莲华经文句》,大正藏第34册。 ───,《摩诃止观》,大正藏第46册。 ───,《六妙法门》,大正藏第46册。 ───,《四教义》,大正藏第46册。 唐.灌顶,《止观辅行传弘决》,大正藏第46册。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上、中、下册,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标点版,1978。 ───,《十不二门》,大正藏第46册。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辑注》(兴慈法师重辑),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83。 五代.谛观,《天台四教仪》,大正藏第46册。 宋.知礼,《十不二门指要钞》,大正藏第46册。 ───,《观音玄义记》,大正藏34册。 明.智旭,《教观纲宗》,大正藏第46册。 民国.静权,《天台宗纲要》,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8。 二、近人论着: 尤惠贞,《天台性具圆教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天台哲学与佛教实践》,嘉义:南华大学,1999。 印 顺,《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 ───,《大乘起信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 ───,《以佛法研究佛法》,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 ───,《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1。 ───,《佛性与般若》上、下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3。 ───,《现象与物自身》,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圆善论》,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 ───,《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五十自述》,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3(再版)。 江灿腾,《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 ───,《台湾佛教文化的新动向》,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 ───,《现代中国佛教史新论》,高雄:净心文教基金会,1994。 ───,《20世纪台湾佛教的转型与发展》,高雄:净心文教基金会,1995。 ───,《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台北:南天书局,1997。 ───,《台湾当代佛教》,台北:南天书局,2000。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文化发展史》,台北:南天书局,2001。 ---,《台湾近代佛教的变革与反思》,台北:东大书局,2003。 安藤俊雄着,释演培译,《天台性具思想论》,台北:天华出版,1987。 吕澄,《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事业,1982。 ───《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事业,1982。 吴汝钧,《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 ───,《法华玄义的哲学与纲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 沉谦.慧岳.李世杰,《陶弘景.智顗.台藏.杜顺》,中国历代思想家(七),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更新版。 邢福泉,《台湾的佛教与佛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 释倓虚述,大光笔录,《影尘回忆录》,台北:原泉出版社,1996。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0。 张珣.江灿腾合编,《台湾本土宗教研究导论》,台北:南天书局,2001。 张曼涛主编,《中国佛教史论集(台湾佛教篇)》,现代佛教学术丛刊87,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55,天台学概论》,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56,天台宗之判教与发展》,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 净心文教基金会,《净心长老论文集》,高雄:净觉佛教事业护法会,1996。 ───,《净心长老演讲选辑》,高雄:净觉佛教事业护法会,1996。 华梵文教基金会,《华梵大学创校十周年纪念专辑》,台北:华梵文教基金会,2000。 华梵佛学研究所,《二十周年纪念专辑》,台北:原泉出版社,2000。 湛然寺,《慧峰上人纪念集》,台南:湛然寺,1983。 彭楚珩,《历代高僧故事》第五辑,台北:圆明出版社,1992。 陈英善,《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台北:东初出版社,1995。 ───,《天台性具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二),台北:三民书局,1993。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莲华学佛园,《莲华学佛园三十周年志庆》,台北:原泉出版社,2000。 释斌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斌宗法师遗集》,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重编版。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斌宗法师遗集》,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 ───,《楞严义灯》,《斌宗法师遗集》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 ───,《我人生死之由来(斌宗法师演讲集录)》,《斌宗法师遗集》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 ───,《云水诗草》,《斌宗法师遗集》,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 释慧岳,《天台教学史》,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5。 ─── 《知礼》,世界哲学家丛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释晓云,《般若禅》,台北:原泉出版社,1977。 ───,《天台宗论集》第一辑,台北:原泉出版社,1987。 ───,《禅诗禅师》,台北:原泉出版社,1988。 ───,《三山行迹》,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 ───,《岛屿岁月》,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 ───,《佛禅之源》,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 ───,《觉之教育》,台北:原泉出版社,2001。 释仁隐,《安般妙门禅净相资初探》,台北:原泉出版社,2001。 释见闻,《天台学纲要》,台北:世桦出版社,2002。 三、学位暨单篇论文: 丁 敏,<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1949年大陆来台青年僧侣个案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页275-302,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9。 尹章义,<天台龙象 台湾高僧─斌宗法师(1911-1858)的生平与思想>,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27-46,1996。 王顺民,<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页315-343,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9。 王熙元,<从「以禅喻诗」论严羽的妙悟说>,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辑,页193-212,1995。 尤惠贞,<天台宗性具圆教之义理根据及其开展之独特模式>,台中: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1992。 ───,<从天台智者大师的圆顿止观看病里乾坤>,普门学报第8期,页141-178,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看天台宗「一念无明法性心」之特殊涵义>,台北:中华佛学学报第10期,页341-361,1997。 江灿腾,<台湾汉人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日据时期台湾新佛教的僧侣个案研究为例>,人类学与汉人宗教研究研讨会专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1。 吴汝钧,<天台三大部所反映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台北:中华佛学学报第10期,1997。 马 逊,<安乐行品成就法将>,华梵佛学学报第十期/天台学会第二届研讨会专辑,页16-20,1996。 ───,<第三届天台学会致辞>,《天台学会第三届研讨会专辑》页7-8,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 ───,<莲华学佛园三十年园庆致贺>,《莲华学佛园三十周年志庆》页19-21,台北:原泉出版社,2000。 ───,<觉之教育的特色>,《华梵大学创校十周年纪念专辑》页28-34,台北:华梵文教基金会,2000。 陈英善,<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台北:台大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2期,页73-127,1997。 陈圣璋,<慧峰上人略传>,福田杂志第205期,页7-36,台南:湛然寺,1999。 张瑞良,<天台智者的「一念三千」说之研究>,台北:台大哲学论评第11期,1988。 郭朝顺,<湛然「无情有性」佛性思想中的真如概念>,《圆光佛学学报》第3期,1999。 ───,<智顗「五重玄义」的佛教诠释学>,《华梵大学第四次儒佛会通学行研讨会论文集》,2000。 ───,<智顗「四意消文」的解经方法>,《第四届天台宗学会论文发表会》,2002。 许国宏,<悲心无尽愿无穷>,《莲华学佛园三十周年志庆》页22-24,台北:原泉出版社,2000。 ───,<试从天台止观略论「觉之教育」之内涵>,《天台学会第三届研讨会专辑》页15-19,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 许胜雄,<中国佛教在台湾之发展史>,中华佛学学报第2期,页289-298,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8。 程恭让,<略析《佛性与般若》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置>,普门学报第13期,页135-152,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 杨惠南,<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台北:台大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1期,页111-145,1996。 ───,<当代台湾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东方宗教研究第1期,页317-343,1990。 赵东明,《天台智顗《摩诃止观》「一念三千」说研究》,台北:台大哲学研究所,2002。 赵亮杰,<敬请公论天台特质如来性恶说>(上)(下),狮子吼月刊第10卷3-5期,台北:狮子吼月刊社,1971。 郑寿彭,<谈天台宗的性恶说>,狮子吼月刊第10卷第1期,页17-19,台北:狮子吼月刊社,1971。 龙 慧,<我对天台教判的评价>,海潮音月刊第47卷复刊号,台北:海潮音杂志社,1996。 蓝吉富,<台湾佛教之历史发展的宏观式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页237-248,1999。 释慧岳,<天台大师之性恶思想观>,狮子吼月刊第9卷第7期,页28-30,台北:狮子吼月刊社1970。 ───,<读「大乘止观」的批评后─敬答赵亮杰居士>,狮子吼月刊第10卷第1期,页25,台北:狮子吼月刊社,1971。 ───,<再谈天台性恶说─兼答赵亮杰居士>,海潮音月刊第53卷1月号,页12-25,台北:海潮音杂志社,1972。 ───,<概说>,《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重编标点本上册,页1-26,1978。 ───,<概说>,《法华玄义释签》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重编标点本上册,页1-45,1990。 ───,<概说>,《天台四教仪集注.集解.备释合刊》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重编标点本,页1-6,1997。 释圣禾,<湛然传持>,《慧峰上人纪念集》页163-172,台南:湛然寺,1983。 释晓云,<天台止观─如来禅>,《佛教文化学报》第6期,页1-9,台北:中华学术院佛教文化研究所,1980。 ───,<般若思想与中国禅>,《佛教文化学报》第7、8期,页1-12,台北:中华学术院佛教文化研究所,1980。 ───,<般若思想在中国之发展>,《佛教文化学报》第9期上篇,页1-12,台北:中华学术院佛教文化研究所,1980。 ───,<法华般若开会义>,《佛教文化学报》第9期上篇,页13-30,台北:中华学术院佛教文化研究所,1980。 ───,<中国佛教画艺思源>,《佛教文化学报》第9期下篇,页61-71,台北:中华学术院佛教文化研究所,1980。 ───,<开幕致词>,《华梵佛学学报第十期─天台学会第二届研讨会专辑》,页1-2,1996。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特色─上承释迦旨要集龙树之大成(提要)>,《天台学会第三届研讨会专辑》页3-5,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 ───,<论现代佛教教育之趣向>,《莲华学佛园三十周年志庆》页29-33,台北:原泉出版社,2000。 ───,<晓云导师生平>,《华梵大学创校十周年纪念专辑》第二章,页53-129,台北:华梵文教基金会,2000。 释修慈,<莲园三十年序>,《莲华学佛园三十周年志庆》页1-5,台北:原泉出版社,2000。 释仁隐,<教观殊胜行>,《天台学会第三届研讨会专辑》页21-27,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 释宽谦,<回首法源照今时─新竹法源寺之回顾与前瞻>,觉风季刊第33期,页4-21,新竹:觉风佛教文化基金会,2001。 释云庵,<台湾天台教掠影>,福田杂志第151期,页98-102,台南:湛然寺,1999。 ───,<孝祖慧公在台弘化简记>,《慧峰上人纪念集》页63-65,台南:湛然寺,1983。 释慧严,<从台闽日佛教的互动看尼僧在台湾的发展>,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页249-274,1999。 三、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台湾教育部主编,《国语辞典》,台北:教育部国语教育推行委员会,1998。 吴汝钧,《佛教思想大辞典》,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 蓝吉富主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台北: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1994。 藤岛达朗.野上俊静,《东方年表(掌中版)》,日本:平乐寺书店,1955。 释会旻,《天台教学辞典》,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 释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台北:佛光文化事业,1988。 四、网站数据库: 中央研究院汉籍文献数据库:http://www.sinica.edu.tw/funsbin/ihp/ftmsw3。 全国博硕士论文信息网:http://datas.ncl.edu.tw/theabs/00/ 佛学数字图书馆暨博物馆(Digital Buddhist Library and Museum):http://ccbs.ntu.edu.tw/DBLM/cindex.htm。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http://www.gaya.org.tw/library/。 华梵大学儒佛会通学术网:http://www.hfu.edu.tw/~chaoshun/new_page_369.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