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认识人生 系列七 2、善心调柔长慈悲?大悲任运趣菩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认识人生 系列七 2、善心调柔长慈悲•大悲任运趣菩提

 

  1、菩提苗芽悲心长•灭除嗔恚遣违缘

  但是我们常常会有一种忧悔的意乐,“于非悔处,令生忧悔”。本来很多人跟我们无冤无仇,但是我们就是会对很多人心里过不去,甚至会对很多人发脾气、生嗔恨心,乃至损恼有情。所有这些都是缺乏慈悲心、或者说慈悲心非常微弱的表现。

  过去生、过去世没有发过慈悲心、或者发很少量的慈悲心,那么你今生今世要去修就不容易,比较困难。你要修好、要修成很好的一个等流,都很不简单。不是说我们听了一次佛法,慈悲心就发起来了,而是要持续下去。如果我们内心缺乏乃至没有慈悲心,那么就是断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没有菩提心。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世间善心是慈悲心的基础,你没有善心怎么会有慈悲心?我们有善心、有善良,慢慢慢慢才会扩大、清净,转化成慈悲心。如果我们人很暴躁,内心很僵化、很教条,怎么会有慈悲心呢?不调柔,肯定慈悲心非常微弱,更不要提菩提心了。那我们修法怎么办呢?你先要能灭除嗔恚,灭除自己同别人、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的一种违缘,这非常重要。这样子的话,我们才能够慢慢慢慢来增长慈悲心,扩大我们的慈悲心,让我们慈悲心的力量一直在持续。

  我们回向的时候,也常常说要消除违缘。怎么样子来消除才能够真正把它消除掉呢?那我们必须先要认识违缘是什么。所谓“违缘”,就是相反的、相违的、不顺的、不和合的这种缘。比方说我们跟人的关系搞不好,就是有违缘了。你这个人会跟人过不去,佛菩萨就不会跟人过不去。所以哪个人跟你过不去,或者说你觉得哪个人跟你过不去,那就是你的违缘,你就自己要想办法去消,把它灭除掉。这种违缘你不去消除,那么你的嗔恚心就会增长、我慢心就会增长,你慈悲心就会发不起来,菩提心就没有。这些东西都是要靠修法,并且都是很具体的。

  2、慈悲等视勿拣择•度众摄众任运起

  慈悲心不是说:我对你慈悲,对他不慈悲;对一部份人慈悲,对另外一部份人不慈悲。那就不叫慈悲心,叫分别心,是不是?你这个有选择的心,怎么能叫慈悲心?!慈悲心是一种任运自然地自然流露。

  所以,佛能够广度众生、普度众生、成就很多很多的人,他都是靠慈悲心来摄受众生的。那么我们学佛法就是要这样子。佛陀是因为众生来发慈悲心的,而不是他自己无缘无故要来发慈悲心。因为有了慈悲心,所以为众生说法、度众生才不会疲倦,佛法才不会忘失,正念才能够保持,身心才不会劳损。而我们办法会、平时做一些护持的工作、为三宝做一点事情,就受不了了,“太累了”,“太疲倦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慈悲心,对不对?经论当中本来都是这样说的:“观苦有情而发其心,谓令慈悲所缘行相”,“常为众生宣说正法,身无极倦,念无忘失,心无劳损。”这就是有慈悲心的体现。

-----------------------------------------------------------------------------------------------------------------

相关链接

认识人生(目录)

更多佛教基础读物

-----------------------------------------------------------------------------------------------------------------

XC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XC法师佛学问答

XC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XC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张师诚:《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下卷:饬终门

认识人生 系列七 3、我执障蔽烦恼心?悲智愿

认识人生 系列七 4、依法修心除三毒?道场熏

张师诚:《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下卷:助行门

认识人生 系列七 5、随力起修种正因?以愿导

 

后五篇文章

认识人生 系列七 1、人我分别从心除?自他观

张师诚:《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下卷:断爱门

认识人生 系列六 5、顺逆二境增上缘·去贪离

认识人生 系列六 4、如理作意正听闻·心法境

认识人生 系列六 3、信心意乐如教修·依师听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