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认识人生 系列七 1、人我分别从心除?自他观待应念恩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认识人生 系列七 1、人我分别从心除•自他观待应念恩

 

  1、五蕴和合惑业苦•自他对立烦恼生

  在禅堂里头,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公案——“野狐禅”;所谓野狐禅就是坐禅坐错了,似是而非的禅。百丈禅师在世的时候,天天带领很多人坐禅、讲开示。那百丈禅师发现,每天讲开示的时候,就有一个老头天天也来参加。他不知道这个老头从哪里来,很多人也搞不清楚。有一天坐完禅之后,百丈禅师就让那个老头留下来。禅师就问他:“你是什么地方的人?”这个老头说:“我不是人,我是狐狸。““你怎么是狐狸呢?”他说:“我前辈子,五百世以前,就住在这里。”禅师问:“你住在这里这么久,什么原因呢?”他说,在迦叶佛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出家的法师,天天讲经弘法。后来有一天,跟另外一个人在问答佛法的时候,讲错了一个字;一个什么字呢?那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这位法师答:“不落因果,好像空了。”他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五百世做狐狸。这个老头说:“那么你救救我。”百丈禅师说:“可以”。然后,禅师就让这个老头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禅师回答:“不昧因果。”不昧因果就是因果分明。这样子,这个老头就脱离了狐狸身,解脱了——就是有人去救它脱离了畜生道。

  这个狐狸就是非人啊!我们常常听到人与非人,非人变成人,这样子一种情形。那我们对人的认识、对人的概念,是不是很准确?或者说会不会有问题?我们看到一位同修,他长得什么模样、叫什么名字,脑筋当中有这样的记忆、有这样的符号。那么为什么你能够记忆呢?为什么心里会有这种符号呢?为什么你会去记忆、会留下符号?就是因为有分别心——有我、有你、有他,有众生,有诸法的差别相。

  “我”,应怎么定义呢?“常”、“一”、“主宰”、“补特伽罗”。我们常常会有一个“我”;那你说这个“我”是什么呢?它也不好讲——五蕴和合;但是也是在变化,每天的“我”都不同,每时每刻的“我”都不同。从你的投胎到最后的死亡,整个的过程都以“我”为代号。也就是这个“我”本身就是惑、业、苦汇聚的,可以说,用惑、业、苦更容易来表达“我”的概念。但是这个“我”字是世间上面大家常常听到的,从小到大,从生到死,都用这种名言来生活。人类世界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因为我、你、他的关系引起的。那么人的一个观念也是“我”,人的东西也是“我”,人的身体也是“我”。那对方也是如此了,对方有对方的认识,有对方的东西、物品,对方学习、生活、工作的环境——正报、依报种种的不同。每个人的“我”都不一样,正报、依报不同。也就是这个“我”字,可以用在每个人的头上。但在每个人的身上,它所代表的意义又不同。因为有“我”,就会有你、有他,就会有对待,就会有对立。因为有“我”,所以对一件事情,“我”就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学;也会考虑这个事情呢对方会怎么考虑、怎么想、怎么做,那对方的想法跟我们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有差距,就会苦恼。如果第二、三个人,第四个人,更多的人,更多的想法,更多的问题,我们就不能综合,不能处理,不好做。那怎么办呢?

  世间上面做事的人,他就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大家必须要按照“我”这样子的标准去做。要么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一个公司、一个单位,研究出一套制度、一套工作流程,大家按部就班做。社会上面的工作可以这么去做,但是你这么去做的过程当中,同样要费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去处理负责各工作的流程。

  那么我们修道用功呢,它恰恰要把这种“我”放掉。世间是要强化这个“我”、自我的意识,非常担心别人把自己忽略,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这样就代表在世间上面有成就。佛法里头的成就恰恰相反。它要把诸法的对立面、诸法的差别相,从内心当中去克服。

  世间上面的人,或者觉得佛法不好,或者不懂佛法,是因为内在的差别相太多、差距太大,那么他内心就没有这种能力去承载这么多人,承载这么多事,他受不了。所以事情稍微多一点,朋友稍微多几个,他就很不好处理,会很苦恼。总之,顾此失彼,不能做得圆满,做得满意。一天当中,他会花大量时间来关心照顾“我”、“你”、“他”种种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本来就存在的,你再用什么办法,它还是一样会有差异性的。一个单位本来就有男女老少,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知识能力等等都不同;整个社会更是如此,五花八门。

  2、我执我见少希求•观功念恩善调教

  随着我们这种思想在扩大、在持续,问题越积越多,障碍也越来越大,麻烦不断而来。这什么意思呢?在小的时候,你非常需要父母关心,因为你生活不能自理。吃的要靠父母拿给我们吃,穿衣服也需要父母帮助,走路也需要帮助。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你非常希望父母能够一直在身边,但实际上,现在的人很忙,不可能。所以你一生下来,父母就要请人照顾你;做父母的也要上班。那么你稍微长大一点,六七岁、十岁八岁,你就不喜欢父母来照顾了,觉得不自由,对不对?你要玩的时候,父母不让你去玩;你要买玩具的时候,父母不愿意给你买,或者给你买的很少。也就是,人一旦生活能够自理的时候,自己就会有很多观念产生。因为他内心当中,没有一个很强的需求说对方应该怎么来帮助自己,怎么对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反而,他内心远离的这种力量会越来越强。同时恰恰相反的是,小孩十岁、十几岁、二十岁,父母更会操心,觉得这十几岁的孩子最容易变坏;他们要管得更多,比对小孩子管得还多。那这个时候,小孩不愿意让父母管,父母就是喜欢去管,人的情绪就会产生问题。做小孩的,他就从心里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管理,是一个多余的事情;父母会认为说,我如果不来管的话,小孩以后会变坏。

  当然,比较好的办法是要让他明白怎么做人,要去启发、要去引导,要让他明白父母所说话的意义、意思,让小孩子能够听得懂、能够接受,他才能改变。你如果强制去要求的话,那会走到反面去。那么学校里头也是一样,学校要管理、老师要管理,作为硬性的制度来要求的话,有些学生能够做到,有些学生他不愿意去做,不容易接受;每个人接受的能力程度不一样,就会引发问题。等进入社会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干预太多、管理太多。更多情况下,有缺乏、有需要的时候,他会找人帮忙。这些东西要搬但你搬不动,那要请个人帮忙;这个东西坏掉了、你修不了,那么要找人来修;你没有饭吃,希望最好能够有一个人来给我煮饭,等等。他一旦有的时候,他就不求了。他没有的时候,他求,要来解决。他有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希求。他希求心没有,他觉得我已经有了,他就没有希求。衣食住行,丰衣足食,他样样不缺,所以他觉得自己父母啊、自己家里面的弟兄姐妹不是很重要的;自然而然他这种心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意识会越来越强。很多情况下,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恩德、对我们的恩情,很难去体察出来、很难感受得到。那怎么办呢?就需要去启发、不断去启发,然后慢慢慢慢才能够感受到对方的重要性、对方存在的意义、对方对我们的帮助、对方对我们有恩有德。

  我们不容易感受到别人对自己有恩德、有作用,当然不会去感激对方,也不会去感恩,也不会去报恩,会认为我们的成绩是靠自己努力出来的,不是别人来成就的。我们的成就,自己的努力只是一方面罢了;如果家里父母没有培养,学校里边老师没有教育,社会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我们怎么能够成就?!所以我们的成就需要很多的因缘、很多的条件;这些因缘条件都是不可缺少、非常重要的。

-----------------------------------------------------------------------------------------------------------------

相关链接

认识人生(目录)

更多佛教基础读物

-----------------------------------------------------------------------------------------------------------------

XC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XC法师佛学问答

XC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XC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认识人生 系列七 2、善心调柔长慈悲?大悲任

张师诚:《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下卷:饬终门

认识人生 系列七 3、我执障蔽烦恼心?悲智愿

认识人生 系列七 4、依法修心除三毒?道场熏

张师诚:《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下卷:助行门

 

后五篇文章

张师诚:《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下卷:断爱门

认识人生 系列六 5、顺逆二境增上缘·去贪离

认识人生 系列六 4、如理作意正听闻·心法境

认识人生 系列六 3、信心意乐如教修·依师听

张师诚:《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下卷:兼观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