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四十七节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四十七节课

 

  大乘窍诀《入菩萨行论》已经讲了四品,今天开始讲 第五品 正知正念。

  本品为持戒波罗蜜多所摄。持戒波罗蜜多用两品来宣说,前面用不放逸品已经阐述了受菩萨戒后不能放逸,一定要小心谨慎地护持。今天这一品是以正知正念来护持戒律。

  所谓正知正念,以前也给大家讲过,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正知就是经常用智慧来观察三门行持善法[1]。有些论师将正知正见和正知正念混为一谈,这种说法不太合理。正知正见是指正确的定解,属于见解方面,而正知正念则是护持戒律的一种方法。如果失去了正知正念,就像是开车失去方向盘一样,没有控制的能力,因此应以正知正念来护持戒律,尽量将自己的方向摆正。

  戊二(正知正念)分三: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

  己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庚一、略说:

  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

  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第一品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三品讲如何受持菩萨戒,第四品讲以不放逸来护持菩萨戒,但仅仅不放逸也是不行的,还一定要有正知和正念。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想要获得解脱的人,在学习大乘行为的过程中,必须要守持应守的学处,正如《入菩萨行论大疏》所说,受了菩萨戒之后,要按照戒律中的开遮进行取舍,已经开许的则可以行持,遮止的学处千万不能违越。而想要护持这些菩萨戒,作者在这里一再要求大家:应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护持自己的心。

  众生无始以来随分别念漂泊于轮回中,心散乱于色声香味等五欲,导致了如今这样的轮回痛苦。佛在《华严经》中说:“于自心建立一切菩萨行故……应守护心城。”所以凡是要行持菩萨六度万行的修行人,务必要护持自己心的城门。当然,在护持心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困难,尤其对我们初学者来讲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说,我们的心非常不听话,犹如闪电、云雾、暴风、海浪一样瞬息万变,随外境而转,因此一定要善于调伏。如果不能调伏的话,就不能护持好菩萨学处。

  世间上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或学习大乘佛法,或学习小乘佛法,但不论是大乘小乘,都会有一些学处需要护持(如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假如不违越这些学处而如理如实护持,必定会获得暂时或究竟的解脱。相反,倘若没有调伏自心,随随便便地轻贱学处,则会招致不好的结果。所以大家要经常观察:“我现在到底在做什么?行为如不如法?发心清不清净?给别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今天所做的事情对众生和自己有没有利益?”时时刻刻监督自己、护持自心。如果没有这样,虽然你表面在上师面前受过菩萨戒,自己也承诺“从今以后我要度化众生,调伏烦恼”,但在实际行动中能不能真正行持呢?非常困难。我们也看得出来,那些没有护持自心的人,到了最后,守持戒律、利益众生的誓言全部荡然无存。

  所以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会不会成就,关键是看他能不能护持自心。虽然我们的心就像小猴子一样刹那也不停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心是会逐渐调伏过来的。学院中就有个别道友,谁都没有劝他,近几年来一直在观自己的心,自觉地护持,这样确实非常好。如果有个老师天天劝你,不断地提醒你要修行,那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怙主,任何人也不可能代替。许多人经过这样的修行,自己的心有了一定的调整,刚开始时心一刹那也不停住,经常涌现可怕的贪嗔痴,经过几年几个月的修心后,现在的进步十分明显。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随时都要调整自心,观察别人的过失并不重要。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讲这个颂词时,引用过《萨迦格言》中的一句话:“智者经常检讨自己的缺点,劣者老是挑剔别人的过错,就像孔雀喜欢观察自己的身体,而鸱枭(猫头鹰)总是给别人带来恶兆。”以这个比喻来告诫我们,不要总看别人的过失,口中说些无聊的话语,身体做些对自他都没有利益的事情。一个人做事应该有选择,要么对自己的解脱有利益,要么对众生有利益,如果像疯狂者那样没有选择性,世间上乱七八糟的事那么多,怎么做也做不完,而且做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做事情时应该详细观察,修行时应该调伏自心,这是极为重要的!

  庚二(广说)分四:一、需护心之理由;二、护持方法;三、如是护持之功德;四、需精勤护持之理。

  辛一(需护心之理由)分三:一、未护心之过患;二、护心之功德;三、摄义。

  壬一、未护心之过患:

  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

  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

  我们一定要护持自己的心,如果平时没有以正知正念和不放逸来加以护持,让心随无始以来的串习实执而产生贪心嗔心,以及散乱于外境,这样,就会造下杀生偷盗等各种各样的恶业,因果丝毫不爽,你的来世一定会感受痛苦的。尤其是堕入了无间地狱,再也没有比那里更痛苦的了,按照显宗的观点,我们死后不经中阴而直接堕入,所感受的痛苦从来也不停止。假如感受了这样的痛苦,那上上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人间、饿鬼、旁生乃至其他地狱的百般痛苦,必定会让你苦不堪言。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就是没有调伏自心,让它放任自流造作恶业,最终感受这些不堪设想的苦果。

  世间上未经驯服的狂象,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古印度等国家有这样一种传统,在作战的过程中,为了消灭敌方,有些人在大象的鼻子上、头上拴宝剑铁轮等各种兵器,然后喂一些美酒,把它们赶往敌人的方向。一旦这些大象无调伏的愤怒心极度发作,它们就横冲直撞,将面前的房屋、建筑物、人等统统摧毁踩烂。虽然这些狂象的破坏力很大,但与我们没有调伏心比起来,仍然远远不及。为什么呢?因为狂象最多是摧毁一些建筑和我们这辈子的生命身体,它再厉害也不可能将我们投入无间地狱生生世世感受痛苦,但如果没有调伏心的话,一刹那所造的恶业,也会给自己与他人带来极大危害。佛经中说:“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倘若放逸自心不加克制,就会丧失所有的善妙功德。如果我们没有调心,变成一些恐怖分子,或者制造原子弹毁坏整个社会,或者开办工厂制造杀生武器、杀虫剂、杀生药物等,此举对自己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狂象。

  还有些人见解不正、行为不正,尤其对上师三宝生起邪见、不承认前后世的存在,按照《中观四百论》的观点,这些人破戒尚有忏悔的机会,可是失毁见解的话,那就无药可救了。佛陀在《涅槃经》中也说:“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这种人放纵恶心,只要有能力、有机会就造恶业,也会招致可怕的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自心,随时随地以佛法的正知正念来观察自相续,假如行为不如法,就要狠狠地惩罚自己。

  我个人认为,自私自利特别强的人,所作所为肯定会有造恶业的成分,今生中招致许许多多不快乐,来世的痛苦更不用说了。有些人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完全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所致,不仅佛教中如是承认,现在的世间人也同样认可。美国纽约有位医学家,他多年来专门研究人的情绪和感官反应问题,通过长期的试验表明,大多数人犯心脏病的原因就是对“我”太执著,那些喜欢说我、心里一直想我的人,心脏病的发作率比较高。所以你们要是觉得发心脏病特别舒服,就要多想一想我,多说一说我的家庭、我的财产、为了我而如何如何……

  其实,世间上的战争也好,吵架打架也好,凡是人与人、人与其他众生之间的冲突,全部都是与“我”有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就是我的国家和你的国家争执不息;家庭中人与人吵架,也是“你说我什么,我是如何如何”。没有“我”的吵架一般是听不到的,要么是我,要么是我所,在第六品中也会讲到,生嗔的对境有十二种,不外乎就是对我和我的亲朋好友造成损害,对我的怨敌进行帮助等。所以世间中的一切痛苦灾难,都是我们的心没有调整过来而导致的。

  只要观察一下周围,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大多数人都不懂这些真理,整天在迷迷糊糊当中虚度时光。而学过佛法的人,虽然懂得一些,但真正能做到的也寥若晨星。对于初学者来讲,佛经里的道理全部一五一十地行持,这恐怕也有一定困难,但学过佛法和没有学过确实有很大差别。所以我非常希望学习这部大论的道友们,在自己有能力、有因缘的情况下,可不可以对身边的人带来一些正面影响,经常宣传佛教慈悲为怀、助人为乐的精神。即使他们不信佛教,这些道理,任何民族、任何团体的人也应该会接受的。毕竟这个世界上真正爱众生的人非常少,爱自己、维护自己的人非常多,只要他们知道佛教的理念到底是什么,一定会是感兴趣的,这就是度化众生。我们一辈子当中哪怕只度一个众生,也是非常不错的,《释尊广传》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公案,作为学习佛法的人,假如度了一个众生,也没有白来这个人间一趟。

  壬二(护心之功德)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癸一、略说:

  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

  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这里用比喻进行宣讲:为了护持学处,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行持善法的正念,它相当于一条绳索,将心的狂象紧紧拴在善法的桩子上,不让它随随便便在外境中搞破坏、造恶业,行持一些不善法,这样一来,世间中所有的恐怖,如三恶趣的痛苦、地水火风的灾难都将烟消云散,暂时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胜等一切善妙功德会自然呈现、纷至沓来。

  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能调伏自己的心,把胡思乱想、乱七八糟的心管得住,这就是真正的大修行人,也是世间上所谓的大德。比如你住在城市中,每天面对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外境,心丝毫也不散乱,一直以正知正念把持得非常清净;假如你住在清净的圣地,贪嗔嫉妒等非理作意也全部抛开,一旦生起烦恼时,马上用正念的铁索拴住心,不让它散到那里去,即便偶尔有点散乱,也能尽快把它收回来。具有这种能力的修行人,所有的功德会自然而然获得。

  佛陀也是这样讲的:“调心极善妙,调心得安乐。”若能调伏自己的心,则是最善妙、最快乐的事情了。反之,如果没有调伏心,哪怕你拥有几亿、几百亿美金,心里也不一定快乐。如今有很多富翁高官,虽然地位财产无可比拟,什么东西都样样俱全,但他们心中快不快乐呢?我觉得不快乐。他们尽管有大量的钱财,但有没有住山洞的修行人快乐呢?绝对没有。大家都知道,一个人活在世上,吃的、穿的、用的非常有限,原来我遇到一位富人,他好像有几百万美金(具体数目我忘了),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我开玩笑说:“你吃的只有胃那么大;身体跟我个子差不多,有几米布就足够了;晚上睡的地方,长一米多、宽一米多就可以了。除了这些以外,你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他忙说:“噢,不是不是,我还要发展,才刚刚起步啊!”发展到最后又怎么样?你死后送到火化场时,那些钱是谁在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非常穷,既没有钱读书,也没有钱吃饭,如果我们不帮助的话,也是没有调伏心的一种表现。

  当然,所谓的调心,讲得深一点,就是密宗中认识心的本性,而在显宗当中,也有很多令心处于善妙的调心方式。佛教中甚深的因明、中观、俱舍的道理,百分之七十的佛教徒可能都不懂,大多数学的就是基础知识,但即便是基础知识,作为修行人来讲,能将它用上也非常好。现在基督教为主的其他宗教,某些理念非常适应现代社会,他们经常宣扬浅显易懂的因果道理,告诉大家如何帮助别人、奉献爱心,并将所有的钱财用于弘扬他们的教法方面,在各地建立一些机构,派一些有知识的人,以致全球基本上都被这些宗教覆盖了。而我们佛教呢,许多人住在山洞里或寺院中不出来,来人了最多给他加持一下,从不考虑佛教的未来。有些人把钱财用在建筑上,有些人把钱财花在亲朋好友身上,根本没有想过弘法利生。而其他的有些宗教,只要看到世界上哪个国家比较贫困,哪个地方发生了灾难,马上就到那里去帮助他们,由于现在人特别喜欢钱,看你有钱就愿意帮你传教,“你必须要皈依我们的宗教”,逐渐使这种宗教的理念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方便方法可能很多佛教徒还没有发现。其实,我们佛教的精神非常珍贵,是任何宗教也无法推翻的,其他的有些宗教,根本没有经得起因明、中观等正理观察的理念,有时候为了让大家承认,他们不惜以判死刑等暴力手段来强迫人们,有这样成分的宗教,现在也是遍地开花,而我们佛教以慈悲为怀,经得起一切智慧的观察,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不了解呢?就是有些人修得太好了,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不愿意出来;有些人学得太差了,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每天就背个罗汉包到处去烧香,长此以往,佛教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应该心里清楚。

  如果这样的佛教在世间中没有弘扬开来,我觉得非常可惜。因此每一位修行人,无论在家或出家,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把佛教的甘露妙法传递给后人,传递给现在的世间人。若能这样的话,对他们的帮助远远胜过了财物上的帮助。财物上我今天给他十万块,最多他买一个轿车,用完后就没有了,但是对他精神上的帮助,乃至生生世世利益都是无穷无尽的。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不平衡,如生态方面不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平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佛教的精神没有传播开来,很多人没有调伏自心而仅仅依靠物质来充实自己所致。

  以前我每到一个地方,心里就经常想“这里有个佛学院多好啊”、“这里有个讲经说法的地方多好啊”,但最近以来才发现,建佛学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通过其他方式来传授佛法更好。所以,有些人表面上看来非常普通,但实际上也许有非常大的能力。以前上师如意宝在石渠求学时,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僧人,后来他老人家在全世界弘法利生的事业如何,大家应该非常清楚。因此,我经常这样想:“对任何人都不能随便侮辱,不然他以后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大德,那时候我去磕头多不好意思啊!”你们有些人现在看不出来今后怎么样,就像转轮王在小的时候只有一个隐藏的相好,但我想肯定有人弘法利生的范围非常广,有些人可能只是一般,无论如何,只要自己的发心纯正,总有一天肯定会成熟的。

  癸二(广说)分二:一、遣除怖畏;二、修持善法。

  子一(遣除怖畏)分二:一、真实宣说;二、依据。

  丑一、真实宣说:

  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

  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

  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

  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这个偈颂也非常好,我觉得《入菩萨行论》的每一个偈颂,如果大家真的能学好,对自己一定是有帮助的。

  此颂的意思是说,世间上有各种怖畏,今生最典型的就是老虎、大象、雄狮、马熊、人熊、毒蛇,以及怨恨的敌人、恐怖分子等;来世到了地狱时,则有一刹那也不给你自由的阎罗狱卒,中阴法王派来的各种头相的可怕众生;今生来世都能作害的有死主神、独角鬼、魔王、妖精等鬼神,以及吃人肉、喝人血的罗刹。尽管这些作害者非常恐怖,但只要如理如实调伏自心,一切人和非人的危害都会销声匿迹,全部隐没。

  为什么这样讲呢?大家都知道,依靠三宝的加持,自己心清净的话,外面各种境相自然都会消除的。比如在做梦的时候,遇到一些恐怖现象,只要你认识了心本性,全部就会消失无踪。当然这种境界比较高,以前米拉日巴在山洞修行时,罗刹女出来吓唬他,米拉日巴首先想通过其他方式来驱逐,罗刹女说:“你如果没有证悟心的本性,像我这样的罗刹女有无量无边。”后来尊者想:“南岩玛尔巴上师专门给我传授过一切万法就是心的本性,心也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光明自然本体。”于是安住在自己心的本体中,罗刹女为主的所有魔众当下就消失了。可见,只要调伏了自己的心,外面的一切恐怖都能应付。阿底峡尊者讲过:“若能调自心,外敌不能害。”憨山大师也说:“一句阿弥陀,万病皆化去。”只要以一句佛号来摄持自心,所有的疾病灾难等危害全部会消失的。

  还有一种解释方法是,如果按照上师的窍诀认识心的本性,就能以大慈大悲感化恶人、非人以及毒蛇老虎等猛兽,令其转变成具有慈悲心态者。《本生传》中云:“以彼自性大悲体,如水湿润而滋润,彼此之间无害心,猛兽亦如苦行者。”意思是说,佛陀以大慈大悲的甘露滋润众生心田,令彼此之间消除害心,即便是猛兽,也在寂静地方如苦行者般维护修行人。《释尊广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为义成王子时,被流放到丹得山,到了那里以后,原本生性残忍的猛兽全部开始吃草,且在其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后来王子离开回宫时,老虎、大象、狮子等发出凄惨的哀号,甚至因痛苦而昏倒在地,显出非常悲痛的模样。

  大菩萨以悲心感化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印度西日桑哈尊者在依止诸位上师时,有时候也显现一些密宗的禁行行为,如以狂象为坐骑,以毒蛇为鞭子;莲花生大士的八大成就相中,也有在不丹巴卓达仓时骑老虎的相;藏地的无著菩萨,在其慈悲心的感化下,附近的豺狼和山羊经常一起玩耍,鹞鹰和麻雀形影不离,彼此互相维护;米拉日巴在山洞闭关时,也有许多可怕的非人来干扰,后来被尊者感化,在其座下恭敬顶礼。在汉传佛教中,莲池大师住在老虎洞时,老虎向他皈依且经常护关,下山时也经常尾随,外面的人都非常害怕;还有天台宗的丰干禅师,骑着老虎来到国清寺,当时四众弟子都看见了,刚开始时没有害怕,当禅师从虎背上下来后,老虎回到山里去了,这时他们才有点害怕。(原来我去国清寺时,那里有很多很多的传说,也有一些非常可靠的大德公案,现多收集于古代高僧传中。)

  以前的高僧大德,骑老虎的也有,骑狂象的也有,可如今心没有调伏的人,不要说骑老虎,就连骑马也大呼小叫。那天我在红原看见一个新闻记者,她非要骑一匹马,骑上后就下不来了。她在马上特别害怕,一直让人想办法把她弄下来。下面的人就故意逗她,把马牵来牵去、牵来牵去,她一直在叫:“我特别晕啊,我特别晕啊……”我在旁边说:“我只听说过晕车,没有听说过晕马。”后来她总算下来了,特别不高兴,一直在哭。所以一般的人别说是骑老虎,就连骑驯服过的马也有点困难,但真正调伏自心的大成就者,他们的显现并不是一些神话,历史上确有其事。

  我自己始终认为,修行人的心可以算是一种调伏,尤其是身为出家人,原来关系不太好的人,现在也能变得非常融洽。以前我在家时,经常跟有些人关系不太好,也打过架,现在出了家以后,彼此都非常好,只不过有些往事重提时,有点不好意思而已。

  好了,不说这些胡言乱语了!大家始终都应该观想佛陀所传授的调心方法,若能将心调柔过来,护持自己的心,即生中的利益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一点不光是口头上说说,倘若你真懂得一些调心的窍诀,那活在世间上也可以、离开世间也可以,有钱也可以、没有钱也可以,身体有病也可以、没有病也可以,只要能护持这颗心,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否则,哪怕你拥有一颗如意宝,也不一定满足、不一定快乐。所以,你们应尽量依靠佛陀和传承上师们的教言来调伏自心,认识自己心的本性,这对每个人来讲是不可缺少的教言!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四十八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四十九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一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二节课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四分律 解说

白话文:比丘尼传 4 齐 崇圣寺僧敬尼

白话文:比丘尼传 4 齐 南永安寺昙彻尼

白话文:比丘尼传 4 齐 东莞曾成法缘尼

白话文:比丘尼传 4 齐 蜀郡永康寺惠曜尼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